简七理财故事|分享身边人的故事

学会这个技能,投资中比别人多赚一点


Listen Later

周末和朋友吃饭,聊起她最近投的某只基金。

朋友眼睛一亮,开始一顿夸:「年初就说让你买了,你看看,错过了多少;我眼光真是不错,半年就涨了25%。」

就在我以为自己真的错过了大机会的时候,她冒出一句:「可惜啊,最近大环境不好,早知道我应该早点卖掉的。」

你发现没有?

在上涨的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眼光独到,找对了基金经理等等,往往会表扬自己一番。

但如果问问最近一段时间下跌的情况,我们却把责任推给了大环境。

可投资过程中,总是有赚有亏。你赚到的投资收益,是靠自己实力还是凭运气呢?

面对投资中的盈亏,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反应呢?

今天就来和你聊一聊,背后的一种心理——自我归因效应。

01 

20世纪70年代,有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了自我归因理论。经过研究,他发现,人们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自身,而把失败归结于外部原因。

就像华尔街那句古老的格言:不要把自己的头脑和牛市混为一谈。

当投资决策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总会为自己的精明和预见性感到十分高兴;

而当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就可能会用其他的借口安慰自己。

然而,投资品上涨或是下跌的原因,往往是随机和复杂的。很多时候,产生结果的原因,肯定不是个人单方面的因素。

就比如我朋友,去年买的这只基金,涨得多,赚的多。

可到了今年,行情急转直下出现大跌的时候,她每天看着行情下跌,频繁交易补仓,甚至补在了高点。


图片来源:网络

听到这里,相信你能明白了。

自我归因,会让人产生过度自信从而去预测市场,也会让投资者失去理性的判断,导致账户失控,忽略配置的重要性。

投资中的最大敌人,往往都不来源于外部,而更可能是自己。

02 

虽然实际投资中,我们很难完全避免这个心态,但这不代表,我们拿「敌人」没办法。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认识它,并战胜它。

面对这位「敌人」,真正需要避免的是,在投资中过度自信,重复同样的错误。

具体怎么做呢?给你分享2个我自己在用的小技巧:

一方面,多看看专业机构、特别是基金经理出具的定期报告。

每个季度结束,基金经理都会在定期报告中,说明自己对市场的看法。

你可别小看这些内容,它们往往会给我们,起到不少的警示作用。

比如去年末大家投资情绪都很高涨的时候,基金经理们反而都表现得比较谨慎。

15年老将,富国基金朱少醒说,自己不具备精确预测市场短期趋势的可靠能力。还有兴全基金的董承非也说,未来的市场具有不确定性等等。

从这些话里不难发现,他们旗下的基金,虽然当时都获得了很好的业绩,但他们仍然对市场、对风险保持着敬畏,不轻易去预测市场。

不被市场情绪带跑,不对自己的投资技巧过度自信,理性地看待市场。

这也让我想起韩寒说过的一句话:

不要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专业本事。

另一方面,对于自己账户的股债配置,需要有明确的规则,并定期复查。

今年市场风格的切换速度之快,让很多朋友,都惊掉了下巴。

实际上,A股,也一直是这样的风格。

如果我们只押注于一类策略,或是同一类产品,风险确实会高不少。

所以,做好资产配置、调整好股债比例,是投资过程中不能忘的一件事儿。

比如,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债券基金60%,权益基金40%。

每过1年,就去盘点一下自己账户的股票基金、债券基金的比例,是否还维持在原来的范围。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账户失控的情形。

03 

最后,希望大家都尽可能客观地看待投资失败,养成复盘的好习惯。

真的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情,不妨对自己每一项投资来个事后分析:

在哪里赚的钱?又是在哪里亏的钱?在回顾的过程,你可以明确自己究竟做对了哪些决策,而哪些又需要改进。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简七理财故事|分享身边人的故事By 简七读财


More shows like 简七理财故事|分享身边人的故事

View all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351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3 Listeners

搞钱女孩|女性成长访谈播客 by 搞钱女孩小辉

搞钱女孩|女性成长访谈播客

84 Listeners

投资ABC|掌握投资中那些绕不开的知识 by 有知有行

投资ABC|掌握投资中那些绕不开的知识

21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6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