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要得国回来——2021年7月18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1/07/ec7fd6f201702f8cba6502899c354c44.mp3

 

证道经文:路加福音 19:11-27

19:11 众人正在听见这些话的时候,耶稣因为将近耶路撒冷,又因他们以为 神的国快要显出来,就另设一个比喻,说:
19:12 “有一个贵胄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
19:13 便叫了他的十个仆人来,交给他们十锭银子(“锭”原文作“弥拿”一“弥拿”约银十两),说:‘你们去作生意,直等我回来。’
19:14 他本国的人却恨他,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
19:15 他既得国回来,就吩咐叫那领银子的仆人来,要知道他们作生意赚了多少。
19:16 头一个上来,说:‘主啊,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十锭。’
19:17 主人说:‘好!良善的仆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
19:18 第二个来,说:‘主啊,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五锭。’
19:19 主人说:‘你也可以管五座城。’
19:20 又有一个来说:‘主啊,看哪,你的一锭银子在这里,我把它包在手巾里存着。
19:21 我原是怕你,因为你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
19:22 主人对他说:‘你这恶仆,我要凭你的口定你的罪。你既知道我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
19:23 为什么不把我的银子交给银行,等我来的时候,连本带利都可以要回来呢?’
19:24 就对旁边站着的人说:‘夺过他这一锭来,给那有十锭的。’
19:25 他们说:‘主啊,他已经有十锭了。’
19:26 主人说:‘我告诉你们: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27 至于我那些仇敌,不要我作他们王的,把他们拉来,在我面前杀了吧!’”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要分享的“路加福音”19章11-27节的经文,是有关主耶稣进入圣城耶路撒冷前最后的记载。其中的比喻乍一看与“马太福音”25章才干的比喻颇有些类似。但若仔细研读一下,就可以看出其中的不同——不仅是细节上的,如主人的身份、仆人的数目及所受托银钱的数目、所得赏赐的不同等;而且这两个比喻的目的也各不相同。马太重点要强调的是:服侍的关键不在于恩赐与才干的大小多少,而在于是否尽心竭力,所得赏赐的大小同样是根据忠心的程度。但路加的重点在哪里呢?

经文清楚地记载了主耶稣设立这个比喻的目的,是针对“因为将近耶路撒冷,又因他们以为 神的国快要显出来”这一问题的。出了耶利哥,前面就要进入耶路撒冷了。目的地越来越近,门徒与众人显然期盼着将有一些大事发生,只可惜他们的观念依旧是属地的,关注的还是复兴大卫王那有形的国度,因而并不合神的心意,不是主耶稣将要成就的。主通过这个比喻,就是要继续校正他们有关神国度的错误观念,调整他们的眼光注目望天,预备门徒及众人面对由十字架与复活开启的全新国度——主耶稣正是那位要得国的君王!

这个比喻中涉及了三类人,即众人、主人与仆人,代表着现实中对天国与天国君王的不同理解与观念,而比喻的目的和意义正是通过他们的言行揭示出来的。以下我们就按此顺序,来看看经文要对我们说什么话。

众人

比喻中说“他本国的人却恨他,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这就是众人对正在得国行程中的主人——他们未来君王的态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比喻,我们先介绍一点背景。当时的犹太及周边地区属于罗马帝国内部的一个“自治王国”,大希律从罗马受封,作藩王统治此地,有点类似明代时边远地区的土司。大希律王死前将其王国一分为四,由四个儿子分别继承,其中亚基老分得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犹太地区。但他必须前往罗马,获得帝国最终的确认,才能真正作王——这就是“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的例子。但亚基老为人残暴,犹太人很不喜欢他,于是他们稍后也派出了一个代表团前往罗马,企图阻止他得国作王。最后的结果是罗马确认了亚基老的统治权,但却没有给予其“王”的称号。

犹太人总体上是与主耶稣为敌的,他们根本不承认主耶稣有从天而来的权柄,更不接受他是犹太人的王,法利赛人与文士更甚。就在几天之后,祭司长当众向彼拉多宣称:“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约 19:15)并不断蛊惑百姓,要求把主耶稣钉十字架。犹太人既认不出就在他们中间的天国君王,又怎么会期盼他所带来的国呢?然而众人所弃绝、所以为愚拙的,恰恰是神所定意的,是主耶稣前往耶路撒冷所要成就的——十字架、复活与再来才是真正的得国之路!

门徒们尽管已经跟随主耶稣一段时间了,但对以色列国复兴的盼望同样未彻底更新,与犹太人差不多。就是到了主升天的前夕,他们关注的依旧还是这“以色列国”,依旧是像大卫王那样的军政领袖、民族英雄。

主耶稣洞察人心,知道众人想要的是什么,也深知在耶路撒冷等待他的将是什么,于是用这比喻再次提醒门徒及众人:神的国与地上的国完全不同,神的国不属这世界。主耶稣确实是来得国的,但却是要得那完全的天国。门徒们当时还是没听懂,直到主复活升天以后才完全明白。

主人(贵胄)

比喻中的主人有两重身份,他是仆人们的主人,又是众人中的贵胄,是他们未来的君王。对应于当时实际的情景,这恰好也就是主耶稣所具有的双重身份。因此,这位主人与贵胄所要显明的,正是主耶稣自己及其将成就之事的意义。从比喻中可以看出哪几方面呢?

首先,他正要往远方去,得国回来。他现在是“准君王”,但等到回来时,就真的要作王了。故此,主升天前交代门徒大使命的第一句话是:“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太 28:18)往远方去,意味着时间不会太短。天国已随着主耶稣的道成肉身而降临,主耶稣生来就是作犹太人的王的。当年三博士来朝的时候早已宣告过,以致希律王与耶路撒冷合城的人都甚是不安。现在主耶稣即将进入耶路撒冷,被钉十字架,三日后复活,都是天国完全成就的一部分。只是这一切到目前为止尚不被人理解,尚未完全显明在世人面前,与“得国”的过程很相像。直等到主耶稣第二次再来,一切才能完全显明在世人面前。两次降临之间,将经过漫长的期间,就是我们现在所处教会的时代。门徒们当时同样不完全明白,只有当圣灵降临以后,他们才看清楚这天国已然与未然的奥秘,正如使徒彼得所传给我们的:“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 3:8-9)。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依旧跟随主耶稣走在“得国”的路上,在信心与建造教会的过程中期盼着主再来,天国完全成就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其次,他赋予仆人使命与责任。既然得国要持续一段日子才能回来,临行前就需要预先安排好一切,免得这期间受亏损。这位主人精明强干,安排妥当后才上路。同样,主耶稣复活升天以后,留下门徒在世上继续传扬福音,拓展神的国度——这就是教会与信徒从主所领受的使命与托付。我们虽然已经进入了天国,但仍然需要在地上为主做工,每一个信徒和每一个教会,都被赋予了具体的责任。比如我们守望教会,就领受了“山上之城”的异象,以这样一种具体而特别的方式,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这块土地上为主做见证,建造教会。为此,“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我们在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中经历了登记、堂会整合、建堂、户外敬拜不同的阶段直到如今。这条异象之路我们还没有走完,还要继续忍耐走下去,直到主所定的日子。不过,这期间不同阶段争战与事工的重点,也将随着圣灵的引导而相应地调整。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建堂与户外敬拜之后,办学又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

第三,他按公义施行审判。既然出发前已经赋予仆人使命与责任,回来后就必须检查结果如何,按功过赏罚。果然,主人一回来就审判仆人,要求每个人为自己的工作交账,论功行赏,按过处罚,没一个人能蒙混过关。还有,众人既不喜悦他作王,难道他回来后会一笑了之吗?他没有忘记这事,当众严厉地惩罚了仇敌。

同样,当主耶稣再来的时候,我们这些领受了使命与责任的门徒也要接受审判,在主面前交账,这是圣经反复强调过的。不要以为“救恩永不失落”就可以随随便便,做的好与不好都无所谓。似乎只要拿到了天堂的门票,从此就可以懒散地混日子了。天堂里依旧有审判,奖赏的大小同样会不同,只不过不会下地狱就是了。真信心一定会生发出相应的行为,否则就是死的信心,毫无用处。至于不接受主、与主为敌的世人,最终的惩罚将是严厉而可怕的,“启示录”里有非常形象的描写,可不是仅说说而已。神不仅是创造主与救赎主,同时还是审判主;主耶稣再来要审判活人死人,这是圣经清楚而明确的教导,万不可轻忽!“不要自欺, 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 6:7)敬畏——无论对谁——永远是在神与主耶稣基督面前基本的人生态度。

现代人完全否认这样的观念,充满谎言与自欺,甚至教会也心存疑惑。神不是爱吗?怎么能这样残忍对待“可爱的人”呢?殊不知神是圣洁而公义的,万不以有罪为无罪。事实的真相是,世上并没有一个义人,人人都是罪人!人之所以看自己还不错,不过是出于自大的狂妄,以为凡事都由得人作主,可以随意降低标准而已。可是人连死都作不了主,居然相信死后还能作主,实在荒唐!审判的权柄是唯独属于神与主耶稣基督的!当他降临审判的时候,是按着属天圣洁、公义、荣耀的标准。只有那些谦卑敬畏,因信称义的人,才能逃脱地狱的烈火,得享天堂的平安。

仆人

比喻中既与仆人相关的内容最多,就意味着这个比喻主要是说给门徒们听的——他们和我们都是主的仆人。仆人有十个,被托付了“做生意”的责任,每个人都得了相同的一锭银子。对比马太的比喻,那里仆人只有三个,分别得五千、二千、一千银子,差别还是比较大的。马太用银子的多少比喻恩赐与才干的不同,用相同的赏赐比喻忠心的程度。而此处的比喻,重点却在于所有的门徒和教会,都从主接受了大使命的基本责任,所需要的恩赐、才干与资源等主也都早已赐下,无人可以推诿,关键就看你如何运用,是否忠心。根据工作态度与工作成果,仆人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谓之忠仆,即前面两个人所代表的。他们在所领受的责任与托付上忠心,尽职尽责地运用主人的银子生利,成效卓著,不仅受到主人的夸奖:“好!良善的仆人,你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而且按其忠心与才干被赋予了更多、更大的责任,也就是赏赐。同时,这两个人也是谦卑的,他们没有归功于自己,反而归荣耀于主人,强调“主啊,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多少多少。主人称他们为良善的,也是实至名归。

这不就是在提醒我们吗?等主再来或者我们回天家的时候,不是同样要接受主的审判,看看我们的工程是金银宝石,还是草木禾秸,并据此得主的赏赐吗?忠心与否,尽力与否,可以瞒得过人,但决瞒不过鉴察人心的主。在地上为主做工,即便我们忠心尚且不完全,更何况不忠心呢?求圣灵时时鉴察我们,在一切服侍上能忠心竭力。

从比喻中还可以引申出相关的几点:一是做生意是基督徒可以从事的正当职业,赚钱不一定不好。关键在于为谁,是否取之有道,是否合乎圣徒的体统等。如果是为自己,为满足私欲,不择手段,那就是不正当的了。这世界的诱惑之一,就是打着属灵的旗号,却行“肥己”之实。二是天上的赏赐应该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才干不同,服侍的成效也不同,有管理十座城与管理五座城的区别是合乎公义与情理的。作为仆人,我们在服侍上当然不能挑肥拣瘦,但充分发挥各人的特长同样是重要的,免得埋没或浪费了主的恩典。三是服侍的赏赐是更多、更大的服侍,这也与世间通常的逻辑一致。基督徒的一生就是服侍的一生,从生到死,没有退休的时候。必要的休整是需要的,但服侍的主旋律却是不变与不断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基督徒的一生,可谓“生命不息,服侍不止”。其实,有机会服侍,这本身就是神的恩典,应该大大感恩才是啊!想想我们是谁,是怎样的人,居然能在伟大神与主基督的事工上有份,奇妙啊!正如使徒保罗所说:“我感谢那给我力量的我们主基督耶稣,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侍他。”(提前 1:12),又说:“感谢 神,因他有说不尽的恩赐!”(林后 9:15)

第二类谓之恶仆,是第三个人所代表的。这个人同样领受了,但却毫无作为,以至于到交账的时候什么也拿不出来。说这个仆人是恶仆,不仅因为他不忠心、不尽力,而且因为他心态恶劣,企图将责任推卸给主人,为自己的偷奸耍滑开脱:“我原是怕你,因为你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在他眼中,主人既残忍不讲道理,又十分贪婪——我是怕造成损失无法交代才不得不什么都不干的啊!主人毫不留情地揭穿了他:存银行赚利息总该会吧?不需要特别的才干与付出吧?为什么连这么容易的事也不去做呢?人的恩赐与才干的确有不同,但教会中许多的服侍却是人人都能承担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比如,稳定地参加聚会、打扫卫生、探访、代祷等等都是服侍,也都是人人能参与的。你若是因懒惰不肯服侍,就当在主面前悔改,尽快殷勤起来;你若因一些不正确的认知而错过了服侍,就当尽快更新观念并尽快投入服侍;你若因惧怕不敢服侍,就当知道主是慈爱良善的,他怎么会不悦纳那些愿意摆上的人呢?

这里提到了银行,当然不能与今天的大型金融机构同日而语。不过自古以来,收存与放贷的信用生意一直都存在,古代中国民间的钱庄就属于这一类,属于最基本的金融投资活动之一。这类投资与金融活动原则上并无不当,但其中的风险与诱惑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当代尤其如此。关键是能否把握住自己,能否承受住风险,能否荣神益人。我劝大家要谨慎,因为我们身边惨痛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另外七个人没有记载,可称为第三类,大概属于既有些忠心,但又不是没有可责之处的吧。也许我们就类似这样的境况,固然一直在服侍,但多少又有些不冷不热。而主不喜悦老底嘉教会的原因,恰恰就是在此。要知道,这样的人与教会将来都是要受亏损的,虽然也得奖赏,但流失的可能更多。不要以能随大流为满足,那不是主所喜悦的,也不是基督徒当追求的。愿我们都能警醒,靠主忠心、热心服侍,正如保罗劝勉提摩太的:“你当竭力在 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 2:15)

这里再次提到了马太效应:“我告诉你们,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属灵与属世的事上,都能见证这条定律的真实。日常生活中常常是富者越富,穷者越穷;拥有越多的人反而更多拥有,拥有越少的人往往最后什么都剩不下。在属灵的事上同样如此。你有恩赐或特别的才干吗?赶快用于服侍主、服侍教会、服侍弟兄姊妹,如此就必拥有更多;倘若不用,终将失去,到时候后悔也没有用了。神的法则从来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多劳多得。这世界的观念总觉得干多了吃亏,于是能偷懒就偷懒;或者是把好东西先藏起来,到关键时刻再拿出来。但在神那里却不是这样。基督徒既已“心意更新而变化”,就不当与世人一样。不要怕吃亏,也不要藏着掖着,把你现在所有的都使出来,就像先知以赛亚一样,积极回应神的呼召:“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赛 6:8)如此,你的生命不仅不会枯竭,反而会更加丰盛。

在结束今天的证道之前,让我们重温使徒保罗写给提摩太最后的话——这不仅是老一代忠仆给新一代仆人的劝勉,更是历世历代所有立志忠心服侍主之基督工人的心声:“我在 神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嘱咐你,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 4:1-8)

阿们!

在主里纪念所有为主的名争战的兄弟教会、牧者和弟兄姊妹们!

求主保守、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阿们!

The post 要得国回来——2021年7月18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8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7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