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1604421

【夜读】故宫:挖出文物之后 | 投稿:君归


Listen Later

很多时候,越过新闻,走近事件的当事人,我们能发现更多。
曾经有一条报上的新闻是这样的:“河南农民何刚家住河南商水县固墙乡固墙村。1985年,他在自己的院里盖房时挖出一个大缸,内装‘银镀金錾花双凤穿花玉壶春瓶’等19件造型华美的元代银器。何刚立即与本村村长一起连夜赶到北京,要求将其捐赠给故宫博物院,经专家鉴定为十分罕见的元代窖藏银器,这填补了故宫银器收藏史上的一项空白。为了更加完整地收藏这批银器,在故宫文物管理处梁处长的建议下,何刚又一次不辞辛劳地赶回河南,将其盛装银器的缸送到了故宫,其行动令梁处长至今回忆起来,依然感动不已。”
这则新闻涉及两个主要当事人,何刚与梁金生。
何刚,今年48岁,和当前众多中国农民一样,现也在外打工。
梁金生,自1984年开始,就在故宫文物管理处工作,近三十年中,一直在同文物捐赠活动和捐赠者直接打交道,被媒体称为“大内总管”。
两个原本毫无关系的人,因为捐赠文物事件而相遇。也应该随着捐赠事件的结束而结束,曾经的捐赠只停留在回忆里。然而,他们的关系却远没有结束。
其实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说,挖到这样一批珍贵的文物,本身就是一件足以给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事情。
首先从自家屋子地下挖出的文物,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总则第五条明确规定在自家屋子下面挖出文物,和在野外任何一处挖到的是一样的,文物均归属国家。但就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来看,这一规定并不好理解。
没想到,何刚却很清楚。何刚说,他知道文物属于国家,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把这批文物据为己有,更没有想过要卖。当时,何刚挖出宝物的消息传遍了十里八村,文物贩子纷至沓来,找到何刚,要求购买这批文物。何刚回忆道:“有人说,你要多少你说话,给你一袋子钱总够了吧?就是那种蛇皮袋,那能装很多很多钱。”何刚说:“那不能卖,卖了以后就被弄到外国去了。这可是中国的东西。”
说来奇怪,何刚是一个仅有初中文凭的普通农民,为何却会有如此清晰的文物保护意识呢?原来,何刚有一个叫老于的老乡,老于的战友老崔,当年在故宫保卫部门工作,正是这个老崔,在得知何刚挖到文物的时候,第一时间转达了国家的相关政策,才使得何刚有了如此坚定明确的认识。也正是通过老崔,何刚等人才联系上了梁金生,并携带文物来到北京故宫,找到梁金生,办妥了捐赠事宜。
梁金生说,虽然是无偿捐献,但当时故宫给了何刚一笔钱作为奖励。
群众挖到文物后上缴国家,到底应不应该给奖励,该给多少合适,一直令相关管理部门头疼。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出土文物归国家所有,不管农民还是谁发现都有义务上缴国家。国家鼓励无偿捐赠,对捐赠者颁发证书或物质奖励,但没有明确奖励标准,大多以颁发证书这样的精神奖励为主,这对上报和捐赠行为是种肯定。具体给多少,需就个案来判断。上缴文物的每个人的觉悟不同,动机不同,所以要视情况而定。另外,还要看交宝人是否是主动上缴,如果是被做了工作后才不得不上缴的,恐怕要比主动上缴得到的奖励少一些。
何刚是主动上缴的,而且他说,当时没有多想,根本没想过要钱,只是觉得“能把我们来回的路费报销就行了”。而故宫,也没有亏待何刚。梁金生说,本来准备奖励1万元的,但那时候社会上正热捧“万元户”,故宫为了不要太张扬,没有给何刚1万元,而是给了8000元。
经历过1985年的人们,应该不会怀疑何刚的动机和故宫的诚意,那个年代,虽然有了“万元户”,但金钱并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那是一个精神和荣誉至上的年代。
然而时代在变,如果是今天,何刚还会捐赠吗?对此,何刚的态度倒很坚决,他说,即便是现在,也一定会捐出来,原因很简单,还是那句话,“文物属于国家”。
没有人会怀疑一个农民纯朴的信念。梁金生后来把何刚当作朋友,如果两人之间关于文物的故事就此结束,那真会像文章开头新闻要表达的意思一样,这将成为故宫文物捐赠历史上的一段佳话,给人留下一个完美的回忆。
可惜的是,事情却并没有结束。
何刚带着挖出的文物来到故宫,达成了捐赠的心愿,又带着意料之外的一笔钱回到家乡,他心中的欣喜不难想象。但钱是不经花的。何刚说,2003年,他第二个老婆患尿毒症,看病花了很多钱,还借了外债。万般无奈之下,何刚想到了故宫,于是,他又来到了北京。依旧是梁金生接待了他,经过研究决定,故宫给了何刚5万元。
此时,距离1985年,已经过了18年,可以想象的是,当初的几千块钱,比这次的5万块,似乎更经花。因为仅仅3年之后,何刚又一次找到了故宫。
2006年,因为老父亲要做腿部的手术,急需用钱,所以何刚再次找到故宫,故宫又一次给了他5万元。
现在,何刚似乎又一次遇到了困难。
何刚说,他近况不太好,又欠下2万多块钱的债,不知道如何还。除了身体不好,家里的事情更让他烦心。老婆久病在身, 21岁的儿子也有三叉神经痛。最紧迫的还不是这些,儿子很快要生二胎,需要给村里上缴计划生育费,大概1万多块钱,这笔钱到现在没有交上。村支书前些日子打电话到家里,让赶紧交,否则到下半年又该涨了。
何刚这辈子和故宫算是结下不解之缘。面对生活的艰难,何刚自然而然又想到了曾经接受他捐赠的故宫。不过,这也正是最令他纠结的一点,前后两次,故宫已经给了他10万多块钱,再向故宫要,真张不开口啊。可是怎么办呢?何刚琢磨着是不是能有变通的方法,他说:“我想让故宫给我出一个手续,让政府免了这1万多块钱的计划生育费。不知道行不行?”
最近接到过何刚电话的梁金生也感觉到了何刚的纠结。何刚要再来找故宫怎么办?梁金生说,在何刚确实在生活上遭遇到困难的时候,故宫是很有人情味地伸出过援助之手的,对其他捐赠者或者其后人也一样,但“不能没完没了吧”。
我国法律对捐赠有明确规定: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于法而言,文物捐赠一旦完成,故宫并没有义务满足捐赠者或其后人的不合理的事后要求。但是,捐赠文物,在中国不仅是法的问题,也是情的问题。面对文物捐赠的“事后人情账”,梁金生有些无奈,他说:“特别是有些捐赠涉及时间跨度太长,查证当年的具体捐赠情况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就算查证后,故宫也没有专项资金解决其索要的金钱。这让我们陷入了管与不管的两难境地。”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4期 作者: 宋军   稿件整理:遗世沉艾

关注新浪微博 @中华遗产杂志 了解更多内容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FM1604421By FM1604421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FM1604421

View all
金钱永不眠财经节目 by 金钱永不眠财经节目

金钱永不眠财经节目

0 Listeners

Blow Your Mind (season 01) by Blow Your Mind (season 01)

Blow Your Mind (season 01)

83 Listeners

十点读书官方播客 by 十点读书官方播客

十点读书官方播客

34 Listeners

上海闲话 by 上海闲话

上海闲话

66 Listeners

加州101 by 加州101

加州101

145 Listeners

跑火车播客 by 跑火车播客

跑火车播客

33 Listeners

好妹妹 by 好妹妹

好妹妹

57 Listeners

FM435190 by FM435190

FM435190

18 Listeners

闲白儿播客 by 闲白儿播客

闲白儿播客

27 Listeners

「尴卵尬」粤语播客 by 「尴卵尬」粤语播客

「尴卵尬」粤语播客

8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