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区四川北路2121号,前身是被称为“虹口要塞”的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这座占地6130平方米的五层钢筋混凝土大楼,椭圆的外形、粗壮的门柱和流线型的整体外墙,使整个建筑宛如一艘游弋在中国领土上的日军战舰。而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孤立无援的“兼职特工”
1932年1月18日凌晨4点,日僧水上秀雄在马玉山路三友实业社毛巾厂化缘时被打死,事件发生后,在沪数千日侨聚集抗议示威,火烧三友实业社,引发混战。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日僧事件”。14年后,面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讯,日本陆军驻沪武官田中隆吉,交代了水上秀雄之死的来龙去脉:关东军高级参谋田中隆吉通过女间谍川岛芳子,雇用杀手攻击水上秀雄等人,继而煽动日侨情绪,加速事态恶化升级。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开战。
1月28日夜,日本海军陆战队以“日僧事件”为借口,调集大批精锐步兵,从四川北路2121号“虹口要塞”出发,向驻守闸北的中华民国第十九路军发动进攻。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宋子文,下令税警总团参与抗战。然而,就在税警们进入防区时,十九路军内部却传出一个爆炸性消息:援军税警总团里有间谍,他不是别人,正是宋部长鼎力栽培的团长王赓!
1932年2月27日傍晚,王赓孤身携带全军布防图,越过外白渡桥进入公共租界,在黄浦江边的礼查饭店内,被日本特务擒获。两天后,日军再次大举进攻,十九路军被逼全线后撤。王赓有意向日军投递情报的传闻,遂在十九路军中泛滥。
两军交锋之际,一方主将竟爆出“间谍丑闻”,怎能不叫人大跌眼镜!上海当地民间艺人特意编排了一段时政评书——《王赓献地图》,将王团长比作三国时代帮助刘备夺取益州的“蜀奸”张松。沪上新闻界则敏锐地发现王赓有一个“绯闻前妻”——陆小曼,联系到徐志摩3个月前刚刚坠机离世,陆小曼的确曾孤身出现在租界之内,难不成王陆二人藕断丝连?“鸳鸯蝴蝶派”的写手们随即妙笔生花,一时间故剑情深的爱情大戏压倒了谍影重重。
“跳舞”、“偷情”、“故意泄露情报”……各种版本甚嚣尘上。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王赓本人在同年8月2日面对军事法庭的审问时,对携带军事地图进入公共租界的动机,始终讳莫如深。沉默换来了因“擅离戒严地点”被判刑两年零六个月的结局。出狱之后,王赓仕途蹭蹬,虽竭力为国服务,但身体和锐气皆大不如前,1942年病逝于开罗。而他至死绝口不提的真相,直到二十年后才大白于天下。
王赓前妻、那个早已经风华不再的名媛陆小曼,撰文道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王赓当年是奉宋子文之命,前去与美方特使接头。此次会晤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取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地标参数,便于炮击。
这是王赓在狱中给陆小曼做出的解释,背后或许还隐藏着更为复杂的谋略和情报交换。王赓当年的幕僚、时任税警团总参议的莫雄,写有《淞沪抗战中的税警团》一文,他说,王赓在出发前,曾与宋子文密谈,二人会面结束后,王赓就立刻将手中大量军事绝密文件悉数交给莫雄“保管使用”,并告诉他,自己要去上海美国领事馆和西点军校的同学碰面,莫雄追问何事,王赓只答:“过两天你会明白!” 然而,两天过后,王赓就被日本特务当场活捉。他的意外被捕,更使自己永远背上了“间谍”罪名。如果莫雄所言非虚,宋王二人与美方的这次情报交换行动,无疑是失败的。
事实上,自“九一八”事变到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十年时间里,英、美等西方国家始终对中日战争抱着“隔岸观火”甚至“推波助澜”的态度。情报系统的高效率运转,需要盟友协同作战,但西方却对中国采取了封锁和孤立的政策。如此复杂的时局,情报交换更应谨慎从事,但显然,宋子文和王赓都缺乏经验。
缺乏经验的还有对情报人员的使用。王赓并非职业特工,却要单打独斗,暴露出国民党在前期策划、中途实施上的漏洞。显然,中国当时的情报系统,无论是理念、人才,还是技术、装备,都远远落后于日本,落后于西方。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只有一个——学。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04期 作者:赵恺 整稿:C先生
关注新浪微博 @中华遗产杂志了解更多内容 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