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敲月下門

愚人與智者之別


Listen Later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二(三供養品)第二十二》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愚人與智者的差別。佛說:「愚痴人常犯三種過失,大眾應當要遠離,是那三種過失呢?愚痴人對於不能想的事情卻偏要想;不能論說的事情卻偏要論說;不能做的事情卻偏要去做。」
「什麼是不能想的事情卻偏要想?愚痴人心當中經常縈迴憶念這三件不該想的事情。第一、總是嫉妒著他人;第二、經常對於他人的財物及女色起貪念;第三、心生妒意,口出不善的言辭:『他所擁有的一切,如果都屬於我的,那該有多好!』愚痴的人心心念念都想著不能想的事情。
「什麼是不能論說的事情卻偏要論說?愚痴的人常犯四種口過,哪四種呢?愚者常喜歡說妄言、綺語、惡口,以及說挑撥離間,讓彼此不和的言語,這些都是愚人常犯的四種口過。
「什麼是愚人所做的惡行呢?愚人心中時常想者殺生、竊盜、邪淫種種惡念,因而造作這些惡法。所以,比丘們!愚者常有這三種心行,也習慣於造作這些惡業。」
佛繼續說道:「比丘們!智者有三事,所以長念修行,一心向道,是那三件事情呢?第一、智者思惟著應當思惟的事情;第二、論說著應當說的言論;第三、力行應當做的善行。」
「什麼是思惟應當思惟的事情呢?智者心中常正思惟三事:不貪妒、不瞋恚、不愚痴,常行正見。見他人財物,不會生起貪念,這正是智者心中只思惟應思惟的事。」
「什麼是談說應當說的言論呢?有智慧的人成就四種善的口業:自己不妄語,也不教人妄語;見他人妄語心不喜樂,智者便是如此善護口業。此外,智者自己不綺語、惡口、兩舌外,也不教他人綺語、惡口、兩舌,有智慧的人是如此成就口業的善法。」
「什麼是智者所成就立身行持的善業呢?智者時時觀照行為,無所惱害觸犯。所以智者不但自己不殺生,更不會教使他人殺生,若見他人殺生心不喜樂;不但自己不偷盜,也不會教他人偷盜,如果見到他人偷盜心不喜樂;自己不邪淫,見到女色心中也沒有淫欲心,更不會教他人邪淫。當見到年長的婦女,就視同自己的母親;見到年紀相仿的女眾,就像看到自己的姐姐一樣;而見到年紀小的女孩,則當成自己的妹妹,用平等心來對待一切人,這就是智者所成就的三種身行,是智者所行之事。比丘們!你們應當知道這三種有為之相。」
「所以,諸比丘!應當捨離愚者三相,奉行智者所行之法,比丘們!要這麼去實行!」
所有比丘聽聞佛陀開示後,都歡喜奉行佛陀的教誨。 
古人有云:「萬里途程,不離初步」,儒家的核心思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端正品德開始,一路至於止於至善。修行亦是從修習「十善法─身不造殺、盜、淫;口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意不起貪、瞋、痴」著手,然後漸次入於佛智。正所謂「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若能於二六時中奉行十善,以此為基礎,便能步步向上,菩提道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comments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所以「僧敲月下門」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歡迎您訂閱與分享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僧敲月下門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僧敲月下門

View all
阿善師鑑識實錄 by 阿善師製作團隊

阿善師鑑識實錄

92 Listeners

8靈3研究所 by S所長 & 各靈能者

8靈3研究所

6 Listeners

禪心世界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禪心世界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