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本頻道以「緣起」的認識論與「四聖諦」的解脫教說,本於佛陀教說的利世精神,以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與世人分享「解決困難、開展人生、度越煩 惱」的佛法智慧,傳揚「此時、此處、此生」為重的原始佛法,通向「正道生活與人間解脫無礙」的人生大道。 你想知道甚麼是「緣起」嗎?如何從緣起來看世間?從緣起看世間對你的人生會有甚麼幫助?歡迎來聽聽本頻道。... more
FAQs about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How many episodes do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31 episodes available.
October 15, 2024珍惜自己,活出生命的價值「破窗理論」是指當環境中的某種不良現象發生後,如果沒有馬上進行改善或修復,這種不良現象便可能會逐漸被接受,且逐漸擴大變嚴重。好比生活中,一個人若都不重視小細節、開始懶散,很可能就越來越不會自我管理、自我督促、自我策勵。一個自愛的人他自然不會隨便,一個關心自己、在意自己的人,得把自己創造成一個有價值的生命,能與人分享生命的經驗,而不是只懂得追求自己利益、利害的生命。人生要懂得奮進,要懂得珍惜這個環境。珍惜不是享受這個環境,而是要懂得讓這個好環境能更好,走到哪裡就是要做為耕耘的人,而不是做為一個收成的人。※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more9minPlay
October 08, 20242024原始佛教會衛塞節慶典 隨佛長老致詞全文迷信儀式的人,不斷的在創造儀式,或不斷的在推展各種讓大家看起來非常感動的儀式,目的就為了莊嚴、好看,讓人感覺佛教非常的昌隆。有許多自認不迷信的人,認為「在儀式當中,沒有真理」,因此轉成另一種極端模式:變相的排斥、討厭任何儀式。但是儀式不能廢,因為在儀式中,提供了我們接觸到在生命道路上同行者的可貴機會,在宗教活動舉行的時候,我們可以互相分享、彼此合作做一些可貴的事情,增長我們生命的養分。雖然儀式對智慧的開展確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我們也不反對儀式。因為所有的儀式只是個媒介,例如佛像,它不是佛,但當你恭敬合掌、供花、供燈的那一刻,你與佛相應了,佛就在你身邊。所以每個佛弟子要把佛像變成佛,更要認真想想如何把自己也變成佛?※感謝開覺師兄提供背景音樂...more14minPlay
October 01, 2024如何跨越認知與情感的拉扯(下)當智能和情緒、感情、感覺拉扯的時候要如何跨越?在拉扯的過程中,單憑認知是解決不了也跨越不了這兩者的距離。在理智和感情的拉扯中要贏,要靠「對自己要夠狠」,也就是你必須訓練你的感情跟著理智走。你得對自己狠,也就是你得督促自己、強迫自己、要求自己,就這麼做了!如果不督促自己,我們就會不斷的採取一直讓自己處在覺得舒適的模式中。最後,就和養的雞、豬、鴨差不多,這樣的人能有甚麼成就?只有浪費寶貴的人生而已。※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more12minPlay
September 24, 2024如何跨越認知與情感的拉扯(上)人的一生都是在面對生活、了解生活、做出選擇,然後依著選擇做出行動,在這反覆不停的過程中,形成了這一生。面對一個情境,觀察、了解它,這是智能的工作;了解後,要做出選擇的時候,感情就參與了。比起感情在生物發展的歷史上來說,智能實在很短、它的力量也不大。我們常說的天人交戰,其實就是理智與情感的拉扯,絕大多數是情感拉贏了理智。無論是修養或修行,都是我們的認知在和情感做拉扯,而這種情緒、感情,都和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利害有關。如果我們的認知和情緒、感情不一致,那麼,這正是我們得要修行的所在。※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more10minPlay
September 17, 2024甚麼是無智、不義的平等?社會上的一般人士,在爭取個人利益、權力時,往往採用純粹理想性質的「個人至上,平等無差」的見解,主張任何形式的「差別待遇」都是不公、不義、不合理的錯誤。以上想法,應是19~20世紀期間,許多地區進行社會革命的觀點、訴求及口號。宣傳的理由及口號是很能蠱惑人心,但其真正目的只有一個,破壞既有的穩定秩序,進行爭權奪利的鬥爭。這種思想,在20世紀時,經由許多國家的實踐性檢驗,已證明不僅不可行,更會帶給人類社會障礙,是一種缺乏務實了解現實的空洞理想,也是針對「異於自己、優於自己」的否定、打擊、壓制。諸法是緣生法,這是事實,因此,可以根據當前不同因緣的實況,採行不同的方法,務實的利益符合當前因緣的人,這是實際可行的事,也是真正的智慧、慈悲、公義。...more7minPlay
September 10, 2024是行道化世,不是做自己今年(2024年)甲辰年開始,將是 世尊的原教再次開顯於人間的時代。在朝向正法開展的路上,難免會有各式各樣的困難。但無論環境或他人的態度如何,修行於正道上的我們,必須具有認定方向、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精神。在學習佛法當中,必須理解一件事情,就是:我們是行道化世,不是做自己。行道就是修行的意思,也就是要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修正自己、督促自己、克制自己。世間困難重重,振興 世尊的真實教法更是艱鉅。因此,傳續 世尊的真實教法,這是僧俗二眾非常重大的責任,也是難得可貴的機會,更是佛弟子非凡的供養功德,此生,大家千萬不要讓自己錯過如此殊勝的因緣!...more9minPlay
September 03, 2024慈悲與度劫有些人我們必須要教誡他,有些人我們必須要鼓勵他。若鼓勵與教誡都不能令其得度者,最好的方式是不要理他,讓他在自己錯誤的認知與招感的行為劫難中,他方能痛定思痛。慈悲,不只是幫助對方過得好,有時候就是要讓眾生「度劫」,不然此人的生命不太可能蛻變。※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more5minPlay
August 27, 2024佛教徒的三顆毒丸 忍辱 隨緣 放下自古以來佛教徒飽受錯誤認知的禍害,其中以「忍辱、隨緣、放下」毒害最深。面對現實人生的種種困境,在不當的「忍辱」、「隨緣」態度下,變成鄉愿、姑息養奸與消極隨俗,此時又強調要「放下」,會讓人變得「自我放棄」或需要「過度壓抑」。這些思想及生活態度,都不是出自 釋迦佛陀的教導。 世尊的教導是:現實的一切都依因緣而起,必然會在交互影響的變動中,形成錯綜不定的過程狀態。應當離於「擁有與結果」的妄想、貪愛,務實實際的面對現實人生。對於生活現實是「應該放下無知與放逸」,不論生活的順逆都必須一肩承擔,提起「務實面對的智見,精勤於自他的生善、息惡、度苦」。如此隨正念、隨正見,行於正行,盡力於當前,才是安穩之道。...more9minPlay
August 20, 2024修行要「離巧趨憨」一般人習慣了在現實生活裏運用很多的“巧”,挺會計算,但是修行卻需要帶著一點憨,這不是蠢,也不是笨,而是心地厚直,知道是對的,就一直做下去,精進到底,不問所以,不問犧牲;而太會算的人,很難入道,只是種善根結善緣而已。聰明沒關係,但不能“巧”,否則只能成為知見之徒。因此,「 離巧趨憨」是一件對修行至關重要的事情。...more7minPlay
August 13, 2024修行的要訣(下)修行的要訣:七、要放過別人之前,先學會放過自己。要先懂得放下自己的痛苦,才能幫助別人放下痛苦;八、不要想「布施」這件事,多想想「我們只能做什麼」;九、先好好地做一個好學生;十、餓的時候吃飯,睏的時候睡覺。所謂「覺」,即是「發現自身的錯誤進而修正改變」之意。發現錯誤,不要吝嗇改變,因為唯有改變,內在才會平安。生活在人群裡,肯定不會如意,但可學會平安。修行不是靠發願,是如實知。做現在能做的,因為現在做的,是在此因緣中才能做。能如是,即是「活在當下,盡在現前」。...more12minPlay
FAQs about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How many episodes do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31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