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專業探討香港時事、深入分析香港近況,吳瑟致老師和大家一起話說香港、關心香港。「這樣看香港-舍之豈能藏乎?」節目,邀請專家學者剖析香港現況,多元視角讓您迅速掌握東方之珠的未來形勢。因節目調整,本節目製播至2022年1月31日,感謝支持,也歡迎回放收聽精彩節目。【節目互動方式如下】電子郵件信... more
FAQs about 這樣看香港3-舍之豈能藏乎?:How many episodes does 這樣看香港3-舍之豈能藏乎?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73 episodes available.
January 26, 2022我政府對港政策與香港情勢立場說明中共強力統治香港,自2020年7月實施《港版國安法》開始,香港民主自由幾乎是毀於一旦,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中共對「一國兩制、港人高度自治、50年不變」的政治承諾不再,近兩年香港媒體不斷受到政治肅清,愈來愈封閉的香港社會,我政府對當前香港情勢的看法與立場,以及相關的因應對策為何?以及自去年6月下旬開始,我政府駐香港人員已全數撤回,僅由當地雇員繼續維持業務運作,陸委會如何持續推動相關事務?以及對港人及在港台人的服務業務該如何維繫?陸委會為了促進來台港人能安身立命、安居樂業,以及提供人道援助,在2020年7月成立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目前運作情況如何?以及《港版國安法》實施以來,不僅對香港帶來衝擊,對來往台港的台灣民眾而言更是一大風險,台灣民眾該如何預防?本週節目邀請到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邱垂正博士,說明我政府的對港政策,以及對於目前香港情勢發展的看法,陸委會如何在受限的條件下,持續推動台港交流,透過今天的節目,快速掌握政府最新的政策立場。...more30minPlay
January 19, 2022香港媒體環境的惡化在2021年上半年,香港蘋果日報被迫下架,到了12月底,香港立場新聞又被整肅停止運作;事隔不到一週的時間,進入2022年1月,香港眾新聞也宣佈停止營運,而立場不親民主派的明報,也因為持平的報導,遭到親中媒體點名批評,眼看香港媒體環境,漸漸有「寧左勿右」的現象,中共嚴厲治港的手段,香港媒體有黨媒化的趨勢。香港自施行《港版國安法》後,港府強力落實北京當局的意志,打壓民主派人士,就連媒體都不放過,顯然未來香港的言論空間將被限縮,多元化的媒體環境已不在。本週節目邀請在台港生郭豫謙同學,為我們分享他對香港媒體環境惡化的看法,以及提出對於未來香港整體發展形勢的評估。...more30minPlay
January 12, 2022從台灣看兩岸文創產業交流的昨是今非去年12月下旬邀請台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張玉漢博士來節目分享他對於中國研究的看法,他從文化面來解析中國的文化政策及文化改革,深入淺出提供精闢的觀點。兩岸關係自1980後期開始密切往來,從傳統產業到金融服務業,兩岸經貿往來十分緊密;近年來,中國十分重視台灣青年前往當地就業生活,其中,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吸引了許多台灣相關從業者的關注,過去也陸續有許多台灣文化產業人才前往中國發展。然而中國藝文產業也面臨發展的挑戰與瓶頸,這對前往中國拓展市場的台灣文創人會帶來哪些影響?以及兩岸文創產業交流又有何意涵?本週再度邀請到台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張玉漢博士來談談兩岸文創產業議題,進一步討論台灣文創產業在中國發展的契機與限制,分享張副館長個人的看法與觀點。...more30minPlay
January 05, 2022回顧2021年及展望2022年香港的情勢發展在2021年底,香港立場新聞被扼殺,2022年開始之初,便傳出香港眾新聞宣佈停止營運的消息,兩個香港媒體接連退出,道盡了香港的處境,也是回顧2021年及展望2022年的香港,立下哀傷的註記。眼看香港的自由傳媒已被斬盡殺絕,此後暴政一言堂,中共終於實現佔領香港的陰謀。北京當局一再吹噓自己是民主國家,且辯稱香港落實了「一國兩制」的意義。回顧2021年,過去這一年是《港版國安法》生效後的第二個年頭,期間香港行政丶立法丶司法丶傳媒丶教育等各領域,「紅線」處處,幾乎無一不受到衝擊。展望2022的香港,在政治方面,香港新一屆特區行政長官(特首)選舉將於2022年3月27日舉行,在經濟方面,美國的香港自治法案通過之後,預期國際社會的金融制裁即將來到,很多的優惠已經沒有,外資公司陸續開始撤離,人才和資金也隨之一同流失,香港只能更融入中國,許多港人出走,移民潮將持續。香港的未來依舊堪憂,本週節目邀請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吳建忠博士,一起來回顧及展望香港的形勢發展。...more30minPlay
December 29, 2021如何從文化面來研究中國?一直以來,中國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學術課題,從政治、經濟、社會等面向,已有相當豐富且多元的研究成果,鄰近中國的台灣也有許多學者及研究單位投入對中國議題的研析工作,甚至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對於中國發展的掌握,以台灣的戰略位置,以及面對中國來勢洶洶的威脅,台灣的研究及經驗足以作為世界參考的典範及貢獻。當然,從事中國研究,往往受限於學科範圍的限制,而這也會限制研究議題的廣度及深度,尤其是如何準確掌握中國的主觀條件,這是學術研究上必須精進的重要思考。其中,對於如何從文化面向來研究中國,國內較少有學者從事類似的研析,本週邀請台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張玉漢博士來談談中共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從文化研究的途徑來討論中共對於文化改革的思維邏輯,張副館長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分享他對中國研究的看法與觀點。...more30minPlay
December 22, 2021投票率創新低!沒有反對黨的香港立法會 進入愛國者治港時代延遲一年多的香港立法會議員改選,終於在12月19日完成投票,結果不出所料,香港立法會席次完全由親北京的建制派掌控,泛民主派缺席參選的狀態下,這場改選僅是走過場的形式,選舉結束顯示香港正式進入「愛國者治港」的時代,可以想見,在北京強力懲治香港的意志之下,過去多元自由的榮景已不存在。香港立法會改選結果出爐,投票率創下新低,而且90個席次幾乎由親北京的建制派控制,這場延後一年多的換屆選舉,正式宣布香港進入「愛國者治港」的時代。這次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僅達三成,背後的原因為何?以及缺乏泛民主派參與的香港立法會,將可能走向「人大化」嗎?香港政治發展將何去何從?本周邀請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副教授 吳建忠博士為大家帶來最新的分析與觀點。...more30minPlay
December 15, 2021年輕不能留白 提高青年關心公共事務的熱情台灣進入民主深化的階段,近年來在許多選舉中,「青年參政」蔚為潮流,許多年輕人開始關注公共事務,政治年輕化對台灣來說已是重要的趨勢。然而,對照其他民主國家卻有不一樣的現象,以日本為例,年輕族群對社會運動與政黨選舉是存在長期疏離的狀態,民眾的政治效能感低落,反而對選戰中涇渭分明的捉對廝殺感到反感。進一步對照中國與香港,沒有民主的中國,民眾想參選但不能參選,這樣的政治氛圍在中國是常態;以及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今年底即將到來的香港立法會選舉,面對中國壓縮港人參選的政治手段,香港社會對這次的改選相當消極,許多港人受到港版國安法的恫嚇,特區政府又認定鼓勵他人投抗議票是非法的,這更讓香港這次立法會改選氣氛低迷。12月上旬,美國拜登政府召開全球民主峰會,台灣也受邀參與出席,這對台灣民主發展是一個重要的肯定。台灣的青年參政對民主發展的意義,對照周邊國家的現況,又有哪些值得深入觀察的角度?本週節目再度邀請到台北海洋科大吳建忠副教授及民眾黨公關長吳怡萱,分享他們對「青年參政」的看法。...more30minPlay
December 08, 2021全球熱議氣候變遷 台灣能源戰略何去何從?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為何對台灣很重要?近年來,台灣歷經嚴重的乾旱問題,今年又有暴雨侵襲的災難,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已是當前政府治理的重要事務,這是天災同時也是起於人禍,每個國家都疲於應付,台灣也不會是例外。面對全球商議氣候變遷議題,台灣又該何去何從?氣候變遷不僅僅是環境議題,更涉及到社會、經濟、政治等面向,台灣必須重新檢視台灣的環境承載的轉型困境與系統性風險,以及搭配「產業轉型」與「能源轉型」的系統性思考,刻不容緩。氣候變遷已是當前國內外的重要議題,目前國內民眾關注四項全國性公投案,無論是正方或反方,也都提出各自的觀點,然而該如何衡平不同的影響?如何在「穩定供電」與「能源轉型」之間取得共識?都有待更多元的審慎思辨。本週節目邀請民眾黨公關長吳怡萱,以及台北海洋科大副教授吳建忠博士,來為大家解析當前國際關注氣候變遷的角度,並從中討論對於國內「重啟核四」、「三接遷移」二項公投案的意義,以及台灣該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more30minPlay
December 01, 2021中共通過第三份歷史決議的背後意涵中共十九大六中全會通過第三份歷史決議,這是繼1945年、1981年後的第三份中共重要文件,文件重點包括把過去建黨百年的歷史經驗,以及現任領導人的貢獻做總結,進而擘劃未來中共持續執政的遠景規劃,外界認為這是為習近平長期掌權做好準備。第三份歷史決議內容有相當大篇幅講述習近平在位期間的貢獻與意義,同時也提出2027解放軍建軍百年、2035年朝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這都是建立中共執政的重要指標,而這也會是為習近平立下絕對權威地位的政治宣示,在進入二十大之前做好連任的政治安排。本週節目再度邀請到中國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林育任博士,林教授將深入淺出來分析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的政治意涵,尤其在通過後五天對外公佈全文,以及選擇在拜習視訊會議後發布的用意為何?未來習近平的連任之路真的就一帆風順嗎?我們來聽聽林教授的看法。...more30minPlay
November 24, 2021拜習視訊會議終於登場 美中關係有改善機會嗎?拜習會終於舉辦,以視訊方式進行,不同於美國總統拜登與其他國家元首親自會晤的方式,不過,這仍是全球關注的焦點,畢竟美中關係不睦,能否透過見面來避免競爭出現衝突,這同樣也是美方一再強調兩國元首會面的主要用意。當然,拜習會選在中共十九大六中全會結束後登場,而且在會議結束後,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全文也對外發布,顯然,這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意涵。只是拜習會真的可以讓美中關係得到舒緩嗎?或是僅是一場各取所需的政治表演?恐怕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及持續的觀察。本週節目邀請中國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林育任博士來為大家解析拜習會的影響,從中探究對台美中關係的意涵,以及台灣該如何看待這場大國元首會晤的背後意義。...more30minPlay
FAQs about 這樣看香港3-舍之豈能藏乎?:How many episodes does 這樣看香港3-舍之豈能藏乎?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7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