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前言
大家好!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宿宿。
一场疫情,打乱了我們生活和学习的正常节奏。“停课不停学”,宅家学习成为了新“潮流”。空中课堂,对于孩子、家长、老师来说,是新鲜事物,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2月份起,罗指挥儿童音乐线下课程全面转成线上学习的模式,罗指挥希望“将音乐带入家庭,成为一种生活”作为教育目标,在这个以家庭为基地的特殊时期教育创新中,得以充分彰显:孩子上课积极,课下热情参与生活实践和音乐活动,一家人与音乐为伴,其乐融融。让我们一起看看形式欢乐有趣、内容不失深度广度的音乐课程是如何开展的。
生活是灵感的泉源
我们常说,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聆听是孩子学习音乐的最好方式。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差距,不在于他面对着与我们不同的世界,而是他注意到了这个世界里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部分。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灵感就来于作曲家喬治・格什溫在法国街头的经历:一个美国人步履轻快地穿梭在巴黎街头,塞纳河边的车水马龙,出租车的喇叭声回响在巴黎的大街小巷。《雷电波尔卡》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斯特劳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中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壮丽景象。短小精悍、速度极快的《小狗圆舞曲》,天赋异禀的萧邦用钢琴描述着小狗追自己、尾巴飞快转圈的有趣模样。除此之外,在波尔卡的世界里,可以打铁、狩猎,还可以喝香槟,同样的节奏类型里,既可以表现对可爱妻子的溺爱,也可以表现对敬爱母亲的深情。
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充分感受,凝聚了无限的力量,成为一生的创作源泉。正如大雕塑家罗丹所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情景,如果有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就会充满了音乐的美,把丰富多采的生活纳入音乐的表现范围,将会给我们的听觉带来数不胜数的惊喜。所以,如果每一个小朋友能从身边做起,从生活中捕捉细节,从细节中感受美,那么你会从音乐中收获更多好玩有趣的事物。
厨房是我的音乐车间
宅家的日常,老师们深化了课程的讲解,让孩子动脑找找家里什么器具可以变成乐器。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厨房里的声音怎么会和音乐联系在一起呢?都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对美食的热爱是全世界的共同追求。如果提到烹饪艺术,你会想到什么呢?也许是色香味所组成的视觉、嗅觉和味觉的多重体验。不过在烹饪大师那里,美味佳肴也和迷人的声音密不可分。日本的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就是靠耳朵听油锅里发出的声音,来判断食材何时达到最完美的程度。可以说对烹饪大师而言,厨房也是一间音乐厅。甚至,许多民间乐器都是从餐具变来的。比如今天爱尔兰民间音乐的演奏里,吃饭的勺子就是非常重要的打击乐器,除此之外,菜刀在砧板上切出的咚咚声响,大米從米罐子倒出時的沙呜沙呜,汤勺碰撞锅子发出的哐啷哐啷,孩子肚子饿等饭时,手里拿着筷子敲击玻璃碗发出当当当当……这些熟悉的日常声音,就藏着有趣又好玩的乐器。
老师们让孩子从生活找到、感受到音乐的无处不在,运用家里的锅碗瓢盆手工自制小乐器,看似平淡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都是孩子课上音乐活动中手里拿的小乐器,还有小朋友拿了最爱的乐高,拼装了沙锤玩具呢!孩子对声音的想像,有着无限的创造性。
罗指挥在2019年第十九期“梦想视野·局长工作坊”上曾带领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局长们一同做《手舞足蹈才入魂》的游戏。
像这样的家庭音乐游戏,在《罗指挥:儿童如何学音乐》专辑节目和同名书中有二十多个,而《手舞足蹈才入魂》游戏器乐版的示范案例,一直在学员中传颂。罗指挥成人研修课2018-2019年度第一期的学员郭婕将音频节目中的游戏带入家庭,运用得淋漓尽致,成为她四世同堂的家庭中每周不可缺少的一个生活环节,真正实现了“让音乐进入生活”的理想。
学员郭婕分享心得:
成人研修课后,我以音频节目为素材,启航家庭深度音乐教育的探寻之旅。其实就是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音乐活动,在孩子的心里,就能演绎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剧场,而在表演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音乐游戏,这更是我们整个家庭温暖与爱的流动。在此过程中,多次病危、脑中风的外祖父也在游戏的过程中渐渐康复,当一家人一起拿着锅碗瓢盆合奏时,音乐滋养着家中的每一位成员,也希望这份情感的流动能带给收听节目的你,开启属于你家的音乐时光。
大奇与外祖父音乐活动视频
音乐家陪我做家务
罗指挥儿童音乐班课程用游戏的方式去传递音乐的内涵,不仅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实现高效音乐信息汲取,更能建立以音乐为纽带的亲子关系,实现全家的共同成长。老师借由课上音乐活动启发孩子们帮家长做家务,以肢体运动为代表的音乐游戏更是通过感统协调,让孩子身体力行地浸泡在音乐中,跟着肖邦的《小狗圆舞曲》,一起帮爸爸妈妈们洗碗,也跟着音乐之声中的《Laendler》圆舞曲,教小朋友和刚晒好的衣服裤子们跳舞,顺道将每件衣裤叠整齐,游戏中加强孩子对于节奏、旋律、曲式等丰富音乐信息的体验和记忆,这样的“手舞足蹈”能让音乐真正沁如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一周一次视频课,课下小朋友每天群打卡,“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都称赞线下的家庭音乐活动,寓教于乐—-孩子们个个都成了家务小能手,天天跟着肖邦一起干活,干劲十足呢!
視頻1
視頻2
儿童音乐班小小瓦格纳班学员小苗同学分享:
在萧邦的《小狗圆舞曲》的伴奏下开始洗碗,水落在碗上,我用洗碗布在碗里碗外打着转,好像布围绕着碗跳起了华尔兹;随着音乐的节奏洗碗华尔兹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当手中的碗碰到其他碗发出乒乓声,加上水流的哗哗声,我创作的《洗碗圆舞曲》也奏响了。
另一位追随《罗指挥:儿童如何学音乐》音频节目多年的资深听友沛然妈妈感慨:
我是追着听《罗指挥:儿童如何学音乐》节目更新的第一批听众。三年多时间过去了,还记得当时和孩子第一次听到《锅碗瓢盆交响曲》那期节目时的惊喜,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演奏出生活的交响乐,多么富有诗意又生气勃勃。
疫情期间,在家陪着孩子上罗指挥儿童音乐课程时,老师经常会让我们用家里的小物件自制成小乐器,比如在矿泉水瓶里放如豆子制作成沙锤,用两只锅盖模仿镲的声音……孩子是个乐天派,对这种玩法每次都不亦乐乎,玩到停不下来。我发现,在这样的游戏中,他不知不觉对声音、音乐都越来越敏感,比如,他偶然听到金属片撞击的声音,会觉得“‘叮’的一声好像三角铁啊”,比如,他会拿着筷子,一边有节奏地击打自己的小木桌,一边说“我在敲架子鼓呢”……
感谢罗指挥和她的音乐课程,让孩子学会感受声音、创造声音,同时也让我们真实地体会到,生活就是一首动听的交响乐,音乐无处不在。
後記
逆境与成功之间,只隔着一种行动叫不懈努力。虽然疫情当头,但是在一群钟爱教育的人看来,教育的脚步永不停歇,无论是被困在家的你我他,或是在一线不停歇的战士们,我们虽逆光而行,心却永远向着阳光。
相信经历了这段特殊时光的孩子们、家长们和老师们,对于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我们的翅膀必将被磨砺得更加坚韧和刚强。
前言
大家好!欢迎收听真爱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播宿宿。
一场疫情,打乱了我們生活和学习的正常节奏。“停课不停学”,宅家学习成为了新“潮流”。空中课堂,对于孩子、家长、老师来说,是新鲜事物,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2月份起,罗指挥儿童音乐线下课程全面转成线上学习的模式,罗指挥希望“将音乐带入家庭,成为一种生活”作为教育目标,在这个以家庭为基地的特殊时期教育创新中,得以充分彰显:孩子上课积极,课下热情参与生活实践和音乐活动,一家人与音乐为伴,其乐融融。让我们一起看看形式欢乐有趣、内容不失深度广度的音乐课程是如何开展的。
生活是灵感的泉源
我们常说,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聆听是孩子学习音乐的最好方式。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差距,不在于他面对着与我们不同的世界,而是他注意到了这个世界里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部分。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灵感就来于作曲家喬治・格什溫在法国街头的经历:一个美国人步履轻快地穿梭在巴黎街头,塞纳河边的车水马龙,出租车的喇叭声回响在巴黎的大街小巷。《雷电波尔卡》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斯特劳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中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壮丽景象。短小精悍、速度极快的《小狗圆舞曲》,天赋异禀的萧邦用钢琴描述着小狗追自己、尾巴飞快转圈的有趣模样。除此之外,在波尔卡的世界里,可以打铁、狩猎,还可以喝香槟,同样的节奏类型里,既可以表现对可爱妻子的溺爱,也可以表现对敬爱母亲的深情。
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充分感受,凝聚了无限的力量,成为一生的创作源泉。正如大雕塑家罗丹所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情景,如果有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就会充满了音乐的美,把丰富多采的生活纳入音乐的表现范围,将会给我们的听觉带来数不胜数的惊喜。所以,如果每一个小朋友能从身边做起,从生活中捕捉细节,从细节中感受美,那么你会从音乐中收获更多好玩有趣的事物。
厨房是我的音乐车间
宅家的日常,老师们深化了课程的讲解,让孩子动脑找找家里什么器具可以变成乐器。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厨房里的声音怎么会和音乐联系在一起呢?都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对美食的热爱是全世界的共同追求。如果提到烹饪艺术,你会想到什么呢?也许是色香味所组成的视觉、嗅觉和味觉的多重体验。不过在烹饪大师那里,美味佳肴也和迷人的声音密不可分。日本的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就是靠耳朵听油锅里发出的声音,来判断食材何时达到最完美的程度。可以说对烹饪大师而言,厨房也是一间音乐厅。甚至,许多民间乐器都是从餐具变来的。比如今天爱尔兰民间音乐的演奏里,吃饭的勺子就是非常重要的打击乐器,除此之外,菜刀在砧板上切出的咚咚声响,大米從米罐子倒出時的沙呜沙呜,汤勺碰撞锅子发出的哐啷哐啷,孩子肚子饿等饭时,手里拿着筷子敲击玻璃碗发出当当当当……这些熟悉的日常声音,就藏着有趣又好玩的乐器。
老师们让孩子从生活找到、感受到音乐的无处不在,运用家里的锅碗瓢盆手工自制小乐器,看似平淡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都是孩子课上音乐活动中手里拿的小乐器,还有小朋友拿了最爱的乐高,拼装了沙锤玩具呢!孩子对声音的想像,有着无限的创造性。
罗指挥在2019年第十九期“梦想视野·局长工作坊”上曾带领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局长们一同做《手舞足蹈才入魂》的游戏。
像这样的家庭音乐游戏,在《罗指挥:儿童如何学音乐》专辑节目和同名书中有二十多个,而《手舞足蹈才入魂》游戏器乐版的示范案例,一直在学员中传颂。罗指挥成人研修课2018-2019年度第一期的学员郭婕将音频节目中的游戏带入家庭,运用得淋漓尽致,成为她四世同堂的家庭中每周不可缺少的一个生活环节,真正实现了“让音乐进入生活”的理想。
学员郭婕分享心得:
成人研修课后,我以音频节目为素材,启航家庭深度音乐教育的探寻之旅。其实就是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音乐活动,在孩子的心里,就能演绎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剧场,而在表演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音乐游戏,这更是我们整个家庭温暖与爱的流动。在此过程中,多次病危、脑中风的外祖父也在游戏的过程中渐渐康复,当一家人一起拿着锅碗瓢盆合奏时,音乐滋养着家中的每一位成员,也希望这份情感的流动能带给收听节目的你,开启属于你家的音乐时光。
大奇与外祖父音乐活动视频
音乐家陪我做家务
罗指挥儿童音乐班课程用游戏的方式去传递音乐的内涵,不仅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实现高效音乐信息汲取,更能建立以音乐为纽带的亲子关系,实现全家的共同成长。老师借由课上音乐活动启发孩子们帮家长做家务,以肢体运动为代表的音乐游戏更是通过感统协调,让孩子身体力行地浸泡在音乐中,跟着肖邦的《小狗圆舞曲》,一起帮爸爸妈妈们洗碗,也跟着音乐之声中的《Laendler》圆舞曲,教小朋友和刚晒好的衣服裤子们跳舞,顺道将每件衣裤叠整齐,游戏中加强孩子对于节奏、旋律、曲式等丰富音乐信息的体验和记忆,这样的“手舞足蹈”能让音乐真正沁如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一周一次视频课,课下小朋友每天群打卡,“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都称赞线下的家庭音乐活动,寓教于乐—-孩子们个个都成了家务小能手,天天跟着肖邦一起干活,干劲十足呢!
視頻1
視頻2
儿童音乐班小小瓦格纳班学员小苗同学分享:
在萧邦的《小狗圆舞曲》的伴奏下开始洗碗,水落在碗上,我用洗碗布在碗里碗外打着转,好像布围绕着碗跳起了华尔兹;随着音乐的节奏洗碗华尔兹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当手中的碗碰到其他碗发出乒乓声,加上水流的哗哗声,我创作的《洗碗圆舞曲》也奏响了。
另一位追随《罗指挥:儿童如何学音乐》音频节目多年的资深听友沛然妈妈感慨:
我是追着听《罗指挥:儿童如何学音乐》节目更新的第一批听众。三年多时间过去了,还记得当时和孩子第一次听到《锅碗瓢盆交响曲》那期节目时的惊喜,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演奏出生活的交响乐,多么富有诗意又生气勃勃。
疫情期间,在家陪着孩子上罗指挥儿童音乐课程时,老师经常会让我们用家里的小物件自制成小乐器,比如在矿泉水瓶里放如豆子制作成沙锤,用两只锅盖模仿镲的声音……孩子是个乐天派,对这种玩法每次都不亦乐乎,玩到停不下来。我发现,在这样的游戏中,他不知不觉对声音、音乐都越来越敏感,比如,他偶然听到金属片撞击的声音,会觉得“‘叮’的一声好像三角铁啊”,比如,他会拿着筷子,一边有节奏地击打自己的小木桌,一边说“我在敲架子鼓呢”……
感谢罗指挥和她的音乐课程,让孩子学会感受声音、创造声音,同时也让我们真实地体会到,生活就是一首动听的交响乐,音乐无处不在。
後記
逆境与成功之间,只隔着一种行动叫不懈努力。虽然疫情当头,但是在一群钟爱教育的人看来,教育的脚步永不停歇,无论是被困在家的你我他,或是在一线不停歇的战士们,我们虽逆光而行,心却永远向着阳光。
相信经历了这段特殊时光的孩子们、家长们和老师们,对于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我们的翅膀必将被磨砺得更加坚韧和刚强。
425 Listeners
230 Listeners
26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