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敲月下門

知見清淨得證涅槃


Listen Later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三.等法品第三十九(十)》
 知見清淨 得證涅槃
古印度時,有一位比丘,從遠處見到滿願子(即富樓那尊者)將坐具置於右肩上進到園中,比丘立即到舍利弗尊者面前說道:「世尊經常讚歎的滿願子,剛從如來處聽聞佛法,現在來到園中,尊者您可以把握因緣。」舍利弗聽了比丘所說,便從座而起,將坐具置於右肩上,也進到園內。
當時,滿願子在樹下靜坐,舍利弗也在一樹下端坐思惟。不久,舍利弗從座位起身,到滿願子靜坐的地方,彼此共相問訊,坐在一旁。舍利弗問:「滿願子!您是為了跟隨世尊得以修清淨梵行而成為佛弟子嗎?」滿願子說:「是的。」
舍利弗又問:「那是因為跟隨世尊才得以修清淨戒行嗎?」滿願子回答:「不是的。」「於如來之處,心得以清淨而修梵行嗎?」「不是的。」「是於如來之處,見解得以清淨而修梵行嗎?」「不是的。」「是為了遠離疑惑,而修清淨梵行嗎?」「不是的。」「是為了使行儀清淨而修梵行嗎?」「不是的。」「是為了道業,勤修智慧使心清淨,而修梵行嗎?」「不是的。」「是為了令知見清淨,而修梵行嗎?」滿願子回答:「不是的。」
舍利弗說:「我剛才問,您是為了修清淨行,來到如來所嗎?您回答:『是的。』我又問,是為了得到智慧、令心清淨、使知見清淨,而修清淨行嗎?您卻又說:『不是的。』那麼,您究竟為了什麼到如來處,修清淨梵行呢?」
滿願子回答:「戒行清淨的意義,在於能使心清淨;心清淨的意義,在於能使見解清淨;見解清淨的意義,在於能使心沒有疑惑而得清淨;沒有疑惑而得清淨的意義,在於能使身行清淨;身行清淨的意義,在於能使道業清淨;道業清淨的意義,在於能使知見清淨;知見清淨的意義,在於能使行者入於涅槃而得解脫;這就是在如來之處,修清淨梵行的真義。」
舍利弗問:「您現在所說的義理,是以什麼為趣向呢?」
滿願子答:「我以譬喻來解釋這個義理吧!有智慧的人因譬喻得以了達自悟。就好比今天波斯匿王從舍衛城出發到婆祇國,於二國之間共安排了七輛車。波斯匿出城先搭乘第一輛車。到第二輛車處,隨即轉搭第二輛,離開第一輛車。向前行一段路後,轉乘第三輛車而捨離第二輛;前行一段路後,轉乘第四輛車而捨離第三輛;行一段路後,轉乘第五輛車而捨離第四輛;再前行一段路,轉乘第六輛車而捨離第五輛;又前行一段路,轉乘第七輛車而捨離第六輛,最後抵達婆祇國。波斯匿王進到宮內,假使有人問:『大王今天乘什麼車來到宮中?』大王應該如何回答?」
舍利弗說:「假設有人問,應當回答:『王出舍衛城後,先搭乘第一輛車到達第二輛之處;然後捨離第二輛,轉乘第三輛車;再捨離第三輛,轉乘第四輛車;再捨離第四輛,轉乘第五輛車;再捨離第五輛,轉乘第六輛車;再捨離第六輛,轉乘第七輛車,最後抵達婆祇國。』這都是因為從第一輛車到達第二輛,輾轉乘車為因,才能到達目的地。如果有人問,應該這樣回答。」
滿願子回覆:「戒清淨的義理也是如此。由於心清淨,而得見解清淨;因見解清淨,心無疑惑而得清淨;因為沒有疑惑,所以外在的身行清淨;更因為身行清淨,而得道業清淨;因道業清淨,使得知見清淨;由於知見清淨,而得至涅槃之真義,所以說於如來處,修清淨梵行。」
「這是因為,持戒清淨的意義,是六根納受前境之相,然而如來教導要摒除六根攀緣之心;心清淨的意義也是六根納受前境之相,如來亦開示弟子去除六根攀緣之心;乃至於知見清淨之義也是六根納受境界之相,所以如來教導不要緣慮,才能得至涅槃。如果說為了戒行清淨,才到如來處修清淨梵行,那凡夫也能證得涅槃。怎麼說呢?凡夫之人一樣也有此戒法,而世尊所開示的是次第修行,成就道業,最後得至涅槃,並不是只有戒行清淨,便足以證悟涅槃。就好比有人想登上七層樓閣,也要一階一階次第而上;戒行清淨的義理也是如此。使心逐漸轉染還淨,令見解清淨;由於見解清淨,心中沒有疑惑;因為沒有疑惑而使行儀清淨;由於行儀清淨而道業清淨;由於道業清淨而於知見清淨;更由於清淨的知見,得以證悟涅槃。」
舍利弗聽了之後,讚歎地說:「善哉!善哉!您能如此詮釋義理!請問修清淨梵行的比丘們,都怎麼稱呼您呢?」回答:「我叫滿願子,母親姓彌多那尼。」
舍利弗說:「善哉!善哉!滿願子!聖賢法中,實無有人可與您相比。您的講說如甘露法水,無有窮盡。我向您請問甚深義理,您敷演宣說無有遺漏。假使有修清淨行的人,將您恭敬頂戴遊行於世間,都還不能報答您的恩德。如果有人來向您親近、問訊,那些人都能很快得到殊勝法益。我現在也得到聞法的殊勝利益,承受您的教導了。」
滿願子言:「善哉!善哉!您叫什麼名字?比丘們都如何稱呼您呢?」舍利弗回答:「我叫憂波提舍,母親名舍利,諸比丘都稱我為舍利弗。」
滿願子說:「我現在是和大人共相論法,初初並不知道是法之大主來到這裡,如果知道是舍利弗尊者您,也就不會有這番辯論與對答。然而,正因為不知道,所以尊者向我請問甚深之義理,我才能夠即時應答。太好了!舍利弗,您是佛陀的上首弟子,常以甘露法味而得自在法喜,假使有修清淨行的人,恭敬頂戴尊者遊行於世間,從年至年,猶不能報答您的大恩。如果有眾生來向尊者問訊、親近,那些人能很快得到佛法的殊勝利益,我今也是因為聽聞您說法,而得佛法的殊勝利益!」
當時,二位賢者在園中共相論議,聽聞彼此之法要,皆歡喜奉行。
從初修行至於證得涅槃,如上七重樓閣,須次第行而至解脫;道理雖然可以頓悟,無始積習塵垢卻須要漸次修行,才能去除。所謂:「煩惱分分斷,菩提分分現」,譬如從初一月亮至於十五月圓,心地光明愈漸顯發。行者於動靜閒忙中,腳踏實地在心上用功,對治貪瞋癡慢疑種種煩惱,降伏其心,如此才能真實得到佛法的大利益,成就道果,解脫自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comments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所以「僧敲月下門」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歡迎您訂閱與分享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僧敲月下門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More shows like 僧敲月下門

View all
阿善師鑑識實錄 by 阿善師製作團隊

阿善師鑑識實錄

92 Listeners

8靈3研究所 by S所長 & 各靈能者

8靈3研究所

6 Listeners

禪心世界 by 淨覺苑 釋見溟 法師

禪心世界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