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我来跟大家聊聊有关于百家争鸣的一些东西,众所周知啊,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乱使得各国百姓在战乱中民不聊生,而就在这一时期里,我国自西周开始建立完善的封建制度也开始出现一些无可弥合的漏洞,但是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早期一个大洗牌的阶段,连年的战乱使得这一时期的英杰们都纷纷崛起,在乱世中一展宏图。其实,诸位只要有心,翻看历史的话,就能发现人物传奇风靡的阶段一般都出现在战乱不断的历史时期,除了我们现在讲的春秋战国时期之外,还有之后的三国时期、隋唐建国初期(比如我们熟知的《隋唐英雄传》就是描写的这个时期)、元末明初时期以及明末清初时期,因为乱世的降临正好也为我们熟知的英雄登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舞台,而一些愿意豪赌的英雄们就孤注一掷,以自己满腔的热血成就自己不朽的传奇。我们言归正传,继续讲回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其实也成就了另外一批特殊的人群——游士与说客,而这些人就是我国早期历史中的思想家、哲学家们。
诸子百家
每每提及游士,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百家争鸣”,同时很多人也对这些所谓“百家”都有些啥主张,还有他们为何要开启百家争鸣时代有些傻傻分不清。我在此就用我自己的思路给大家捋一捋,顺带为之后讲解汉朝的文化演变历程做一些铺垫。
1 “百家争鸣”的思辨根源
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群体,其本身也很容易在集体生活中产生一些集体认同,而这种集体的认同感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石。中国历史自商朝后期就出现了信史系统,而这一系统的出现使得中国文明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渐渐走向成熟,而自西周又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对已有的东西做了一个系统的整理,这也使得整个周天子统御下的天下的集体认同感出现一种增长的态势,出现了一种早期的普世主义思想。但是那会的人们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对文明的理解还处于一种很懵懂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日用而不知”,但他们会下意识地运用西周开始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定去认识自己的世界,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价值观体系,以此为基础下意识地形成一些行为习惯。而这些行为习惯经过文字整理之后就成为了所谓“礼”的东西,这既是贵族们战争时拿出来对照的道德标准,也是君子和小人之间交往的行为参照系。但是,这些东西在产生之初并不怎么受到人们过多在意,因为这些东西都已经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状态,并没有人会闲着没事去把心思花在琢磨这些显而易见的秩序与规范。
但是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春秋末期,此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开始旁落,天下大乱,礼崩乐坏,数百年来早已习惯成自然的秩序也就分崩离析了。这下就麻烦了,人们突然发现之前赖以理解世界的坐标系崩溃了,甚至没有人,对他们来说,世界的意义也就因此丧失了。这种时候,也使得对于世界的解释也开始瞬间变多起来。这跟西方文艺复兴的道理其实也是一样的。为了寻找意义,人们开始苦思冥想,试图找回那些已经被实践了数百年的一系列的“日用而不知”的传统,而这也就是诸子百家诞生的思辨根源了。
战国的纷乱也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平台
2 诸子百家的三种思考方式:
不同的思考,催生除了不同的流派。乍一看,很多人都会头晕,诸子百家派别可算是五花八门,都不知道该如何很好地理解它们。其实吧,任何思想萌芽时期,整个思潮都会有一些规律可循的,不管是东西方都是一样的,它们都会有一个基本的结构模型。不管怎么样,其实它们的矛盾点就是在如何针对传统习俗产生了分歧,你们仔细想想,所有的社会思潮大体就可以按照这种方式给简单粗暴地划分成三个类别:
一是完全肯定派,他们认为传统的东西都是好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怎么可能有糟粕呢,没有!绝对没有!
二是完全的否定,认为传统留下来的东西都是糟粕,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毒瘤,必须全部铲除干净了。
三是无所谓,传统好跟不好,管我啥事,他好他坏也基本跟我的生活牵扯不了任何关系。
百家争辩的矛盾点主要集中在怎么对待”传统“这一问题上
这三种状态,在诸子百家中刚好就对应着儒、法、道三家。其他的诸子百家其实都是这三家的各种变形。
如此,我们就可以用三个更加书面的语言去表达这三者的思想了。
第一个就是“复古”。他们认为,乱世的出现,就是人们不遵守传统的恶果,当务之急,就是努力恢复传统,这就是儒家的思想主张。
第二个就是“出新”。他们认为,天下大乱,所有的恶果都是因为社会在进步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摒弃糟粕一样的传统,所以为了恢复太平,必须努力开始建立新的规范,这就是法家的思想主张。
以上两家对于这种乱世,虽然主张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态度都蛮主动的,都选择了积极入世的态度。为什么?这跟他们产生的地方有关,这俩一个诞生在鲁国(山东),一个诞生在韩国(山西),要知道这两块地方在当时可都算是中原地带,这里人口分布最为密集,而常年的统治根基使得这个地方的社会秩序发展的比较完善且比较繁复,如果你不选择积极入世的话,就会很难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
但是道家就不一样了,它诞生自荆楚之地,我在之前讲过,楚国这个地方地广人稀、山川众多,在早期都根本不算是中原的统辖地区,都是蛮子出生的地方,这也使得道家就有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看着之前传统崩溃的态度,而这就是第三种态度,出世。
道家认为,正是因为人们积极入世才使得天下出现乱局的,倘若人们放一个闲心,不追求那些世俗利益,那天地就会一下子变宽不少,而你过的好不好,跟传统本身好不好用、有没有用,根本就无关紧要。
其实这三种态度,放在今天也会发现很多相似之处。
3 儒法道三者的互撕
儒家
其实儒家是从商周时期的巫师系统中演化过来的,注意此处的巫师并不是那些跳大神的神棍们,而是古代沟通天与人的神职人员。在早期人类社会中,贵族想要掌握权威,必须跟下层出现剥离感,这样底下的人才愿意听上面的人。在那个文盲遍地跑的年代,对于文字跟文化的垄断是实现这种剥离感最简单直白的方法,同时,贵族也会用这些方式过多过少地把自己塑造成神使一样的角色,而这时,巫师跟祭祀这些角色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这些巫师跟祭祀们会把贵族一些举止端庄或者繁琐的行为总结归纳起来,而这些东西就形成了最早的“礼”。在礼崩乐坏的年代里,要搞复古,就必须把之前这些巫师跟祭祀做的总结拿出来宣读、讲解,而这最理想的宣讲人选,就逐渐发展成了儒家。其实可以这么说,孔子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中国巫师传统的集大成者。
孔子
孔子认为实现“礼”的方式是“克己复礼”,就是让人们克制自己内心的种种欲望,以“礼”行事。这放在春秋时期,按“礼”做事就是大势所趋,人人都如此,随大流就行了,没必要刻意要求。在战火不断的战国时期,人们本身就朝不保夕,生存都成了个大问题,按“礼”行事就显得有些迂腐、不切实际了。但是在这种乱世之中,如何有人要按“礼”生活的话,唯一坚持的理由就只能认为“这么做是对的”,这就显得很理想主义了,因为此时的“礼”根本就不能跟人生存下去提供一套解决方案,所以这也是为何孔子不受待见的原因。但是话说回来,这种主动抉择中又充满了一个人的担当,很需要勇气去坚持。所以儒家之中也就演变出了对于道德与勇气的赞美。
法家
法家怎么看怎么觉得儒家不顺眼,因为他们觉得儒家太过于迂腐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对于这个乱世又有何用?时代变化了,你们不但不积极去理解现实的变化,还一味地复古,简直就是书呆子,太理想化了。
法家认为天下百姓都是愚蠢的,跟他们讲道理,还不如给他们上刑呢。“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是韩非子提出的,借用这个典故无情地嘲讽儒家的学说,他认为用古法去管理当代民众,这跟守株待兔没有任何区别。他主张用“法”来管理天下,这个“法”跟当今的“法”完全是两种概念,你可以认为韩非子讲求的“法”是一种君主厚黑学与严刑峻法的结合体。他强调“法”出自君主意志,官僚是法的执行者。要想推行法,君主就必须学会如何用诡诈之术来控制人,懂得如何利用条件去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局势。这就是法家的“法术势”三宝,讲这其实跟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上讲的东西有些类似,要知道这两个学说其实诞生的历史背景都基本差不多。
韩非子
但是因为法家本身主张的原因,法家的提倡者,一般在自己的故国之中并不受人们待见,历史上商鞅跟韩非都是在别国才建立了自己的功勋。原因就在于法家为君主垄断权力提供了便捷,但是在传统意义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君主都跟官僚建立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体系。倘若是出身自本国的法家,他总会有各种根基,这种人太懂得法术势了,很容易成为君主跟官僚体系忌惮的对象。而这个情况对于秦国来说就是个特例了,秦国本身因为远离中原,他的政治体系基本跟中原各诸侯国是完全两回事。脱离了家乡的法家游士,因为没有根基,所以他们只能将自己的荣辱富贵寄托于君主身上,而在权力角逐之中,君主确实又需要法家提供的法术势策略,故此,法家在秦国的根基就计较牢固。
道家
无论儒法两家如何看待这个乱世,道家的主张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楚国是一种外来文化,所以他觉得传统好与不好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这也是为何在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都以“公”这个爵位自居,而理论上只有“子”这个爵位头衔的楚国却偏偏以“王”自居的原因了。因为荆楚地区本身多山,交通不便,所以统治者无法跟其他诸侯国的国君那样管那么多事,只能任其自己发展,而他们本身就认为放其自然就是最好的统治之术。所以老子认为,你们这样那样的乱搞有什么用?天下本来就是自然和谐之态,最糟的就是你们这种非要搞这搞那的人,你们认为这样乱搞会把天下给折腾好了,但是恰恰却把世界给搞乱了。所以当今之际,急需做的事情就是放下那些你们认为非要搞的事情,顺其自然就好,这就是所谓”无为而治“。
老子
好了,以上便是对诸子百家思想做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归纳与梳理。但是大家要清楚一点的是,历史上的每一件事件发生都跟他们所在的时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很依赖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彼此纷争。但是竞争终究会结束,大一统的到来终结了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期。一旦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诸子百家的想法就会立马受到扼制,而儒法家三家相爱相杀的局面也促使出现秦朝末年的崩溃与汉朝初期的复兴。这放在下期去讲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