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是孟郊的游子呤,我相信这是很多人记忆深刻的一首诗。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妈妈手中的线,我穿的衣服!”线和衣服这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之间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谁说不是呢?我们每一次离家,不管是远,还是近,母亲总是会千叮嘱,万祝福的,总是有万千的不舍,总是有无数的放不下。
天下谁人无母亲?天下谁人不受母爱?天下谁人不爱母?母爱,爱母,是人之天性,是爱心的起点和基石。
其实我也有很多话是想对妈妈说的,说实话,我有很多地方对不起妈妈,从小到大,二、三十年,母亲为我操碎了心,而我呢,现在,还是没能让母亲放心,还在让她担心,为我操心。
我们家在重庆的一个小山村,山多地少,没有什么可以挣钱的方式,在小的时候,我们那里,有一些小的煤矿,由于山坡路陡,没有机械化的运输渠道。主要就是靠人用箩筐去挑去转运,他们就靠这个来挣一点钱。每一次只能挑一百多来斤吧,我母亲他们是那种身体瘦小的那一类人,不像北方人那样高大,来回一次要半个小时以上,一天也挑不了多少,每次可能就只有几毛或者一块把钱吧,具体的记不清楚了。
当时,我们那里没有上煤的铲车,煤还是需要一挑一挑的过磅后再挑到车上去,有时候半夜有车来买煤,他们都要起来去挑煤,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火热的夏天,不管是晴还,还是雨天,还是有生病了,都得要去。 我们家有我和我姐两个小孩,大约在姐7岁,我4岁的时候,姐姐就生病了,小儿麻痹症,当时在重医儿科医院(文化宫那个地方)治疗,由于家里历史的原因,我没有婆婆爷爷的照顾,白天的时候基本上就自已一个人在家里,偶尔会去邻居家吃点饭,其实邻居还是有些距离的,我们家准确的是单家独户的。晚上,妈妈他们才会赶回来,具体时间记不清了,总之感觉很久很久,大约可能有一年半载的日子样。到最后,姐姐还是没有冶好,到现在还是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的样子,右边肢体严重的不协调。
刚才上小学哪会儿,由于我长得比较矮,又没有上过幼儿园,就直接送去和姐姐一起上小学了,老师不要我,嫌弃我太小了,妈妈就哭,我那时也笨,数到五十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总是不能一口气顺利的数到五十,妈妈就每天晚上,一遍一遍的教我,现在想起来,让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妈妈,不识字的妈妈来教我读书,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当然,后来妈妈还教我背乘法口诀表,这也是妈妈唯一会的一点知识,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了,在成绩通知书上签名写家长意见是最困难的事情。
农村大家都知道的,家长里短的事情特别多,常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的,当然是现在想来是鸡毛蒜皮的事,也许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就是大事情了,比如,鸡吃了谁家田的水稻呀,把谁家的菜叶给吃了呀什么的,当然,现在想来都觉得太微不足道的事情了,但当时,真是的发生比较大的矛盾和摩擦,甚至会结怨相当长一段时间,互相不往来,不说话。妈妈不太会说话,更不太会吵架,常常是被其他人欺负的感觉。 后来,妈妈就为姐姐的未来担心,担心他找不到婆家,最后,姐姐嫁给了一个比他年龄大很多的一个农民。算是比较圆满的解决了姐姐的终身问题。现在,妈妈又在为我的未来担心,担心,我都三十好几了,还没有对向,还没有结婚,每次打话给我除了虚寒问暖外,都是会说起这件事情,让我也特别头痛,我一听到这样的话题,我就特别烦燥,特别不想说这个话题,但妈妈每次打电话,不管前面说的是什么话题,到最后都会说到这个问题,我的每次回答都有一些不耐烦在里面,心里总是不愉快。
甚至,有时候,妈妈他们还为自己没有积蓄,不能帮到我什么,而感到自责,其实,妈妈他们根本没有必要为此再自责什么,真的,我都这么大了,成年这么多年了,是我自己没有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没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当然,也是我的性格决定了一些,我总是很小心,对好多事情都比较犹豫,不敢下决定,对很多事情都觉得不完美,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总下不了决定。所以,对于很多事情都是一拖再拖,一推再推,才造成了今天的三十而不立,可以说一事无成的结果。
孩儿的成长,是母亲再生的希望;孩儿的失败,是母亲酸楚的泪水;孩儿的成功,是母亲幸福的微笑。真的,妈妈,我不怪你,不怪你们没有积蓄能为我买车买房的,你们曾经对我的好,对我的付出,已经是滔滔江水,天大的恩了,其他的我也能理解,理解你们作为父母的心情,在那个乡下,我也是为是不多读了大学的人,曾经的乖孩子,现在还婚都没有结,他们背后的议论,你们听到后也难受。妈,我真的想说,尽量过自己的生活吧,不要过于在呼别人说的,好吗?因为,我们真的在呼不起,那些流言蜚语太多了,太在乎,我们将会更难受。更过不好自己的日子。妈,你已经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你现在要学着放下一些,老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就祝福我就好了,至于结果怎么样,你真的不用太操心了,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吧。儿子会懂你的。
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住在农村,没见过什么世面,很少进城的,最多也是到渝北区两路城里,到市区很少,基本上没有,由于不识字,也不晓得坐什么车,更没有什么方向感,进城后看到林立的高楼,穿行的车辆,现代化的各种设设施,有一种拘束感,不知道如何是好,甚至有那么一丁点的胆怯。
后来,我给妈妈买了个百来块钱老年手机,因为不识字,他只能接打电话,而且接打电话我都教了好久,才学会的,只能设置几个常用电话,他通过快捷方式来拨打几个常用人的电话。记得,有一次电话坏了,其实,也不是坏了,只是,不知道怎么的,弄成了飞行模式,电话总打不出去的,她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用别人的电话给我打电话,在家附近的其他也,也基本上是些不太懂电子产品的中老年人的,所以,也没办法帮他什么,说电话坏,问我怎么办,我当然,也说不知道怎么办,我又没看到实际的情况。我就给他说拿街上去修,我们家到镇街上有五公里的路程。她也舍不得钱。而我又不外地,当时在成都,又不能马上回去。前些日子,他们不小心把电视接收模式不小心按乱了,因为装的是小的卫星天线,就是那种小锅儿,接收时电视的信号源是选择的视频,但他们就不知道怎么操作了,只晓得电视不出影像了,又给我打电话,说电视突然坏了,也不晓得什么原因,开机会只有一个蓝色的屏幕,其它撤都没有了。我知道这是信号源的选择问题,重新设置信号源就可以了,但是父母们都不识字,家里面也没有其他人,我也只能干着急,根本没有办法给妈妈他们说得清楚,大家都晓得现在的电视操作又复杂。而且,现在我已经又在了安徽亳州的一个地方。而我的家呢?在重庆,在重庆渝北的一个小乡村里。
现在,父母们都老了,但他们还要坚持种点包谷,养几头猪,说是能补贴点家用,过年能自己杀猪。我也说过,不用种地了,每个月给他们寄点钱,可他们,还是坚持要种地,我理解,他们是想给我分担些。父亲脾气不怎么好,弄不动的东西,就会恨着妈妈去做,一遇到问题,就向妈妈吵,妈妈也不敢多说什么,常常只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我一生的妈妈,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没有过上什么安逸舒适的生活,当然,我知道这其中,很大部分是我的原因,我没有能力让他们过上幸福满意的生活。但我又时候,我也觉得,我还是尽力了,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那种感觉真不晓得怎么说,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我也想回到家里,回到他们的身边。
可能,大家听了我说的这些,会觉得,我不孝顺。但,我也只能接受,没力量去辩驳,因为,我也觉得,是我自己真的没有做得很好,才让妈妈他们如此辛苦,不易的。
我今天能把这些说出来,并不是想怎么样,只是,我想,我觉得,我真的应该感谢一下,我的母亲,我的妈妈。有时候,真的只能说出来了,才能真正的去面对,才能不再回避。有时候,记得,也是一处怀念,一种感恩。
广告中曾写到小男孩为自己母亲洗脚的感人片断,可在现实生活中,又是否是每个儿女都能够做得到的呢?“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或许有时会对一个陌生人的一点关怀念念不忘,却对母亲的大爱熟视无睹,嫌她唠叨,或因一些小事就大发雷霆……然而,母亲却永远在一旁默默地支持我们,耐心的开导教育我们,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
我提意,我们大家都来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与妈妈之间那些细小的事情,不管是争执吵架,还是关心呵护,我相信,那一定都是美好的,回忆的过程都是一种幸福,心里定会有千万缕情丝在涌动…嘴角也会有一丝不自觉的微笑的。
传说,传统母亲节起源于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致敬(英文:Rhea、Cybele)瑞亚是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现代母新节则是起源于)1876年,美国还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安娜•玛丽•贾维斯(Anna Marie Jarvis)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
贾维斯夫人为她的礼拜堂服务超过25年,当她在72岁逝世时,41 岁的女儿安娜,立志创立一个母亲节,来实现母亲多年前祈求的心愿。安娜先后写信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要求他们支持设立母亲节,以发扬孝道,初时反应冷淡,但她不气馁,继续向各界呼吁.1907年5月12日,安德烈卫理教堂应安娜之邀为母亲们举行一个礼拜仪式。隔年,此仪式在费城举行,反应热烈,终于获得维州州长的支持,并于1910年宣布在该州设立母亲节。1911年,庆祝母亲节的活动已经开展得非常广泛,不仅席卷美利坚合众国的每一个州,而且连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始庆祝这个节日。美利坚合众国人还把宣传母亲节的传单用十种不同文字印发到各国去,以便扩大影响。此后几年中,庆祝母亲节运动的热潮有增无减。1912年,美利坚合众国专门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
1913年5月,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以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一切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戴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紧接着,威尔逊总统昭告全国公民也在自己的住宅上挂国旗以表达人们对美利坚合众国全体母亲的热爱和尊敬。此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每年都要发表一篇内容相同的宣言。此后,母亲节便在各国开展。
在中国,传说在辽宁南部平原上,有一座2000多年的古城——鲅bà鱼圈熊岳城。在熊岳城东那片碧绿如海的果林中,有一座山,孤峰突起。山顶有一青砖古塔,远远望去,宛如一位慈母,眺望远方,盼儿早早归来。这座山就叫望儿山,它有着一个催人泪下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滩。海边有一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十分疼爱儿子,一心盼望儿子勤奋读书,将来学业有成。为了供儿子读书,她白天下地耕种,晚上纺纱织布,辛苦劳作。儿子也很听母亲的话,决心苦学成才。母子苦熬了十几年。这年,朝廷举行大考,选拔人才,儿子决定进京赶考。临行前,母亲对儿子说:“孩子,你安心去考吧,考上考不上,都要早早回来,别让娘担心啊!”儿子说:“娘,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地考,一考完就回来,您就等着我的喜讯吧。”
儿子乘海船赴京赶考去了。母亲昼耕夜织,等待儿子归来。但是,一直没有儿子的音讯。母亲着急了,就天天到海边眺望。一年,两年,三年... ...
南飞的大雁秋天去了,春天又回了。母亲的头发都花白了,却不见儿子的身影。七年,八年,九年... ...夏天的烈日火辣辣,冬天的寒风呼呼吹,母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可她每天望见的仍然是烟波浩淼的大海,来去匆匆的船帆。可怜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对着大海呼唤:“孩子呀,回来吧!娘想你,想你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年迈的母亲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没有盼到儿子归来。原来,他的儿子早在赴京赶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在母亲伫立盼儿的地方,兀地矗
立起一座高山;大地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让母亲洒下的泪珠,化作了一股股地下温泉,滋润出无数红艳艳的苹果;乡亲们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把那拔地而起的独秀峰叫做“望儿山”,在山顶建了慈母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馆,好让子孙后代缅怀母亲的平凡而伟大的恩情。
康乃馨:它在纤细青翠的花茎上,开着鲜艳美丽的花朵,花瓣紧凑而不易凋落,叶片细长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丽,姿态高雅别致。红色的康乃馨象征热情,正义,美好和永不放弃,祝愿母亲健康长寿;粉色的康乃馨,祈祝母亲永远年轻美丽;白色的康乃馨,象征儿女对母亲纯洁的爱和真挚的谢意;黄色花朵象征感恩,感谢母亲的辛勤付出。
萱草花,又叫忘忧草。在我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
我想在一首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母亲节特别节目——妈妈的牵挂,虽然我唱歌不好听,但我想唱,想为妈妈唱,想亲自为妈妈送上我的祝福,送上我的问候。这是一首很有画面感的歌曲,大家可以闭着眼睛听,去想像一下你与妈妈的那一些温馨画面。也是这首歌,让我改变了对妈妈的一些态度。其实,我也很少打电话回家,有时候接到妈妈他们的电话,心里还有些烦躁和不耐烦。当我听到这首歌曲时,我明白了很多,理解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心中的不耐烦也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