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主祷文:在地如天 ——2020年10月4日主日讲章/曾淼传道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0/10/2f498daf49d29b4e6dc47411911eb475.mp3

 

路加福音 11:1-4

11:1 耶稣在一个地方祷告。祷告完了,有个门徒对他说:“求主教导我们祷告,像约翰教导他的门徒。”

11:2 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有古卷作“父啊”),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有古卷无“愿你的旨意云云”)。
11:3 我们日用的饮食,天天赐给我们。
11:4 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有古卷无末句)。’”

亲爱的弟兄姐妹和各位家人、朋友:主日平安!节日快乐!

2020这超出我们所有人想象的一年,转眼过去了四分之三。在新冠肺炎仍然肆虐全球的时候,我们能够平安地跟家人共度中秋节,实在是非常值得感恩。对于基督徒来说,这一年同样带给我们信仰上很大的冲击,这些冲击尤其体现在我们的祷告上。上半年我们愤怒于身边所充斥的谎言、信息被掩埋、作家被禁声,不少人都有过在祷告中咒诅的念头;年初我们为着武汉人遭封城的境遇焦心,但是当抉择真的轮到我们个人身上,不要说接待了,就是接触的可能性,都让我们谈虎色变;当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执行“禁足在家”的工作指令时,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都开始紧张起来,而那些更为艰难的、不得不外出工作的人们生活状态随之又呈现我们面前。我们一方面向上帝祈求医治,另一方面我们似乎又觉察着上帝的愤怒和他的审判……总之,这一年,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张力和矛盾,以至于我们有时候不知道该怎样祷告。换句话说,在我们满眼、满耳充斥着苦难和痛苦的年月当中,我们也不太懂得该如何跟上帝相处了。而所有的关系要维系下去,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沟通。祷告,就是我们跟上帝之间的沟通。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祷告是信仰中最难的一件事。它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很简单,但是很难。它难就难在,我们想要的、跟上帝认为我们真正需要的之间,相差太远。就像孩子想要糖吃,父母知道摄入太多糖对他不好;孩子想多看一会儿电视、多打一会儿游戏,父母同样不认为这是对孩子有益处的,尽管自己有时候也管不住自己。所以在父母和孩子的角力中,通常都是父母找孩子谈,很少见到孩子主动找父母谈,说“我觉得自己不该要那么多糖吃”、“我不想打游戏了,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对吧?也有,但是很少。祷告意味着我们将自己的心陈明在上帝面前,也要去面对我们的“想要”跟上帝的旨意之间的差距。在上一周的经文中,马大和马利亚以她们各自最自然的方式面对耶稣、与他互动;就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各自的内心被揭示出来—她们所看重的、所渴慕的,以及因为过于看重却得不到而被按到情绪按钮、哇哇跳脚的。其中令我们惊讶的信息是,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就是不可少的那一件事、得着耶稣就是得着那上好的福分!这个信息的确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不论是两千多年前马大听见的那一刻,还是处于2020年今天的我们!耶稣在世时,跟随他的人都算得上是“第一代基督徒”。他们面对耶稣时的反应,都是自发性的,然后在这个自然的互动中被肯定、被责备,以及被教导,慢慢地就从中学习应当如何与主同行、与神相连。有一天,他们趁着耶稣刚刚祷告完,就求主教导他们祷告、像约翰教导他的门徒一样(11:1)。这是什么意思呢?当时,约翰的门徒群体有专属于他们的独特的祷文,犹太人也有他们的群体性祷文。随着跟随耶稣的门徒开始形成一个可辨识的群体,他们想拥有一篇作为耶稣的门徒所独有的祷文、一个能将他们凝聚成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命共同体的标志。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耶稣与其他先知、拉比不同的奥秘之处在于他的祷告、在于他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虽然门徒们问过不少错误的问题,但是他们至少没有说“求主教导我们医病”、“求主教导我们赶鬼”、“求主教导我们平静风浪”,等等。这说明门徒们的灵性在长进、生命也日渐成熟。所以,当他们向主寻求如何祷告时,主乐意将如何与上帝紧密相连的奥秘启示给门徒。这篇被历世历代的基督徒传诵至今的“主祷文”,不仅是主的祷文,也实实在在是所有跟随耶稣的人所共享的“门徒的祷文”。耶稣在这篇祷文中分享给当时的门徒、以及今天的我们什么呢?那就是,透过耶稣,上帝跟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父亲跟孩子一样,只不过他在天上、我们在地上;而我们今生的生活,因着我们跟上帝之间这样一种父亲与孩子般的关系,虽然是在地上,也会多少有点像在天上一样。

一、我们在天上的父

当耶稣开始教导门徒们要怎样祷告时,第一件事情,就是向我们指出祷告的对象非常重要。当我们祷告的时候,我们是在向谁祷告呢?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2a)。我们祷告的时候是在向天上的父祷告,这说明,祷告不是冥想、甚至不是默念,它最根本性的特质就是关系,而且是好像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的那种个人性的关系。其实,许多宗教信仰里面也有祷告,祷告的时候也有对象。不管是我们的民间宗教里拜的土地爷、关老爷、观音菩萨啊,还是伊斯兰教所信奉的真主安拉,等等。但是耶稣的祷告,和所有这些宗教不同的,也和犹太教不同、和施洗约翰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认为,祷告就是来到那一位创造宇宙万有的主宰面前,然后称呼他—“父亲”。对于基督徒来说,从你信主的第一天起,可能你已经知道向上帝祷告的时候用“天父”这个称谓,对此已经完全习以为常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想一下的话,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我们起肃然起敬的事情吗?如果你曾经面对着上帝创造的奇妙大自然的景象惊叹,难道不会对耶稣让我们称这位我们根本测不透的创造主为“父亲”感到震惊吗?神学家巴刻老先生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全部的新约神学,那就是将上帝称为“圣父”;如果新约有什么超越旧约的地方,如果基督教有什么跟犹太教区分开来的地方,那也就在于上帝作为父亲的身份……” 如果你去看诗篇中的那些祷告,以色列人都是称上帝“主啊”。所以,巴刻说:“‘父亲’,是基督徒对上帝的专属称谓。” 为什么是基督徒的专属称谓呢?答案在于耶稣。因为耶稣跟上帝的关系亲近到一个程度,上帝对他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路3:22) 所以因着耶稣的缘故,凡跟随耶稣的人,都可以在耶稣里面也称上帝为父亲了。好比说,我跟小白牧师比较熟,如果我介绍一个他不认识的人,然后跟那个人说:“这是我们小白牧师,你叫他白牧就行了。” 那么白牧会因着我的引荐,同意跟那个人认识、以及接受那个人那样称呼他。耶稣在我们跟上帝之间的关系中,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而他,就是道成肉身的上帝。只有藉着他,上帝与我们之间这种父亲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才能够成立,我们才得以到上帝的面前称他为父。

说到父亲,我知道我们这一代许多人没有体会过跟父亲之间亲密的关系,甚至许多人受到过的最深伤害正是来自于我们地上的父亲。而今天农村的留守儿童一代,遭受的是成长过程中父母双双缺席!这的确让我们很难想象当耶稣说上帝是我们“天上的父亲”,背后所指的真正含义。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美剧《我们这一天》(This is Us) ,那里面的父亲Jack,是我在影视作品中见过的最完美的父亲形象了。但即便是Jack的孩子们,他们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我们同样都是犯罪堕落的、不认识上帝的、心灵上的孤儿,生活在一个千疮百孔、破碎而又迷失的悲惨世界上。是的,我们都是心灵上的孤儿。而这个悲惨的状况,不是因为上帝抛弃了我们,而是我们的始祖抛弃了上帝。所以,我们生命中的难题,仅仅是地上的父亲能帮我们解决的吗?不,上帝知道,比起能够照顾我们肉身的需要、带给我们一些心灵上支持的地上的父亲,我们更需要的是能够照亮我们昏昧心灵的、天上的父亲!这位天上的父亲,不是形式上的,不是随便那么一说、意思意思就完事的,他以颠覆人类想象的诚意,将与他关系最亲密的那一位、以人的样式,从天上派遣到地上。疫情期间,我们被那些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感动,被日本人不断地往中国发送的物资和心意所感动;在任何灾难时期,如果不是像疫情这样需要隔离,我们同样也会为着从外面赶来的援助队伍而感动。因为在危难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救援!当耶稣从天上来到地上,带下天国的消息和天父的心意,无异于将属天的拯救、带给地上正身处于灵魂灾难的人类。旧约所启示出来的上帝,“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34:6、诗103:8);如今,这一位上帝竟然允许我们随他的爱子耶稣称呼他为“天上的父”。当我们呼求“我们在天上的父”,就好像搭上了耶稣这趟直通车,可以随时随地、坦然无惧地来到父神面前、甚至是来到他的怀中,好“得着怜悯,寻见恩典,作为及时的帮助”(希伯来书4:16,中文标准译本)。

因此,我们每一次祷告,应该首先来思想我们是在向谁祷告、我们何以能够如此向他祷告。这会帮助我们说出耶稣教导门徒们的下一句话—“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2b)。旧约向我们启示的上帝,有着极丰富的属性,是大而可畏、至圣至荣的存有。我们穷尽人类的语言和想象,也不足以描述他、形容他的完全,所以我们只能说,他是无可比拟的(以赛亚书40:12-26)。“尊……为圣”,意思就是尊崇那个对象、将其放在无可比拟的至高而神圣的位置上。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谁、或者什么配被尊崇、配被放在这样一个无可比拟、至高而神圣的位置上呢?自由?平等?公义?才华?美丽?权力?民主?科技?秩序?富裕?健康?教育?子女?爱情?性解放?你去看看当今世界上开展得最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运动和事业,不论是个人的、还是团体的,无非是围绕着上面这些。因为这些是让一个人感到生命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是让一个人感到有安全感、幸福感、使命感的,也是让一个人觉得值得付上生命、为之而活的。但是,所有这一切崇高、或不那么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或早或晚,在某一个点上都会弃你而去,使你心中的幻想破灭、在你心里留下填补不了的空虚。它们个个看着都那么像上帝,可它们不是。它们只不过是人心为自己找寻的上帝的替代品。它们有价值、有意义吗?绝对有。但是历世历代人们不断上演的悲剧、重蹈的覆辙,就在于把那些东西放在了“尊为圣”的位置上。保罗在《加拉太书》中说:“但从前你们不认识上帝的时候,是给那些本来不是神的作奴仆。”(加4:8) 这真是人生最大的吊诡—你以为多挣钱可以换来自由,结果你就沦为金钱的奴隶、永远觉得赚的不够;你以为用暴力革命可以换来平等,结果你却再一次沦为专权者;你以为戴上一枚钻戒就可以保有爱情,结果却发现爱情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你也永远得不到对方足够爱你的明证。托尔金所著的《魔戒》中的那枚戒指,就是这样一个能满足人所有的私欲的化身。任何人以它为满足的时候,就遭到背叛和毁灭;因为它吞噬人心,扭曲人的尊贵形象。那个五百年与魔戒相伴的Gollum,就仿佛是不断遭到吞噬和扭曲的人心的外显。所以,那个被尊为圣的位置,只能单单留给上帝;只有他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心灵的归依、至爱的对象。真正能够带给我们生命满足、意义、价值的,真正让我们感到被爱的、安全的、幸福的,是上帝,且惟有上帝。当然,人生在世,我们需要活生生的关系,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事、物来满足我们肉身的需要,但是不要把你生命的重心放在那上面、不要指着其中的任何一个而活,因为“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诗16:4) 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且依然常常处于跟上帝的摔跤中。

耶稣教导门徒们的这个祷告容易吗?一点都不容易。你想摆脱心灵上的孤儿状态、称上帝为父吗?你需要先来认识耶稣。这不是基督徒的霸道和狭隘,而仅仅是作为被罪和死亡所缠绕的人类,愿意接受上帝为我们开启的唯一一条灵魂拯救通道。耶稣就是这条通道。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 你想摆脱世事的缠裹和奴役吗?你需要让上帝坐在你心灵的宝座上、占据心里最重要的位置,超过你的爱人、你的孩子、你的事业、你的梦想,以及你对人生的种种渴望和期待。这是我在过去十七年跟随耶稣的人生路程中所经历到的。坦白讲,很多时候当我跟大家一起共诵主祷文的时候,我是不走心的,就像念经一样。你们很多人也跟我一样对吧?今天,愿圣灵向我们的心说话,指教我们当以怎样的态度向上帝祷告。耶稣教导门徒的祷告,引导我们跟上帝有正确的关系,以敬畏和尊崇的态度来到我们心灵的父亲面前,将人生中的一切事物回归到它们原本的位置上。这是我们得以过一个在地如天的生活的前提。有了这个跟上帝关系的基调,下面让我们来看我们跟世界的关系。

二、愿你的国降临

如果我们个人的生活因着种种原因而破碎、残缺,我们还可以对国家抱有期待;如果我们自己的国家不尽如人意,至少我们还可以对其他国家心存幻想。然而2020年,将我们心中的这一切期待和幻想统统打碎。每当这时,基督徒们会说“主快来了”,或者,“主快来吧”。当我们这么说的时候,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个世界太黑暗了、这个世界太混乱了、这个世界太败坏了……主啊,快来结束这一切,人类玩不转了,还是你来吧。跟这个说法差不多地,耶稣接下来教导门徒要祷告说:“愿你的国降临。”(2c)

我们没有一个人不盼望着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里的。战争岁月人们企盼和平,饥荒年间人们渴想温饱;极权时期人们遥望自由;种族歧视时代人们梦想平等;瘟疫盛行之年我们祈愿健康……今天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享受到了极大的物质丰富。而穷到一分钱没有、饿到吃不上饭的记忆,离我们也并不算太遥远,距离我们也就仅仅一代人而已。在我成长的年代,有一首流行歌叫《明天会更好》,那个时候人们真诚地相信“明天会更好”。但是今天的生活是我们小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所期待、所梦想的吗?可能远远不是。对于许多更年长的人来说,他们甚至可能觉得过去那个贫穷的年代更好—那时候虽然物质匮乏,但是有很多今天完全失去了的东西。总之,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年代,我们几乎都在想:世界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它应该更公平、应该更自由、应该更平等、应该更方便、应该更环保、应该更好看、应该更有秩序……等等。而我们对于这个现有世界的不满、和对一个更好的世界的想象,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我们心灵深处对于一个曾经失落的乐园的模糊记忆,以及对于一个更美家乡的想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改造现有的这个世界、努力实现心中的那个理想世界。我想我们的上一代、上上一代,许多人是为着这个理想而活、是为着这个理想奉献了他们的一生的。那些为着这个理想而奉献了一生的人,看到他们的理想实现了吗?也许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是的;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那个理想破灭了。回到上一句耶稣的祷告—“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当人们为着国家主义的理想而活的时候,最后的结果同样是落空的。天明牧师说,八九之后,知识分子主要选择了三条道路—一些人下海经商了,一些人出国了,还有一些人信主了。就我们教会过去所经过的这二十多年的历史来看,值得感恩的是,我们终于从那种国家梦里面走了出来、终于认清了国家主义的偶像本质(希望如此),从而不再对领导人、甚至国家形态和世界格局抱有幻想,开始慢慢明白“愿你的国降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原来天上的国和地上的国不是齐头并进的,有时候甚至是毫不相干的。

我在一位牧师的讲道中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德国有位牧师叫赫尔穆特·蒂利克。1944年,在一个空袭发生的早晨,他正在一片已经被炸成半废墟的教堂里面给他的会众讲道。那天他讲的正是“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期,西方人普遍相信神的国正在以一种进化的方式不断扩张,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这种乐观主义被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随之而来的二战彻底摧毁,许多人三观崩塌、甚至陷入虚无主义。蒂利克牧师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和境遇下坚持牧养着他的会众。那天,当空袭的警报还在头顶上盘旋,蒂利克牧师面对着一张张绝望、消沉、痛苦的脸,讲道:“我们非常清楚,神的国奥秘性的增长,并不是一种进化式的发展。不,神的国是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降临!正是在这世界的极度痛苦中、以及伴随着这些轰炸和大屠杀,上帝正在建造他的国。”(讲述者引自《赫尔穆特·蒂利克讲道集》) 你可以想象会众听到他说这话时脸上的惊诧和怀疑。想象一下,在武汉疫情爆发的高峰期,牧师在线上对着他的会众讲类似的话,会众会作何反应!到此还没完,蒂利克牧师继续讲道:“耶稣基督在哪里,神的国就在哪里;而耶稣基督总是逗留在世界上最黑暗的那些地方。” WOW!耶稣基督在今年二月被封锁的武汉、在非典之年的北京;在无法正常进行主日敬拜的我们教会、在我们尚未得着人身自由的牧师家中。耶稣就近那些病痛中的人、就近那些孤单的人,就近疫情期间不得不外出工作的人、就近工作还没有着落、为着明天的生活忧愁的人……

上周,冰霞师母听了几位单身姐妹的分享之后说:“听了大家分享的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工作的压力、单身的压力等等,这是我们应该感恩的事情……” 一开始,我就像那位牧师的会众,有点错愕,以为自己听错了。后来师母接着说:“上帝正是藉着这些事情,来让我们倚靠他。世人没有这些困难,他们觉得不需要上帝,靠自己就可以了;但是他让我们有这些困难/苦难,是让我们学习来信靠他、经历他。”(大意)这些话,在当时的我听来,有点振聋发聩。(传道人可能是最需要听道的!)那一周的周末,是我受洗十七周年的日子。最近我时常想:主啊,我已经跟随了你十七年,难道我的人生就只是这样子吗?前面的日子我还能继续过下去吗?我心里有很多挣扎。这让我想到路加福音之前所讲的,当施洗约翰被关在希律王的监牢里,他派人去问耶稣:“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路7:19) 路加特意写道:“正当那时候”(7:21) 哪时候呢?就是在约翰被关的那个时候,“耶稣治好了许多有疾病的,受灾患的,被恶鬼附着的,又开恩叫好些瞎子能看见。”(7:21) 耶稣行了这么多神迹,可是约翰依然被囚禁着。时间久了,约翰免不了会想:难道主耶稣什么都不做吗?是他不做、还是不能呢?他真的是那位我们期盼已久的弥赛亚吗?耶稣听了约翰派人来问他的问题,回答说:“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7:22) 耶稣的这番话既回答了约翰的问题,又没有回答约翰的问题。耶稣的回答表明:我是那一位。但是约翰问的问题背后的含义是:那我呢?我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耶稣的回答是说:凡不因我没有满足他们的期待、或实现他们的愿望而失落信心的,就有福了。到了耶稣升天之后,这个脉络在《使徒行传》里继续延续。司提反讲完道之后就被众人用石头打死殉道了;而彼得、保罗和西拉却分别经历从狱中获救。神的国实在是一个奥秘,以我们无法预料的方式临在和拓展;耶稣将神的国带到地上,却从未承诺会成就我们个人的心愿和人生的期许。

当耶稣在面对罗马的官长时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翰福音18:36) 神的国不属这世界,所以耶稣在世上的生命困局,也绝不是以人所能想到的方式来解决。耶稣以他的一生、他在地上的事工,以及他的性命来表明,神国的统治,在于上帝的旨意在人心里的运行、和人心对上帝旨意的臣服。所以,在祈求完“愿你的国降临”之后的下一句,是“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路11:2d) “行在地上”是行在哪里呢?不就是行在人心里吗?耶稣藉着他的祷告、完全地顺服了父神的旨意,使神的国得以在地上展开。而他最终极的祷告、终极的顺服,就体现在他俯伏在客西马尼园里祷告的那句:“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在我们还作上帝仇敌的时候,耶稣顺服了上帝的旨意、为了拯救我们而死。保罗在罗马书里写道:“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上帝相合。我们又藉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上帝的荣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1-8)

是在上帝这般长阔高深的爱中,我们得以称他为父、愿人都尊他的名为圣、求他的国降临,愿意放下自己的意思、让他的旨意成就在我们的生命中。而耶稣基督是成就这一切的那一位,我们向上帝所作的一切祷告,无不是藉着他。在他所教导我们的祷告中,我们的心被他塑造,慢慢具有他的心的形状。所以,祷告是心灵的争战,祷告是决定我们生命走向的决战场,祷告是让我们的生活在地如天的秘诀。

三、赐给我们日用的饮食

接下来,耶稣祷告的焦点,从上帝身上转向了“我们”。只有真的将上帝当作上帝、把他当得的尊荣归给他,人才能彻底回到地上自己所该在的本位、且形成真正的信仰共同体。在下面的两句祷文中,耶稣提到了四件事:我们日用的饮食、我们的罪、我们可能遇到的试探和凶恶。当我们所能尊崇的惟独是上帝、我们所企盼降临的惟独是神的国、我们所能仰赖的惟独在于上帝旨意的成全,剩下的事情才是我们在地上所要过的生活的样子。我们是仰赖上帝而活的—连每一天最基本的肉身所需都是倚靠上帝的供应,更不用说其他一切的所需;我们是会犯罪的,所以我们需要持续地认罪悔改、仰望上帝赦罪的恩典,同时也要将这从上帝领受的恩典施予凡亏欠我们的人;我们是容易受到私欲的诱惑的,所以我们要敏感于罪的试探、竭力祈求上帝的保守。在这一切的信靠、仰望中,我们所要做的,诚然如同一个小孩子对父母那种信任和依靠。主耶稣在他教导门徒的祷告中,勾勒出了我们作为天父的儿女在地如天的生活样式:跟随耶稣的信仰群体是像孩子倚靠父母那样全然信靠上帝的,是谦卑的、是知足的、是感恩的、是警醒的、是宽容的、是随时随地仰望神的怜悯和恩典的;不是自给自足的、自高自大的、贪得无厌的、忧心忡忡的、锱铢必较的、野心勃勃的、好强逞能的。这样的生命,是惟独藉着祷告才能活出来的。惟有藉着祷告,我们才能过一个与神同行、在地如天的生活。

亲爱的弟兄姐妹,如果你和我一样,在当下的生命季节里正在经历各样的焦虑、伤痛和绝望,我邀请你和我一起将这一切交到主的手中,并且向他祷告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我们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运行在我们心中、如同行在天上。愿主的祷告成为我们在2020这艰难的一年中的慰藉,也成为我们干旱、疲乏、无水的生命季节里的暖流、滋润我们的心,使我们的心灵再次苏醒。

The post 主祷文:在地如天 ——2020年10月4日主日讲章/曾淼传道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8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6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