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楊華,日治時期台灣文壇一顆耀眼的新星,卻也是台灣新文學運動出發階段劃過文學史的彗星。他於 1924年加入屏東漢詩社「礪社」,與提倡台灣話文寫作的黃石輝結成好友,並開始新文學寫作生涯。
1926年,楊華以〈小詩〉、〈燈光〉兩首詩參加新竹青年會在《台灣民報》舉辦的徵求白話詩競賽,分別獲得第二名和第七名。〈小詩〉後來在《台灣民報》141 號刊登,這是他正式登上台灣文壇的開始,也鼓舞了他創作的信心。
1927年2月5日,楊華因為當時的「治安維持法」事件受到日本政府監禁於台南刑務所。這個政治案件雖然讓楊華蹲了苦牢,卻也讓他在獄中有了對生命、自由和人權更深刻的思索,他的著名詩集《黑潮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的身體被禁錮,文學生命卻因此更加燦爛。這讓他成為殖民地台灣少數在作品中傳揚自由理念的詩人。《黑潮集》,共53首,多屬自勉自勵與抵抗日本殖民的詩作,可以看出楊華的窘迫、生涯的多舛,也反映了殖民地台灣社會共同的悲哀。
《黑潮集》之外,楊華還有《心絃》與《晨光集》兩首系列小詩,都展現了他敏感而豐富的想像,也讓我們看到他的詩藝和文學成就。2001年,我和馬悅然、奚密合編《二十世紀台灣詩選》,特別推薦楊華的小詩入選,馬悅然讀後對楊華讚不絕口,還因此寫過推薦楊華的文章。
因為楊華的命運多舛,貧窮使他積勞成疾,30歲自殺過世,死後文壇便以他曾發表的短篇小說〈薄命〉為名,稱他為「薄命詩人」,但如果從他一生寫作不輟,詩和小說都成果豐碩來看,他其實是一位為理想奮鬥一生的「搏命詩人」。
楊華的文學成就甚高,尤其以詩為代表。他的作品具有時代性,能寫出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人的集體悲哀,以及對殖民者與資本主義的強烈批判。作為日治時期的左翼作家,他用小詩和台語詩,寫出貧困的工人、農人、女性的卑劣處境,為弱勢者發聲,通過文學,展現了台灣新文學發展期的高度。
楊華,日治時期台灣文壇一顆耀眼的新星,卻也是台灣新文學運動出發階段劃過文學史的彗星。他於 1924年加入屏東漢詩社「礪社」,與提倡台灣話文寫作的黃石輝結成好友,並開始新文學寫作生涯。
1926年,楊華以〈小詩〉、〈燈光〉兩首詩參加新竹青年會在《台灣民報》舉辦的徵求白話詩競賽,分別獲得第二名和第七名。〈小詩〉後來在《台灣民報》141 號刊登,這是他正式登上台灣文壇的開始,也鼓舞了他創作的信心。
1927年2月5日,楊華因為當時的「治安維持法」事件受到日本政府監禁於台南刑務所。這個政治案件雖然讓楊華蹲了苦牢,卻也讓他在獄中有了對生命、自由和人權更深刻的思索,他的著名詩集《黑潮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的身體被禁錮,文學生命卻因此更加燦爛。這讓他成為殖民地台灣少數在作品中傳揚自由理念的詩人。《黑潮集》,共53首,多屬自勉自勵與抵抗日本殖民的詩作,可以看出楊華的窘迫、生涯的多舛,也反映了殖民地台灣社會共同的悲哀。
《黑潮集》之外,楊華還有《心絃》與《晨光集》兩首系列小詩,都展現了他敏感而豐富的想像,也讓我們看到他的詩藝和文學成就。2001年,我和馬悅然、奚密合編《二十世紀台灣詩選》,特別推薦楊華的小詩入選,馬悅然讀後對楊華讚不絕口,還因此寫過推薦楊華的文章。
因為楊華的命運多舛,貧窮使他積勞成疾,30歲自殺過世,死後文壇便以他曾發表的短篇小說〈薄命〉為名,稱他為「薄命詩人」,但如果從他一生寫作不輟,詩和小說都成果豐碩來看,他其實是一位為理想奮鬥一生的「搏命詩人」。
楊華的文學成就甚高,尤其以詩為代表。他的作品具有時代性,能寫出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人的集體悲哀,以及對殖民者與資本主義的強烈批判。作為日治時期的左翼作家,他用小詩和台語詩,寫出貧困的工人、農人、女性的卑劣處境,為弱勢者發聲,通過文學,展現了台灣新文學發展期的高度。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