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向陽老師說:作家林良年輕時就進入《國語日報》主編兒童版,並長期撰寫「看圖說話」的童詩;1966年,《國語日報》家庭版請他和洪炎秋、何凡三人開設「茶話」專欄,三人各有風格,相當叫座,他以「子敏」為筆名,用淺白的白話、幽默的筆調、溫煦的心境執筆,展現了相異於當代散文的獨特風格,從此在兒童文學創作之外,開闢出了一條特屬於他的散文大道,並因此收入1977年源成文化圖書出版的《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選集》,成為備受文壇肯定、也被讀者喜愛的散文大家。
林良先生一生創作不懈,他的散文名著如《小太陽》、《和諧人生》,都曾創下不斷再版、重刷的暢銷且長銷紀錄;他的兒童文學作品如《我是一隻狐狸狗》、《小紙船》、《一窩夜貓子》等,以及翻譯的世界兒童文學讀物如《聖誕禮物》、《烏鴉愛唱歌》、《流光似水》等,也普獲兒童讀者愛讀;他的論集《淺語的藝術》、《陌生的引力》和《純真的境界》則為臺灣兒童文學建立了一套理論。他一生出版過的書,保守估計應有兩百種左右吧。
此外,他推動兒童文學也不遺餘力。1984年他與兒童文學家、詩人林煥彰發起成立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並獲推為創會理事長,為臺灣兒童文學的播種奠定根基;他也促成《國語日報‧兒童文學週刊》的創刊,以及「兒童文學牧笛獎」的設立,栽培、奬掖後進無數,他是兒童文學的領航人,也被譽為「兒童文學的小太陽」。
向陽老師憶起和林良先生最常往來的時光是在1980年代。當時我退伍來北,先後在海山卡片公司、《時報周刊》、《自立晚報》工作,也將和友人創辦的《陽光小集》詩刊改版為詩雜誌。作為刊物編輯,聯繫文壇作家並約稿,是這樣的因緣,讓我得以和從國小時期就仰慕的林良先生碰了面。
他提到老師寫的台語詩,說他很喜歡,他生於廈門,祖籍福建同安,年輕時在廈門《青年日報》當過記者,也編過副刊;來台後,進入「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研究組,負責國語和閩南語對照的工作,也因此他也曾在電台主持節目,從事國台語的對照教學。他不疾不徐,娓娓道來的神情和語調,至今仍在眼前。
向陽老師說:作家林良年輕時就進入《國語日報》主編兒童版,並長期撰寫「看圖說話」的童詩;1966年,《國語日報》家庭版請他和洪炎秋、何凡三人開設「茶話」專欄,三人各有風格,相當叫座,他以「子敏」為筆名,用淺白的白話、幽默的筆調、溫煦的心境執筆,展現了相異於當代散文的獨特風格,從此在兒童文學創作之外,開闢出了一條特屬於他的散文大道,並因此收入1977年源成文化圖書出版的《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選集》,成為備受文壇肯定、也被讀者喜愛的散文大家。
林良先生一生創作不懈,他的散文名著如《小太陽》、《和諧人生》,都曾創下不斷再版、重刷的暢銷且長銷紀錄;他的兒童文學作品如《我是一隻狐狸狗》、《小紙船》、《一窩夜貓子》等,以及翻譯的世界兒童文學讀物如《聖誕禮物》、《烏鴉愛唱歌》、《流光似水》等,也普獲兒童讀者愛讀;他的論集《淺語的藝術》、《陌生的引力》和《純真的境界》則為臺灣兒童文學建立了一套理論。他一生出版過的書,保守估計應有兩百種左右吧。
此外,他推動兒童文學也不遺餘力。1984年他與兒童文學家、詩人林煥彰發起成立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並獲推為創會理事長,為臺灣兒童文學的播種奠定根基;他也促成《國語日報‧兒童文學週刊》的創刊,以及「兒童文學牧笛獎」的設立,栽培、奬掖後進無數,他是兒童文學的領航人,也被譽為「兒童文學的小太陽」。
向陽老師憶起和林良先生最常往來的時光是在1980年代。當時我退伍來北,先後在海山卡片公司、《時報周刊》、《自立晚報》工作,也將和友人創辦的《陽光小集》詩刊改版為詩雜誌。作為刊物編輯,聯繫文壇作家並約稿,是這樣的因緣,讓我得以和從國小時期就仰慕的林良先生碰了面。
他提到老師寫的台語詩,說他很喜歡,他生於廈門,祖籍福建同安,年輕時在廈門《青年日報》當過記者,也編過副刊;來台後,進入「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研究組,負責國語和閩南語對照的工作,也因此他也曾在電台主持節目,從事國台語的對照教學。他不疾不徐,娓娓道來的神情和語調,至今仍在眼前。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