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生於1948年的羅青,成名甚早,1972年出版處女詩集《吃西瓜的方法》,就被余光中譽為「新現代詩的起點」,1974年更以詩的成就獲頒第一屆「中國現代詩獎」,備受年輕寫作者的欽羨。此時我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寫詩者,仍在摸索自己的詩路,尋訪自己的詩風,在賃居的宿舍讀他的《吃西瓜的方法》,對於他以語言邏輯入詩,在語言的弔詭和機鋒之中翻轉自如,自成一家之詩,特別欣賞。出版《吃西瓜的方法》,驚羨詩壇之後,1975年5月,羅青與李男、詹澈、邱豐松、張香華在創辦了「草根」詩社,發行《草根詩刊》。1970年代初期戰後世代詩社《龍族》、《主流》、《大地》回歸傳統、反對西化的主張;其後出現,在1980年代發光的《陽光小集》。
老師與羅青初次見面,是渡也引介,在他敦化南路巷內的家中。1975年冬天,為華岡詩社舉辦「中國新詩系列講座」,我們前去拜候他,請求他的同意,他也爽快答應了。在邀請的六個演講詩人中,羅青是唯一的戰後世代詩人,頗受年齡差距大的大學詩人和同學喜愛,排在週六晚上的最後一場,聽眾居然爆滿,足見他作為當時新世代詩人領頭羊的魅力。1984年,他的詩風開始有了新的變化,林海音為他出版了《不明飛行物來了》(純文學,1984),這本詩畫集,封面是羅青的畫,以黑粗體的書名,非常醒目。
也就在出版《不明飛行物來了》之後,羅青開始認真思考繪畫美學和繪畫語言與詩語言之間的關係。這個思考,讓他發展出了獨樹一幟的「錄影詩學」,這是一個融詩與畫於一體,又將當時的科技產物「錄影帶」帶進詩的聲光和影像語言的大膽嘗試。1986年4月,我收到羅青寄來《自立副刊》給我的一首新作〈一封關於訣別的訣別書〉,這首詩,對羅青來說顯然是一個重大的突破,這是他以鑲嵌和諧擬筆法嘲諷歷史的後現代詩的新的開始。
到了1988年,羅青終於推出《錄影詩學》(台北:書林),他以〈「錄影詩學」之理論基礎〉一篇長文代替後記,在這篇文論中他討論了台灣社會進入資訊時代的背景,指出「電視、錄影為主的傳播方式」已建立了一套「機器語言」,所以應該參酌中國繪畫的「手卷思考」,融入現代鏡頭的語言寫詩,結合詩與錄影機,創發「錄影詩」。
以今天的角度來說,科技的進步太快,「錄影詩」已成明日黃花;然則在1980年代,羅青的這本詩集將詩作和理論結合,卻是前衛也具有前瞻性的作為。這就是向陽燒當年所認識的開闊的詩人羅青。
生於1948年的羅青,成名甚早,1972年出版處女詩集《吃西瓜的方法》,就被余光中譽為「新現代詩的起點」,1974年更以詩的成就獲頒第一屆「中國現代詩獎」,備受年輕寫作者的欽羨。此時我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寫詩者,仍在摸索自己的詩路,尋訪自己的詩風,在賃居的宿舍讀他的《吃西瓜的方法》,對於他以語言邏輯入詩,在語言的弔詭和機鋒之中翻轉自如,自成一家之詩,特別欣賞。出版《吃西瓜的方法》,驚羨詩壇之後,1975年5月,羅青與李男、詹澈、邱豐松、張香華在創辦了「草根」詩社,發行《草根詩刊》。1970年代初期戰後世代詩社《龍族》、《主流》、《大地》回歸傳統、反對西化的主張;其後出現,在1980年代發光的《陽光小集》。
老師與羅青初次見面,是渡也引介,在他敦化南路巷內的家中。1975年冬天,為華岡詩社舉辦「中國新詩系列講座」,我們前去拜候他,請求他的同意,他也爽快答應了。在邀請的六個演講詩人中,羅青是唯一的戰後世代詩人,頗受年齡差距大的大學詩人和同學喜愛,排在週六晚上的最後一場,聽眾居然爆滿,足見他作為當時新世代詩人領頭羊的魅力。1984年,他的詩風開始有了新的變化,林海音為他出版了《不明飛行物來了》(純文學,1984),這本詩畫集,封面是羅青的畫,以黑粗體的書名,非常醒目。
也就在出版《不明飛行物來了》之後,羅青開始認真思考繪畫美學和繪畫語言與詩語言之間的關係。這個思考,讓他發展出了獨樹一幟的「錄影詩學」,這是一個融詩與畫於一體,又將當時的科技產物「錄影帶」帶進詩的聲光和影像語言的大膽嘗試。1986年4月,我收到羅青寄來《自立副刊》給我的一首新作〈一封關於訣別的訣別書〉,這首詩,對羅青來說顯然是一個重大的突破,這是他以鑲嵌和諧擬筆法嘲諷歷史的後現代詩的新的開始。
到了1988年,羅青終於推出《錄影詩學》(台北:書林),他以〈「錄影詩學」之理論基礎〉一篇長文代替後記,在這篇文論中他討論了台灣社會進入資訊時代的背景,指出「電視、錄影為主的傳播方式」已建立了一套「機器語言」,所以應該參酌中國繪畫的「手卷思考」,融入現代鏡頭的語言寫詩,結合詩與錄影機,創發「錄影詩」。
以今天的角度來說,科技的進步太快,「錄影詩」已成明日黃花;然則在1980年代,羅青的這本詩集將詩作和理論結合,卻是前衛也具有前瞻性的作為。這就是向陽燒當年所認識的開闊的詩人羅青。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