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有醫師、詩人雙重身分的作家曾貴海,創作生涯已車過半個世紀,國立屏東大學為他舉辦了「2021跨界美學:曾貴海國際學術研討會」系列活動,其中一場是他的新書發表暨座談會,發表會發表的新書係曾貴海的兩本詩選,一是屏東大學應日系張月環教授、佐藤敏洋教授合譯的日文譯本《鄉土詩情──曾貴海詩選集》,一是高師大國文系唐毓麗教授編纂的《黎明列車──曾貴海新世紀詩選集》,兩書內容豐富,呈現了曾貴海半生詩創作的具體成果。
他於1973年獲聘任職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展開了他的醫師生涯,1976年轉任高雄醫院住院醫師,從此定居高雄,後又轉任高雄民生醫院。在這個階段中,他的詩作銳減,直到1977年以後,才重拾詩筆,恢復創作。
在詩的創作上,曾貴海直到1983年才出版第一本詩集《鯨魚的祭典》,這時他已37歲,與一般青年詩人,算是晚出的詩人;但他的詩作已獲肯定,醫生的身分使他們的詩和賴和一樣,都具有針砭社會病症的銳利,能夠洞見台灣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病灶;詩人的想像和悲憫,則使他們的詩能寫出台灣的歷史滄桑、社會圖像和人民心聲──醫生的理性和詩人的感性交融、社會批判和人間悲憫共生,這該是曾貴海創作的特色之一。
曾貴海熱愛文學,詩是他的文學生命,加上醫學背景、醫生身分,使他的詩作具有人道主義的精神,對於生命、人性和人生都具有特別的體會和表現。他的詩審視人間疾苦、探究社會公道、追索生命意義,讀來特別動人。
有醫師、詩人雙重身分的作家曾貴海,創作生涯已車過半個世紀,國立屏東大學為他舉辦了「2021跨界美學:曾貴海國際學術研討會」系列活動,其中一場是他的新書發表暨座談會,發表會發表的新書係曾貴海的兩本詩選,一是屏東大學應日系張月環教授、佐藤敏洋教授合譯的日文譯本《鄉土詩情──曾貴海詩選集》,一是高師大國文系唐毓麗教授編纂的《黎明列車──曾貴海新世紀詩選集》,兩書內容豐富,呈現了曾貴海半生詩創作的具體成果。
他於1973年獲聘任職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展開了他的醫師生涯,1976年轉任高雄醫院住院醫師,從此定居高雄,後又轉任高雄民生醫院。在這個階段中,他的詩作銳減,直到1977年以後,才重拾詩筆,恢復創作。
在詩的創作上,曾貴海直到1983年才出版第一本詩集《鯨魚的祭典》,這時他已37歲,與一般青年詩人,算是晚出的詩人;但他的詩作已獲肯定,醫生的身分使他們的詩和賴和一樣,都具有針砭社會病症的銳利,能夠洞見台灣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病灶;詩人的想像和悲憫,則使他們的詩能寫出台灣的歷史滄桑、社會圖像和人民心聲──醫生的理性和詩人的感性交融、社會批判和人間悲憫共生,這該是曾貴海創作的特色之一。
曾貴海熱愛文學,詩是他的文學生命,加上醫學背景、醫生身分,使他的詩作具有人道主義的精神,對於生命、人性和人生都具有特別的體會和表現。他的詩審視人間疾苦、探究社會公道、追索生命意義,讀來特別動人。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