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這條路

作家向陽 談日治時期的台灣農民小說家蔡秋桐


Listen Later

蔡秋桐,是日治時期以台灣農民小說聞名文壇的小說家,1900年出生,雲林元長鄉,7歲接受私塾教育,學習漢文,16歲才進入元長公學校就讀,學習日文,也開始嘗試日文寫作,投稿《子供世界》雜誌,發表了日文短篇小說,也從此展開他的創作之路。這本《子供世界》是當時暢銷台灣的兒童月刊,能被選用相當不易,也可見蔡秋桐的創作天分。

到了1930年,台灣文學界吹起台灣話文的寫作風氣,黃石輝、郭秋生提倡用台灣話寫作,以區別於日文創作和中文創作的白話文學,蔡秋桐也開始創作臺灣話文,他以筆名「秋洞」(愁洞)在《新高新報》發表他的第一篇台灣話小說〈帝君庄的秘史〉,以他擔任元長保正的所見所聞為題材,寫出日治下台灣農村社會的現象。除了〈帝君庄的秘史〉之外,其後蔡秋桐又陸續發表〈保正伯〉、〈放屎百姓〉、〈奪錦標〉、〈新興的悲哀〉等小說,大多在《臺灣新民報》、《臺灣文藝》、《臺灣新文學》等雜誌發表。

1937年臺灣總督府實施皇民化運動,廢止漢文,中文雜誌報刊被迫停刊,廢止私塾,蔡秋桐自此改寫漢詩,加入褒忠吟社。他的小說創作從此不再。1945年,二次戰後,蔡秋桐奉派擔任第一屆元長鄉的鄉長,後因農務繁忙自行辭職。隔年當選臺南縣參議員,成為地方活躍的政治人物。晚年的蔡秋桐可說不再過問世事,蟄居鄉間,潛心修佛,直到1984年逝世。

做為日治時期的台灣小說家,蔡秋桐的創作生涯甚短,留下的作品也不多,但是他創作的臺灣話文小說卻直到今天仍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堪為台語文學的經典作品;他的小說都以台灣農村為背景、以台灣農民為主角,寫出日本統治下台灣農村社會的真實景況,說他是「日治時期台灣農民小說家」也不為過。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寫作這條路By 徐凡, Rti


More shows like 寫作這條路

View all
阿愷之聲Podcast by 阿愷之聲相當有限公司

阿愷之聲Podcast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