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這條路

作家向陽 談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


Listen Later

呂赫若(1914-1951),是日治時期集文學、戲劇與音樂於一身的重要小說家,有「台灣第一才子」之稱,本名呂石堆。從「石堆」改名為「赫若」,原因為何,說法不一。呂赫若的兒子呂芳雄,則說,「赫若」是呂赫若「希望做一名赫赫有名的年輕人」的意思。1922年進入潭子公學校(潭子國小),1928年考進台中師範學校,開始接受新式教育,在校期間,他開始閱讀世界文學全集,以及日本的雜誌《中央公論》、《改造》,吸收當時的世界思潮,眼界大開,也對他後來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因為對音樂的喜好,1940年他任職公學校義務教職六年期滿後,辭職前往東京,進入下八川圭祐聲樂研究所,師事女聲樂家長坂好子;同年也進入「株式會社東京寶塚劇場演劇部」工作。在這段期間中,他曾在東京日比谷音樂廳舉行過演唱會;也在日本劇場、江東劇場演出戲劇《鶯》、《富士山》、《大爆擊》、《奄美大島的新娘》;並參與第一回日劇藝能大會,在「第二次東寶舞蹈大會」中演出歌劇《卡門》。文學創作、聲樂、演劇,集於一身,他的才華洋溢,因此贏得了「台灣第一才子」的美譽。

從一個跨越文學、音樂和戲劇的台灣第一才子,到戰後成為在鹿窟武裝基地打游擊的革命家,呂赫若的人生起落和變化真大,在短暫的37年生命中,他一如一顆劃破夜空的彗星,以他的文學創作留給台灣文學史閃亮的一頁。他的小說後來由林至潔編譯為《呂赫若小說全集》出版。他的小說關注的是臺灣社會、經濟、女性、家庭與弱勢階級的問題,描寫日本統治下和國民黨來台後,台灣人民的共同苦悶和悲哀。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寫作這條路By 徐凡, Rti


More shows like 寫作這條路

View all
阿愷之聲Podcast by 阿愷之聲相當有限公司

阿愷之聲Podcast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