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葉俊麟(1921-1998)是台灣流行歌壇創作力最豐盛的一代詞人,1921年9月22日出生於基隆,今年適逢他百歲冥誕,國立台灣文學館特別為他舉辦「歌唱台灣──葉俊麟百年冥誕特展」,紀念他對台灣文學的貢獻。葉俊麟於1961年執掌亞洲唱片文藝部,展現驚人的創作活力,也為戰後的台灣流行歌壇和社會寫出至今廣被傳唱的作品。2018年舉辦的「向台灣歌謠作詞家葉俊麟致敬」的音樂會,主題名為「思慕、寶島、情綿綿」,標示的正是他對台灣的深情與熱愛。
葉俊麟先生一生估計寫過8000多首歌詞,這紀錄空前絕後,但更重的是,以他的詞譜成的歌,首首動聽、感人,文情並茂,具有深厚的文學感染力,一經傳唱,立刻流行。除了「思慕、寶島、情綿綿」三首歌(〈思慕的人〉、〈寶島曼波〉、〈舊情綿綿〉),他寫的〈淡水暮色〉、〈放浪人生〉、〈男兒哀歌〉、〈送君情淚〉、〈何時再相會〉、〈孤女的願望〉、〈水車姑娘〉、〈暗淡的月〉、〈安童哥買菜〉、〈慈母淚痕〉、〈黃昏橋上〉、〈快樂的牧場〉……等等,也都成為台灣人的琅琅上口的經典名歌。
葉俊麟的歌詞,量多質精,詞暢情深,從文學的角度看,洵為根植台灣民間的雋永歌詩。葉俊麟,本名葉鴻卿,六歲上漢塾學習漢文和書法,奠定了他後來創作歌詞的文學素養。十六歲時,參加舞台劇《蠢動的第五列》演出,也發表他的舞台劇處女作《潮流》。1939年,18歲的他進入「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工作,遇見曾在東京歌謠學校任教的淺口一夫,開始學習發聲法、樂理、作曲、編曲和作詞,也為他扎下了深厚的音樂基礎。
1950年前後,葉俊麟完成他的台語歌處女作〈秋風落葉〉詞曲,展現了他的歌詞創作潛力。作為一代詞人,葉俊麟用他的一生,全心經營台語流行歌詞的創作,他的成就和貢獻允為台灣社會所感念,總結他的詞作,可歸納出以下四個特色:(一)擅長使用鮮明意象彰顯詩的境界、(二)嫻熟台語聲韻變化增強歌的旋律、(三)深諳人性與男女情愛的幽微變化、(四)反映台灣土地社會與人民的生活。這四個特色相互影響,造就了葉俊麟所寫歌詞的豐富性、多元性和在地性,也為台灣台語歌謠創造了難以企及的高峰。
葉俊麟(1921-1998)是台灣流行歌壇創作力最豐盛的一代詞人,1921年9月22日出生於基隆,今年適逢他百歲冥誕,國立台灣文學館特別為他舉辦「歌唱台灣──葉俊麟百年冥誕特展」,紀念他對台灣文學的貢獻。葉俊麟於1961年執掌亞洲唱片文藝部,展現驚人的創作活力,也為戰後的台灣流行歌壇和社會寫出至今廣被傳唱的作品。2018年舉辦的「向台灣歌謠作詞家葉俊麟致敬」的音樂會,主題名為「思慕、寶島、情綿綿」,標示的正是他對台灣的深情與熱愛。
葉俊麟先生一生估計寫過8000多首歌詞,這紀錄空前絕後,但更重的是,以他的詞譜成的歌,首首動聽、感人,文情並茂,具有深厚的文學感染力,一經傳唱,立刻流行。除了「思慕、寶島、情綿綿」三首歌(〈思慕的人〉、〈寶島曼波〉、〈舊情綿綿〉),他寫的〈淡水暮色〉、〈放浪人生〉、〈男兒哀歌〉、〈送君情淚〉、〈何時再相會〉、〈孤女的願望〉、〈水車姑娘〉、〈暗淡的月〉、〈安童哥買菜〉、〈慈母淚痕〉、〈黃昏橋上〉、〈快樂的牧場〉……等等,也都成為台灣人的琅琅上口的經典名歌。
葉俊麟的歌詞,量多質精,詞暢情深,從文學的角度看,洵為根植台灣民間的雋永歌詩。葉俊麟,本名葉鴻卿,六歲上漢塾學習漢文和書法,奠定了他後來創作歌詞的文學素養。十六歲時,參加舞台劇《蠢動的第五列》演出,也發表他的舞台劇處女作《潮流》。1939年,18歲的他進入「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工作,遇見曾在東京歌謠學校任教的淺口一夫,開始學習發聲法、樂理、作曲、編曲和作詞,也為他扎下了深厚的音樂基礎。
1950年前後,葉俊麟完成他的台語歌處女作〈秋風落葉〉詞曲,展現了他的歌詞創作潛力。作為一代詞人,葉俊麟用他的一生,全心經營台語流行歌詞的創作,他的成就和貢獻允為台灣社會所感念,總結他的詞作,可歸納出以下四個特色:(一)擅長使用鮮明意象彰顯詩的境界、(二)嫻熟台語聲韻變化增強歌的旋律、(三)深諳人性與男女情愛的幽微變化、(四)反映台灣土地社會與人民的生活。這四個特色相互影響,造就了葉俊麟所寫歌詞的豐富性、多元性和在地性,也為台灣台語歌謠創造了難以企及的高峰。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