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吳新榮(1907-1967),是日治時期台灣重要詩人,曾組織「佳里青風會」、成立「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是日治時期台灣鹽分地帶文學的領航人,也是重要的台灣文化運動推手。戰後初期曾擔任台南縣參議員,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遭捕入獄,出獄後投身文獻和文史採集,曾任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並主編《南瀛文獻》。
吳新榮,字史民,號震瀛,晚年自號「琑琅山房主人」,他於1907年生於當時的鹽水港廳蕭壠支廳(今臺南市將軍區),父親吳萱草為傳統詩人,從小耳濡目染,就對文學產生濃厚興趣。他八歲(1915)進入公學校就讀,畢業後考進台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預科(1922),之後進入本科,在校期間受到當時教英文的老師林茂生影響,開始關心台灣的處境,常參加當時已成立的台灣文化協會所辦的演講。
吳新榮開始新詩創作,大約是在1930年左右。1932年他從東京醫專畢業後,回台經營佳里醫院,同年11月與毛雪芬結婚。婚後夫妻恩愛,生活穩定,吳新榮以「醫學為本業,文學為情婦」的心情,一手拿聽診器,一手執筆,寫下不少文學作品,也認識了不少在地的文學同好。1933年他與郭水潭等在地青年發起「佳里青風會」,雖然為時不久就解散,卻為其後「鹽分地帶」文學社群的形成奠下基礎。
從1932-1942年十年間,可說是吳新榮一生文學創作最多、人生最為意氣風發的時期。1950年,吳新榮在佳里選區參選第一屆台南縣議員,結果以該選區最高票落選,從此對政治灰心,轉而投入文獻整理工作。1952年11月,台南縣文獻委員會成立,吳新榮擔任編纂組組長,主編《南瀛文獻》季刊。在他任內,總計編了12卷18冊(1952-1966),主修《台南縣志稿》13卷(1955-1965),晚年他將文獻會摁誌期間寫的文章集結,出版了至今仍受重視的《南台灣採風錄》、《震瀛採訪錄》、《震瀛隨想錄》,也可視為戰後初期台灣報導文學的重要里程碑。
吳新榮(1907-1967),是日治時期台灣重要詩人,曾組織「佳里青風會」、成立「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是日治時期台灣鹽分地帶文學的領航人,也是重要的台灣文化運動推手。戰後初期曾擔任台南縣參議員,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遭捕入獄,出獄後投身文獻和文史採集,曾任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並主編《南瀛文獻》。
吳新榮,字史民,號震瀛,晚年自號「琑琅山房主人」,他於1907年生於當時的鹽水港廳蕭壠支廳(今臺南市將軍區),父親吳萱草為傳統詩人,從小耳濡目染,就對文學產生濃厚興趣。他八歲(1915)進入公學校就讀,畢業後考進台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預科(1922),之後進入本科,在校期間受到當時教英文的老師林茂生影響,開始關心台灣的處境,常參加當時已成立的台灣文化協會所辦的演講。
吳新榮開始新詩創作,大約是在1930年左右。1932年他從東京醫專畢業後,回台經營佳里醫院,同年11月與毛雪芬結婚。婚後夫妻恩愛,生活穩定,吳新榮以「醫學為本業,文學為情婦」的心情,一手拿聽診器,一手執筆,寫下不少文學作品,也認識了不少在地的文學同好。1933年他與郭水潭等在地青年發起「佳里青風會」,雖然為時不久就解散,卻為其後「鹽分地帶」文學社群的形成奠下基礎。
從1932-1942年十年間,可說是吳新榮一生文學創作最多、人生最為意氣風發的時期。1950年,吳新榮在佳里選區參選第一屆台南縣議員,結果以該選區最高票落選,從此對政治灰心,轉而投入文獻整理工作。1952年11月,台南縣文獻委員會成立,吳新榮擔任編纂組組長,主編《南瀛文獻》季刊。在他任內,總計編了12卷18冊(1952-1966),主修《台南縣志稿》13卷(1955-1965),晚年他將文獻會摁誌期間寫的文章集結,出版了至今仍受重視的《南台灣採風錄》、《震瀛採訪錄》、《震瀛隨想錄》,也可視為戰後初期台灣報導文學的重要里程碑。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