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0分钟|小昭陪你读金庸

071 浪子的原则:令狐冲的几个感人细节


Listen Later

071浪子的原则:令狐冲的几个感人细节

令狐冲这个人,特立独行,随随便便,不太像个大侠。他还总给人留下一个印象——浪子。

事实上“浪子”还是委婉点的说法,更坏的词都有。

“天门道人怒道:令狐冲这狗崽子。”

“丐帮解风帮主叹道:好好一个年轻人,可惜可惜。”

连令狐冲自己都认了“浪子”这个名号,经常说自己:“我乃无行浪子”、“我行事狂妄,不知检点。”

但是到最后,也不知道怎么地,大家却都渐渐地喜欢上令狐冲,觉得他是个侠客,甚至是江湖上最能称得上“大侠”的一个。

这是怎么回事?一个特立独行、吊儿郎当的“浪子”,怎么又渐渐被当作大侠了,这中间到底是有什么误会?

做人有时候是做细节,做大侠也是。这里就不提令狐冲做的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了,只来说几个非常小的、许多读者可能都完全没注意的细节。

第一个细节,可能很多读者都没印象,就是令狐冲吃过素。

一听你就觉得不可思议,令狐冲最爱喝酒吃肉,在西湖底下囚居之时都念念不忘“美酒肥鸡”,怎么会肯吃素?

事实上他却真吃过。什么时候呢,就是在恒山见性峰上,令狐冲接任了恒山派掌门的时候。

他到了恒山的主庵白云庵里,坚决不肯在那里吃酒吃荤。这事就有意思了。

是女弟子们反对吗?不是的。相反,女弟子们怕他委屈,还特意连夜派人下山,买了几十坛好酒。

还有一大帮江湖朋友,如桃谷六仙、老头子、祖千秋等,都纷纷带着好酒好肉上山,就准备和他大吃一顿。

气氛明明都烘托到这儿了,令狐冲却下了出人意料的禁令:

酒肉统统抬下去,到山腰里去埋锅造饭,他对群豪们说:

“你们要喝酒吃肉,也无不可,只是吃荤之人,过了今日,便不能再上见性峰来。”

然后自己“命人开了素斋”,款待其余宾客们吃饭。

这当然是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但从中却能看出令狐冲这人的一个原则:此人的内心里有敬畏。

注意,他并不是怕什么因果报应、神佛惩罚。令狐冲此人是百无禁忌的。他也不是爱惜羽毛,怕什么江湖名声和评价。要说名声,他的名声早就坏了,哪差这一点?

他考虑的,是恒山一众女弟子的感受;他敬重的,是别人的信仰和体面。

在白云庵和一帮朋友喝酒吃肉,恒山弟子们固然不能说什么,也不会说什么。

但令狐冲认为,那仍然是一种漠视和伤害,会损伤别人的原则和体面。

所以令狐冲绝不为之。你别看他平时口头上吹得很凶,曾经问定静师太:“本将军要喝几碗酒,老师太,你也喝一碗么?”但真到了关键节点上,他比谁都“怂”,都君子。

这就是令狐冲的原则,看似百无禁忌,但内心里的原则却不可逾越。

再说下一个细节,叫做避嫌。

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情节:定静师太遇害,临终前把女弟子都托付给了令狐冲,让其保护她们去福州。

令狐冲慨然允诺,然而在出发之前却故意演了一出戏:撂挑子。

他大叫大嚷:“和尚尼姑的事情,本将军一窍不通!本将军升官发财最是要紧,这就去也!”然后拔腿走了,把尼姑们惊得目瞪口呆。

事实上他却没走远,而是在旁边直等了两个多时辰,待到女弟子们出发上路了,他才远远跟着,暗中保护。

为什么要选择暗中护送?就是令狐冲自己说的:

“假如自己一路同行,“古里古怪、不伦不类。”

说白了,就是在那个江湖上,道德大棒太多了,流言蜚语太容易了,所以他才避嫌。

回过头来看,这种“避嫌”似乎很不令狐冲,这家伙在意过别人的评价吗?对异性避过嫌吗?

令狐冲一向异性缘不错,平时也爱和女生开玩笑。

对蓝凤凰,人家明明比他年纪大好几岁,他却“好妹子、乖妹子”地乱叫,脸都不要了。

可这次是怎么了?突然开始在意自己的名声了?不,他想的是:自己的名声无所谓,却不能辱了恒山派的名誉。

从这里你就看出这个“浪子”的内心里还有一个原则: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他的“百无禁忌”,不是以践踏别人的原则为本事;他的“潇洒不羁”,也绝不是以别人的名誉为代价;哪怕明明是做好事、保护别人,也尽量多为别人着想。

令狐冲平时对恒山女弟子说话时绝不乱开玩笑,最多对仪琳、秦娟几个说过一句:等本将军发了财,要送一百两银子,给你们三个小妞儿买新衣服穿!

这就是最大尺度了,绝不任何涉及男女两性的猥琐话题。

说到底,令狐冲的行事的准则不是那些浮于表面的名声,也不是去迎合那些所谓的江湖规矩。只懂表面上的条条框框那不叫侠,侠是能够坚守内心,能把握“正义”的实质。

就说这样的人你怎么能不喜欢。

再说最后一个细节,那就是令狐冲这个人是不受威胁的。

作为“浪子”,他经常给人一个印象就是随随便便、很好说话。在绿竹巷里,他能跟老篾匠绿竹翁等一起喝酒。在江湖上他也能和桃谷六仙这样的“杠精”相处愉快。

但好说话归好说话,令狐冲这人有条线,就是绝不接受胁迫。有事好好说可以,胁迫我不行。

有一次他居然对少林掌门方证大师说不。

当时令狐冲内息紊乱,命在旦夕。少林方丈亲自抛来橄榄枝,愿意传他《易筋经》救命。

但是方丈大师却提了条件:《易筋经》不传外人,你必须改换门庭,做少林弟子,还要改个名字,叫令狐国冲,好听吧。令狐冲不肯接受,当场婉拒。他觉得这有违他的原则。后来类似的故事一再重演。魔教的任我行答应帮令狐冲疗伤,却又提了一个条件:必须加入魔教。

当时令狐冲明明已经心动了,正在考虑了,任我行却画蛇添足地说了一句威胁之辞:你要是固执己见,自己不但内伤难愈,只怕华山派也要遭殃。

然后还自作聪明地拿起酒来,要令狐冲马上表态服软,喝认怂酒。令狐冲当即拒绝,酒也不喝了,离席而去。

这种拒绝,并不是什么年轻人爱冲动,也不是愣头青不明局势,而是因为他一贯的不能改变的原则。

他不肯卑缩、不愿谄媚乞怜,不接受个性被扭曲,精神上要活得自在舒展。

以上几件事,都是小事。但是一个人称不称得上“侠”,其实就在这些细节里。

金庸可能就是要表达一个意思:“侠”不是只有一种类型的,萧峰、郭靖是侠,令狐冲这样的也是侠。

侠其实没有一个外在的标准,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侠可以不苟言笑、很有威势,也可以象令狐冲这样自由自在很洒脱。

侠可以在热闹的襄阳城,也可以在僻静的绿竹巷;可以是体制内的一个办事员,也可以是绿竹巷里的一个篾匠,或者是某条平凡街道上的一个“浪子”。

一个人有侠气的关键,是内心有自己的原则和正道,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论面对什么处境都不可轻易更改。

用一句话说就是:原则不移。

武极对于“侠”的阐述,我觉得非常认同。“侠”不在于一些表面上的东西,不是千篇一律、随波逐流,关键是像令狐冲那样,又或者涂藤耀等几位“当代侠士”一样,坚守自己的内心。

说到这里,,就想起电影龙门客栈里金镶玉的一句话:

“老娘我这个人啊,愿意就是一百个行,要是不愿意,一百把刀架在我脖子上,我也不行。”是喽,千金难买我愿意,不是吗?

小时候,人人都有一个侠客梦,幻想着偶遇一个桃花岛,那个世界里有灵犀一指,有宝马良驹,有流觞曲水,有刀剑如梦,人人都白衣如雪、来去如风。长大后,身上渐渐长出盔甲,心头慢慢起了茧缚,但仍向往那种心有块垒拔剑即出的畅快。

之前看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张丹枫喜欢吟的一句诗叫“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流俗”,令狐冲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吧,“行事狂妄”但又坚持侠义,侠义永远是底层原则。因为他懂得尊重别人,懂得避嫌,更有着水准之上的做人底线。

这样的“侠”,更令人钦佩,更令人心折,更令人愿意与之交朋友。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每天10分钟|小昭陪你读金庸By 小昭在海边

  • 2.5
  • 2.5
  • 2.5
  • 2.5
  • 2.5

2.5

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每天10分钟|小昭陪你读金庸

View all
日谈公园 by 日谈公园

日谈公园

454 Listeners

游庭皓的財經皓角 by 游庭皓的財經皓角

游庭皓的財經皓角

51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7 Listeners

兆華與股惑仔 by 李兆華

兆華與股惑仔

36 Listeners

蜜獾吃书 by 蜜獾吃书

蜜獾吃书

206 Listeners

柳豫的金庸小劇場 by 說書人柳豫

柳豫的金庸小劇場

2 Listeners

二十世纪的奇迹:金庸武侠小说 by 华语之声

二十世纪的奇迹:金庸武侠小说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