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他們原是香港人,也是台灣新住民,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歷史等多元的角度,帶領聽友們遊走台港兩地,從而瞭解台灣、觀察香港,透視兩地社會特色。節目秉持知性和感性並重的風格,深入淺出的介紹方式,剖析新舊香港移民心裡面的兩個家,形式採用雙主持對談,偶爾也會訪問特約來賓。░聽友來信☀FaceBook▸... more
FAQs about 715公里之間(華、粵):How many episodes does 715公里之間(華、粵)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25 episodes available.
June 08, 2021台灣會考終於(快要)放榜了! 來賓:朱一樂先生近日除了疫情,還有另一件事影響着很多台灣人,特別是學生。沒錯,國中會考快放榜了!它是一場重要考試,將決定國中生能否升讀心儀的高中。「715公里之間」曾邀請朱紹俊博士,從學者角度簡介台灣和香港兩地教育制度的差異、歷史和邏輯,但學生自己又如何看呢?為此,朱仔和美智特邀了一位極難請得動的重量級嘉賓到來。朱一樂先生是剛剛考完會考的在台港生,將從第一身角度分享國中生涯和會考預備。聰明的聽眾又猜中了,他就是,朱仔和美智的大兒子。不知道朱一樂先生有什麼體驗(趣事和糗事)?歡迎收聽!...more30minPlay
June 01, 2021記憶與遺忘:香港人與六四今年,已經是香港警察連續兩年以疫情為由,禁止在香港維園舉辦六四晚會。背後真實的用意是否和疫情有關,相信大家心中有數。即使禁止集會,就能消滅記憶嗎?至少對朱仔和美智,以及許多當年經歷過那段日子的人來說,六四事件都是他們人生裡的一個重要轉捩點,早己經是不想記起,卻未敢遺忘的一部份。但話雖如此,一個持續多年的傳統被政權硬生生壓下,總還是有點不甘。不過香港人當然不會輕易放棄。今年的香港不但有六四紀念館重開,也有六四劇團繼續在線上表演。而即使維園集會被禁,相信許多香港人依然會在家裡點起一道燭光。本周,且聽聽朱仔和美智從今天想到當年。...more30minPlay
May 25, 2021兩地假日大不同(二):勞工的假期來賓:在台港人 朱紹俊博士上周,我們介紹了台港兩地帶政治味的假期,本周我們將談談勞工假期。跟香港不同,台灣早在勞動基準法設立後便統一放假,不像香港區分了藍領白領,且每年假期天數也不一樣。不但如此,台灣還有超貼心的彈性放假機制,真讓香港人羨幕不已啊……所謂彈性放假,指的是如果國定假日剛好在星期二、四,則星期一、五也會順帶放假,而該工作天改為前一個星期六補班。這麼一來,連著星期六日就成了一個四天的假期;在疫情前,若再多請一兩天假,便可出國來個小旅行了。此外,台灣還有按工作年資計算的特休假,最高可累積至每年三十天......本周,我們再度邀請在台港人 朱紹俊博士 跟我們分享台灣的假期!...more30minPlay
May 18, 2021兩地假日大不同(一):政治的假期來賓:在台港人 朱紹俊博士說到假日,你會想起什麼呢?相信許多香港人第一時間會想到休息、旅行(噢不,現在不行旅行),又或者是宗教節日,但在台灣,假日雖然也是勞動階層和學生休息的窗口,但背後還有不同的意義。首先,相比起香港,台灣具濃厚宗教意味的國定假日較少,例如聖誕節和復活節。反過來說,台灣有不少濃厚政治氛圍的假日。就以雙十節來說,很多人以為是國慶日,卻原來雙十並不等於中華民國的生日。這段清末民初的歷史你又知多少?又以 228 這個國定假日為例,不僅是休假日,更是提醒國家尚未完全復原的歷史傷口的日子。然而在2000年以來,許多具政治意味的節日都被改為紀念日,不再是國定假日。這刪減背後,還是有故事的。本周我們再次邀請在台港人 朱紹俊博士為我們介紹台灣國定假日的演變以及其背後故事。...more30minPlay
May 11, 2021香港「禁片」,台灣上映:《理大圍城》及《佔領立法會》觀後感「禁片」來自解嚴前的白色恐怖,是不少台灣人愈來愈遠的記憶;但在今日香港,它卻漸漸成為現實一種。香港反送中運動出現過各種身影,包括一眾紀錄片工作者,他們低調地堅守前線,為時代留下重要的影像記錄。去年,他們組成匿名團隊,以「香港紀錄片工作者」之名完成《理大圍城》及《佔領立法會》兩部紀錄片,欲公開放映,卻遇上重重險阻。今年三月,有院線曾安排上映《理大圍城》,卻在最後一刻臨時取消,很多香港觀眾至今欲觀無門。離開了拍攝的根,兩部影片卻都在海外屢獲殊榮,包括在第12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獲得華人紀錄片獎。香港播不了的,台灣來播,而且全場爆滿,一票難求。在剛過去的周六,朱仔和美智進場看了這兩部紀錄片。這一集,他們會分享觀後感和座談會現場的討論,就從這句話開始:「只要觀看,便有力量」。...more30minPlay
May 04, 2021當媽媽這回事(下):承擔生命的重量一年365日,媽媽們都忙着「做人阿媽」,不如趁每年一度的母親節,也來思考一下「做人阿媽」這回事?譬如說,你是從何時認真地意識到自己成為母親的?驗孕棒透露天機的一刻?還是小嬰兒在懷中甜甜入睡那當兒?這個禮拜,朱仔美智繼續和Monica聊「媽媽經」。回想起來,美智知道自己懷孕後,曾經擔心自己承擔不了另一條生命的重量,是爸媽和朱仔的支持令她回過神來。Monica則念起自己親愛的媽媽,她總能一眼讀出女兒的心事,留下許多溫暖的成長印記,令Monica從小渴望成為「像媽媽那樣的母親」。「媽媽」這身份,為Monica和美智帶來的,原來不只是小孩,還對生命的種種新體會。Monica還有一個重要提醒:媽媽是 "Angels in training",功成力量大,功敗則破壞力強,是一輩子的功課。媽媽們互勉之。...more30minPlay
April 27, 2021當媽媽這回事(上):當青春期碰上更年期母親節快到了,你多久沒跟媽媽聊天了?又或者,本來就日日相見歡,天天母親節?談到親子關係,大家很容易聯想到小嬰孩,香噴噴軟綿綿。但可別忘了,親子是一輩子的功課。媽媽們一定知道,孩子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帶來新的挑戰;而倘若這些新挑戰,剛巧碰上媽媽的身心大變,迸出的火花莫說不驚人。對,我們說的是當青春期碰上更年期,兩個荷爾蒙水平飆升的人生階段。這一集,我們邀請Monica來錄音室。她有兩個成年兒子,是美智的前輩兼「親子軍師」,從青春期兒子、與兒子的女友相處,到今天成為幸福奶奶,累積了很多笑和淚,也留下不少珍貴的媽媽智慧。讓我們用女人私房話,來預祝媽媽們母親節快樂。...more30minPlay
April 20, 2021關心香港的山徑問題 二上周我們談到香港山徑因人流過多而「受傷」的問題,從中引申出步道承載力的挑戰。當然不是要求大家到不要到郊野。本周,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陳蔚心會談談除了教育遊人不要自行「走出新路」,破壞山徑,也會分享維修山徑的經驗。而當中,香港和台灣又有值得彼此借鏡的經驗嗎?...more30minPlay
April 13, 2021關心香港的山徑問題疫情下出國難,在台、港兩地,都有更多民眾跑到郊外透氣。2月,我們探討過香港郊野人滿為患帶來的垃圾問題。然而,山徑面對的挑戰,又豈止垃圾處處這一項?親親山徑是好事情,問題是香港人口密度高,要是郊野承載量超出負荷,加上遊人愛護山野的認知不足,土地是會受傷的。本集節目,我們邀請香港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陳蔚心來聊山野的傷,譬如被另闢門徑踏至半禿的雞公嶺和龍脊。這些令人心痛的例子,都在提醒我們,關顧山徑步道,才能一直享受山野的美好。...more30minPlay
April 06, 2021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論台港兩地的水資源問題台灣最近陷入旱災,多個水庫儲水量都降到極低水位,有水庫完全乾涸,部分縣市甚至開始制水。雖然去年沒颶風,但台灣明明是全球降雨量最高的地區之一,為何旱災嚴重如此?原來降雨量多,不等於雨水都能跑進水庫——這在台灣陡峭的地勢下尤甚。缺水不但影響一般人的生活,更對工業和農業帶來打擊。以台積電這座「護國神山」為例,生產晶圓不能一天沒水;而看天打卦的農業就更不消說了。所以缺水問題,可謂動搖國本。那,大海的另一面呢?香港其實也曾經面對缺水問題,在上世紀也一度實施制水,朱仔小時候就親身經歷過。原來,當年英國政府曾經擬定香港食水自主的計劃,但是胎死腹中,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要解決水資源不足,歸根究底,不單要開源,更要節流。除了祈求上天降雨,或者我們每一個都該先從力所能及的節約用水開始。這一集,就讓朱仔跟大家分享台港兩地水資源的小故事吧!...more30minPlay
FAQs about 715公里之間(華、粵):How many episodes does 715公里之間(華、粵)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25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