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January 25, 2017垂头丧气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4minPlay
January 25, 2017垂帘听政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3minPlay
January 25, 2017炙手可热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2minPlay
January 23, 2017物极必反物极必反【释义】指人事正反相变的现象。事物到了极端会向反面的方向发展。【出处】《鹖冠子·环流》 《鹖冠子·环流》一文中有“物极则反,命曰环流”之句,下面的故事,也有类似的话。 唐朝时候,武则天为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高宗就位,选则天为皇后。高宗死后,中宗年幼,她自己临朝听政。后来太子中宗已懂事,可以处理国家大事,但武后总不肯放权。 当时大臣苏安恒上了一篇奏疏,谏劝武后,其中有一段说:“太子现在年纪已大,也懂事了,才德也不错,你还贪恋皇帝的宝座,而忘记了母子的情分,时间不能让你拖延下去,我以为上天意思和百姓们的心里,都倾向李氏的。你现在虽然还平安地坐在皇位上,总要知道物极必反,器满则盈呀!我不惜冒生命的危险向你劝谏,也不过是为着唐朝的天下着想。” 武则天当然不会听他的劝谏。后来果然“物极必反”,她在老年时被赶下了台。...more2minPlay
January 22, 2017物腐虫生物腐虫生【释义】东西必先腐败,而后生虫。比喻祸患的产生必定有内部原因。【出处】宋•苏轼《范增论》 范增是秦朝末年反抗暴秦的英雄,也是项梁的谋士,项梁战死后,他侄子项羽继承了抗秦的事业。项羽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凭着他的勇武和范增的策划,取得了对诸侯的领导权。当时,范增已知能和项羽相争天下的只有刘邦,所以主张先将刘邦消灭在有名的鸿门宴中,范増虽安排好了杀刘邦之计,只因项羽没有决心,才让刘邦逃脱。从此,刘邦便从各方面造谣中伤范增,来挑拨项羽和范增的感情,项羽果然中了刘邦之计,渐渐地疏远范增,范增愤而离开项羽,不久,便病死了。项羽也终为刘邦所灭。 宋朝的苏轼在他的《范增论》中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意思是说范增所以结局不好,刘邦的离间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更主要的是项羽对范增早就有疑心了。...more2minPlay
January 20, 2017物以类聚物以类聚【释义】类:同类。同类的东西经常聚集在一起。现多比喻坏人臭味相投。【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三》 战国时期,齐宣王想招纳贤才,叫大臣们推荐自己所知道的名士。著名学者淳于髡在一天之内就推荐了7人。齐宣王认为大夫淳于髡不负责任,说:“我听说贤士是很难得到的,如果在千里以内能发现一个,就可以算得上遍地皆是了。如果在100年里产生一个,就可以算得上是源源不绝了。如今你真不简单,一天之内就发现了7个,是不是多了些?” 淳于髡答道:“您说得不太对。世上有生命的东西总是按照类别或聚或分的。鸟喜欢和鸟宿在一起,兽喜欢和兽结伴。人们若想到沼泽中去寻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只怕这辈子、下辈子也找不出一根。但如果到睾黍山、梁父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多得要用车子才能载回来了。什么道理呢?就是物以类聚呀!您如果承认我是贤士,那么和我关系密切的人如果不是贤士,我会和他们交往吗?您到我这儿来找贤士,别说是7个,就是再多一些,我也能推荐得出!” 一席话,说得齐宣王哑口无言了。 《战国策·齐策三》中,淳于髡对齐宣王说的原文有这么几句:“夫鸟同翼者而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夫物各有畴,今髡贤者之畴也。……”畴:类的意思。后人根据此事,概括出“物以类聚”的成语。...more3minPlay
January 20, 2017彼一时此一时彼一时此一时【释义】彼:那。此:这。形容时势不同,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 春秋时,燕国为了王位之争,发生大乱。 齐王召集群臣,说:“北边的燕国大乱,我决定起兵北上,望诸卿有力出力,有谋献谋,助我成功。” 文武大臣都主张出兵,孟子也主张出兵燕国,但是他认为出兵的目的不是贪图邻国的土地财富,也不是为了让燕国给齐王上尊号。孟子说:“天下动乱已有500多年,百姓期望出个圣主。上天给大王一个当圣主的机会,圣主是拯民于水火。出兵帮助邻国平定内乱,土地财物,一无所取,齐国在诸侯中带了个头——推行仁义,各国效法,那么三皇五帝之治就会在中国重现。” 齐王垂涎邻国的财宝不止一天了,孟子的话哪里听得进。齐军攻人燕国大肆烧杀掳掠,最后燕人反击,齐国大败。 孟子见自己的政见不被采纳,便辞官离开齐国。 孟子准备在齐国推行以仁义平天下的主张受到挫折后,难免心里不好过。学生充虞说:“老师像是很不愉快,以前我听您教导大家说:‘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现在怎么了?” 孟子说:“彼一时,此一时也。前些日子我可能真的不太愉快,可是现在我想到:500年之间,必定会出现行仁义的王者,其间还必定会有协助王者的人士。从周朝开国以来,已有700多年了,照500年的期限,现在正是有所作为的时候。除非天意不想平治天下,如果要平治天下,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能够担当这个重任的呢?现在我为什么还会不高兴呢!”...more4minPlay
January 20, 2017彼众我寡彼众我寡【释义】指敌我双方力量不均等。【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 春秋时,楚国纠合一批小诸侯国进攻宋国。宋国向晋文公告急求救。 晋文公向舅犯请教说:“宋国是一定要救的,我将对楚国开战,但彼从我寡,怎么办?” 舅犯说:“礼节之间以忠信为根本,战阵之间以诈伪为上策,对付楚国,必须行诈术。” 晋文公又单独召见雍季,问道:“打败强楚,有人劝我行诈术,你看行不行?” 雍季说:“烧毁整个林子来捕猎,收获虽多,但以后就没有野兽可捕了,用欺诈的手段来对待民众,可以骗得一时,但以后就再难重复了。” 晋文公经过一番思考后,还是任命舅犯为上军统帅,出师援宋。 舅犯定计说:“我军不必跟楚军争锋,先行攻击楚方曹和卫,曹、卫力弱不能自保,楚王一定率师北上援救,这样,宋国之围必解无疑。” 楚王果然中计,楚将子玉率领联军要跟晋人决战,晋军故意退却90里,然后在城濮和楚军会战。晋军选择楚军薄弱环节,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同时晋军主力伪装退却,诱使楚军左翼追击,然后宋军、晋军前后夹击,取得城濮之战的彻底胜利。 晋文公论功行赏,先给雍季敬酒,然后才轮到舅犯。 众将感到不解。文公说:“诸位有所不知,舅犯的布置是一时权宜之计,雍季的主张,却有万世之利。权宜之计很重要,万世之利更宝贵。”...more3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