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唐玄宗时期,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节拍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令。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也是诗的别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或片以上的。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这种分类的方法是在明朝提出的。宋人则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但是蝶恋花60字,江城子70字,在宋朝都属于令词)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到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时,长调飞快的从萌芽到了鼎盛。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运用的韵较疏。词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回忆江南风物生活。但后人依据《忆江南》这个词牌填词时,仅取其曲调,而内容不必与江南有关。这样一来,词牌仅仅表示一种曲调而已,于是有的词人就在词牌之下另注明题目,这就是词题。盛唐至晚唐时的词,词牌与词题基本上是合一的。到了北宋,词的内容逐渐与词牌脱离,光有词牌不足以表明该词的内容,这才另加词题。如苏东坡的《更漏子》这是一个词牌名)外加《送孙巨源》,以说明该词为何而作,这后者就是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钗头凤》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为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成《如梦令》,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再另有题目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婉约就是婉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就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豪放就是取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欢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3
11 ratings
在唐玄宗时期,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节拍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令。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也是诗的别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或片以上的。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这种分类的方法是在明朝提出的。宋人则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但是蝶恋花60字,江城子70字,在宋朝都属于令词)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到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时,长调飞快的从萌芽到了鼎盛。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运用的韵较疏。词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回忆江南风物生活。但后人依据《忆江南》这个词牌填词时,仅取其曲调,而内容不必与江南有关。这样一来,词牌仅仅表示一种曲调而已,于是有的词人就在词牌之下另注明题目,这就是词题。盛唐至晚唐时的词,词牌与词题基本上是合一的。到了北宋,词的内容逐渐与词牌脱离,光有词牌不足以表明该词的内容,这才另加词题。如苏东坡的《更漏子》这是一个词牌名)外加《送孙巨源》,以说明该词为何而作,这后者就是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钗头凤》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为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成《如梦令》,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再另有题目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婉约就是婉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就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豪放就是取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欢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320 Listeners
0 Listeners
427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154 Listeners
1 Listeners
277 Listeners
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