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大」即廣、博探尋知識,是為「學」問盛載、容納、累積、融匯一「堂」精選由專上院校、教育及文化組織舉辦的講座涵蓋文學、歷史、哲學、商業、工程、音樂 ......隨時隨地,邊聽邊學穿梭大學殿堂捕捉智慧光芒 #香港電台文教組#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more
December 10, 2017什麼是香港精神?(三)有句話說:一方水土一方人,所以我們普遍相信,嚴寒之地的人比較耐寒、性格亦較強悍剛毅;相對而言,生於炎熱地區的人會比較率性隨和──且慢,這樣說似乎太籠統了,正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人性,很難如此概括吧?不過,地理因素的影響不容小覷,上集講者就提到地緣政治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地理因素,包括地形、氣候、人口、天然資源等,決定政治格局。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席副教授許寶強解釋,香港長時間作為殖民地港口,一直處於政治同經濟既夾縫之中,無形中塑造左右逢源、兩面討好的性格。綜觀猶太人流離的經驗,以及華商......more23minPlay
December 03, 2017什麼是香港精神?(二)有人說,現實生活不如意,或者前景不明朗的時候,人總喜歡緬懷舊事。九十年代中期,流行文化吹起一陣懷舊風,無論電視還是電影,都出現向粵語片時代青春明星致敬,甚至戲謔的作品。上集,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席副教授許寶強引述意大利史學家克羅齊的名言:「所有歷史都是現代史」。我們選擇回顧哪些歷史、哪段歷史,很多時亦反映出我們面對的社會問題。今集,我們會繼續播出參與編寫《回歸20年:香港精神的變易》論文集的幾位學者對談,追問「什麼是香港精神」,包括編者: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大中華研究中心聯席總監 羅金......more25minPlay
November 19, 2017高世章的藍色猴子(三)香港原創音樂劇近年佳作紛呈,譬如《邊城》、《頂頭鎚》、《一屋寶貝》、《沒有人造衛星相撞的夜空》、《仲夏夜之夢》等,都令人難忘。音樂劇歡樂、輕巧的氣質,容易令人低估其藝術性。事實上,「苦情容易嬉笑難」作曲家高世章如是說。今集,這位活躍舞台,同時穿梭電影、演唱會的創作者,大談香港音樂劇獨特之處。主辦:香港演藝學院...more24minPlay
November 12, 2017高世章的藍色猴子(二)在大眾想像裡,「藝術家」起碼有三個特點:完美主義、堅持原則、自我中心。不過,是次講者作曲家高世章反而說,做創作,千萬不可被完美主義縛死,要懂得放手。話雖如此,他「百足咁多爪」,劇場、電影、流行音樂會也見他的蹤影,要做好創作,怎會沒有堅持?問題只是界線如何拿捏。Leon 負笈美國學習音樂,慢慢對音樂劇產生興趣,2003年伙拍導演彭鎮南以及填詞人岑偉宗,創作粵語音樂劇《四川好人》,擔任作曲、編曲、音樂總監,贏盡口碑,更獲得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創作音樂」。電影導演陳可辛看過演出之後,決定邀請他創作一套關......more24minPlay
November 05, 2017高世章的藍色猴子(一)《歌聲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孤星淚(Les Miserables)》、《貓(Cats)》等音樂劇,名字耳熟能詳;演員載歌載舞,可謂極盡視聽之娛。作為藝術,它情感澎湃,同時兼具娛樂性,難怪在歐美地區廣受歡迎,近年在亞洲也愈來愈多人喜愛。提起香港的原創音樂劇,不得不提兩個作品:一個,是張學友的創意音樂劇《雪狼湖》;另一個,就是演戲家族的《四川好人》。今集《大學堂》的嘉賓,跟這兩套大作極有淵源,他就是作曲家高世章(Leon Ko)。他多次獲得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創作音樂」......more24minPlay
October 29, 2017望天打卦:氣象與生活(二)不知不覺,香港的暑氣已經消散得七七八八。雖然香港室內地方經常冷氣長開,容易令人忘記天氣變化;但氣候對生活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中大得多。事實上,「氣候變化」會觸發連鎖反應,影響不僅僅是氣溫上升攝氏一二度,或者夏天可以穿得清涼一點那麼簡單。如果只談香港,又能否觀察到「氣候變化」的蛛絲馬跡呢?承接上集,香港中文大學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雅章教授會繼續為大家勾勒香港的氣候特點。...more27minPlay
October 23, 2017望天打卦:氣象與生活(一)風雲幻變,塑造每個地方獨特的景色;亦都在在影響我們的生活,甚至乎文化習俗。譬如中國的農曆,就是多年來觀察、綜合日照長短、雨水多少得出的農務時間表,真箇是「睇天做人」。不過,拜全球物流網所賜,我們冬天也能品嘗西瓜,夏天吃菜心亦可,季節的變更,已經沒那麼容易反映在我們日常起居,是否代表我們擺脫了氣候限制?香港街道遮蔭通道處處,難怪有人會說:打風落雨,何用雨傘?那麼,氣象跟我們還有什麼關係呢?今集,香港中文大學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雅章教授,介紹香港獨特而有趣的天氣現象。主辦:浸會大學......more25minPlay
October 22, 2017望天打卦:氣象與生活(一)風雲幻變,塑造每個地方獨特的景色;亦都在在影響我們的生活,甚至乎文化習俗。譬如中國的農曆,就是多年來觀察、綜合日照長短、雨水多少得出的農務時間表,真箇是「睇天做人」。不過,拜全球物流網所賜,我們冬天也能品嘗西瓜,夏天吃菜心亦可,季節的變更,已經沒那麼容易反映在我們日常起居,是否代表我們擺脫了氣候限制?香港街道遮蔭通道處處,難怪有人會說:打風落雨,何用雨傘?那麼,氣象跟我們還有什麼關係呢?今集,香港中文大學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雅章教授,介紹香港獨特而有趣的天氣現象。主辦:浸會大學......more24minPlay
October 16, 2017手作科學跨界談環境、藝術、科技、文化,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社會企業 Maker Bay 卻確信,工藝精神可以把它們聚合在一起,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他們的營運經理 Eda Hung,會跟大家分享其中兩個別出心裁的項目:香港海洋垃圾大追蹤、DIY空氣檢測機,兩者都可以在家製造!主辦:香港浸會大學...more20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