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大」即廣、博探尋知識,是為「學」問盛載、容納、累積、融匯一「堂」精選由專上院校、教育及文化組織舉辦的講座涵蓋文學、歷史、哲學、商業、工程、音樂 ......隨時隨地,邊聽邊學穿梭大學殿堂捕捉智慧光芒 #香港電台文教組#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more
February 15, 2015藝術治療:越南船民在香港(下)難民這個族群,往往處於社會邊緣。回顧近代史,香港一直是各地難民的避風塘;不少人的上一代都是從內地或者東南亞走難而來的。1975至2000年間,廿多萬受戰火以及天災影響的越南船民湧來香港暫避,等待歐美收容。夾在中間、進退失據的船民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副教授羅淑敏,透過800幅船民畫作,揭開他們難以啟齒的傷痛。想不到,藝術創作竟然成為歷史證物,甚至可以為當事人解開心結。主辦:嶺南大學...more25minPlay
February 08, 2015藝術治療:越南船民在香港(上)一九八零年代,香港發生多宗大事:其中以中英談判最為矚目。不過,另一件引起國際關注的大事,非越南船民莫屬。1975至2000年間,約二十萬越南人先後因政治和經濟理由逃離本國,來到香港,等待歐美收容。進入媒體世紀後,我們對國際大事的理解往往來自新聞圖片。九一一如是,伊斯蘭國襲擊如是,越南船民也不例外。他們在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大大小小的圖像,除可助我們追溯歷史,亦反映社會對這些邊緣人的眼光。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副教授羅淑敏,參考大量新聞報導、文章以及船民創作的畫作之後,寫成《看不見的生命:香港越南......more24minPlay
February 01, 2015又一山人、馮美華:文化創意是怎樣煉成的(下)什麼是創意?社會又該如何為創意開路呢?文化創意產業,簡而言之就是將本土文化包裝出售。很多人覺得文化創意難言價值,不過自稱廣告人兼設計師的又一山人(Stanley Wong)一定不同意──只是最終的收獲跟大家想像中不一樣。認識又一山人,多數源自他一系列「紅白藍」設計。平民不過、唾手可得的材料,對他而言是香港刻苦耐勞精神的代表;經他拿來創作,竟然榮登威尼斯雙年展等國際殿堂。今集文化藝術策劃人馮美華(May Fung)和又一山人繼續對談分享前線經驗。這位「紅白藍先生」一直百足咁多爪......more23minPlay
January 25, 2015又一山人、馮美華:文化創意是怎樣煉成的(上)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以文化營銷,回應品味消費之風;由音樂到時裝到電影,韓國這方面的成績亮麗,中國以至香港,又在走怎麼樣的路?文化藝術策劃人馮美華(May Fung)和著名廣告人、設計師又一山人(Stanley Wong)對談分享前線經驗,反思不足。這位「紅白藍先生」一直百足咁多爪,近年穿梭中港兩地,對香港有何寄語?主辦: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香港大學通識教育...more25minPlay
January 18, 2015美的頹敗和文藝的復興:劉再復、高行健對談(下)什麼是美?什麼是藝術?這又跟我們時代的價值有什麼關係?1917年,法國人馬塞‧杜尚將一個商店買來的男子小便池起名為《泉》,匿名送到美國獨立藝術家展覽要求作為藝術品展出,正面衝擊藝術的定義,成為現代藝術史上的里程碑。上一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跟著名文學評論家劉再復展開對談,不約而同指出剛過去的二十世紀乃瘋狂的世紀。理性失落伴隨人性墮落,而美學似乎都向蒼白無聊甚至是醜惡低頭。對他們來說,「復興文藝」可謂光復人性第一步。今集就由高行健現身說法,坦露他對時代的關注和美學主張。...more26minPlay
January 11, 2015美的頹敗和文藝的復興:劉再復、高行健對談(上)二十世紀可能是人類史上文明變化最為翻天覆地的一百年。兩場世界大戰在這百年開打,思潮在這百年湧現。然而在繽紛燦爛背後,華人作家劉再復與高行健卻不約而同說,這是一個災難的、瘋狂的、美學頹敗的世紀。 到底是怎樣的災難與瘋狂?去年10月28日,兩大文學巨人高行健、劉再復於港大中文學院舉辦之「美的頹敗和文藝的復興」講座對談,對二十世紀世界文化發展作出梳理,並提出本世紀「時代病」的解救之道。主辦:香港大學中文學院...more24minPlay
January 04, 2015林夕:我所愛的香港(下)林夕身為填詞界殿堂級人物,創作有如順手拈來。然而他有感近年文化人身負的「包袱」越來越重,令他覺得不可以再保持沉默……今集《大學堂》繼續播出香港大學香港研究學系講座「我所愛的香港」,請來填詞泰斗林夕,直面兩岸文化工業現況,嘗試解開香港人身份認同的心結。 欲知他口中的「包袱」為何物,請留意《大學堂》。...more20minPlay
December 28, 2014林夕:我所愛的香港(上)書本、電視、電視甚至流行曲等文化產物,往往帶著時代的印記。其中以流行文化對社會變遷反應最為迅速;一些回憶、一種情懷,就封存在一首歌裡。今集《大學堂》走訪香港大學香港研究學系講座「我所愛的香港」,請來填詞泰斗林夕,以他在業界目睹的怪現狀為引子,直面兩岸文化工業現況,嘗試解開香港人身份認同的心結。...more21minPlay
December 21, 2014小克:為什麼要創作?(下)上星期聽過小克分享他的創作故事,今集內容繼續精彩!人,為什麼要創作?或許,是因為與生俱來的情感衝動... ...今集漫畫家兼填詞人小克將會揭秘「聾貓」誕生的歷程,以及他在創作路上的掙扎。有志了解創作人的大腦如何運作,請勿錯過!主辦:晨曦青少年文教基金會、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more19minPlay
December 14, 2014小克:為什麼要創作?(上)在香港,從事文化工業一直不易。以尖酸抵死著稱的「聾貓」,百分百本土製造,不是龍貓也不是加菲,成功俘擄不少男男女女的心。「聾貓」之父小克既是漫畫家又是填詞人,自1996年理工大學畢業,先後從事商業插畫和雜誌漫畫連載,始終覺得畫漫畫才真正「我手寫我心」。常言道:創作源於生活。但當生活平淡如水時,可以怎樣?長於逆向思考的他,又怎樣玩轉既有概念?今集《大學堂》有小克暢談他的創作心路。主辦:晨曦青少年文教基金會、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more21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