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大」即廣、博探尋知識,是為「學」問盛載、容納、累積、融匯一「堂」精選由專上院校、教育及文化組織舉辦的講座涵蓋文學、歷史、哲學、商業、工程、音樂 ......隨時隨地,邊聽邊學穿梭大學殿堂捕捉智慧光芒 #香港電台文教組#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more
July 05, 2015文學虛與實語言、文字,能夠反映真實嗎?有人批評「後現代」文學玩弄文字,令其淪為遊戲符號,本意被支解,變得含混不清;彷彿剝洋蔥一樣,剝到最後,才發現沒有核心、缺乏目標的荒謬處境。究竟文學創作,尤其自傳式寫作,虛與實的分界在哪兒?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講師唐睿,青年時期已經勤於寫作,更勤於閱讀。他的小說集《Footnotes》獲第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雙年獎。獲香港教育學院教育學士後,他遠赴法國新索邦大學攻讀法國文學學士及比較文學碩士,現為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唐睿會以他作家、讀者雙重身分......more26minPlay
June 28, 2015許誠毅:敢夢敢想(下)動漫,是許多人成長時期的恩物。何解?因為只要畫筆或者電腦畫得到,就可以天馬行空──由機械人大戰到校園青春物語,動畫、漫畫潛力匪淺。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早前請來電腦動畫師兼導演許誠毅(Raman),分享他隻身到美國打拚的故事。他不止是2002年奧斯卡最佳動畫《史力加》的幕後功臣,後來還成為系列第三集的導演,過程有笑有淚。他的新作會以真人配合電腦動畫製作,故事取材自《聊齋志異》,延續他對各式怪物的喜愛。創意是怎樣培養的?今集他會跟包辦電影歌詞的著名舞台劇填詞人岑偉宗(Chris)大談他們的獨門秘訣......more20minPlay
June 21, 2015許誠毅:敢夢敢想(上)「夢想」二字,似輕實重,但真正落手落腳追夢的人會跟你說,事實是一步一腳印,步步艱辛;卻也因此樂在其中。電腦動畫師兼導演許誠毅 Raman是其一。2001年至2010年,美國夢工場製作公司出品了瘋魔全球的動畫電影《史力加》系列,由醜陋的綠色怪物擔任主角,反童話的故事得到不少人喜愛,2002年還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許誠毅是幕後功臣之一。他24歲時隻身到美國打拚,由電腦動畫師一步一步成為導演,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早前就以Dare to Dream,敢於尋夢為主題,讓他慢慢將箇中經歷告訴大家… …主辦......more21minPlay
June 14, 2015戴耀廷:何謂法治?(下)香港時常強調是法治社會,我們實在如何理解「法治」呢?這些看法,會改變嗎?又會如何改變呢?上集,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引用外國學者Nonet & Selznick著作《Law and Society in Transition》,宏觀分析法律制度及社會之階段性轉變。書中粗略提到壓制之法、自成體系之法以及回應公義訴求之法三個階段;而每個階段背後,都有一套法律文化承托。今集,戴耀廷會繼續跟大家一起放眼社會,了解文化和法制的互動關係。...more26minPlay
June 07, 2015戴耀廷:何謂法治?(上)談起香港的核心價值,不少人都提到「法治」。由人際糾紛如欠債或離婚,到公司間的利益瓜葛,甚至裁定一個人死亡責任誰屬,我們都習慣訴諸法庭。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經講過:「法治,比任何一個人的統治來得更好。」相對於人治,法治的重點在於以法治人;而法律除了是闡述個人權利與義務之條文規章,還需要倚靠制度落實,法院因而設立。可是,單單落實法律條文,執行賞罸,是否等於法治呢?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會由法治講起,看法律制度的形成與演變。主辦:中文大學通識教育...more25minPlay
May 31, 2015蔡伯勵:中國曆法與文化遺產(下)時間,究竟如何量度?在時鐘、手錶尚未出現的古代中國,日夜、四季已是一般務農為生者所知的時間。一本欽天監觀察天象制定的曆書,就是舉國安排農務、預測天氣之本。其實這本曆書,並未失傳;時至今日,已經演化成無數人家中一本《通勝》。上集,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請來中國曆法重量級人馬蔡伯勵先生,簡單介紹《民俗通勝》由來。蔡先生今年九十三歲,繼承祖上對天文數學的研究,用於出版民間《通勝》,當中經過風風雨雨,更跟近代中國大有關係。曆法擇日之說,是否迷信?且聽他說。...more24minPlay
May 24, 2015蔡伯勵:中國曆法與文化遺產(上)俗語有云:「一部通書睇到老」,《通書》是《通勝》前身,古時稱「曆書」,乃欽天監觀察天象編成,對農民尤為重要。及後漸漸加入選擇吉日、良辰等資料,甚至廣東話拼音學英文,可謂包羅萬有,亦為此書添上神秘色彩。一連兩集,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請來中國曆法重量級人馬蔡伯勵先生,簡述中國曆法要點,以及從事曆算之心得和往事。...more25minPlay
May 17, 2015香港社運史:678914(下)信步街頭,你有否留意,每一個轉角都有歷史。不過,香港的風景物事消逝得特別快;當一切匆匆成為過去,及時整理歷史更形重要。上集南華早報編輯、《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作者張家偉帶大家回到1967年,近觀六七暴動成因。六七由工人運動開始,影響所及,不但九龍一帶,連港英政府牢牢控制的港島,亦受波及。有人形容當今香港普遍瀰漫恐共情緒,從何而生?日漸高漲的香港本土意識,又是什麼時候萌芽的呢?今集我地繼續跟隨張家偉審視六七,鑑古知今。主辦: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more25minPlay
May 10, 2015香港社運史:678914(中)香港自開埠以來,除了原居民,離鄉別井逃避戰亂、饑荒或政治迫害的難民不計其數。對許多人來說,香港只是中轉站,並非長居之地。可是,近年本土意識愈來愈強,要追溯「香港人」身分的由來,可以從幾次重大社會運動開始。資深中國記者以及時事評論員程翔,會聯同南華早報編輯、《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作者張家偉,回顧當年,剖析當下,進一步了解六七暴動、八九民運和雨傘運動幾件對香港發展影響深遠的歷史大事。主辦: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more25minPlay
May 03, 2015香港社運史:678914(上)相信大家成長過程中都問過這個問題:我是誰?我在家庭、朋友圈、社區、城市、國家甚至世界的位置是什麼?俗語有云:「一方水土一方人」,環境可以塑造一個人的思想性格行為,甚至推而廣之,影響社群、或者所謂「命運共同體」的普遍面貌。那麼,香港近代史又如何塑造「香港人」的身分呢?今集講者──資深中國記者、時事評論員程翔,會從二次大戰後香港三次重要社會運動,包括1967年席捲全城之六七暴動、1989年聲援北京天安門學生運動的大型示威,與及2014年雨傘運動,追溯香港人身分認同的轉變。主辦:香港大學通......more25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