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假艺术节出品制作的独立文化播客,内容主要围绕展览、戏剧、表演和现场艺术展开。偶尔也读书,不求甚解。每期播客配套的补充图文索引,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道听途说」是 Apple Podcasts 2019年度最佳播客之一。播客官网: fakefestival.org新浪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微信公众平台: 假艺术节小红书号: fakefestival主题音乐 © 孙大肆联... more
December 21, 2020我们身边的剧场,有性格吗?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国际巡演几乎戛然而止。这个时候去观察国内戏剧行业的发展状况其实视野相对比较清晰。没有引进项目之后的中国剧场,还剩下些什么?中国剧场的发展,是否对外来的资源有着过度的“依赖”?这种依赖,是否必要?剧场空间接连拔地而起,然后呢?我们身边的剧场,有性格吗?性格为何特别重要?在原创作品数量远远不够的情况下,如何策划和制作节目,才能不做同质化的表达?我们为何要区分生产型剧场和“接单型”剧场?持续发问之后,你是否依然相信中国剧场充满无穷能量?在剧场这个最有可能创造各种特殊性的空间里,为什么普遍的平庸和守旧依然存在?2020结束前,「道听途说」邀请北京中间剧场艺术总监满顶,进行了一番不设限的畅谈。*如有刺痛,纯属巧合。-「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期.主播:Orange特邀嘉宾:满顶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more1h 5minPlay
December 13, 2020跨越剧场和美术馆的表演理想世界,戏剧不只属于剧场,表演项目也不应该成为美术馆的附庸。本期「道听途说」邀请上海明当代美术馆表演项目策展人张渊,共同探讨跨越剧场和美术馆的表演。黑盒子和白立方之间的灰色区域,充满无限可能的同时,也拒绝被传统的策展逻辑定义。健全机制的缺席,使得本土表演艺术领域内的独立创作步履维艰。也正因如此,张渊的日常工作才显得特殊与珍贵。然而,眼前的困境绝不仅仅是原创作品的质量参差问题。宏观来看,身在亚洲的我们,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找到对等的主体性叙述方式?在民营资本的支持之下,中国的独立创作者是否能从另一种扶持模式中突围?新冠之后,国际交流是否更为必要?如果说眼前行业的长期停滞是结果,那么造成结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话不能提供确切答案,但理出了一些难得的线索。*特别说明:音频背景有车水马龙声,望听友们多多包涵。-「道听途说」播客第十九期.主播:Orange特邀嘉宾:张渊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more53minPlay
November 23, 2020在声音的缝隙里,再次「忍不住转身」一期在不知不觉的滞后中“逾期”的播客,一期自己都会“忍不住转身”反复重播的节目。「道听途说」与北京中间美术馆主题展览「忍不住转身」策展团队的对话,敬请收听。北京中间美术馆的主题展览「忍不住转身」关注了较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通过创作转身回看过去、回看一段历史的这一动作,观察这种有意或无意的转向的潜能。展览作品转向的历史充满了不确定和弹性,这种转向本身的意图和目标也大多是隐晦的,甚至是混沌而直觉的。这些方向、立场、目的多元又含混的转身促使策展团队进一步提问,是否可以将这种“转身”看作对私密的内在记忆的响应,或者对当下历史意识消散、事实遭异化的质疑和抵抗?当我们跟着这些作品一并转身,反思对解读历史的预设,或许会更有意识地选择落脚点,更自觉地转身,又或倒着走,再或跑回去。但总之,我们忍不住。-「道听途说」播客第十八期.主播:Orange特邀嘉宾:黄文珑、钱梦妮、孙杲睿、张植蕙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more1h 3minPlay
August 30, 2020大来宾:许宇 Leo Xu「道听途说」本期大来宾是卓纳画廊 David Zwirner 的资深总监许宇 Leo Xu。熟悉艺术世界的朋友们或许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加入卓纳画廊前,Leo 曾携自己的同名画廊 Leo Xu Projects,以上海为圆心,开辟了一片天地,为中国当代艺术图景书写过自信扎实的注解,至今回响依旧。坐标转移到香港之后,Leo 的职业生涯进入了一条视野更为开阔,也相应更加高速的“赛道”。作为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艺术管理者,面对眼前看似停滞了的“旧世界”,他有哪些层次分明的理性思考?用批判的眼光反思回望至今为止的职业生涯,他如何在情绪的波峰波谷间不断尝试与校正?不太热血的漫画故事《排球少年!!》又是怎样在这段时间,隐喻般地与他的工作与生活产生联系?与 Leo 的对话始于盛夏,过程中反复在脑海中出现的形象是一个地球仪。地球仪上,世界在方寸之间点线成面,文化艺术范畴内那些精密完善的机器,无形地存在于这些线条之中。从个体的层面来看,对地缘关系的构筑方式了解地越透彻,就越清晰自己在其中所处的位置,也越能在全球串联的过程中做出及时的反应、传递必要的声音。此时此刻,如果手中再握有一面棱镜,那就再好不过了。对 Leo 来说,那面棱镜,或许就是脚下的这片土壤。友情提示:节目时长约为140分钟,不分上下集,也没有冗余的停顿。远程连线录制的关系,音质称不上完美,收听可能需要一些耐心。-「道听途说」播客第十七期.主播:Orange特邀嘉宾:许宇 Leo Xu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more2h 21minPlay
June 28, 2020Telos: 出版的终极目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都有存在的目的,他把这种目的称为 telos。事实上,telos 也意味着"端点"、"目标"、"意图"。如果把它应用到一个更具体、更微观的语境中,那么不管是人类还是自然界,每个事物都有其内在的终极目的。亚里士多德的 telos,不仅为认识论奠定了基础,也为个体获取知识以及过程中所持有的信念提供了参考。本期节目嘉宾周安迪的出版工作室,就叫 Telos (梯)。梯出版工作室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周安迪却早以书籍设计师和翻译的身份在图书出版业中默默前进了许久。在工作室新书《社会学之思》《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和《卡利普索》相继与读者见面之际,「道听途说」希望通过这期节目,与嘉宾探讨读书做书的乐趣和讲究,以及出版的“终极”目的。-「道听途说」播客第十六期.主播:Orange特邀嘉宾:周安迪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more1h 4minPlay
April 09, 2020Bonus Track | 人群之中的我们本期「道听途说」Bonus Track,由播客听友俱乐部 The Bounty Club 的部分成员共同录制完成。应对 COVID-19 的预防措施要求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勤洗手、戴口罩、不要主持或参加大型聚会,这些建议,相信自律的人们早就习以为常。过去这段时间里,我们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内部,关注病毒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对日常生活的干扰。但与此同时,社交距离带来的影响也值得我们引起重视。暂时的隔离是否会在疫情过去之后让人们分散成更为孤立的群体?对公共空间的焦虑和怀疑又该如何消解?我们如何共同恢复和重建一个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的社会环境?这些问题都不能用三言两语解释完全。这集节目希望通过听友们自选的关键词,以及一段围绕关键词展开的叙述,串一段属于「道听途说」的集体思考。常常把这个小小的听友俱乐部和收听节目的大家,当作松散的“在线社区”。这个社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我们一起来回答。特别说明:音频剪辑完成于两周前。回放的时候,不难发现眼前的当下转瞬便成为过去,而与彼此之间物理距离遥远的我们,无论如何都不曾离开过人群。-「道听途说」播客 Bonus Track.主播 Orange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more1h 1minPlay
March 05, 2020百感交集情绪中的一些杂记新冠疫情的爆发,好似一剂“大梦初醒针”,击碎了几乎所有残存的乐观。时而百感交集,时而三心二意,大概就是自己这段时间的状态。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灾祸之中的焦虑心碎,没有人能视而不见,也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本期「道听途说」更像是一个人的碎碎念。注意力很难集中的日子里,无法用连贯的语言表达情绪成了难解的困扰。于是顺水推舟般选择在碎片信息中“遨游”。虽然效率低下,但也算是略有所得。节目中提到的这些书籍、戏剧、网站、游戏和艺术现场,组成了一份临时的疗愈清单,也为自己建立起了情绪上的屏障。至于录制的过程,多少帮助恢复了一丝表达的欲望。此刻多谈文化艺术的无力飘渺没有意义,毕竟重塑精神世界韧性的道路,并不唯一。人类的记忆是非常奇妙的东西,语言也是。如何观察和记录这些天的愤怒、无奈、困惑、沮丧和悲伤?未来如何面对这道集体的伤疤?一起想想吧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五期.主播 Orange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more39minPlay
January 13, 2020不要怕船小,不要怕浪头高第二季「道听途说」的首期节目,我们邀请了相识不久的好友孙大肆,畅聊了一番独立音乐人的工作日常与个中甘苦。我们与大肆相识于2019年外滩美术馆 Highlight 展演期间的「岛屿酒吧」项目,彼时沉迷在「收工电台」中的两位主播对嘉宾的职业生涯一无所知。这份因无知而存在的神秘感在听过大肆的音乐之后就烟消云散了。事实上,大肆的创作很难被归类。用 Meg 的话来讲,好似“带电的民谣”。那些盎然的吟唱,配上诗意的歌词和偶然出现的自然声,温柔又坚定。有点淡淡的怀旧和感伤,又带着一种在万家灯火中穿行的倔强。习惯收听节目的朋友们也许早已了解,两位主播自认“音痴”。然而尽管这样,我们(主要是橘子)还是在本期节目中与嘉宾一起,试唱了她即将发行新专辑中的同名歌曲《不要怕船小》(里面开头的一段童谣《摇船》)。「不要怕船小,不要怕浪头高,用力啊用力,摇啊摇啊摇。摇过了前村,穿过大石桥,摇出了海口游海岛。不要怕船小,不要怕浪头高,用力啊用力,摇啊摇啊摇。」我们中国人,节日感蛮强。过完了元旦,即将迎来农历新年。祝大家鼠年进步的同时,也很想借大肆的创作给各位听节目的伙伴打个气,未来的每一天,别怕船小,也别怕浪头高。加油!-「道听途说」播客第十四期.嘉宾 孙大肆主播 Meg & Orange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more58minPlay
December 27, 2019一周年总结大会假艺术节独立播客项目「道听途说」一周年之际,两位主播录制了特别版年终总结大会,细数过去三百多天时间里录制的十七期节目。与此同时,我们也决定效仿不少领域内成功的内容创作者,尝试推出赞助型听友俱乐部 The Bounty Club,感兴趣的朋友们请留意补充图文索引中的加入方式。「道听途说」是两位主播舒适区之外的尝试,我们不善言辞,平日里也没有那么热衷于在陌生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连回顾这件事都会觉得有些做作。如果说舒适区是那个让人保持自我幻想的地方,那么这档播客对我们来说可能更像是间歇思考之后意外得到的礼物。尽管声音不够完美,剪辑没那么无瑕,但细想之前的节目似乎没什么内容上的遗憾。我们对每句说的话负责,也尊重彼此表达的每个观点(以及脱口而出的那些“无用”信息)。更重要的是,我们感激和珍惜每位愿意留出时间参与「道听途说」录制的嘉宾。说实话,大家一起用声音填充空气里的缝隙,感觉十分美妙。最后,想引用一段雅克·德里达,提醒自己,接下来的三百多天,继续冷静,持续思考。「不要总体化、不要简单化、不要阻挡他的步伐、不要使轨迹凝固不变、不要追求某种优势、不要抹杀事物也不要抹平,尤其不要做自私的打算、不要据为己有或重新据为己有(即使是通过那种名为拒绝而实为打算借此达到重新据为己有之目的的悖论形式),不要占用过去和现在从来都不可能据为己有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千张面孔......」-「道听途说」播客第十三期.主播 Meg & Orange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more39minPlay
December 21, 2019《使女的故事》续作读后有感本期「道听途说」,我们共同讨论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划时代反乌托邦小说《使女的故事》时隔35年之后出版的续集 The Testaments. 这本小说同时也是2019布克文学奖的得奖作品之一。The Testaments 一方面从三个不同的叙事角度细致解构了极权基列国的瓦解过程,另一方面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精湛的写作技巧为故事赋予了层次和希望。如果说在《使女的故事》中,女性角色受到的压迫令人喘不过气,那么在 The Testaments 中,女性则在仇视、等级森严和残忍无爱的社会系统中找到了联结的方式。在一切都看似分崩离析的荒芜世界中,环境持续恶化、资源极其匮乏、经济濒临崩盘,每个人都要被迫接受自己的身份,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坚持的信仰“多跑一英里”......-「道听途说」播客第十二期.主播 Meg & Orange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more55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