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原創的婆羅洲童話,讓你邊聽故事邊認識神祕的熱帶雨林。
婆羅洲擁有美麗的熱帶雨林,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更是地球重要的資產。
但婆羅洲的雨林正在消失中,它的命運與台灣息息相關!
《早安,婆羅洲》帶你了解婆羅洲的大小事,跟隨婆羅洲童話的腳步,了解她的美麗與困境。
https://fstry.pse.is/7rqmts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1951年,33歲的流浪樂師楊三郎在基隆港口的〈國際聯誼社〉擔任樂隊指揮,也兼任小喇叭手。這個聯誼社靠近港口,可以望見海洋。這裡曾是國軍大撒退的時候,兵荒馬亂、人聲雜沓的海港,如今是美軍協防台灣的要塞,因此專為駐台美軍開一個俱樂部,演奏著當時最流行的西洋流行音樂,讓美軍可以帶人來跳舞交際。
楊三郎本名楊我成,台北永和人,生於1919年,1937年赴日本,拜音樂家清水茂雄為師。1940年赴滿洲國,在瀋陽、大連、哈爾濱等城市流浪,擔任樂師參與演出。1945年中日戰爭轉趨激烈而回台。1946年組樂隊加入台灣廣播電台(中國廣播公司前身),1947年在呂泉生鼓勵下,完成處女作《望你早歸》而揚名歌壇。1948年,他結識周添旺,兩人先後合作了《孤戀花》、《思念故鄉》、《秋風夜雨》等名作。
然而在戰後的世道,當作曲家難以維生,他只得當樂師來才能生存。
基隆常常下雨,港口停著不知要開往何方的船,美軍俱樂部帶著一種異鄉的情調,青色的路燈,濛濛的夜雨,映著前往演出的楊三郎的身影。有一天楊三郎經過夜雨的街道,心有所感,於是用小喇叭吹奏出一首憂傷的曲子。那曲子悠揚動人,得到聽眾的好評,夜夜都有人要求他演奏。但點曲子總是要有一個名稱,楊三郎不知如何名之,就叫它「雨的blues」。它成了〈國際聯誼社〉的名曲。
有一天,樂隊的琴手呂傳梓有感於基隆的雨中情景,於是以青春男兒漂泊在港都,追尋夢想,望著夜雨而傷感為主題,寫下〈港都夜雨〉的歌詞。這首曲子自此成為演唱的名曲。後來由吳晉淮在1957年出唱片。
今夜又是風雨微微 異鄉的都市
路燈青青 照著水滴 引阮心悲意
青春男兒不知自己 要行叨位去
啊~漂流萬里 港都夜雨寂寞暝
〈港都夜雨〉彷彿是1950年代初,剛剛落定下來,卻充滿不安、前途茫茫的台灣心情的寫照。
在港都擔任樂師的生活,終於無法滿足受過音樂訓練,且見識過日本、東北等大城市演出經驗的楊三郎的心,他在1952年決定自組一個歌舞團,冒險一搏。他學習日本松竹歌舞團的形態,結合樂師和好友那卡諾、白明華等人籌組一個〈黑貓歌舞團〉,巡迴全台灣演出。
〈黑貓歌舞團〉的樂師配置是很齊全的,有雙小喇叭,楊三郎自己擔任首席;還有雙中音薩克斯風,次中音、低音薩克斯風各一,其它還有手風琴、吉他、大小鼓等。每次演出分三段。第一段演奏創作歌曲和世界名曲,這部份頗受歡迎,因此楊三郎還把演奏過的曲子編輯為《黑貓名曲集》出版。第二段是年輕女舞者的歌舞演出,有個人也有團體。第三段是戲劇,演出愛情、家庭倫理劇等,一般分上中下三集,每天演出一集。演員與舞者可以互相搭配演出。
由於台灣經過土地改革,農村生產力恢復,加上美援的到來,雖然還不富裕,但社會漸漸安定下來,再加上〈黑貓〉的演出新穎有趣,是台灣以前不曾有過的,在各地城鎮的演出大受歡迎。據演員白明華回憶,每天演出結束,總是會有不少人送紅包、金戒指,排成一排,非常壯觀。
〈黑貓歌舞團〉的全盛時期在1950年代中期。後來有人眼見歌舞團有利可圖,就群起效尤,這些缺乏專業的舞團為了競爭,演出更隨便,胡亂殺價,甚至還趁警察不注意叫演員跳脫衣舞以吸引觀眾。到了1965年,楊三郎眼見環境大亂,電視台也都起來了,他的演員有不少人被電視台看上,找去演電視劇,他才把〈黑貓〉結束。
〈黑貓歌舞團〉於是成為台灣歷史的一則傳奇。但很少人知道,這個歌舞團的負責人,也正是〈港都夜雨〉〈望你早歸〉〈秋風夜雨〉等名曲的作曲家楊三郎。
1956年,像楊三郎一樣流浪在港都的,還有一個從江西來的「青春男兒」廖乾元,這一年他30歲。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4.5
1111 ratings
原創的婆羅洲童話,讓你邊聽故事邊認識神祕的熱帶雨林。
婆羅洲擁有美麗的熱帶雨林,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更是地球重要的資產。
但婆羅洲的雨林正在消失中,它的命運與台灣息息相關!
《早安,婆羅洲》帶你了解婆羅洲的大小事,跟隨婆羅洲童話的腳步,了解她的美麗與困境。
https://fstry.pse.is/7rqmts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1951年,33歲的流浪樂師楊三郎在基隆港口的〈國際聯誼社〉擔任樂隊指揮,也兼任小喇叭手。這個聯誼社靠近港口,可以望見海洋。這裡曾是國軍大撒退的時候,兵荒馬亂、人聲雜沓的海港,如今是美軍協防台灣的要塞,因此專為駐台美軍開一個俱樂部,演奏著當時最流行的西洋流行音樂,讓美軍可以帶人來跳舞交際。
楊三郎本名楊我成,台北永和人,生於1919年,1937年赴日本,拜音樂家清水茂雄為師。1940年赴滿洲國,在瀋陽、大連、哈爾濱等城市流浪,擔任樂師參與演出。1945年中日戰爭轉趨激烈而回台。1946年組樂隊加入台灣廣播電台(中國廣播公司前身),1947年在呂泉生鼓勵下,完成處女作《望你早歸》而揚名歌壇。1948年,他結識周添旺,兩人先後合作了《孤戀花》、《思念故鄉》、《秋風夜雨》等名作。
然而在戰後的世道,當作曲家難以維生,他只得當樂師來才能生存。
基隆常常下雨,港口停著不知要開往何方的船,美軍俱樂部帶著一種異鄉的情調,青色的路燈,濛濛的夜雨,映著前往演出的楊三郎的身影。有一天楊三郎經過夜雨的街道,心有所感,於是用小喇叭吹奏出一首憂傷的曲子。那曲子悠揚動人,得到聽眾的好評,夜夜都有人要求他演奏。但點曲子總是要有一個名稱,楊三郎不知如何名之,就叫它「雨的blues」。它成了〈國際聯誼社〉的名曲。
有一天,樂隊的琴手呂傳梓有感於基隆的雨中情景,於是以青春男兒漂泊在港都,追尋夢想,望著夜雨而傷感為主題,寫下〈港都夜雨〉的歌詞。這首曲子自此成為演唱的名曲。後來由吳晉淮在1957年出唱片。
今夜又是風雨微微 異鄉的都市
路燈青青 照著水滴 引阮心悲意
青春男兒不知自己 要行叨位去
啊~漂流萬里 港都夜雨寂寞暝
〈港都夜雨〉彷彿是1950年代初,剛剛落定下來,卻充滿不安、前途茫茫的台灣心情的寫照。
在港都擔任樂師的生活,終於無法滿足受過音樂訓練,且見識過日本、東北等大城市演出經驗的楊三郎的心,他在1952年決定自組一個歌舞團,冒險一搏。他學習日本松竹歌舞團的形態,結合樂師和好友那卡諾、白明華等人籌組一個〈黑貓歌舞團〉,巡迴全台灣演出。
〈黑貓歌舞團〉的樂師配置是很齊全的,有雙小喇叭,楊三郎自己擔任首席;還有雙中音薩克斯風,次中音、低音薩克斯風各一,其它還有手風琴、吉他、大小鼓等。每次演出分三段。第一段演奏創作歌曲和世界名曲,這部份頗受歡迎,因此楊三郎還把演奏過的曲子編輯為《黑貓名曲集》出版。第二段是年輕女舞者的歌舞演出,有個人也有團體。第三段是戲劇,演出愛情、家庭倫理劇等,一般分上中下三集,每天演出一集。演員與舞者可以互相搭配演出。
由於台灣經過土地改革,農村生產力恢復,加上美援的到來,雖然還不富裕,但社會漸漸安定下來,再加上〈黑貓〉的演出新穎有趣,是台灣以前不曾有過的,在各地城鎮的演出大受歡迎。據演員白明華回憶,每天演出結束,總是會有不少人送紅包、金戒指,排成一排,非常壯觀。
〈黑貓歌舞團〉的全盛時期在1950年代中期。後來有人眼見歌舞團有利可圖,就群起效尤,這些缺乏專業的舞團為了競爭,演出更隨便,胡亂殺價,甚至還趁警察不注意叫演員跳脫衣舞以吸引觀眾。到了1965年,楊三郎眼見環境大亂,電視台也都起來了,他的演員有不少人被電視台看上,找去演電視劇,他才把〈黑貓〉結束。
〈黑貓歌舞團〉於是成為台灣歷史的一則傳奇。但很少人知道,這個歌舞團的負責人,也正是〈港都夜雨〉〈望你早歸〉〈秋風夜雨〉等名曲的作曲家楊三郎。
1956年,像楊三郎一樣流浪在港都的,還有一個從江西來的「青春男兒」廖乾元,這一年他30歲。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672 Listeners
187 Listeners
733 Listeners
37 Listeners
128 Listeners
11 Listeners
310 Listeners
408 Listeners
343 Listeners
103 Listeners
230 Listeners
30 Listeners
40 Listeners
68 Listeners
2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