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劉自然事件〉起因於一個在革命實踐研究院工作的文書人員劉自然被美軍槍殺。
劉自然,卅三歲,江蘇人,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打字員,住研究院陽明山宿舍。1957年3月20日夜間,在陽明山美軍眷屬宿舍B區一號附近,被美軍援顧問團上士雷諾(Robert G. Reynolds)發射兩槍擊斃。
事發後,陽明山警察所於是日23時50分接到雷宅女傭姚李妹報案電話。由外事警官韓甲黎前往調查,此時美國憲兵軍士長麥克金肯(E. R. Mcjunkins)正好趕到。
雷諾供稱,當晚約23時45分,其妻在浴室尖叫,說有人由浴室窗外窺視。他立即帶手槍由後門繞至B區二號門前,看到有一個人仍攀伏浴室窗外,向內窺視,就以中國話喊道:「等一等」。那人聞聲即由窗上跳下,彎身向他走過來,在距離約一公尺的地方,左手高舉木棍,企圖襲擊。他為了自衛,立即對準其前胸,發射一槍。那人側身跑了數步,跌仆在水泥道旁。他想返家以電話報警,走十餘步,卻見那人捧胸起立要逃,就再對準發射一槍,那人隨即向公園逃逸。他就回家以電話報警。
韓警官隨即會同雷諾等到公園,發現那個被槍擊的人,頭向住宅區,腳向公園,業已氣絕。
死亡男子為劉自然。而雷諾所謂劉自然手持之木棍,則遍尋不獲,僅由美國憲兵在竹林內找出一根長約二英尺、粗約姆指的櫻樹枯枝,但雷諾不能確認這是劉自然手持的「長棍」。不過美憲兵仍將枯樹枝列為證物之一。
此事的複雜在於:依1951年接受美援時雙方換文的規定,美軍援顧問團人員為大使館的一部份,享有外交豁免權,台灣只能由外交部向美國大使館表達關切之意,請美使館轉告美軍援顧問團迅速秉公調查審處。
這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台美雙方的軍事合作。依照國府的慣常作風,會採取如下步驟:其一,請警備總部與情治單位關照媒體,不要加以報導,以免家醜外揚(畢竟劉自然是革命實踐研究院的文職人員);其二,和美方交涉,找劉自然遺孀道歉賠償,但請她務必守密;其三,將雷諾調離台灣,回美受審,給予適當懲處,以昭公信。如此即可大事化小。
但整個過程卻未見任何處理,反而讓新聞媒體不斷加以報導,而其方向並非槍殺的動機與事件真相,而是不斷質疑雷諾的供詞。供詞當然漏洞百出,包括劉自然死亡姿勢根本不符合逃離的方向,樹枝與「長棍」不成比例,劉的傷口有火藥殘留,顯示近距離射殺,劉身受槍傷逃走的路上卻無血跡……;最重要的,劉自然並構不成威脅,那雷諾這樣的美軍,是不是可以隨意槍殺尋常百姓而說是自衛呢?這些質疑,更激起民間的關注。
原因何在?
在於人心的不平。美軍在台灣享有各種特權,包括住在陽明山由台灣銀行特別建造的美軍眷區,平房庭院的美式住宅,出入轎車,生活優渥,享有治外法權,人數更是不少,高達一萬人。如此懸殊的生活文化,早已成為台灣的一景。再加上美軍不時對台灣頤指氣使,使台灣軍警方都感到不滿。於是警方的消息不斷外洩,而控制特務與輿論的蔣經國則採放任態度。
1957 年5月20日上午九時,雷諾槍殺劉自然案,在圓山美軍援顧問團教堂內,由臨時組成的美軍軍事法庭審理,共有八名陪審員。歷經三日審訊,美軍事法庭於5月23日判決雷諾無罪。由於美國統一軍法規定,軍事法庭「無罪」之判決,不須經其軍事長官之審核,一經判決,即生效力,亦即雷諾已告「無罪」定讞。
此舉立即引起台灣媒體的大嘩。聯合報以頭版二分之一篇幅來報導,再佐以社論〈抗議美軍蔑視人權〉,挑動了敏感的神經。
5月24日清晨台北發出防空演習警報,人們習以為常,不當一回事。10點一刻,劉自然的未亡人奧特華揹一塊中英文書寫的雙語招牌,上面寫著〈The killer-Reynolds is innocent ? Protest against U.S. court martial's unfair unjust decision〉,中文第一行寫著「殺人者無罪!」第二行寫:「我控訴!我抗議!」她來到台北鄭州路的美國大使館門前,站在門口把牌子立下,無言抗議。她的行動立即引來記者和民眾的圍觀。
使館的職員趕緊出來邀請她入內,但為她所拒。隨後台北市警察局長等人都來了。他們邀請她進去談話。奧特華說:「我不進去,門外是中國的領土,我有權在這裡站,我不踏入他們的範圍。」
警察局長說:「劉太太的悲哀,我們都很了解和同情。」
「不僅是我個人的悲哀,而是全中國人的悲哀!」她說。
中午時刻看熱鬧的人愈來愈多,有兩百多人。此時中廣電台記者來到現場,對她作了一個訪問。她一字一淚的控訴說:「我今天在這兒,不光是為我無辜的丈夫作無言……的抗議,我是為中國人,除非美國人給我們中國人,一個滿意的答覆,我是不會離開這裡的。」現場還有一個婦人也抱著她哭起來。
廣播一播出,台北市民已群情激憤。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4.5
1111 ratings
〈劉自然事件〉起因於一個在革命實踐研究院工作的文書人員劉自然被美軍槍殺。
劉自然,卅三歲,江蘇人,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打字員,住研究院陽明山宿舍。1957年3月20日夜間,在陽明山美軍眷屬宿舍B區一號附近,被美軍援顧問團上士雷諾(Robert G. Reynolds)發射兩槍擊斃。
事發後,陽明山警察所於是日23時50分接到雷宅女傭姚李妹報案電話。由外事警官韓甲黎前往調查,此時美國憲兵軍士長麥克金肯(E. R. Mcjunkins)正好趕到。
雷諾供稱,當晚約23時45分,其妻在浴室尖叫,說有人由浴室窗外窺視。他立即帶手槍由後門繞至B區二號門前,看到有一個人仍攀伏浴室窗外,向內窺視,就以中國話喊道:「等一等」。那人聞聲即由窗上跳下,彎身向他走過來,在距離約一公尺的地方,左手高舉木棍,企圖襲擊。他為了自衛,立即對準其前胸,發射一槍。那人側身跑了數步,跌仆在水泥道旁。他想返家以電話報警,走十餘步,卻見那人捧胸起立要逃,就再對準發射一槍,那人隨即向公園逃逸。他就回家以電話報警。
韓警官隨即會同雷諾等到公園,發現那個被槍擊的人,頭向住宅區,腳向公園,業已氣絕。
死亡男子為劉自然。而雷諾所謂劉自然手持之木棍,則遍尋不獲,僅由美國憲兵在竹林內找出一根長約二英尺、粗約姆指的櫻樹枯枝,但雷諾不能確認這是劉自然手持的「長棍」。不過美憲兵仍將枯樹枝列為證物之一。
此事的複雜在於:依1951年接受美援時雙方換文的規定,美軍援顧問團人員為大使館的一部份,享有外交豁免權,台灣只能由外交部向美國大使館表達關切之意,請美使館轉告美軍援顧問團迅速秉公調查審處。
這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台美雙方的軍事合作。依照國府的慣常作風,會採取如下步驟:其一,請警備總部與情治單位關照媒體,不要加以報導,以免家醜外揚(畢竟劉自然是革命實踐研究院的文職人員);其二,和美方交涉,找劉自然遺孀道歉賠償,但請她務必守密;其三,將雷諾調離台灣,回美受審,給予適當懲處,以昭公信。如此即可大事化小。
但整個過程卻未見任何處理,反而讓新聞媒體不斷加以報導,而其方向並非槍殺的動機與事件真相,而是不斷質疑雷諾的供詞。供詞當然漏洞百出,包括劉自然死亡姿勢根本不符合逃離的方向,樹枝與「長棍」不成比例,劉的傷口有火藥殘留,顯示近距離射殺,劉身受槍傷逃走的路上卻無血跡……;最重要的,劉自然並構不成威脅,那雷諾這樣的美軍,是不是可以隨意槍殺尋常百姓而說是自衛呢?這些質疑,更激起民間的關注。
原因何在?
在於人心的不平。美軍在台灣享有各種特權,包括住在陽明山由台灣銀行特別建造的美軍眷區,平房庭院的美式住宅,出入轎車,生活優渥,享有治外法權,人數更是不少,高達一萬人。如此懸殊的生活文化,早已成為台灣的一景。再加上美軍不時對台灣頤指氣使,使台灣軍警方都感到不滿。於是警方的消息不斷外洩,而控制特務與輿論的蔣經國則採放任態度。
1957 年5月20日上午九時,雷諾槍殺劉自然案,在圓山美軍援顧問團教堂內,由臨時組成的美軍軍事法庭審理,共有八名陪審員。歷經三日審訊,美軍事法庭於5月23日判決雷諾無罪。由於美國統一軍法規定,軍事法庭「無罪」之判決,不須經其軍事長官之審核,一經判決,即生效力,亦即雷諾已告「無罪」定讞。
此舉立即引起台灣媒體的大嘩。聯合報以頭版二分之一篇幅來報導,再佐以社論〈抗議美軍蔑視人權〉,挑動了敏感的神經。
5月24日清晨台北發出防空演習警報,人們習以為常,不當一回事。10點一刻,劉自然的未亡人奧特華揹一塊中英文書寫的雙語招牌,上面寫著〈The killer-Reynolds is innocent ? Protest against U.S. court martial's unfair unjust decision〉,中文第一行寫著「殺人者無罪!」第二行寫:「我控訴!我抗議!」她來到台北鄭州路的美國大使館門前,站在門口把牌子立下,無言抗議。她的行動立即引來記者和民眾的圍觀。
使館的職員趕緊出來邀請她入內,但為她所拒。隨後台北市警察局長等人都來了。他們邀請她進去談話。奧特華說:「我不進去,門外是中國的領土,我有權在這裡站,我不踏入他們的範圍。」
警察局長說:「劉太太的悲哀,我們都很了解和同情。」
「不僅是我個人的悲哀,而是全中國人的悲哀!」她說。
中午時刻看熱鬧的人愈來愈多,有兩百多人。此時中廣電台記者來到現場,對她作了一個訪問。她一字一淚的控訴說:「我今天在這兒,不光是為我無辜的丈夫作無言……的抗議,我是為中國人,除非美國人給我們中國人,一個滿意的答覆,我是不會離開這裡的。」現場還有一個婦人也抱著她哭起來。
廣播一播出,台北市民已群情激憤。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672 Listeners
187 Listeners
733 Listeners
37 Listeners
128 Listeners
11 Listeners
310 Listeners
408 Listeners
343 Listeners
103 Listeners
230 Listeners
30 Listeners
40 Listeners
68 Listeners
2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