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深夜三點的農村,三合院的曬穀場上,坐著二、三十個人,有大人有小孩,圍著一台從屋子裡抬出來的黑白電視機,聚精會神的觀看著。夏夜的晚風涼涼的,卻沒能吹去他們身上的激情。人們隨著電視機上的棒球轉播,在一球擊出後,大聲喊著:「紅不讓啦,紅不讓啦!」
平時早早入睡的農村三合院,此時成了一起歡呼、一起嘆息,一起加油呼喊的慶典。連睡覺的孩子都被吵醒了。
一局一局,直到轉播結束,都四點多了,人們帶著贏球的歡天喜地,或者輸球的悲嘆惋惜,以及徹夜未眠的紅眼睛,回去休息片刻,不久就得起來上班和農作了。
1970年代初,台灣的夏天因為有了威廉波特少年棒球比賽,帶著節慶般的喜悅。
那時台灣剛開始有了黑白電視機,也開始有參加少年棒球比賽的轉播。
每一個成長於1960年代的人,都無法遺忘電視剛開播的時候,是如何擠在鄰居家一個小小的客廳裡,和他們家人、以及其它鄰居,一起觀看台灣電視公司最早的節目「群星會」,乃至於後來的衛星轉播「威廉波特少年棒球大賽」。
隨著台灣經濟逐漸安定,成立新傳播媒介──電視遂躍上檯面,成為規劃的一環。特別是1958年5月1日,大陸宣告成立「北京電視台」並試播,是華人圈子僅次於香港「麗的映聲」(成立於1957年)的第二家電視台。雖然它九月開播時只一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鐘,但已是一種技術上的領先。
蔣介石不甘人後,在1959年就決定和日本合作,成立「中日電視事業研究小組」。1962年,台灣電視公司宣告成立,由台灣省政府和民間出資,占60%股份,其餘由日本富士電視台、東芝、日立等出資占40%。十月十日,由宋美齡主持首播儀式,正式開張。
最初它的節目都得在攝影棚現場製播。所以每天只有五小時。一般就是中午一小時,下午7點到11點,四小時。即使如此,卻已造成轟動。特別是一個人,在那麼小的四方形屏幕裡,唱歌跳舞,讓人們可以在家裡,享受到以前只有去歌廳、電影院才能享受的娛樂,那已是非常大的突破了。
「群星會」每天播出的時間只有半小時,卻因為明星效應,捧紅了許多歌星。很多人的童年記憶裡,都有擠在鄰居的客廳裡,聽著歌星唱歌,跟著哼唱的經驗。
隨著電視節目大受歡迎,電視機更為普及。後來由中國廣播公司主導,結合民間資金,成立「中國電視公司」。又兩年後,以教育電視台為主,結合軍中政治教育需要而成立了「中華電視台。台灣所謂「無線三台獨占」時代,由政、黨、軍分別掌控電視台的媒體結構,於焉形成,自此維持了三十幾年。
然而,新的媒體終究帶來社會生活風貌的變化。
台視在1962年開播不久,為了提高收視,想吸引占多數的閩南語人口,就找了廖瓊枝、何鳳珠主演閩南語歌仔戲〈雷峰塔〉,在每周二的晚上播出。到了1966年,電視逐漸普及,楊麗花主演的〈雷峰塔〉立即造成轟動。然而,最轟動的還是1970年開始播出的閩南語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艷文〉。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4.5
1111 ratings
深夜三點的農村,三合院的曬穀場上,坐著二、三十個人,有大人有小孩,圍著一台從屋子裡抬出來的黑白電視機,聚精會神的觀看著。夏夜的晚風涼涼的,卻沒能吹去他們身上的激情。人們隨著電視機上的棒球轉播,在一球擊出後,大聲喊著:「紅不讓啦,紅不讓啦!」
平時早早入睡的農村三合院,此時成了一起歡呼、一起嘆息,一起加油呼喊的慶典。連睡覺的孩子都被吵醒了。
一局一局,直到轉播結束,都四點多了,人們帶著贏球的歡天喜地,或者輸球的悲嘆惋惜,以及徹夜未眠的紅眼睛,回去休息片刻,不久就得起來上班和農作了。
1970年代初,台灣的夏天因為有了威廉波特少年棒球比賽,帶著節慶般的喜悅。
那時台灣剛開始有了黑白電視機,也開始有參加少年棒球比賽的轉播。
每一個成長於1960年代的人,都無法遺忘電視剛開播的時候,是如何擠在鄰居家一個小小的客廳裡,和他們家人、以及其它鄰居,一起觀看台灣電視公司最早的節目「群星會」,乃至於後來的衛星轉播「威廉波特少年棒球大賽」。
隨著台灣經濟逐漸安定,成立新傳播媒介──電視遂躍上檯面,成為規劃的一環。特別是1958年5月1日,大陸宣告成立「北京電視台」並試播,是華人圈子僅次於香港「麗的映聲」(成立於1957年)的第二家電視台。雖然它九月開播時只一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鐘,但已是一種技術上的領先。
蔣介石不甘人後,在1959年就決定和日本合作,成立「中日電視事業研究小組」。1962年,台灣電視公司宣告成立,由台灣省政府和民間出資,占60%股份,其餘由日本富士電視台、東芝、日立等出資占40%。十月十日,由宋美齡主持首播儀式,正式開張。
最初它的節目都得在攝影棚現場製播。所以每天只有五小時。一般就是中午一小時,下午7點到11點,四小時。即使如此,卻已造成轟動。特別是一個人,在那麼小的四方形屏幕裡,唱歌跳舞,讓人們可以在家裡,享受到以前只有去歌廳、電影院才能享受的娛樂,那已是非常大的突破了。
「群星會」每天播出的時間只有半小時,卻因為明星效應,捧紅了許多歌星。很多人的童年記憶裡,都有擠在鄰居的客廳裡,聽著歌星唱歌,跟著哼唱的經驗。
隨著電視節目大受歡迎,電視機更為普及。後來由中國廣播公司主導,結合民間資金,成立「中國電視公司」。又兩年後,以教育電視台為主,結合軍中政治教育需要而成立了「中華電視台。台灣所謂「無線三台獨占」時代,由政、黨、軍分別掌控電視台的媒體結構,於焉形成,自此維持了三十幾年。
然而,新的媒體終究帶來社會生活風貌的變化。
台視在1962年開播不久,為了提高收視,想吸引占多數的閩南語人口,就找了廖瓊枝、何鳳珠主演閩南語歌仔戲〈雷峰塔〉,在每周二的晚上播出。到了1966年,電視逐漸普及,楊麗花主演的〈雷峰塔〉立即造成轟動。然而,最轟動的還是1970年開始播出的閩南語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艷文〉。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672 Listeners
187 Listeners
733 Listeners
37 Listeners
128 Listeners
11 Listeners
310 Listeners
408 Listeners
343 Listeners
103 Listeners
230 Listeners
30 Listeners
40 Listeners
68 Listeners
2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