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不到時間閱讀?前往台灣最受歡迎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每週認識兩本好書,快速吸收好書精華。主題包含個人成長、投資理財、商業職場。一起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https://fstry.pse.is/7tgjge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1976年4月,剛剛接辦《夏潮》雜誌的蘇慶黎約了陳映真出來見面,她有重要的事想請教他。
當時的台北還沒有什麼咖啡店,他們也不敢約在冰果室,只能滿街散步,邊走邊談,以避免被竊聽。
陳映真剛出獄不久。他是知名的小說家,在文壇早有盛名,從195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麵攤〉之後,迭有佳作。然而,1960年代中期,他的小說逐漸從早期傷感的浪漫主義,失落的理想主義,向反諷的、寫實的風格開展,他的思想也走向現實主義。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後,他受到一位日本友人的幫助,得以大量閱讀理論書籍和來自大陸的消息,而有一種「必欲付諸行動」的熱血,和朋友組織了讀書會,最後竟因被讀書會的朋友出賣,1968年被逮捕入獄。當時像他這種叛亂的罪名,必然死刑。幸好有一位難友與蔣家有親戚關係,他因此倖免於一死。1975年,蔣介石過世,才特赦出獄。
他是一個隨時被監視的人,蘇慶黎找他要冒著很大的風險。他們沿著大街小巷緩步而行,隨時注意後面有沒有跟蹤的人。想不到,蘇慶黎提出來的事,危險更高。她說:「我們來辦一份社會主義的雜誌。」
陳映真訝然問:「你神經有沒有問題?」
蘇慶黎於是開始敘述自己的想法。
《夏潮》雜誌原本是精神科醫生鄭泰安所創辦,學習《讀者文摘》式的風格,但辦了兩期就辦不下去了。他就找了蘇慶黎來接手。蘇慶黎在大學曾辦過校刊,幫一份黨外政論雜誌《台灣政論》寫過文章,1975年《台灣政論》被查禁後,台灣就沒有政治性刊物了。蘇慶黎是鄭泰安的前妻,雖然離婚了,還維持著朋友的關係,她也有辦雜誌的理想,就決定接手。但她不想再繼續政論刊物的模式,想創造一種新的思想的、文藝的刊物,而背後的思想根底是社會主義,就來找陳映真。
陳映真被說動了,決定全力協助。蘇慶黎也找了陳明忠,一個參加過二二八的學生突擊隊隊長、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代被逮捕的老政治犯。他和一些老政治犯有聯絡,他們出獄後散落各地,即使面臨生活的困境,但只要「老同學」(老政治犯總是如此互相稱呼,以紀念他們是「綠島大學」的同學)有需要,每個人願意出錢出力,贊助反抗運動。陳明忠向這些白色恐怖時代的老左派去募款,即使他們之中,有不少是像許金玉這樣在屏東的鄉下,製作鹹蛋,艱難的自謀生計的老同學,也儘量湊錢來支持蘇慶黎。
陳映真則為蘇慶黎介紹《文季》的作家朋友:尉天驄、黃春明、王拓、王禎和、蔣勳等。再透過正在收集台灣文學資料的李南衡介紹,認識了一批年輕的台灣文學研究者:林載爵、林瑞明等。而淡江的王津平則不僅自己常常來當志工,參與編輯校對,也介紹了李雙澤、梁景峰。再結合《台灣政論》時認識的黨外、學界朋友,寫作隊伍相當強大。
1976年7 月,在蘇慶黎手上改版的《夏潮》可說集結了當時台灣文化界的精英。
蘇慶黎,1946年生,她長得眉清目秀,白晰嬌小,讀台大哲學系,在黨國的教育體系下長大,所有左派的書籍和思想,早已在圖書館、校園裡被清除到近乎絕跡,怎麼會有社會主義的思想呢?
她的名字就是答案。她的父親叫蘇新。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4.5
1111 ratings
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不到時間閱讀?前往台灣最受歡迎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每週認識兩本好書,快速吸收好書精華。主題包含個人成長、投資理財、商業職場。一起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https://fstry.pse.is/7tgjge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1976年4月,剛剛接辦《夏潮》雜誌的蘇慶黎約了陳映真出來見面,她有重要的事想請教他。
當時的台北還沒有什麼咖啡店,他們也不敢約在冰果室,只能滿街散步,邊走邊談,以避免被竊聽。
陳映真剛出獄不久。他是知名的小說家,在文壇早有盛名,從195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麵攤〉之後,迭有佳作。然而,1960年代中期,他的小說逐漸從早期傷感的浪漫主義,失落的理想主義,向反諷的、寫實的風格開展,他的思想也走向現實主義。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後,他受到一位日本友人的幫助,得以大量閱讀理論書籍和來自大陸的消息,而有一種「必欲付諸行動」的熱血,和朋友組織了讀書會,最後竟因被讀書會的朋友出賣,1968年被逮捕入獄。當時像他這種叛亂的罪名,必然死刑。幸好有一位難友與蔣家有親戚關係,他因此倖免於一死。1975年,蔣介石過世,才特赦出獄。
他是一個隨時被監視的人,蘇慶黎找他要冒著很大的風險。他們沿著大街小巷緩步而行,隨時注意後面有沒有跟蹤的人。想不到,蘇慶黎提出來的事,危險更高。她說:「我們來辦一份社會主義的雜誌。」
陳映真訝然問:「你神經有沒有問題?」
蘇慶黎於是開始敘述自己的想法。
《夏潮》雜誌原本是精神科醫生鄭泰安所創辦,學習《讀者文摘》式的風格,但辦了兩期就辦不下去了。他就找了蘇慶黎來接手。蘇慶黎在大學曾辦過校刊,幫一份黨外政論雜誌《台灣政論》寫過文章,1975年《台灣政論》被查禁後,台灣就沒有政治性刊物了。蘇慶黎是鄭泰安的前妻,雖然離婚了,還維持著朋友的關係,她也有辦雜誌的理想,就決定接手。但她不想再繼續政論刊物的模式,想創造一種新的思想的、文藝的刊物,而背後的思想根底是社會主義,就來找陳映真。
陳映真被說動了,決定全力協助。蘇慶黎也找了陳明忠,一個參加過二二八的學生突擊隊隊長、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代被逮捕的老政治犯。他和一些老政治犯有聯絡,他們出獄後散落各地,即使面臨生活的困境,但只要「老同學」(老政治犯總是如此互相稱呼,以紀念他們是「綠島大學」的同學)有需要,每個人願意出錢出力,贊助反抗運動。陳明忠向這些白色恐怖時代的老左派去募款,即使他們之中,有不少是像許金玉這樣在屏東的鄉下,製作鹹蛋,艱難的自謀生計的老同學,也儘量湊錢來支持蘇慶黎。
陳映真則為蘇慶黎介紹《文季》的作家朋友:尉天驄、黃春明、王拓、王禎和、蔣勳等。再透過正在收集台灣文學資料的李南衡介紹,認識了一批年輕的台灣文學研究者:林載爵、林瑞明等。而淡江的王津平則不僅自己常常來當志工,參與編輯校對,也介紹了李雙澤、梁景峰。再結合《台灣政論》時認識的黨外、學界朋友,寫作隊伍相當強大。
1976年7 月,在蘇慶黎手上改版的《夏潮》可說集結了當時台灣文化界的精英。
蘇慶黎,1946年生,她長得眉清目秀,白晰嬌小,讀台大哲學系,在黨國的教育體系下長大,所有左派的書籍和思想,早已在圖書館、校園裡被清除到近乎絕跡,怎麼會有社會主義的思想呢?
她的名字就是答案。她的父親叫蘇新。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672 Listeners
187 Listeners
733 Listeners
37 Listeners
128 Listeners
11 Listeners
310 Listeners
408 Listeners
343 Listeners
103 Listeners
230 Listeners
30 Listeners
40 Listeners
68 Listeners
2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