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當我們談到台灣1970年代經濟奇蹟的同時,卻也不得不同時看到,奇蹟背後付出的代價。當然也要看到隨著台灣社會富裕起來,而有的中產階級,以及要求變革的大趨勢。環境運動,就是這大趨勢之中,最重要的一環。
1986年6月11日,是鹿港一年一度的盛會,端午節划龍舟大賽要在此舉辦,電視台要來轉播,與此同時舉辦的各種表演活動,如:書畫展、肚兜大展、民俗表演、小學生繪畫比賽等,都要同時舉辦。整個小鎮熱鬧滾滾,浮動著觀光的人潮。
然而今年的小鎮有一種不同的風情。當你走入古老的街巷,穿過斑駁的圍牆,會發現貼在牆壁上兒童繪畫比賽作品裡,竟然都是和環境保護有關的內容。童趣的筆法,拙稚的文字寫著:「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愛鹿港,不要杜邦」。雖然圖畫不同,表達的內容則一。
在羅大佑歌裡唱過的「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則聚集在媽祖廟前的小庭院裡,一張木頭的大泡茶桌旁,議論「杜邦」、「二氧化鈦」是什麼東西。有人說:如果杜邦來了,我們的牡蠣就會被污染成有毒的綠牡蠣,不能吃了;也有人說,河水也會污染,魚不能吃,吃了會得痛痛病;還有人說,那是很毒的化學生產工廠,人吸了空氣,都會中毒死掉,印度都死了好幾千人哪……。恐慌的心理在擴散著。
而在三百多年古蹟龍山寺前,古老的廣場上正在排演晚上要出場的「肚兜大展」。漂亮的女模特兒上身只著寶藍、錦紅、亮綠小肚兜,下身著短裙,又性感又古老,風情萬種,走過伸展台。台前立著的幾張海報,漂亮的毛筆楷書字體上寫著八個大字:「只要肚兜,不要杜邦」。
我站在寺廟裡拍照,黃昏的金色光澤突破雲層,從龍山寺後方照射而來,照在古色古香的建築上。斑駁的龍柱,飄然的香火,三百年古蹟的莊嚴,配合著當代的肚兜展示,和抗議杜邦的標語,形成強烈的對比。於是我連續按下快門。在夕陽的光即將消失之前,我想記錄這煇煌與美好的最後容顏。如果杜邦真的來了,這些還能存在嗎?這會是龍山寺最後的黃昏嗎?
我把這一張照片和深度報導發表在當時的《時報新聞周刊》上,做了跨頁的大照片。或許照片傳達了人們共同的感情,也或許照片中所傳達的鹿港小鎮古蹟即將消逝的危機,社會上開始對反杜邦運動熱切關注。有關它的新聞終於從原本彰化的地方版,開始進入全國版,進入全國的視野。
為什麼鹿港反杜邦會如此堅決呢?為什麼鹿港的民心對污染會如此恐懼呢?這些都是有根有源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4.5
1111 ratings
當我們談到台灣1970年代經濟奇蹟的同時,卻也不得不同時看到,奇蹟背後付出的代價。當然也要看到隨著台灣社會富裕起來,而有的中產階級,以及要求變革的大趨勢。環境運動,就是這大趨勢之中,最重要的一環。
1986年6月11日,是鹿港一年一度的盛會,端午節划龍舟大賽要在此舉辦,電視台要來轉播,與此同時舉辦的各種表演活動,如:書畫展、肚兜大展、民俗表演、小學生繪畫比賽等,都要同時舉辦。整個小鎮熱鬧滾滾,浮動著觀光的人潮。
然而今年的小鎮有一種不同的風情。當你走入古老的街巷,穿過斑駁的圍牆,會發現貼在牆壁上兒童繪畫比賽作品裡,竟然都是和環境保護有關的內容。童趣的筆法,拙稚的文字寫著:「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愛鹿港,不要杜邦」。雖然圖畫不同,表達的內容則一。
在羅大佑歌裡唱過的「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則聚集在媽祖廟前的小庭院裡,一張木頭的大泡茶桌旁,議論「杜邦」、「二氧化鈦」是什麼東西。有人說:如果杜邦來了,我們的牡蠣就會被污染成有毒的綠牡蠣,不能吃了;也有人說,河水也會污染,魚不能吃,吃了會得痛痛病;還有人說,那是很毒的化學生產工廠,人吸了空氣,都會中毒死掉,印度都死了好幾千人哪……。恐慌的心理在擴散著。
而在三百多年古蹟龍山寺前,古老的廣場上正在排演晚上要出場的「肚兜大展」。漂亮的女模特兒上身只著寶藍、錦紅、亮綠小肚兜,下身著短裙,又性感又古老,風情萬種,走過伸展台。台前立著的幾張海報,漂亮的毛筆楷書字體上寫著八個大字:「只要肚兜,不要杜邦」。
我站在寺廟裡拍照,黃昏的金色光澤突破雲層,從龍山寺後方照射而來,照在古色古香的建築上。斑駁的龍柱,飄然的香火,三百年古蹟的莊嚴,配合著當代的肚兜展示,和抗議杜邦的標語,形成強烈的對比。於是我連續按下快門。在夕陽的光即將消失之前,我想記錄這煇煌與美好的最後容顏。如果杜邦真的來了,這些還能存在嗎?這會是龍山寺最後的黃昏嗎?
我把這一張照片和深度報導發表在當時的《時報新聞周刊》上,做了跨頁的大照片。或許照片傳達了人們共同的感情,也或許照片中所傳達的鹿港小鎮古蹟即將消逝的危機,社會上開始對反杜邦運動熱切關注。有關它的新聞終於從原本彰化的地方版,開始進入全國版,進入全國的視野。
為什麼鹿港反杜邦會如此堅決呢?為什麼鹿港的民心對污染會如此恐懼呢?這些都是有根有源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672 Listeners
187 Listeners
733 Listeners
37 Listeners
128 Listeners
11 Listeners
310 Listeners
408 Listeners
343 Listeners
103 Listeners
230 Listeners
30 Listeners
40 Listeners
68 Listeners
2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