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September 11, 2010【二五四】十六知見(十二)每天心跑得很遠 充滿煩惱和人我是非 這樣的生活 是醜陋單調的人生 心開闊無煩惱 才是有福的人生 知道眾生在受苦 卻不肯付出 只計較自己擁有多少 不願施予他人 此為「慳吝」 也是「知者見」貪念煩惱不斷 分別心強 清楚區隔你、我 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對立 此即「見者見」 見解若是單純 即能透徹 宇宙萬物之三理四相 不論處於何種境界 都不會隨五蘊起分別 而與人產生對立...more24minPlay
September 10, 2010【二五三】十六知見(十一)六根與六塵相應 產生感受 若感受是苦 自受莫使人受 叫做同理心 人人應培養這分慈悲 以因果觀之自我警惕 若是自己受苦 還讓別人也受苦 業果更重 有身不久 皆當歸土 形壞神去 寄住何貪 心豫造處 往來無端 念多邪僻 自為招患 《法句譬喻經》是意自造 非父母為 可勉向正 為福勿回 藏六如龜 防意如城 慧與魔戰 勝則無患 《法句譬喻經》 心念若緣著外境 隨著感受起雜念妄想 將積累種種習氣 招惹禍患 修行應自我覺察 收攝六根守護心念 心清智明就能見理...more24minPlay
September 09, 2010【二五二】十六知見(十)十六知見: 我 見 眾生見 壽者見 命者見 生者見 養育見 眾數見 人 見 作者見 使作者見 起者見 使起者見 受者見 使受者見 知者見 見者見 「起者」 是發起的人 「使起者」 則是驅使、引發 啟動心念的人 無論是自作、使他作 或是自起、使他起 向善則功德無量 向惡則罪業深重 生生世世業報如影隨形 為善福追 作惡禍隨 禍之與福猶影響焉 走身以避影 撫山以關響 其可獲乎 《六度集經》 其身即四大也 命終四大離靈逝變化 隨行所之 何賂之有 《六度集經》...more24minPlay
September 08, 2010【二五一】十六知見(九)內心起虛妄雜念 以致行為偏差 而造作惡業 就是「作者見」 唆使他人 憎恨自己所厭惡的對象 甚而危害此人 就是「使作者見」 不論是自己造惡的「作者見」 或唆使人為惡的「使作者見」 都要承受惡果業報 菩薩摩訶薩 如是諦觀 生憐憫心 發大慈悲 將欲救拔 《無量義經》...more24minPlay
September 07, 2010【二百五十】十六知見(八)佛、菩薩、聲聞、緣覺 是四聖法界 天、人、阿修羅 地獄、餓鬼、畜生 為六凡法界 合起來稱為「十法界」發心立願 奉行佛陀的道理 以口說法 以身行道 去除人人的煩惱 回歸簡單本性 這叫做「覺有情人」修行就是要修得 如何縮小自己 如何去服務人群 努力進入人心 引導心靈方向正確...more24minPlay
September 06, 2010【二四九】十六知見(七)十六知見: 我 見 眾生見 壽者見 命者見 生者見 養育見 眾數見 人 見 作者見 使作者見 起者見 使起者見 受者見 使受者見 知者見 見者見 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 統稱十二入加上六識 即為十八界 人往往計較小事使心緒起伏 動輒瞋怒招致滿心煩惱不如善用時間去付出 才不會空過生命時間可以累積一切 端看心念如何轉為善者 積功德造惡者累罪業...more24minPlay
September 05, 2010【二四八】十六知見(六)十六知見: 我 見 眾生見 壽者見 命者見 生者見 養育見 眾數見 人 見 作者見 使作者見 起者見 使起者見 受者見 使受者見 知者見 見者見天地萬物不離四恩養育 享受他人給予成就的一切 轉而幫助有所欠缺的人 這樣的人生 最有智慧也最富有付出無所求 常懷感恩心 人生就能輕安自在 若是執著於「養育見」 生活在有所求中 將苦不堪言...more24minPlay
September 04, 2010【二四七】十六知見(五)生命不久長 「生」與「死」只是剎那 中間活著的時刻 才是真正重要的人與人之間 互相感恩、互相回報 這樣叫做結好緣 好的緣不斷累積 就能擁有優質的生活 已聞佛法 卻沒有提起腳步精進 在人群中累積道德 只是自修己身 就會變成獨善其身...more24minPlay
September 03, 2010【二四六】十六知見(四)人往往執著於生命 為了各自生存及所好 而排斥異己 造成對立與傷害人為了生活驅使動物勞役 為了滿足口腹之欲 吃遍天下生物種種 不懂得疼惜其他物命的行為 都是為了自身的「命」而造業生命的價值不是能呼吸、能享受而是要能為人付出學佛者要有使命感 當荷擔如來家業 廣布佛陀的智慧與教育引領眾生從煩惱中解脫 轉惡為善 航向光明無緣大慈是造福 同體大悲是體諒立菩薩願、修菩薩行 要以同理心相互對待饒益一切有情眾生...more24minPlay
September 02, 2010【二四五】十六知見(三)眾生自投三途 獲人道難處中國難 六情完具難生有道國難 與菩薩親難睹經信之難 貫奧解微難《六度集經》 此生既得健全人身 又能聞道 當把握善用否則起心動念若有偏失容易墮入「三途」受盡苦痛折磨 人往往執著於壽命的長度 但並非每個生命 都是亮麗而快樂的即使長壽身心若不健康 活著也很辛苦身心健康有感恩心能發揮生命的良能 才是有福的人生...more24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