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October 28, 20212021 諾貝爾物理學獎:極度燒腦的「氣候模型」和「複雜物理系統」ft.許晃雄老師、林秀豪老師【科科聊聊EP63】每年引領大家進入科研領域的 Kiss Science 今年首度在線上舉辦囉! 10/18 - 11/20,每週直擊一座科研場域!你已經看過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的開箱了嗎?這週又要開箱哪間神祕場館呢?每週六上午十點請鎖定 Kiss Science FB 與 Youtube,在家一起 Kiss Science! -- 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次由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哈斯曼(Klaus Hasselmann)、帕里西(Giorgio Parisi)三位科學家拿下。本屆物理學獎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就是可以更深入了解「複雜物理系統」,背後更是蘊含了為重要氣候變遷背書的意義,進而鼓勵年輕學者放膽去做氣象學研究! 得獎者帕里西用統計力學中的「副本方法(Replica method)」破解出複雜材料中的規律,進而了解「複雜系統」。而同樣為「複雜系統」的氣候,則由真鍋和哈斯曼教授各自開創出的氣候模型,讓我們從中「了解地球氣候」和知道「地球氣候如何被人類影響」。 泛泛泛科學邀請投身在氣象學和物理學多年的許晃雄老師和林秀豪老師,除了解釋三位得獎者的研究、「複雜系統」和「混沌」的定義與差異,更是說出了他們在做跨領域研究時遇到的困難、分享他們對跨領域的想法! 本次專訪感謝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的協助。 01:42 真鍋淑郎、哈斯曼、帕里西研究簡介 02:36 什麼是「複雜系統」? 05:24 地球科學領域也有很多複雜系統的現象 07:06 真鍋創造簡單的氣候模型,計算結果近乎超級電腦 18:00 真鍋的氣候模型無法模擬極端氣候 19:13 哈斯曼證明「氣候模型」可靠性、人類是加劇溫室效應的兇手 23:29 尺度對了,「複雜系統」就看得出來了! 28:12 帕里西找出複雜材料中的規律 31:08 本屆物理獎背後意義:氣候變遷是科學嚴謹地觀測分析結果 34:40 氣象學被物理學界肯定,可以鼓舞更多年輕學者 37:10 諾貝爾獎的肯定是幫重要氣候現象做背書 39:02 有想做跟想解決的事,就放膽去跨領域 45:50 想在臺灣跨領域該怎麼辦? 55:13 不用為了跨領域而跨領域,了解自己的想法最重要 01:01:20「複雜系統」和「混沌」完全不一樣 延伸閱讀: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21 【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如何觀測地球暖化?有「氣候模型」及「複雜物理系統」就搞定! 2021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真鍋淑郎——地表模型開山始祖,研究地表模式都要引用他的論文 2021諾貝爾物理獎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2021諾貝爾物理獎官方新聞稿全文翻譯 【2021諾貝爾物理獎】複雜系統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蘭德與臭氧層破洞...more1h 6minPlay
October 21, 20212021 諾貝爾化學獎得獎的是……讓合成變簡單的「不對稱有機催化劑」! ft.陳榮傑博士【科科聊聊EP62】「搞笑諾貝爾十選二」詳細票選主題請見官網全文 👉 https://lihi1.com/1A5oJ -- 化學反應中,能夠加快反應過程的物品就叫做「催化劑」。我們的生活處處都有催化劑,據估計,世界上大概有 35% 的 GDP ,是和某種化學催化有關的。但想想看,如果能讓催化劑的效率提升,是不是更能讓省去繁雜的製程,提高工作效率呢?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就是頒發給革新催化劑的 Benjamin List 和 David MacMillan!他們所找出的不對稱「有機」催化劑,大大改善過去酵素的催化效率,以及不對稱「金屬」催化劑的缺點。說到這,什麼是「不對稱催化劑」?不對稱「有機」催化劑和不對稱「金屬」催化劑又有什麼差別?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這次泛泛泛科學請到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的陳榮傑老師,來替我們解說本屆獲獎的「不對稱催化劑」到底是什麼?另外,陳榮傑老師還說出 2020 年僅用兩週就做出轟動全台的「瑞德西韋」背後小故事! 本次專訪感謝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的協助。 00:57 陳榮傑老師的研究 03:39 2021 諾貝爾化學獎得獎研究 06:33 想了解「不對稱催化劑」要先知道「鏡像異構物」 09:37 不對稱合成 15:47 為什麼需要「不對稱催化劑」? 17:47 催化的重要性 20:22 2001年也有不對稱催化劑的研究獲得諾貝爾或學獎,與今年的差別是? 25:32 Benjamin List 和 David MacMillan 的得獎關鍵 31:51 陳榮傑老師也投身在「不對稱催化劑」領域中 35:07 科學家研究催化劑,就是想化繁為簡 42:39 2020 年轟動全台的瑞德西韋背後的研究故事 54:13 每個研究的背後,都有一個為社會付出努力的科學家 延伸閱讀: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21 【2021諾貝爾化學獎】更高效率且環保的化學合成——「不對稱有機催化劑」 2021諾貝爾化學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武漢肺炎/中研院7人團隊2週合成瑞德西韋 純度達97% 左旋還是右旋?化學對稱跟你我的身體有關! 鏡像異構物的分離方法(上)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1 不對稱催化(Asymmetric Catalysis)(一)─ 不對稱氫化反應(Catalytic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2001諾貝爾化學獎】催化性的不對稱合成...more1h 5minPlay
October 14, 20212021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史上最「有感」的得獎研究!ft.陳志成博士【科科聊聊EP61】「搞笑諾貝爾十選二」詳細票選主題請見官網全文 👉 https://lihi1.com/1A5oJ -- 眾所期待的 2021 諾貝爾生醫獎得獎人出爐!朱里雅斯(David Julius)找出辣椒素受體,揭曉熱痛感是怎麼來的;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則發現對機械力敏感的離子通道,並證明它無所不在的重要性。 泛泛泛科學邀請到中央研究院的陳志成老師。研究「酸覺」的他,與熱痛感、機械力受體可說是息息相關,他還主張「酸覺」和「痛覺」是不同的感覺!接下來就跟著他一起剖析本屆的諾貝爾生醫獎研究,探討奇妙的身體感覺。 本次專訪感謝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的協助。 01:44 Julius 與 Patapoutian 的研究 02:54 關於痛覺來源的三種理論:辣椒素受體、熱痛、酸 08:39 David Julius 選擇辣椒素來了解痛覺 13:52 志成老師曾和辣椒素受體擦肩而過 18:10「痛」不只一種,不同溫度就有不同痛! 24:03 為什麼其他學者找不到辣椒素受體? 28:44 Ardem Patapoutian 發現對機械力敏感的離子通道 39:08 志成老師用老鼠找出「酸感」的離子通道 45:43 志成老師提出:酸覺和痛覺是不同的感覺! 53:53 你說的酸(sng)是什麼感覺? 59:08 史上最「有感」的諾貝爾生醫獎 -- 延伸閱讀: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21 2021諾貝爾生醫獎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2021諾貝爾生理或醫學奬】為何會有「熱熱的、刺刺的」感覺?溫度與觸覺受體的發現 A role for substance P and 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 in prolotherapy with dextrose-mediated analgesia in a mouse model of chronic muscle pain 感覺的故事:痛覺與本體感覺| CASE報科學 酸痛是怎麼一回事? – 談痛覺分子生物學與酸的受體分子 Sensing acidosis: nociception or sngception?...more1h 3minPlay
October 05, 2021合成生物學是什麼? 原來這也能參加比賽!?ft. 中興 iGEM 競賽團隊【科科聊聊EP60】簡單的說,「合成生物學」就是把巧妙設計的基因片段放到細胞裡,讓細胞呈現出你想要的樣態、行為與產物!不過你知道這個技術原來可以參加國際比賽嗎?一年一度的國際合成生物學比賽 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簡稱 iGEM ,來自世界各地的團隊,運用合成生物學解決各種技術難題與社會議題! 本集泛泛泛科學就由中興大學 iGEM 團隊和大家談談他們參賽的經驗和想法。快來一起了解合成生物學以及 iGEM 競賽吧! 1:53 什麼是「合成生物學」? 5:33 iGEM 團隊需要跨領域的人才組成 10:12 為什麼想加入 iGEM? 14:46 iGEM 是什麼? 17:55 改成線上比賽的優點與缺點 21:19 讓團隊印象深刻的研究 25:50 今年中興團隊的研究 34:20 研究中碰到的困難 48:28 中興大學 iGEM 團隊影片這裡看 49:38 追蹤興大 iGEM 粉專:NCHU iGEM Team,參加招生說明會! 延伸閱讀: 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iGEM2021 未來的生物科技發展方向—合成生物學 合成生物學:基因「混搭」掀起的新革命! ──《人類大未來》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舉辦2020 iGEM 基因工程競賽暨交流會...more54minPlay
September 28, 2021大聲一點我聽不到!我是不是聽力受損了? ft. 雅文基金會【科科聊聊EP59】交通噪音、耳機音樂、工地施工、喇叭擴音……我們常常因為不良的環境或習慣,不知不覺的聽力受損。本集泛泛泛科學邀請到雅文基金會關心你的聽力健康,從聽覺原理到聽力受損、從耳機種類到雞尾酒效應,從裡到外解析聽力保健! #聽podcast注意音量 #不要聽了反而聽損了 00:31 雅文基金會介紹 02:20 聽損的分類 02:57 人是怎麼聽到聲音的? 08:17 後天聽損 12:08 聽損的風險 14:52 聽損是如何造成的? 19:30 察覺自己有聽損時該怎麼辦? 20:23 耳機的種類 28:41 音質會影響聽力嗎? 35:47 什麼是雞尾酒效應? 40:23 日常生活中的雞尾酒效應 41:01 聽覺與注意力之間的關聯 46:34 介於聽力正常與損害之間的「微聽損」 51:48 及早發現微聽損 53:58 聽損的相關影視電影 58:30 近期的活動與相關資訊 延伸閱讀: 雅文基金會泛科專欄 雅文基金會粉專 雅文基金會 line 貼圖...more1h 3minPlay
September 23, 2021「數」養生活就從今天開始!談談數學教育的探究、實作與跨領域思維 ft.數感實驗室賴以威老師【科科聊聊EP58】賴以威老師近年來不餘遺力的推廣數學教育,他與數感實驗室的團隊前進校園,設計好玩好學的國小實驗課、以身作則的舉辦教師研習、還配合國中課業需求推出必修課與題本,業務早已超過數感實驗室剛成立時的規模。一路走來雖然秉持一貫的教育理念,但在教育現場實現了多少?改變了什麼?本集泛泛泛科學邀請賴以威老師談談數學教育的探究、實作與跨領域思維! 02:03 數感實驗室的數學教育 05:50 以威老師如何做到跨域整合? 11:20 108課綱期望學生達到的素養是否太強人所難? 16:12 我們該以什麼態度看待新課綱? 18:21 實務上有這麼理想嗎? 23:55 何謂「數感」? 28:10 人人有數感 31:57 教學理念與升學表現的平衡 38:13 數感實驗室的課程設計 43:12 更多資訊請追蹤:數感實驗室官網、數感實驗室粉專 延伸閱讀: 數感盃 不需要測速照相機就能抓超速?區間測速原理大解析- PanSci 泛科學...more50minPlay
September 21, 2021青點教主的廣播、配音與新媒體之路!ft.歐馬克【科科聊聊EP57】童年崩壞專題的最後一集,我們終於訪問到童年「沒有」崩壞的厲害人士!這位高人不僅保持了少年時期的廣播夢,還在廣播沒落的年代成功轉型成新媒體,通吃Youtube與Podcast界。給個提示,他也是泛科學的御用配音,長期出演帽斯與景陸。各位聽眾,讓我們歡迎青點教教主:歐馬克! 00:55 帽斯與景陸的聲音設定 04:18 童年種下的廣播種子 08:54 初生之犢不畏虎 14:18 馬克最愛Call-in節目了 21:05 廣播的沒落 26:30 泛科學與歐馬克的新媒體轉型 33:09 聲音的感官轉譯 35:45 泛科學與歐馬克的不一樣 41:52 自媒體的流量詛咒 48:28 泛科學的長期合作關係 延伸閱讀:歐馬克個人頻道...more56minPlay
September 14, 2021地震預警比你想得更複雜!ft.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 陳國昌【科科聊聊EP56】地震來時,除了收「國家級警報」簡訊外,更該遵守趴下、掩護、穩住這三項避難原則!不過,你知道隱藏在地震背後的「地震預警系統」是什麼嗎?就讓我們說給你聽! 00:37 臺灣一年的地震有幾個? 03:34 地震測報中心平時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07:50 即時站是什麼? 14:29 會透過觀察動物行為來研究地震嗎? 16:48 氣象局在地震預警系統上做了許多努力 23:56 透過人工電腦可以比較好達到預測嗎? 25:10 日本與中國的研究 29:30 臺灣選用建材的改變 32:21 地震預警時間有可能再提前嗎? 40:49 新計畫的效果如何 41:25 理想中的地震預警秒數 50:57 小地震準大地震不準? 53:57 地震測報中心的願景是什麼? 58:36 地震來時該做什麼? *2021 年「國家防災日」將在 9 月 17 日舉辦,藉由災防告警訊息服務 (PWS),於當天早上 9:21 進行「地震速報」測試;9:25 進行「海嘯警報」測試,科夥伴們收到簡訊請不要驚慌,記得遵照「趴下、掩護、穩住」的基本原則,配合演練進行唷! 延伸閱讀: 叫醒他的不是鬧鐘,是地震,還有讓預警系統更好的夢想...more1h 7minPlay
September 09, 2021威士忌,懂喝嗎?一起揭開威士忌的神秘面紗!ft.The Whiskyfind 創辦人 Odin【科科聊聊EP55】*本集節目由 Waterford 沃特福贊助播出,感謝他和我們一起愛愛愛科學唷! 你喝過威士忌嗎?你了解威士忌嗎? 你知道臺灣其實是喜愛烈酒搭餐的國家嗎? 很開心邀請到 The Whiskyfind 創辦人 Odin,和大家一起揭開威士忌的神秘面紗! 06:50 臺灣的威士忌消費力特別高 10:14 臺灣客群的特殊飲酒習慣 14:53 P編吃飯會搭酒嗎? 16:35 釀造不同類型酒的關鍵為何? 22:12 法律規範的由來 25:53 負責檢測標準的組織 27:31 蘇格蘭成為威士忌故鄉的原因 32:08 「單一」的特殊意義 38:57 影響威士忌風味的因素 45:44 木桶的種類也會影響威士忌嗎? 49:34 沃特福如何保存天然風味 56:02 製作威士忌時的重點 58:22 給威士忌初飲者的入門建議...more1h 7minPlay
September 07, 2021巨大機器人×沒爹沒娘的悲慘童年,懷舊動畫為何都是這種套路?ft.工頭堅【科科聊聊EP54】在台灣剛有電視的五六零年代,當時引進的動畫,在為數不多的節目中掀起全民追番風潮!無敵鐵金剛、科學小飛俠、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小甜甜……那時動畫的兩大特色:巨大機器人與沒父沒母的悲催童年,不僅塑造了五六年級生的回憶,也影響了下一代的作品如《鋼彈》以及宮崎駿等作者,影響力巨大,直到現在還深深影響著我們與當代創作者。 本集泛泛泛科學就邀請 y 編的忘年之交兼日文 KTV 夥伴:工頭堅,聊聊上世紀動畫,還有那些創造童年的偉大作者們吧! 【前言】 01:09 現今許多動畫都是受過去影響 02:07 台灣電視發展史 延伸閱讀:《時代的風:四段人生與半個世界》by 工頭堅 【巨大機器人】 03:08 y編與工頭看的鋼彈是哪一代? 04:46 五年級生的共同回憶《無敵鐵金剛》 07:43 鋼彈是比較真實的巨大機器人 延伸閱讀:超巨大機器人科學嗎?那我們來說說《重甲機神》到底有多重|重甲科不科?04 | PanSci 泛科學 10:25 永井豪《無敵鐵金剛》《蓋特機器人》 11:27《六神合體》原來改編自橫山光輝的漫畫《MARS》 14:15《科學小飛俠》成人向的角色設定 延伸閱讀:【水木一郎 Music video】《劇場版 無敵鐵金剛/INFINITY》3/30 指揮艇組合 17:23 戰隊的始祖《假面騎士》 19:41 機器人動畫的成熟之作《鋼彈》 20:25 五六年級生的成長經歷《星際大戰》 21:58 太空歌劇《宇宙戰艦大和號》《超時空要塞》《銀河鐵道999》《宇宙海賊哈洛克》 23:27 如果一生只能讀一本書,工頭推薦《千面英雄》 【沒爸沒媽的悲催童年】 24:25 沒爸沒媽的主角們 25:41 世界名著改編的動畫才是工頭小時候的主流 27:19《小英的故事》 27:29《小天使(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影響了宮崎駿 28:35《小甜甜》 29:47 當時的動畫配樂就很講究了 30:35 不同時代的收視習慣 32:06 解嚴之後開放日本歌就不再改編主題曲了 33:28 沒爸沒媽的主角源自於千面英雄的神話結構 35:04《千面英雄》的影響力 【創造童年的動畫作者】 36:17 手塚治虫《怪醫黑傑克》《原子小金剛》 38:48 後來改編自原子小金剛的作品《PLUTO ~冥王~》 39:48 藤子不二雄《哆啦A夢》 40:30 逼迫你長大 v.s. 停留在童年 40:53 宮崎駿版《魯邦三世》 42:11 吉卜力工作室《風之谷》《巨神兵》《螢火蟲之墓》《紅豬》 46:39 工頭最喜歡的吉卜力作品《龍貓》 48:25 動畫音樂讓人想起自己原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49:20 y編喜歡的吉卜力作品《心之谷》《魔法公主》 50:53 y編與工頭喜歡的男女角色:心之谷天澤聖司、魯邦三世峰不二子、 鋼彈女軍官、福音戰士葛城美里 53:48 舊作品翻新《宇宙戰艦大和號2199》《銀河英雄傳說》 58:02 舊的永遠比新的好嗎?《閃光的哈薩威》《星際大戰》《銀河英雄傳說》《中華一番》《獵人》《宇宙戰艦大和號2199》《攻核機動隊》 1:01:55 三十年前的神作《阿基拉》...more1h 4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