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edical Student, SPCC Alumnus Ms. Serafina Chan @ Fireside
采訪者:葉澍渟
Interviewer: Angela Yip
[Angela]: 你好, 今天很高興有你在這裡跟我們一起進行這個Fireside訪談 。我知道你是在SPCC那裡讀書, 二零一七年畢業, 之後就進了HKU讀 Medicine 。 首先我想問, 為什麼你是會選擇讀醫科?
[Serafina]: 我覺得影響我的選擇的因素是有隨著我人生的不同階段改變。我覺得我小是候那些因素是比較外在。尤其是我很少時開始我父母就會灌輸我選擇的職業一定要是一份專業。我現在回想返其實是有他實際的考慮。因為如果不是一份專業的話, 是很容易被人替代到。所以我很小開始, 我的選擇是實而狹窄。我會想的是會比較典型的,律師, 醫生, 會計師這樣。
之後大個啲就會是受同輩影響, 尤其是聖保羅是比較競爭性的學校, 很多人成績都很好, 很容易就會考慮到些所謂神科。這樣就會用神科來行量度一個人有多少厲害。所以很多人的目標是要進最高分的科, 很自然就會是醫科, 商貨或者法律。那時候也覺得為了可能證明我的成績有幾好或者跟人們一樣,所以就會用這些作為目標了。
那是候開始從外在因素變成內在的因素,是比較後期, 在中四中五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學校會讓我們去課外活動 (SCW) 去不同機構, 去試看不同的職業。例如, 有些朋友去了上海一間公司做商業的工作。我選擇去了中文大學一星期的活動, 可以住在中大 和去威爾斯親王醫院那裡去跟隨些醫生去看不同的程序, 觀察醫院的不同地方和中大的不同地方。那是很幫到我同我的朋友。我有些朋友是嘗試後知道自己不喜歡商科, 而我就是試過之後真是覺得我會很喜歡醫科。
在後期啲再大個啲就會開始想到人生目標。 我也同意可能到比較後期先考慮到。我想到我人生目標就是我會想影響很多人。這樣就是我認為我可以在世界上留下一個痕跡的方法。我認為做醫生就是能夠在人最脆弱的時候去影響他們 , 那我認為這個就是可以在他們的人生那裡留下最大的影響方法 。如果成為一名醫生是同我的理想吻合的話, 這樣我就認為應該選擇醫科的路線。我是有這個轉變的。我好慶幸我可以從 一個外在的因素變成 一個內在的因素。
[Angela]: 謝謝你的答案。因為我覺得聽者都會受到家庭影響選科的, 但是你提及到你的人生目標所以我相信我們都可以學又可以知道自己人生目標是什麼就可以選擇到我們大個想做什麼和揀咩科 。
[Angela]: 第二條問題 。你覺得做一個 Medicine 的學生是點樣的?
[Serafina]: 一開始最大的衝擊是這一科同其他科有咩唔同。譬如其他科是會很多考試, 很多日常的課業都會計落成績度。但是我哋就會一年考兩次咁就會變成嗰個試帶來很多壓力, 而且內容上面都很多, 一年的東西是一次過考。就算不是一齊考, 他的量都是非常多而且背誦的性質都很重。這同商科不同, 商科可以自由發揮到, 藝術科小著重背族。所以辛苦是很辛苦的, 但是辛苦都未必是絕對的, 因為是看那些人是拿手什麼。有些同學背書能力強所以不太辛苦。
其他不同是這一科需要很大責任感, 尤其是有時候是去病房學習。如果我們去問症的話, 或者檢查的話 人哋是很辛苦。他們是病緊的時候給我們去做 或者是一班輪住去做所以個病人會很辛苦。所以要很大責任感是因為你要好好珍惜他給你這個機會, 和這段時間多多學習咁先會對得住個病人。而且很大的責任感也是會很大的成功感。可以見到病人問問題, 而你可以搭到他, 可以紓解到他某些焦慮, 比起你去鑽研某些書, 詩, 或者科學的理論是會更加捉到你的心靈。
[Angela]: 謝謝你。發現到讀醫科同我們平時對大學讀書的 typical 睇法其實會有唔同的。
[Angela]: 第三條問題 。你認為讀 Medicine 的學生是需要有什麼特質 ?
[Serafina]: 我覺得第一樣需要的是自律。他是沒有日常的課業畀你去儲分, 是要靠你一年那麼分配時間讀書, 不要臨急抱佛腳, 因為這麼一定讀唔曬 。第二是體格上也要好少少, 並不是需要身體很強壯, 但是要肯捱因為有時候要長時間在自修室或者去到高年級是要在醫院企幾個鐘, 有時候要犧牲自己不可以出去食好些東西, 要吃醫院飯堂。並不是體格上要好但是要願意犧牲自己的舒適還要肯吃苦。
但是最重要是要很喜歡, 要真心喜歡醫科。因為先前說過的辛苦和佢都是一個很長的課程, 是六年, 之後要讀專科, 一路考試, 所以如果不是真的喜歡的話就會每日過得很辛苦。我也聽過有些朋友是喜歡到不覺得是一份工作。我相信很多人也聽過如果你是很喜歡一份工作,冇一日是覺得係一份工作。我認為這是最理想的境界。但我也覺得未需要逼到自己去到咁的。只要有小小的興趣話, 你都可以看待佢是一個工作但至少冇咁辛苦。所以最緊要的是要有份熱誠。
[Angela]: 謝謝你的回應。其實大家都知道讀醫科是很辛苦,所以相信如果冇咗聽完你所提的自律, 捱得苦, 都很難可以繼續醫科這個課程。
[Angela]: 好,嚟到我哋今日最後一題。在一個過來人身份, 你會想相同中學生, 小學生, 有啲迷惘的人, 你會想同他們說什麼, 或畀他們什麼 tips?
[Serafina]: 我覺得因為很多人暫時都會比較受外在的因素去話畀佢聽他想做什麼。 我認為對我嚟講最關鍵的是幾時將選科的原因變成內在。我認為要有些轉變是一定要認真思考人生目標 。我認為要思考人生目標不是太容易, 要去到一些哲學的程度, 什麼帶給自己快樂, 什麼是有價值的。我認同這些是深奧的。 最好是可以思考這些問題, 當然不需要勉強但如果可以最能夠令到你日後, 你的人生過得開心的話一定係要思考這些東西。
簡單啲可以由試的方式去看自己鍾意什麼。例如我們可以中學很幸運可以去唔同唔同的職場試下。 就算學校冇什麼提供也可以自己摸索, 例如可以去到某些地方觀察人哋的工作是點樣。譬如最簡單的就算冇乜機會去到醫院度近醫生, 你都可以去到急症室看他們工作速度, 工作環境是點樣。這些都可以從觀察都可以得到的。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好限制自己的選擇。我都好慚愧, 小時候只是識得諗做醫生, 做律師。但我知道很多朋友去到最後去讀獸醫, marine sciences, zoology。雖然這些需要在外國先讀到, 但是其實外國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一個出路。最緊要是不要限制自己。有些人覺得講出嚟會畀人笑, 有些對天文或者太空很有興趣但是講到話想做太空人會驚畀人笑。 但其實不是。都很多人研究太空, 不要覺得呢啲不可以提 或者不可以去發掘。最緊要是保持住一個開放的態度, 多啲去嘗試, 去思想, 咁就可以確保自己到最後不會後悔。
[Angela]: 你說的真是令人, 令到我都對未來的諗法和路有更加清晰和方向。多謝你今天接受我們Fireside的訪談。
因字數限制請按此閲讀完整文本:
https://bit.ly/3katv1q
Editor: Hoi Lam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