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Culture Conservationist Group Kongcept852 @ Fireside
采訪者:吳業澧
Interviewer: Lawrence Ng
Lawrence: 首先,請你們介紹一下你們這個組織(Kongcept)。
Hooka: 我們聚焦與香港文化有關的事情,應該説我們叫Kongcept,我港,我港的意思就是「我的香港」,也代表我講我們的香港是什麽,就是説我們會一朋友的方式,介紹給外國與香港的的朋友,究竟我們心目中的香港是如何的?有什麽我們獨有的文化,或者我們獨有的價值也許被你忘記,我們就會告訴你。我們會涉及有關建築,大家知道文化的物品,例如茶餐廳,或者食品,以至於一些與工藝,手作,音樂,比較流行的東西,我們均會涉及。所有有關香港文化的東西我們都會講。
Don: 其實我們的目的是希望香港人可以多留意身邊的東西。就如我自己在做這個page時也會,(不論在)乘車時,逛街時都會停下來多看看這個城市的面貌。去看看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生活在這個城市中其實都有很多有趣的事兒。也許我們會認爲理所當然,或者我們根本不在意,但其實那些東西很有價值,很重要。
Lawrence: 看到大家很忙碌,就如你們兩位現在留在車裏,有另一位成員暫時有點忙碌。其實你們的組織會安排什麽活動?
Hooka: 我們自己有一個長遠計劃。在第一步,我們有一個IG page ()。長遠而言,我們打算開一個網站去做宣傳活動,例如與不同店鋪合作。在近期(不妨跟你們先說),我們會在音樂方面發展,我們認識一些填詞人,將來可能會作一些關於香港文化的歌曲,這就留待日後我們有更firm的plan 才在 IG 與大家介紹。
Don: 其他比較 minor 的就是幫一些本土製作的(產業)做宣傳,或幫一些社企宣傳他們的工作,大約都是這些吧。
Lawrence: 就是幫助社會?
Hooka, Don: 也是。
Lawrence:(你們的工作)非常有意義!你們一開始爲什麽想創立這個組織,或者有什麽初衷呢?
Hooka: 初衷嗎 -- 不如先說一個私人原因,其實我們自己都有工作,在工作的同時希望認識更多,見識一些不是我們範疇的事物,知識,或者認識更多人,這就促使我們想出一個 plan 擴濶我們的視野。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一向認爲香港有很多值得我們留意的東西,卻往往被人遺忘。通過結合私人原因和我們莫名的抱負和責任心,我們的 page 就成立了。
Don: 很簡單來説就是因爲社會事件的影響,就令我們反思我們的角色。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究竟普通人可以做什麽呢?我們不是政治家,不是有影響力的人,但我們是否有能力做出小小 impact 影響身邊的人,令這個地方更好?
Lawrence:(你們)多次提及香港本土,而且你們的名字是我港,連名字都有香港的成分,你們認爲香港對你們有什麽意義?
Hooka: 家。能塑造我成爲一個這樣的人,就是因爲我身在香港。
Don: 對,我認爲這是一個 identity 而不只是一個地方(我在這個地方出生),而在塑造香港人都有的特質,例如香港人很「捱得」,能接受 multiculture,不會每天生活緊迫等。其實雖然有很多(特質)是正面和負面,但這些都是構成我們作爲香港人的一部分。我認爲香港人對我的意義就是我們的身份是由很多不同(原素)組成的,而這些(原素)就是以 cultural 的方式表達。這也許也是這個 page 想帶出的訊息吧。
Christopher: 或者我擧一些例子吧。其實我們剛開這個 page 時已經想涉獵這個問題,在你問我的同時,我們也想問問我們的年輕人,其實香港對你來説是什麽,或者你對香港有什麽看法。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就如你問我們時,我們三個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當然你會找到(我們三個的回應)之間的 linkage ,但是她對你又是什麽呢?其實我們不希望用這個 page 灌輸,或令你覺得香港是什麽。反倒是我們介紹香港,令你尋獲你的生活裏,你的香港是怎樣的。
Lawrence: 各位致力發掘,保留香港獨有的文化,我想你們做了這麽多,其中一個願景都是希望香港人去明白香港對他們而言是一個怎樣的詞語,怎樣的概念,也希望保留這個獨有的文化。你們應該也是由零開始,但現在 Instagram 已經纍積4千多個 followers。從一個不知名或者沒人認識的團體發展到現在,你們覺得過程中會否有什麽困難?
Don: 我們也不算很厲害,也是在發展當中而已。至於困難,有些 topic 我們以爲會很有趣,我們以爲會很有 impact 竟然沒什麽反應。但是一些日常 unexpected 的 post 竟然會 catch 到大家 attention,受人愛戴。就例如兩個禮拜前有一個 post 講香港的顔色,綠色,出奇的是回響很大,大到沒有一個 post 能及,大到我們覺得 -- 原來我們會慢慢摸索觀衆的喜好,同時我們也會反思我們能帶出什麽,而大家有興趣聆聽。連一些我們 expect 大家沒興趣的東西我們也照樣講,希望令沒興趣的人有興趣,但是我們仍然在慢慢摸索應該如何處理不同的資訊,不同類型的東西如何 post 出來,究竟我們 expected 的 output 有多少。
Lawrence: 就是有時不熟悉觀衆的口味吧,其實我們 (Echo) 也在摸索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什麽話想跟我們的觀衆講?
Hooka: 記得 follow 我們 IG (),但認真的就是有時香港與你息息相關,例如是你小時候經歷過的,你們要好好記住,因爲一些小事可能會促成你一種性格的形成。儅你有這個性格的時候,你會很容易忘記你爲什麽有這個性格,所以你要記住你在香港經歷過的東西。
Don: 我覺得你們這個年紀(的人)不要懼怕嘗試。你們仍然小,不需害怕浪費時間,擔憂這個社會公認走某一條路就會成功,要去考什麽大學,做什麽(工作)。但其實你們不需害怕走一條與別人不同的路,你可以去嘗試,as long as 你會 take responsibility,那麽你就不會後悔,可以看到自己的 personality 而做適合自己的事情,令自己在無論在香港或者不同的 situation 也可以走一條自己舒服的路。香港社會裏,人人都要走類似的路,才算是正常人,但我覺得你們可以放膽去做不同的東西。其實你們也在做一些不同的東西,也很好了。
Rachel: 剛才聼你們講,可能你們 expect 某個 post 叫能引起共鳴,不料另一個更有影響。其實,我覺得這才是這類 page 的共同點,你永遠不知道看你們 page 的人喜歡什麽,但其實你也不需要知道,因爲你們 advocate 的就是「我港」,就是你眼中的香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眼中的香港,所以他們與你會有不同的看法。作爲一個 content producer 你們其實就是要 bring up 不同話題讓大家思考,而不是一定要灌輸什麽。所以我很喜歡你們的 idea。
Hooka: 我們的 page 一直堅持的就是我們不是要 likes 或者 followers 才去做一個 post。當然這很重要,因爲要做宣傳,讓更多人認識我們。但我們一定要把持我們的初心,究竟我們想講什麽類型的題目,而不是做一個 stat(統計)去分析我們 followers 喜歡什麽,根據 data 去做一個 post,其實這樣也沒有意義。所以我們一直很誠懇地講我們想講的話題。
Rachel: 我很欣賞這種態度!雖然我們都想其他人看到自己想表達的,但始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沒必要去改變 -- 不過我們 (Echo) 想要推廣的也是表達自己,accept diversity,而不是說我們要特別去灌輸某一種訊息,我覺得這是更加好。
Christopher: 或者這樣説吧,其實這些 social media 或 page 你永遠不能 encounter 你所有的 target audience 的想法或意見。很多時候,尤其是做 startup 的時候,你就要跟隨自己的宗旨,你自己的初心想 promote 什麽,想做什麽?跟隨自己的 flow 去慢慢改進。當然,你的 audience 未必有很多 comments,但不許盲目跟隨他們想要什麽資訊就一定要給他們。其實要考慮我們自己想做什麽,我們自己有什麽長處,我們有什麽 information...
因字數限制請在此閲讀完整文本:
https://bit.ly/3rj7e5L
編輯:吳業澧
Editor: Lawrence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