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同大家逐一細說,參與建造香港社會的先賢:主教、神父、修女、傳教士、平信徒⋯⋯他們獻上一生,在教會和社會各方面的傑出貢獻。節目提供:天主教香港教區視聽中心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diocesanaudiovisualcentreWebsite: http://www.hkdavc.com/ ... more
FAQs about 《福音先驅》:How many episodes does 《福音先驅》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96 episodes available.
July 27, 2021《福音先驅》第6集:認識香港需要,積極回應社會──楊鳴章主教#楊鳴章主教 #天主教香港教區 #第六位華人主教 #息勞歸主 #認識香港需要 #積極回應社會 #福音先驅#福音先驅《福音先驅》同大家逐一細說,參與建造香港社會的先賢:主教、神父、修女、傳教士、平信徒⋯⋯他們獻上一生,在教會和社會各方面的傑出貢獻。===============================================《福音先驅》第6集:認識香港需要,積極回應社會──楊鳴章主教楊鳴章1945年於上海出生,4歲時移居香港,1964年畢業於鄧鏡波學校英文工業部。1971-1978年於聖神修院接受司鐸培育,獲得羅馬宗座傳信大學神學學士學位。1978年6月10日,於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1980-1982年,他於美國錫拉古斯大學攻讀傳理學碩士學位。1989-1990年,於美國哈佛大學取得教育學碩士。1985年胡振中主教應國務院宗教事務局的邀請,率領五人代表團訪問北京和上海,楊主教亦是五人代表團成員之一。而胡主教是自1949年以來,第一位率團訪問中國的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於2003年8月起任職香港明愛,早期負責教育部,管理香港明愛轄下的學校。及後接任總裁一職,負責整個香港明愛的發展。2009年4月16日,楊鳴章獲湯漢主教委任為香港教區副主教。教宗方濟各於2014年7月14日,任命楊鳴章、李斌生、夏志誠三位神父出任香港教區輔理主教。2016年11月13日,教宗方濟各任命楊鳴章為天主教香港教區助理主教。由於湯漢於2014年獲教宗延任香港教區主教三年,直至2017年。而助理主教具備正權主教的繼任權,所以當湯漢於2017年8月1日榮休,香港主教一職就由楊鳴章接任。楊主教是香港教區第六位華人主教,多年來關懷社會弱小,亦積極回應社會議題;加上楊主教曾攻讀傳理學,他一直於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教授宣講學。2019年1月3日,他因肝衰竭去世,終年73歲。...more4minPlay
July 19, 2021《福音先驅》時代的先驅──劉蘊遜神父 (1928-2013)#劉蘊遜神父 #前瞻性 #協助普世教會宣講和平福音的使命 #利用媒體傳揚福音 #創立教區視聽中心 #萬事起頭難 #係大廈天台角落坐在紙皮箱上錄音 #豐富的人生 #福音先驅教宗方濟各致函全球天主教傳播組織(Signis)鼓勵媒體人士:「繼續尋找一切技術和社交工具,以協助普世教會宣講和平福音的使命」。 在天主教的傳教服務上,天主教香港教區視聽中心一直利用最新的傳播媒體進行福傳工作;劉蘊遜神父正是天主教香港教區視聽中心的始創人。劉蘊遜神父在1928年出生,1952年被祝聖為神父。劉神父從小就喜歡電影與音樂。成為神父後,常常自製錄音帶送給小朋友。早在70年代正當香港傳媒發展迅速,劉神父就已想到,為什麼不利用媒體去傳揚福音?隨後劉神父向教區反映意見──認為有需要建立一個屬於教區的視聽製作部。萬事起頭難,最初視聽中心資金的來源只靠國際天主教電影協會的資助,劉神父不時往馬尼拉開會,向協會的亞洲分區展示成績和籌募經費。在當時,員工亦只有劉神父及樂耀星神父,各自負責中、英文的廣播節目。他們錄音時,只可以在大廈天台的角落坐的一個紙皮箱進行,什麼設施也欠奉。其後幸而得到一班熱心教友的幫助,不單在金錢上的支持,也願意借出錄音室,劉神父對視聽製作一竅不通,惟有邊學邊做,儀器也只是在往後,才逐步購買。視聽中心起初的製作只有當時在香港電台每三星期廣播一次的宗教節目,其後才製作更多的講道錄音帶。他們的足跡曾遍及基督教協進會、香港電台、其他電台等。這些製作不但獲得國際天主教電影協會的賞識,漸漸地教區對視聽中心也建立了一份信心,甚至撥出資助。 劉神父1977年成立教區視聽中心,70年代開始至82,年出任天主教社會傳播委員會主席。劉神父亦於79至87年同時擔任國際公教影視協會,香港/澳門分會(OCIC)及國際公教廣播協會,香港分會(UNDA)的主席。 直至今天天主教香港教區視聽中心,仍然非常活躍地利用不同的媒體進行福傳工作。劉蘊遜神父於2013年11月29日安息主懷,享年八十五歲。劉蘊遜神父生前除了擔任社會傳播工作外,亦擔任堂區牧民服務、教育工作、也協助推動本地聖樂發展,香港教區首本禮儀歌集(《聖歌選集》,Catholic Hymnal)便是在他的堅持和其他教會人士的參與下,於1969年面世的。 在不斷變更的年代,不單單要跟上時代,更要像劉蘊遜神父那麼有前瞻性與敢於嘗試。劉神父為我們留下了為福傳而敢於創新的好榜樣。...more5minPlay
July 12, 2021《福音先驅》謙遜的總裁 --力理得神父Rev. LERDA Francesco, PIME (1926-2003)#力理得神父 #宗座外方傳教會 #香港明愛總裁 #援助社區中窮困階層和剛從中國湧入的難民 #大英帝國勳章(OBE) #十字架榮譽獎章 #身居高職卻非常謙遜 #豐富的人生 #福音先驅力理得神父是宗座外方傳教會的會士,力神父服務本港巿民近半世紀,曾擔任香港明愛的總裁。對社會的貢獻,尤其是對弱勢社群的關注,深受機構內外人士的讚賞。他在1987年6月獲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頒授大英帝國勳章(OBE),亦於同年7月獲德國聯邦政府頒發十字架榮譽獎章。 力理得神父1926出生於意大利,1956年來到香港傳教,力神父於1959年剛加入香港明愛擔任副總裁時,香港明愛機構仍在發展的起步階段,當時只有三數名員工,提供簡單的社會服務,工作亦主要是援助社區中窮困階層和剛從中國湧入的難民;力神父雖然身居明愛高職,但卻是非常謙遜;有一次老人服務的員工大會上,力神父這樣說:「你們不要以為我到這裡來是要向大家訓話,或給你們指示,我衷心地和誠懇地說,我的目的,只是要聽取你們寶貴的意見,你們是服務最前線的實際工作者,因此,你們的意見對明愛的改善工作,提高服務質素具有極高價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明愛的員工喜歡稱力神父為「老豆」,因為力神父總是那麼的親切,又那麼謙遜的讓人敬佩,每到周末,在晚飯後,力神父會獨個兒乘搭前往長洲的渡輪,去到建於1964年的明暉營,那裡像是他的另一個家。星期天在聖堂主持彌撒後,力神父便與營地職員一起吃早餐,看了一會兒報章,即往營地工作去。鋤泥、種植、維修建設,力神父也親力親為;有營友驚訝明愛竟聘來一名外籍園丁。有一次,明暉營的糞渠淤塞了,營地工友們用盡方法,仍束手無計。剛巧是週日,他們遇上了力神父,力神父卻把這事解決了;方法很簡單,力神父親手把「問題」一抓一抓地挖走。「老豆」就是這樣投入盡心、忘我無私地工作。營地員工經常見到他的皮膚掛上損傷,或蚊蟲叮得紅腫起來。也許出生於農家的他,對郊野總有一份化不開的感情;時常作而忘飢,要員工找他吃午飯。而午飯休息一會,他又工作去,直至日入而息 。 在2003年6月28日,力理得神父息勞歸主,享年七十七歲。力神父一生節儉、簡樸、刻苦,而且管理能力非凡。自從力神父上任香港明愛總裁以來,使明愛為社群服務的工作,創出了巨大成績,明愛員工由最初的四名,擴展至2003年, 擁有全職員工四千六百名,服務單位達四百三十二個,而服務地點亦多至一百四十處,更有數以萬名的義工長期支援香港明愛的工作,香港明愛在香港社會服務貢獻良多,是天主教教會在社會服務上的表表者。...more6minPlay
July 05, 2021《福音先驅》從探監到MBE勳銜──廖錫光神父LIU, Shek-Kwong John (1918-1990)#廖錫光神父 #赤柱監獄官方特派司鐸 #罪人得赦免彰顯天主大愛 #為三狼案犯人付洗 #香港十大奇案之一 #第一位獲得MBE的本地神父 #第一個騎電單車的本地神父 #第一個擁有汽車的本地神父 #第一個出外遊埠的本地神父 #豐富的人生 #福音先驅MBE是英國政府,為表揚那些對社會作出偉大貢獻的人,而頒發的勳章。在教會中,也有被頒勳章的神父,他就是今天我們介紹的廖錫光神父。廖錫光神父在1918年4月30日出生於香港,1930年加入香港教區小修院,1936年入華南總修院攻讀神哲學,1944年7月26日在澳門被祝聖為神父。 在機緣巧合下,廖神父成了大大小小事情的先鋒步隊。例如:他是第一個騎電單車的本地神父、第一個擁有汽車的本地神父、第一個出外遊埠的本地神父、第一位得到MBE的本地神父等等。 1934年,廖神父還在就讀神學一年級時,長上派他到赤柱監獄給囚犯們傳教,廖神父感到很是有意義,就這樣一年一年的回應了這使命,在成為神父後,也被任命為赤柱監獄官方特派司鐸。監獄官方特派司鐸有特別的特權;除了在必要時給囚犯們主持聖事及彌撒外,最主要是可以單獨進入囚室內,探訪囚犯,跟他們傾談,鼓勵他們重新做人等。罪人得赦免彰顯了天主偉大的愛,廖神父以他的生命見證了天父的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赤柱監獄變了戰俘營,廖神父那時候負責照顧戰俘,他更藉此機會向他們傳福音,也有幾個日本戰俘領了聖洗。當然亦有一些日兵沒有皈依,後來幾位通敵者如George Wong 亦領洗才被行刑。日軍佔領香港期間,許多日本兵都娶了華人女子為妻。戰事結束後,她們大部分都變了寡婦,因為她們的丈夫都被指控為戰犯而給處決了。廖神父說,這些寡婦大都領洗,現居日本的橫濱區。每次他到日本時,都會順道探探這些教友。廖神父在探訪監獄服務有37年的經驗;也因為這些的服務,廖神父成了第一位榮獲英國頒授勳銜MBE的本地神父。在這37年間,最讓廖神父印象深刻的,應該算是香港十大奇案之一,1961年的三狼案的三名歹徒,被法庭宣判死刑後就給關在赤柱監獄裡。那時候,廖神父常常去看他們,勸他們向天主懇求寬恕。最後他們都領了聖洗。他們問吊那一天,廖神父一直陪著他們,給他們傅臨終,還親自逐個的陪他們去刑房,然後眼看著他們行刑。 罪人的悔改在於天主與傳教者的愛與包容,廖神父身上顯示愛主愛人的精神。廖錫光神父於1990年1月10日在香港聖保祿醫院安息主懷,享年七十二歲。...more6minPlay
June 28, 2021《福音先驅》工人代表的發言人──孟家華神父Rev. McGOVERN, Patrick Terence (Patrick) SJ一般談到神父時,我們總是想到教堂、學校,其實不少神父在社會服務也是非常出色的,例如今天介紹的孟家華神父,為香港市民作出了極大貢獻,特別是為了香港勞工界,發揮非常重要作用,甚至獲英女皇勳章和 OBE勳章。孟家華神父1920年生於愛爾蘭,18歲加入耶穌會,1947到廣州讀中文兩年,後到美國研讀社會學,主修工業勞資課程,1953年在愛爾蘭被祝聖為神父,60年代初期到港在華仁書院任學生輔導,1968年創立「勞資關係協進會」,76年獲委為立法局非官守議員,77年獲英女皇勳章,78年獲OBE勳章,表揚他對香港社會的特殊貢獻,80至82年間同時任行政局非官守議員。 孟神父求學時期在耶穌會學校讀書,活躍於敎會活動。1938年,決定當神父。他說:「當神父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能夠有更多的接受敎育機會,而且又可以和年輕人接觸;另一個原因是我很嚮往到中國,而當時耶穌會在那裏有1個傳導團。」同年,孟家華進入了耶穌會,並於1953年成為神父。 1961年來到香港。孟神父在華仁書院任學生輔導,並為明愛中心服務,從事社會工作,特別關注勞工事務。在1967年,香港爆發「67暴動」,孟神父當時住在堅尼地城工人宿舍,勸喻工人不要在暴動期間上班,以免生命受威脅;但一般工人恐怕失業,照常上班。孟家華神父感覺到敎育工人的重要性。在那年代香港的工商業正在發展中,工人們的利益很多時也被忽略。於1968年成立了「勞資關係協進會」。孟神父認為要推動勞工敎育,以改善勞資關係,加強勞資雙方的諒解。同時讓工人認識應有的權利與義務,自發地組織起來,理性地爭取權益和應有的地位,從而獲得尊重和承認,在符合公義的情況下達致勞資和諧。 1976年,孟家華神父獲委任為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在立法局內被稱為「工人代表的發言人」。孟家華神父在立局支持「七日有薪年假」法案,並獲得過通。我們今天有法例規定的勞工假,也要感謝孟神父!孟家華神父由於立法局事務極為繁重,日夜辛勞於 1984年心臟病發,在香港華仁書院逝世。消息傳出後,使本港教內外人士同感惋惜與哀悼。當時的港督尤德爵士獲悉後深表哀痛,他說︰「本人獲悉孟家華神父逝世感到十分哀痛。在過去多年來孟神父對行政及立法兩局的工作貢獻良多。他更時刻關注普羅市民的福利,我們將懷念他。」孟家華神父在港三十多年為市民造福,現在已在天國領受他的賞報 。 孟神父確實是基督徒社會角色的見證。...more6minPlay
June 21, 2021《福音先驅》從拉丁到本地的聖樂──劉榮耀神父 (LAU, Wing-Yiu Paul) 1908-1986這年代的香港天主教徒,在每個星期天,在參與彌撒時,唱著神聖又親切的廣東話歌詠時,可有想像到,曾幾何時,在彌撒中用的全是拉丁文的聖詠?能夠擁有這這麼大的轉化,我們應該感謝今天要介紹的這一位神父:劉榮耀神父的努力。在他身上散發著敢於創新,面對挑戰的精神。 劉榮耀神父在1908年出生於天主教家庭,他自小便喜愛音樂,亦喜歡到聖堂聆聽歌詠團及管風琴的音樂。可以說劉神父是在充滿教會音樂環境之下成長。1931至1934年間,劉神父進入中國華南總修院(即現今香港聖神修院)攻讀神哲學,在這期間劉神父以練琴為娛樂。劉神父年紀尚輕,但他已彈得一手好鋼琴和風琴,也常在聖堂禮儀中擔任司琴。他在創作路上,顯出了劉神父的謙卑與恆心,劉神父尚未成為神父時,已開始學習作曲。1934年被祝聖為神父。劉神父是香港教區首批司鐸中的一位。劉神父被委派到廣東省海豐、陸豐和惠州一帶擔任牧職;其後,回香港服務,在這期間,他的音樂創作從未間斷,亦曾跟隨戴遐齡神父學習作曲,並且自研和聲學、對位法及賦格曲等音樂技巧。在最初戴神父看了他作的曲,對他說:「尚未成熟,不好公開演奏。」但劉神父並沒有灰心,繼續努力,再三的創作也呈交戴神父過目。終於戴神父欣慰他的作品,高興地對他說:「很好!現在你作的曲已能在大庭廣眾演奏了!繼續作吧,為愈顯主榮!」早期的天主教會在彌撒中的讀經與聖樂也是用拉丁文,對於一些教友也是不少的困難,幸好天主教教會在1963-1965實行禮儀本地化,香港教區也漸漸改用中文的聖樂,自然地廣東話的中文聖樂需求也同時大增。在當時中文聖樂是十分缺乏,劉神父便率先創作中文聖樂;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創作中文聖樂以解決當時中文聖樂的不足。在推廣本地聖樂,劉神父作出極大的貢獻和影響。劉神父是首位以廣東話創作聖樂的作曲家,創作了多達四百五十首以上。1986年9月13日,劉神父因癌症病逝,享年78歲。他大部分的作品,輯錄於「聖歌選集」、「頌恩」、「心頌」、「禮樂集」系列中。劉榮耀神父,善用了天主給他的天賦,並以謙卑的心回應了那時時代的需要,也造福了今天我們的生活。劉榮神父曾說過:「啊!有甚麼值得說的 ,我只是在興到時寫一兩首曲吧了 ,算不上甚麼成就的 。」也許就是這種謙虛卻不放棄的精神,就是改變時代的要素。...more6minPlay
FAQs about 《福音先驅》:How many episodes does 《福音先驅》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96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