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先人们到底创作了多少首诗词?也许没有人知道。但在孩子还不谙世事的时候,平仄韵律的诗歌是对他们最好的启蒙、真善美的引导。娱乐广播《睡前故事》将推出版块——《和孩子一起读诗》,这将成为一份礼物,为孩子的枕边时间,添一份宁静,一份辽阔的向往。... more
FAQs about 和孩子一起读诗:How many episodes does 和孩子一起读诗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787 episodes available.
May 11, 2019《客中初夏》司马光初夏四月,天气清朗和暖,阵雨过后,天气放晴。雨后山色,青翠怡人。正对着门的南山,分外明净。眼前已经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朵朵朝着太阳开放。“客中初夏”的“客中”,说的是旅居他乡作客。写这首诗时,司马光正好从朝廷中出来,退居洛阳。司马光为什么要去洛阳?因为,他和王安石是死对头。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在皇帝的支持下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最后只能被迫离开汴京,去到洛阳,直到宋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职。这首诗的后两句,柳絮和葵花的对比,有讽刺的意思。司马光把王安石比作“柳絮”,用“葵花”比作自己,来表达自己对皇帝是一片忠心的:看够了趋炎附势的柳絮,更要像葵花那样始终向着太阳。...more3minPlay
May 10, 2019《初夏》又名《即景》朱淑真这是一首描写春末夏初的诗,诗人借景抒发了郁郁寡欢的心情。“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这两句有静有动,“清影”和“幽窗”,“竹摇”和“鸟噪”,写得绘声绘色的。“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这两句写烦躁的情绪加重了,初夏时分,海棠花凋谢了,柳絮也飞尽了,白天越来越长,实在给人一种“困人”的感觉。...more4minPlay
May 08, 2019《池上早夏》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写《池上早夏》时,白居易已经到晚年,还不适应风平浪静的生活,所以,诗中有对生活的无奈和心里的烦闷。...more4minPlay
May 07, 2019《首夏》鲍溶这首诗描写了春末夏初的山林景色,和时不我待的感触。特别是“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两句,“幽人”本来就够萧索孤凄了,感流年更是道出心底的沉痛,伤春的惆怅表现的淋漓尽致。诗人鲍溶,是中唐时期重要的诗人,《全唐诗》中共存有一百九十七首。...more3minPlay
May 06, 2019《三月晦日偶题》秦观文人伤春,是个永恒的主题,春风春雨,落花垂柳,引起过多少诗人感叹。三月晦日,更是让人想把春天留住。唐朝诗人贾岛也有一首著名的《三月晦日赠刘评事》,诗是这样写的:“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说的也是浓重的惜春情绪。只不过,秦观这首绝句,没有那么悲观,而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more4minPlay
May 05, 2019《春别曲》张籍这是一首民歌特色的诗,生动有趣、轻松自然。“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一幅江南春水图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用“堪染”表现春水色彩的浓重,再用初生的小莲叶点出送别的时间,生命的鲜活气息铺面而来。...more5minPlay
May 04, 2019《春夜》王安石王安石在公元1042年考取进士,公元1059年向皇上上奏变法万言书,没有被采纳。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准备实行新法,并召王安石进京。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王安石终于等到了赏识他的君主,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鸿图,就在眼前。所以,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more4minPlay
May 04, 2019《送春》王令诗中的“落更开”说的是阳春三月,花谢了又开,表现春光没有彻底离去;“燕飞来”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春光生机犹存。“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子规,就是杜鹃,也称布谷鸟,经常在暮春时间啼叫,叫声凄凉;东风则是指春风,春天。诗人很想竭尽全力留住春天的美好时光,又表达了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花开寻常事,花落亦自然;东风无需唤,去了总会还。”...more6minPlay
May 03, 2019《花影》苏轼这首《花影》,作者是谁,也曾有争议。有人查遍了《东坡七集》并没有发现收录这首诗,反而在谢枋得的《叠山集》里找到了,于是就有人说,这是谢枋得写的。但是,不管是《东坡七集》还是《叠山集》,都是后来的人抄录的,遗漏和弄错的可能也是有的。而且,谢枋得崇拜苏轼,他在编写《千家诗》时,选了这首诗,并且,从风格上,更像是苏轼的作品:诙谐灵动,充满童趣,语言也有“打油诗”的特色。...more4minPlay
May 03, 2019《悯农》李绅这首诗曾是很多孩子的启蒙诗。描写了农民在烈日下辛苦地锄地,感叹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悯农》其实有二首,这是第二首,第一首的“姊妹篇”是这样写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说的是: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哪块田不耕种的,可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会饿死。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也编进了小学生课本里。...more4minPlay
FAQs about 和孩子一起读诗:How many episodes does 和孩子一起读诗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787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