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详说红楼梦

红楼梦000六年陪伴节目未断,万字前言心扉大开


Listen Later

  前言

  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猫哥。就是您现在听到的《猫哥详说红楼梦》的主播。您现在听到的是第0集,前言,超长版的前言。

  以上的这句自我介绍并不是猫哥我最喜欢说的,猫哥我多年以后做的新节目,开头的自我介绍是这样说的:大家好,我是猫哥,就是那个说话必须有观点,宁愿说错话也不说废话的猫哥。

  是的,说错话在我这里不算什么事,但是说废话十恶不赦。什么叫废话?就是说出来不产生别人信息增量的话。如果你说咱们应该好好学习、咱们应该孝顺父母,你身边所有人都伸出大拇指说对对对,你说得很对,那你就说了废话。你愿意浪费自己的生命我管不着,但是你浪费听众的生命就是罪恶了。猫哥我从来不说这种永远正确的废话,恰恰相反,我经常说一些充满争议的话。这种话可能是你原来不知道的,那我帮你拓宽了认知面,也可能是你不认可的,那我告诉了你另一面。拓宽认知和启发思考才是我的本意。正因为猫哥我的节目都是有争议的,才催生了今天这个超长版的前言。

  现在是2022年年末,距离最初《猫哥详说红楼梦》录制和发布已经过去了6年有余。《猫哥详说红楼梦》在6年里都是没有前言的,经过这6年多,猫哥我越来越强烈地想要录一段前言放在前面。

  这6年多发生了什么呢?主要变化因素有三个。

  首无,第一个变化因素是,当年解读评说《红楼梦》的时候,猫哥我的听众就熟悉的那几十个人,没想到后来变成了遍布全球的千千万万个听众。猫哥我在录制音频节目之前就一直用文字写作,有固定的读者,后来时代进步了,改录音频节目了,这些读者就成了听众。在那个没有微信、没有微博的年代,在那个连网络上看图片都是奢侈、只能阅读文字的时代,他们会把猫哥我的主页放在收藏夹里,过几天就点开来看看文字更新,有的时候还会摧更。但是,因为人数就那几十个,他们对作品风格了如指掌,知道猫哥我经常口不着调、满嘴歪理邪说,但表达的思想是他们认可的,所以他们不会有疑问,我也不用解释。顺便说一下,关于猫哥是怎样的风格,推荐大家去听一听2022年夏天做的跟气候变暖有关的节目,我的节目标题就叫《高温?气候异常?来听听猫哥的歪理邪说!》我说过了,我讲的全是歪理邪说,但好多人认真听完以后却说不得不折服。你去试着听一下,就算不折服于猫哥我的观点,至少了解猫哥我的风格了。猫哥我的这种风格在少量的几十个受众里是不用解释的,谁让现在猫哥我的听众遍布全球了呢?听众群体变大了当然是件好事,带来的问题就是:不了解我的人很多,有些原本不用解释的话,现在要解释了嘛。

  以上说的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有些思想是最近这几年才形成的,猫哥我把《猫哥详说红楼梦》录制完成以后,仍然在不断地创作更多的音频节目,猫哥我并不只有《红楼梦》这一个节目,后来一直在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想得多了、说得多了,要表达出来的思想也就越来越得到凝练。所谓的凝练,就是越来越能把原来那些支离破碎的观点用ABCD、1234的方式说成体系了。

  还有第三个因素,这6年多以来,猫哥我一边创作其它更多的音频节目,一边也在观注着听众朋友的反馈。其中对我褒奖有嘉的那些,我愧不敢当,其中对我批评的那些,我也深表感谢。不管是褒奖、还是批评,猫哥我相信,大家的态度都是诚肯的,也都是冲着关心和爱护来的。爱听书的人都是爱学习的人,不会没事来跟我一个读书人找茬,特别是爱听《红楼梦》的人,更不会无聊到找我挑刺对骂。

  但是,也有好多人在跟猫哥留言讨论以后得出结论,说猫哥这个人不好沟通。具体表现在哪里呢?第一是态度不好,第二是是非不分。

  我觉得,你说得都对,所以,事隔六年以后,猫哥越来越觉得要在《猫哥详说红楼梦》的最前面放一个前言了。

  按常理分析,别人家的前言是要对来客表示欢迎的,欢迎你来听我的节目,感谢你的厚爱。而猫哥我不喜欢按常理出牌,猫哥的前言是要对某些听众劝退的,有些人你天生就不适合听我的节目,不是《红楼梦》你不该听,而是我录的所有节目你不该听。

  首先,猫哥我的第一个特点是,我不讲道德和是非。或者说,要讲也不是摆在第一位的,有比这更重要的等着我讲,叫做逻辑。后来这些年,也就是这6年中,猫哥我有一句挂在嘴边的“名言”,我说:如果你声称要杀人放火,只要你能把话说圆了,你因为什么什么理由,你要杀人放火,能说出来而且能讲得通。那我肯定不会骂你一个字。当然了,我也不陪着你一起干;相反,如果你一心想做个好人,甚至于,你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只要你不能把话说圆,你不能从逻辑上说明你的选择能达到某种好的结果,那么,我有可能会骂到你体无完肤。

  所以,有些听众说:猫哥这个人没有是非。特别是听到后面第三百九十几集的时候,那么多人说,猫哥专门做一期节目来骂一个人,那是个好人啊,全国公认的好人啊,你居然连他都骂。对!猫哥我就是这样的人,你要是对人的评价停留在他的出发点好不好,你觉得谁的出发点是好的,动机是好的,那他就是好人,你就得支持他,那么,你会发现猫哥的节目不是这样子的。

  去年猫哥我从听友群里踢掉过一个人,从旁人的角度看,不管那个人的身份,还是行为,我都不该踢掉她。对方是一个老奶奶,一把年纪了,自己不能读书,还爱听《红楼梦》,追着我的所有节目听,一遍一遍地听,就冲着这个,我也要客气一点对待她。她在听友群里转发的内容也是看起来积极向上的,什么内容呢?就是讴歌我们人民子弟兵的,包括消防战士。那是个视频节目,一组一组照片轮流显示的那种视频,先是一张照片,人民子弟兵满身伤痕,后是一张照片,某一位电影明星肤如凝脂,下面再来一张遍身泥水的,下面再来一张在红地毯上光彩照人的。当然还配上了音乐和旁白。然后,她因为转发这个视频被我踢出去了。好多人认为这种视频值得一看再看,自己看了还不够,一定要转发给亲人朋友共同学习。但是,记住,在猫哥我的群里不允许转发这种踩一捧一的内容。你想歌颂谁没问题的,你可以放声讴歌,但是只要你踩一捧一,我这里就不留你了。所以,猫哥我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你不要跟我讲是非,跟我讲是非,我先告诉你我不做好人。

  这是猫哥我的第一个特点:不讲是非。

  猫哥我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讲态度,有好多人留言说:他很想不通,猫哥在节目里表现出来的是大爱无疆,在节目里说的每一句话都体现着对全世界所有人的爱与包容,但是在评论区骂起人来却是丝毫不讲脸面,简直判若两人。

  对,我觉得你说对了一半,你看到了现象,但没想到原因。猫哥我在节目里对全世界所有人都是爱与包容,那是我在做节目给你听,是单向输出。可是评论区就不一样了,有些人,我只能毫不客气地骂过去,是因为他开口不讲逻辑,我跟他无法通过讲理的方式沟通下去。

  围绕着这个特点,猫哥我也有一句挂在嘴边的“名言”:如果你说话有合理的逻辑,也就是你的前一句跟后一句是能理顺的,我对你的态度比对我爸还好;如果你说话逻辑有问题,特别是我指出来了你还不能理解,那我对你的态度就比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还差。

  把以上两条合起来,总结一下就是:你可以说一些杀人放火的观点,也可以说大爱无疆普度众生,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逻辑。只要逻辑理顺了,我会对你好得跟亲人一样;逻辑理不顺,我对你跟仇人一样。

  现在,亲爱的听众,你有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听下去,没准儿你会觉得猫哥说得也有点儿道理,从猫哥我这儿学到了一点儿有用的东西,猫哥欣赏你,我们是兄弟姐妹一样的感情;第二个选择是你只为《红楼梦》而来,凡是猫哥讲到《红楼梦》以外的人物和社会现象你都呵呵一笑、当我放屁,我也无所谓;第三个选择是你现在就关掉,反正《红楼梦》不止我一个人讲,我也不是讲那么好,以至于你不听就终生遗憾了。

  听到这里,你可以做出你的选择了,是继续听一听猫哥的解释呢?还是现在就关掉。现在就关掉的人,我绝不强留。但是如果你现在不关,愿意听一听解释,那么,从下一句话开始,我就把你当成亲人了,我要把我的肺腑之言说出来了。

  这6年间,猫哥我一边做着其它音频节目,一边也在梳理自己的观点,慢慢地形成了体系。猫哥我把科普分成了三个层次,这种把科普分成三个层次的做法,并不是在我解读《红楼梦》的那段时间想出来的,而是后来这几年才领悟到的。所以,对于听过猫哥后来这些节目的人,这个科普分三层次的理论属于老生常谈,你一定听过了。但是,毕竟有人是刚来的,毕竟有人是从今天开始才听到猫哥的声音的。再说了,猫哥我的所有节目中,《猫哥详说红楼梦》的播放量最大,其它专辑的收听量就小多了。一方面,好多人根本不想听其它小说,另一方面,喜马拉雅也有责任啦,他们的软件设计就不方便听众去查找同一个主播的其它节目。以至于老是有听众问这个主播还有没有别的节目。正因为这样的原因,猫哥才把科普三层次的理论放到这里来。

  猫哥我觉得,科普的第一个层次是知识层,第二个层次是逻辑层,第三个层次是三观层。或者说,第一层叫“是什么”,第二层叫“为什么”,第三层叫“做什么”。

  很多人只把第一层的科普当成科普,其实那层科普太简单了,简直不叫事。知识嘛,如果你此前不知道,那现在告诉了你了,你就知道了呗。我说出来难吗?不难,你听一耳朵难吗?也不难。比方说,猫哥我经常举的例子就是铅笔不含铅。你要是以前没听说过,以为铅笔芯是铅做的,只要我告诉你一遍,你以后就知道了嘛。这就不叫事,没难度,也没阻力。

  但是,第二层科普可就要了命了,第二层是逻辑层,说出来有点难,想听懂更难,而且在推广普及中会碰到很大的阻力。可以这么说,你和我之间,如果脑子里接受了不同的逻辑,那么我们将完全无法对话,甚至于不要说对话了,根本就无法听懂对方。于是,你就会拼命反驳我、你也会试图纠正我,要把我这个胡说八道的人挽救回你认为的正途上去。也许有人要怀疑,至于吗?把逻辑说清有这么难吗?听懂有这么难吗?

  说到这个话题,我就会想起一个很典型的辩论,那是猫哥身边的真实事件。有一次,某些听众专门找我辩论,他问我:猫哥,你这么推崇科学,你能保证科学家现在得出的结论,过了几十年以后还正确吗?我给他的回答是:我不保证,就连科学家自己也不保证,说不定用不着几十年的,明天就就有可能被另一个研究推翻了。于是,来反驳我的听众就长舒一口气,觉得他已经赢了。但是,猫哥我也长舒一口气,因为我赢了。为什么同样一句话,辩论双方都觉得自己赢了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双方脑子里拥有着不同的逻辑。考虑到此时此刻并不是在做辩论,而是在说明问题,猫哥把双方的逻辑整理一下:对方辩友觉得,猫哥你自己都承认了,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没准哪天又被推翻了,所以你就不该支持这种不确定的观点,你非旦支持还要拼着命维护这种随时要被推翻的观点,你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就是对方认为赢了的理由。而猫哥我的意思是:正因为科学结论可以一次一次被推翻,而且它允许一次一次被推翻,才保证科学能在接近真理的路上不断前进、没有阻碍。你想想那些不会被推翻的理论,它们往往也是不允许被推翻的,比如宗教和神学,以及故意不把事情说清楚的玄学。你想想看,是不是有些人跟你说过听起来非常正确的话,但是他的话其中有几句是不需要证明本来就正确的、还有几句是你想证明也无法去证明正确不正确的、剩下的就阻止你追问了?你但凡多问一句为什么,他就反过来警告你天机不可泄露?或者告诫你这个事儿我不能说太清楚?或者提醒你有些事你不可以追究太深。请问,爱因斯坦和霍金他们可曾说过某个知识只该他自己懂,你们所有人都不该理解?不该追寻?相反,科学家们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总是努力地让它被所有人理解,也接受任何人的检验和推翻。如果你要推翻,科学家们不得阻碍。科学家没说过自己的研究必须正确,他们的研究如果被证明错了,他就接受并修改自己的观点、改为拥抱其他人做出的研究,这是科学得以进步的最大原因,也是我支持科学的原因。所以各位听众现在告诉我,上面那个辩论是谁赢了?

  有人说:猫哥你刚说的有些东西既不会被推翻也不允许推翻,你说的是宗教吧?还有,那些以天机不可泄露为由不让你追问的是神学和算命吧?那些东西我又没相信它,而且正常思维的人也不会相信啊。猫哥你不用杞人忧天的。你要这么想就错了,我要举的不是某一个特定的知识领域,而是一套思维方式,这套思维方式你要是没掌握,就算宗教神学和算命没骗到你,早晚有另一个养生专家把你骗了。

  要说明这个问题,猫哥我先从简单的例子入手:你天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不是太阳绕着我们转?你肯定会说,当然不是了,是地球在自转。那么我追问你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跳到几万公里、几亿公里以外看过吗?你当然没有去看过,你会说:早在你刚生出来、牙牙学语的时候,你的爸妈就这么教你了,上学后老师也是这么教的。那我再追问你一句:如果爸妈和老师教的是错的呢?你一定要说猫哥胡扯了,爸妈和老师会教错?那我得告诉你,400年前的孩子听到爸妈和老师教的都是太阳绕着地球转,他们同样没有怀疑过爸妈和老师会错。你和400年前的人,都是不加思考地相信了爸妈和老师的话,凭什么他们的爸妈和老师教的是错的,而你的爸妈的老师教的就一定是对的?你是怎么判断的?或者说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如果你给我的回答是:人类的知识总要更新的嘛,今天的最新知识和400年前的旧知识相比,当然相信新的了。

  那好,猫哥我祝贺你,你已经跟猫哥我站在同一个阵营了,咱们就是过命的交情,兄弟姐妹的感情,下面咱们一起来反对中医吧,因为中医是2000年前成形的理论,而现代医学是最近有了科学以后才刚刚发展起来的。

  结果我的评论区要炸锅了,猫哥你这个不要脸的,居然否认自己老祖宗传承了2000年的中医。那么,各位?逻辑呢?你刚刚在地心说和日心说里是怎么选择的?现在又怎么选择了?你自己的言行就没有统一的逻辑,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我指出来以后,你就暴跳如雷吗?

  也许有人要说了,会不会有些事是最新的正确,也有些事是越古老的越正确呢?你要是产生了这个想法,猫哥我首先得夸夸你,这是件好事,至少你想过两个观点要有取舍,那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筛查和排除嘛。同一个客观事物,有两种或者更多种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不可能同时正确,那么它们必然要有对有错。而你,此刻是你的耳朵同时听到了多种并存而无法兼容的观点,你有义务、也有责任为自己的认知负责,努力地去鉴别对错。

  有些人是这样想的:猫哥讲的那些破理论根本没有听一句的必要,因为猫哥他说的那些事,都是我从幼儿园就明白的常识,猫哥他非要反着说,这叫睁着眼睛说瞎话,这种人就是彻彻底底的坏,他就是为了骗我。围绕着这种思想,我在后面的节目里会详细证明,在这里限于篇幅就不证明了,但是我要引用两句话,一句是马督工说的,他说:自从伽利略到比萨斜塔上扔铁球以来,科学就是用来打破直觉的。另一句话是猫哥在喜马拉雅上的声音签名,这个17秒钟的声音签名我已经摆在那儿好多年了,下面来听一下:科学是这世上听起来最不像正经话的东西,一听就明白的道理,早就被你的太祖、高祖、曾祖一代一代传给你了,但是科学只讲实验结果,你觉得它毁三观或者不讲理,那就对了。猫哥我在这里先引用这两句总结性的话,我说过,你听到后面,会有猫哥的详细证明的,希望你到时候有所收获。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层科普:建立在逻辑上的科学体系。科学并不是一堆知识,而是一套方法。你学会了这套方法,可以用来鉴别你听到的不同声音,如果方法也有多种,你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方法之间谁对谁错。靠的是逻辑,而不是信仰。有人听到信仰二字就以为我把他归入宗教了,不是,你如果无条件地相信神农、扁鹃、华佗、张仲景、李时珍,这也是信仰。

  围绕着逻辑这个话题,正好有一个新鲜的例子。前阵子还有几个人跟猫哥说“你没见过上帝,不等于上帝不存在”。大家觉得我在讲笑话吗?猫哥是不是潜伏到教堂里老头子老太太中间了?还真不是,对方那个群体年龄比我小多了,而且人家还是大大的好人,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去当志愿者,这个群体也来当志愿者。我们虽然手上忙碌着一刻不停,但是嘴上可以聊天嘛。他们就跟我强调过“你没见过上帝,不等于上帝不存在”。如果你觉得这句像笑话,骗不到你,那我换一句给你听听:用任何仪器都测不出经络,不等于经络不存在;用任何仪器都测不出中医说的气,不等于气不存在;中医说的心肝脾肺肾跟解剖学里不一样,那是因为中医说的心不等于解剖学的心;中医说的心通过解剖找不到,不等于中医说的心不存在……好了,猫哥我说了好几句同样逻辑的话了,是不是把上帝换成经络、气、五脏,立即要多出几亿人反对我了?是的,一个是来自西方的洋宗教,你当它是个屁,另一个是来自你崇拜了一辈子的老祖宗,你本能地维护它。可是,逻辑呢?你自己有没有统一的逻辑?

  逻辑层的科普是难如登天的,是要碰到天大的阻力的,原因是每一套逻辑自身都可以推演。不同逻辑的人,都能用自己的逻辑来进行演推,并最终证明自己正确。比如说“你没见过上帝,不等于上帝不存在”,这句话虽然在我眼里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在说这句话的人自己眼里,这是很正确的、也是很有逻辑的,只不过他的逻辑跟我的逻辑不一样,各位明白了没有?所以像猫哥我这样长了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我依然不能改变那个相信上帝的群体,就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逻辑也是逻辑,也能推演,也能证明自己正确。

  猫哥我在这里引用一句科普大神们常提的话,包括汪洁也好、吴京平也好、卓老板也好……他们做了多年的科普以后,都得出了一个很悲观的结论:科普不能改变一个思维已经定型的成年人,做科普只有两个作用:一是把本来就观点一致的人从茫茫人海中筛选出来,以后咱们一起玩;另一个作用是影响那些10岁左右的小孩,趁着他们思维没有定型,把他们教会。

  其实,猫哥我倒是没有这么悲观,成年人思维定型以后依然可以发生180度的大转弯,这样的例子虽然少,但也不是一个没有。这一点汪洁他们也是承认的,而且他们还补充了一句:这就像是一道单向门,从来只见到中医粉学会了科学方法论走向中医黑的,反过来的一个也没有。

  科普的第三层叫三观层。这一层是最难科普的,或者说是无法科普的。前面说第二层,也就是逻辑层,我说过,人家自己的逻辑也是逻辑,也能推演。到了这第三层,也就是三观层,哪个人跟我有不同的三观,他不会觉得不如我,相反,他只会觉得他高我一头,是我不如他。

  关于这个,猫哥我也有一句挂在嘴边的“名言”,说:人生的高度跟爬山不一样,爬山如果你没爬到顶,你至少知道自己没到顶,也知道有人比你高。但是人生的高度不这样,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最高的那个,因为别人的高你看不懂,人家说给你听了你也理解不了,你只会觉得他做的一切都不如你。所以,人跟人之间,如果三观不同,只能互不往来,各找各的玩伴,你不可能说服谁,甚至你都不可能说到谁听懂。

  说到这里,猫哥我又得给大家推荐我录制的另外一部小说《窗外》了,虽然,好多人一听到琼瑶两个字就直摇头,恨不得把猫哥我打进地狱,原来你是这样的猫哥,一个大男人读琼瑶就该死了,居然还为她说好话,她是个坏人呐,是个教坏了读者的坏作家哎。猫哥我一次一次地跟大家说过,你对琼瑶的误解来自电视剧的改编,人家小说不是那回事,而且,我还可以负责任地说,琼瑶小说的三观比现在的某点中文网、某袖添香、某江文学城要高得多。你没有对比不知道伤害罢了。猫哥我录制《窗外》这部小说,一方面是用我的努力为琼瑶正名,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琼瑶,另一方面,就像猫哥我说的那样,猫哥读书最大的价值并不是读书和讲故事本身,而是我读的过程中加入我对人心、人性、亲情、感情、社会、人伦的思考与分析。我在那部有声书里传达出来的三观内容是很密集的,也是我认为就猫哥我在三观输出方面最值得大家去听的节目。不要因为原作者是你误解过的琼瑶你就选择不听,相信猫哥我这么自信的推荐,也要相信那些听完的人做出的评价。

  那么也许你要说了,既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三观是对的,认为自己的人生境界是最高的,猫哥你凭什么认为听众就不如你呢?你问了一个好问题。

  首先,在三观层上,猫哥从来没有说过只有我是正确的,也没有试图去证明别人错了,我都是说大家各有各的选择,但是,我依然要把我的观点说出来。一方面,你可能原先不知道还有另一种观点存在,我可以帮你拓宽认知,另一方面,虽然三观没有对错,但境界总有高低,我努力把我认为更高一层的三观分享给你听。

  考虑到三观没有绝对的对错,我都是这样说的:你可以有你的选择,你可以不接受我的观点,你还可以根本不听我的、还可以批判我。但是我有一个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你跑来反驳我,就得先听清我的观点、弄清我的选择,而不能连我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先杠了再说。举个典型的例子吧,在《猫哥详说红楼梦》节目中,猫哥我读到林黛玉进入贾府的第一天,书中描写了贾母吃了一顿晚饭,评论区有一位听众留言,猫哥我一句话就骂过去了:就你这种理解能力以后不要留言了。然后,评论区就炸了,不光留言者本人闹,别的听众也跟着叫,大体上就是这个主播态度怎么这样恶劣,人家批评你一下都不行。你们都错了,猫哥我从来没有不让批评,但是,你想要反对我,至少要知道我的观点是什么吧?那个人的问题是把我的观点理解反了以后给我抠了个帽子,那猫哥我是不接受的。猫哥我可以做坏人,但是你不能诬赖我做坏人。

  有人要问了,不对啊,猫哥你说大家的观点都对,那为什么在评论区跟别人较真呢?这不矛盾,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后面的节目中,猫哥会告诉大家,人类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因为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也叫实验科学,人文科学也叫社会科学,或者说叫理科文科。对于自然科学,做个实验就能判断谁对谁错,就一定要较真,较真到没有第二种声音为止;对于人文科学,本来就是各有各的理解,没必要强求统一。

  猫哥我分别举一个例子吧,对自然科学,铁球和羽毛同时放手,哪个先落地?现在你当然知道是同时落地,可古人不这么想啊,那就做实验来决个胜负。古人不知道空气阻力,后来知道了,那就抽真空,抽真空的能力是慢慢提高的,残留的空气够不够稀薄是慢慢改进的,总有办法一步一步逼近真相,最后是要得出双方认可的结果的。如果实验结果与你最初的信念不同,面对这样的实验,你也只能选择相信,从而抛弃自己原有的认知。如果不想接受别人的实验结果,那你就亲自做实验;如果亲自做实验得出的结论还不想接受,那你就提出实验的不合理处,推动大家一起来设计更好的实验。以上这些你总得选择一个,而不能既不认可实验结果,也不能提出更好的实验设计,只是强调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这种人叫下三滥,如果来了我的评论区,我是绝不放过的。

  对于人文科学,我也举一个例子,就是你更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听了《猫哥详说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猫哥我是欣赏林黛玉、而批判薛宝钗的,那么多听众在底下留言,试图说服猫哥你错了,你要改变选择,你有病啊?这完全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嘛,喜欢林黛玉也是正确的选择,喜欢薛宝钗也是正确的选择,它们是可以同时正确的,你为什么要来纠正我呢?这种人来了我的评论区,也是要被骂的。

  所以,猫哥后来很悲观地说:那么多的留言,有些人非说自然科学方面要让两种不同观点并存,比如中西医要结合,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本应不断设计更精确的实验,一步一步逼近真相,直到决出胜负为止的,那么多人留言对猫哥说中西医要并存,要结合,什么中西医结合。你这种人不就是前面刚说到的你既不认可人家的实验结果,你也能不提出更好的实验建议吗?这不就是下三滥吗?还有另外一种留言,对于我欣赏林黛玉而批判薛宝钗很愤怒,恨不得把我纠正过来,像他那样去崇拜薛宝钗。这两种人就是我在评论区最无奈,最后沟通不了只能骂的人了。猫哥我曾想过,如果没有这两种留言,我的留言区起码可以少掉一半的争论。可是,事实呢?我碰到的都是什么样的听众啊?

  所以,大家知道猫哥为什么要在开头就声明我不讲道德和是非了吗?那么多听众的留言要么在自然科学上非要接受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并存,要么在人文科学上你死我活只让我留一个观点。是这种听众把我逼到这样的地步了,明白不?要是大家都能够讲逻辑,我们就没有争议,没必要争个脸红耳赤,哪来的道德和是非问题?

  当然了,也许有人会说:猫哥,就算你说了这么多,你就不能提高一下自己,在现有的前提下讲讲是非吗?毕竟还能多留住一些听众啊。这个道理我当然懂。而且我还能告诉你,我已经是这样干的了。你只要愿意听下去,你会发现我在所有节目里,包括《红楼梦》和其它小说节目里,都是在讲是非道德的。那为什么给你的感觉相反呢?原因很简单啊,我给你一锅的米饭,里面只有一颗老鼠屎,你不会感谢我这一锅米饭的,你只会说我给了你老鼠屎。你当然可以再追问一下,干嘛不把仅有的一颗老鼠屎也去掉呢?那就完美啦。那我得告诉你,这样会贻害无穷,会造成其它更严重的问题。在不产生其它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我愿意无限拔高我的道德品质,但是有的时候这是冲突的,你在做某一件好事的时候,会产生更大的破坏,最后得不偿失,你以一个好人的心态自居,却在事实上做了千古罪人。听到最后,第三百九十几集,你会知道,我花一集的篇幅去骂的那个人,他就是全国十几亿人认为的好人,他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结果呢?他对我们中国科学研究进程的影响有多大?对全国老百姓科学素养的培养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他看不懂,他的十几亿支持者看不懂,但是有人能看懂。那些能看懂的人,就算不像我这样专门做节目骂他,平常也是拿他调侃的,你去看另外一些科普内容的时候,从弹幕和留言里可以看到别人是怎么调侃他的。

  那也许你要说了,就算太讲道德和是非产生负面作用了,那讲态度总没有负面作用吧?猫哥你又为什么不讲态度呢?这是个好问题。

  猫哥我后来也跟大家反思过,我把这个反思放在《乱世佳人》,也就是《飘》这个节目里了。猫哥我跟听众朋友坦言过,如果我能态度好点那当然是好事。我还举过四个不同的模型:围绕着观点是否正确,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观点能通过检验,另一种是纯粹胡说八道;围绕着态度也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和蔼可亲,另一种是尖酸刻薄。我也知道,你们最想要的是观点也正确、态度也跟亲人一样,这不用说的嘛,可我是一个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是一个以林黛玉为偶像和目标的人,我做不了那样的圣母;最差的做法是观点胡说八道,态度还恶劣蛮横,我努力不做那样的。剩下的两种方式,你更接受哪种呢?如果你更在乎态度,只要态度和蔼可亲,观点对错无所谓,那么,每一个卖假药的、卖保健品的,还有电信诈骗的,都是你的良师益友。如果你更在乎观点正确,那你就好好跟猫哥做一个不见面的朋友,听听猫哥的节目,我一定让你很有收获。

  当然,以上这句话是说给听得懂的人听的,也有些无法沟通的人,我换一句话给他:在网络上跟人争论,重点应放在气死对方,而不是说服对方。

  有好多人在猫哥的节目下留言,说猫哥是个极端的人。我不知道留言人是不是感觉自己找到了猫哥的缺点,但是在猫哥我自己看来,你这是在夸我呢。要知道,只要是自然科学,总是有人在不断地设计实验去寻找更精确的结果。就拿钟表来说,你日常上下班有一台摆钟就够了,说不定看看太阳就够了,但是为什么要发明十万年不差一秒的原子钟呢?为什么后来又提高到一百万年不差一秒?一千万年不差一秒?一亿年不差一秒?这样的精度提高,对生活吃喝拉撒还有意义吗?搞这样研究的人极端吗?我告诉你,这种极端是不可少的,你现在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这种极端带来的好处,因为原子钟要不是达到了百亿分之一的精度,你今天用不了导航的。你知道二十几年前,开着汽车从沪宁高速南京收费站出去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谁?第二眼看到的是谁?第三眼呢?第四眼呢?第五眼呢看到的又是谁?我告诉你,你连看20眼,看到的都是同一种人,他们斜靠着路边的树桩上、石头上、栏杆上,手里拿着一张小小的纸片,大小像鼠标垫一样,上面写着两个字“带路”,他们凭借着自己对南京这座城的熟悉这个一技之长,正在等着赚你这位外来者的钱。现在你还需要花钱找这样的人吗?你的手机有导航,但是导航这个功能依托于把时钟精确到百亿分之一的极端者,你是不是正在受着极端的人给你带来的福利?你怎么可以吃着碗里的骂着锅里的?怎么可以说像猫哥这样追求真理的极端态度是令你鄙视的?所以在所有这种留言下面,我都是这样回复的:你现在能用手机听我的节目就拜极端所赐,要不是一个一个像地谷、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洛伦兹,赫兹这样极端的人,你现在能用手机听我节目?你现在最大的可能性是在家门口吆喝着耕牛,你非但走不出家门口的那一小块地,你更不可能听猫哥给你读书拓宽眼界,所以你要感谢所有极端的人。

  跟大家讲一个猫哥我小时候的事吧,大概十岁的时候,听说有人能通阴阳两界,能告诉你去逝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怎样。结果有一个人去查查自家老父亲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好不好,那个人说:别问了,满百了,投胎了。什么意思呢?从出生算起到现在满了100年了,就不在阴间呆着了,投胎去了。也就是说90岁去逝的人,你超过10年就不要来问了。猫哥我没有亲自去拜访过这种人,当时有信徒把这个事转诉给我听,我问了一个问题:那些本来就100多岁才死的人怎么算?对方顿时发火了,反问我“世上有几个人寿命超过100岁的?”当时我就不服气啊,你别管有几个,你就说有没有?有就得给我解释,你哪怕编一个解释,我也好受点吧?你直接连编都懒得编了吗?大家说一下,我这个人太极端吗?明明是其他人太好糊弄。我知道有些人又要老调重提了:有些事不可以问太明白,你要是到现在还用这种话来反驳我,那拜托你倒回几分钟前去听听,我已经说过这个原则了。所以还是那句话,你说我极端那是在夸我呢。

  也有人在评论区说猫哥这个人太自大了,我觉得你用错了一个词,那叫自信。而且我有的时候很谦虚,我在评论区虚心接受别人批评的例子多了去了,关键是那些我不接受批评的例子,你要是能理解我为什么不接受,你不会说我自大的,说我自大的人,已经无法理解我了,只剩下扣帽子了。

  有一个听众在猫哥我的节目下留了一句建设性的意见,说:猫哥你可以把节目分开来的,《红楼梦》就是《红楼梦》,科学就是科学,有人爱听有人不爱听,大家各取所需,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论。我对他说:既然你提了这么好的建设性意见,那我也跟你说说心里话,我这叫精准扶贫。你知道国家扶贫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不是没钱,是怎样把最穷的人找出来,你总不能把钱给了生活无忧的人,而忽略了真正活不下去的人吧?而我做的是精准科普,我也可以像汪洁、吴京平和卓老板那样讲真正的科普,但是那样吸引来的是什么样的人群呢?是本来就不缺乏这些常识的人。我现在吸引来了喜欢《红楼梦》的人,这个群体,或者说喜欢古典文学的群体,有更高的比例会神化自己的祖先,他们认为祖宗极其伟大、不允许对祖宗有丝毫质疑,他们认为古代中国极其牛逼,在任何方面、任何细节都超过了其它任何国家的任何方面。不要以为这种把祖先当神的只有老年人和没文化的人,我身边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就有好多这样的,有些还在某些岗位上做着领导。他们亲口跟我说过这样的话,说“中国人现在什么都不用研究,只要把祖先已经写下来的多读多背,背熟了就够了,哪个国家都能战胜”,猫哥我因为当着好多人的面,而且人家大小还是个领导,没好意思问一句哪本古书里有办法对付航母和原子弹。这种把自己的祖先当神的人,更多的是《红楼梦》这种书的读者,虽然不是正比例关系,但是概率更高。所以,我把科普放在《红楼梦》节目中,就是要在这个人群里讲科学,把他们最缺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介绍给他们。虽然前面说过,科普不能改变思维定型的成年人,但是毕竟也有少数个案,而且我也不想错过他们的孩子。这是我要把自然科学和科学方法论嵌入《红楼梦》里的真实意图。其实,我倒是更想播讲《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那样对那个群体的打击更直接、也更有力度,但是考虑到那个书收听量有限,我同样的工作量起到的作用就小了,性价比不一样。

  刚才在说到科普的第二和第三个层次的时候,猫哥我说了,第二层的问题在于别人的逻辑也能推演,也能证明自己正确,第三层的问题在于很有可能双方都是正确的,就算有高低之分,也是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最高。那么,各位听众,你有没有想到追问一句:猫哥会不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呢?猫哥会不会因为自己的逻辑能推演,就只认自己的死理呢?猫哥会不会发现不了别人更高,就以为自己天下第一呢?如果你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那也很正常,如果你想过,那么咱们可是做个知心朋友,我来给你做个思想汇报。猫哥我最大的担心也是我自己陷入这样的困境,我最大的努力就是保证自己不断学习与提高。下面猫哥把我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大家:

  第一:不要做思维定型的人,你不管多大年纪了,听到跟自己原先观点不一致的话,不要从本能上抵制和反对,要试着把两种不同的观点放在一起比比。就算最终你还是要坚持己见,你只要不是第一时间本能反对的,你只要曾经考虑一下人家也有对的可能性,你只要试着去比一比,我都会说你已经值得我歌颂了。

  第二:你要去实体书店,而不是只去网上书店,当然,有人连网上书店也不去的,自己离开学校大门以后,就再也没买过书,除了孩子上学以外,没给自己买过书,这种人不是我要劝说的对象。我说的是愿意买书的人,不能在网上逛书店,要去实体的书店。当然了,实体书店里找到书以后,因为价格原因到网上买,这是很正常的。为什么你一定要去实体书店呢?网络上的书店,展示出来的是小编对你的猜测,而你要买的书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小编更不知道。所以去了实体书店,每一个小巷子都不要放过,去寻找全新的知识领域。刚才说到有人从出了学校大门就没买过书看,这种人往往是整天对着手机乐呵呵,以前是看微博,现在是刷抖音。猫哥在我的节目中至少呼吁过十几次把抖音这样的软件卸载掉,整个软件卸载,最大的原因不是它有没有深度、不是它浪不浪费时间,而是你看来看去都是你已经熟悉的知识领域,人家推荐给你的就是你已经熟悉的内容,不是你的未知领域,你永远跳不出别人给你划定的那个圈,那你怎么成长?怎么发现自己的不足?怎么填补自己的未知空间?围绕着这个话题我不展开,这几年猫哥我做过的节目里,有好几次是详详细细地把这个理说明白了的,愿意的人去找来听听就可以了。当然了,抖音只是其中一个软件,今日头条也卸载了,小红书也卸载了,知乎也卸载了,B站手机版卸载掉,电脑版适当看看,也不要沉迷。

  刚才说的是你要去实体书店。

  第三:去了买什么样的书,要跨学科、跨领域、跨观点。文科理科不要分,学了文科或者理科的人,恰恰应该多读一点另一科的书,这才是填补你知识的空白,而不是维护你原有的知识强度。最关键的是,买书要跨不同的观点,如果有两个作家互相写书吵架,各说各有理,指着对方的观点逐条批驳,你要把两人的书都买来。买来了怎么读呢?注意啊,注意我刚说的第一点,你不能做思维定型的人。你读其中任何一本书的时候,都不能带着批判的心态,不能为了反驳而读它。你要暂时试着接受书中的道理,这样你把两本书的道理都接受了,让它们在你的心里碰撞,你自己做裁判,你会有所提高的。最后你支持哪一方,我一点都不强求,但是,你反对的那一方,你一定要了解它一次。

  现实中,有好多人恰恰是连自己支持的和反对的都不了解。那么多人跑到我的群里来吵架,非要说中医是多么的完美和正确,我问他有没有读过《黄皇内经》和《本草纲目》,他说没有。我最后就送了一句话给他:你连你自己支持的东西都不去了解一下,你凭什么支持?我可是读过的哦,我能给你ABCD、1234地举出其中哪些错误之处,你能举出其中的正确之处吗?

  猫哥我这样呼吁大家跨文理科地读书,是因为我发现这两科有冲突。还记得猫哥我刚才提到过一个现象吗?有人在我面前说,只要把祖宗留下来的知识多背,背熟了,我们根本不用做什么新的研究。这种观点是怎么产生的?其根源在哪儿?最近我突然想通了,其根源在于你上的学。不管是老师教你的话语,还是教科书编写的文字,都有意无意地向你隐瞒了一些内容。我举数学为例,代数、几何各举一个例子,在代数中,你的老师会告诉你说,中国人最先发明了十进制记数法、最先发明了分数小数和负数,我知道、我知道,我一点不否认,可是,哪一位老师告诉过你?成体系的代数学在中国从来没有形成?西方在公园前就已经有了成体系的数学学派,连无理数都发现了,而中国是直到清朝末年才传进来的,比人家晚两千多年,哪个老师跟你说过?再说几何方面吧,中国人刘辉领先全世界发明了割圆法,祖冲之领先全球把pi的值算到了小数点后面7位,我知道、我知道,这一点我不否认,可是,哪一位老师告诉过你,成体系的几何学在中国从来没有形成,直到明代才传进来的,也比人家晚了两千多年,哪个老师跟你说过?这就是拿零零散散、点点滴滴的领先当个事说,却把全面溃败抹去不说。假如这是一场球赛,你1比100输了,会不会天天把进的那个球挂在嘴上,却对输了100个球只字不提?你的老师如果是不知道,那情有可愿,可是编写教科书的人他没理由不知道,他这叫故意误导。如果教科书是因为篇幅原因而不提,我也能理解啦,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我居然买不到一本通过学校教育途径发行的参考书提过这些,这只能说是那些从事教育的人品行有问题。如果只是这样还好啦,还有更严重的,我们古书里往往有几句话是对的,也有几句话是错的,你的老师和教科书从来都说其中对的那几句,还说这本古书达到了某个成就,从来没告诉你其中错的那些有多离谱。所以,这样教出来的人才,怎么可能不盲目崇拜自己的祖先?我听到有些专家在电视台上做节目,说中国除了最近一百多年落后以外,整个人类历史上一直是全方面领先全球的,这种话简直是毫无根据的一派胡言,我们是有些细枝末节领先了,但是也好多细枝末节是全面失败的,怎么可以说整个人类史一直是中国人全面领先全球?我不知道这种专家是不懂真相还是不愿意说真话,这样的误导要到哪天为止?

  今年,猫哥我想通了这个问题以后,我给自己做新节目的方向做了一点调整,大家去听听猫哥我2022年的一期节目吧,标题叫做《你听好了,猫哥我是这样读<西游记>的》。强烈推荐大家去把那个节目听了,那个节目里的话原本也应该是这个前言中的内容,但是这个前言已经太长了,只好不把那个节目的内容加进来,恳求大家自己去听听吧。

  猫哥我的女儿现在是高三学生,从文理分科上看,她是个典型的理科生,她选的是化学和生物。但是她的文科好不好呢?你只要想想我这么多年给她讲文学就知道了。猫哥我有幸看了她的高中课本,而且因为疫情上网课的原因,我还有幸听过她老师上的课。在生物课上,老师讲到了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我问她说,你学了高中生物,还有可能相信气、阴阳和五行吗?我女儿说,只要听说过高中理化生的课程,能相信那些就叫见了鬼了。这就是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应有的认知,你们各位达到了没有?我身边有好多人学历并不比我差的,可是他说的话、他相信的文章,在我眼里像纸糊的一样不用戳就破了,他却深信不疑,其根源,你现在想通了吗?

  还是说那个被我专门骂了一集的人,他是我眼里的坏人,为什么是全国十几亿人眼里的圣人呢?原因就是他只读文科,对理科一点儿不了解,才做了错误的判断嘛。那为什么有这么多粉丝认为他是好人呢?你只要了解一下中国人口的教育程序现状就行了,到今天为止,有高中学历的只占40%多一丁点儿,而这40%里面,可不能假定所有人都对文科理科有必要的了解哦。你自己去测算一下,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对文理科都有必要的了解的人又占多少比例吧。那个被我骂了整整一集的人,他能有十亿粉丝,在我眼里是轻尔易举的好不好?我要是从现在起改写养生鸡汤文,天天说吃土豆皮更健康,我的粉丝量也比现在大呀。

  人的认知是有达克效应的,所谓达克效应就是人无法知道自己的空白,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存在着未知领域,或者说,你以为世界像鱼缸那么大,那么世界就真的只有鱼缸那么大。你并不是不知道鱼缸外面有什么,而是你不知道鱼缸有外面。这才是我让你卸载掉抖音、今日头条、小红书、知乎的原因,这就是我让你去实体书店、而且要走遍每一条巷子的原因、这就是相反观点吵架的书你要统统买来的原因。当然了,你也可以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百姓,我觉得我自己现有的这点知识没让我饿着,我就这样等死挺好的。那也不是不行,那么拜托你发现猫哥的观点与你不一致时,你就不要留言了,我不跟这种拒绝拓宽认知的人沟通。

  在听众朋友的留言里,还有一种观点很典型,就是说猫哥你这个人很啰嗦,很唠叨。读小说讲故事就行了嘛,干嘛动不动就扯到自己身边事、或者社会现象?你有这个想法我是能理解的,但是我只能这么说啦,我的节目不适合你。

  你知道有多少人把我的节目反反复复听了几遍的吗?你知道有多少人听完我的《红楼梦》去听我收费的节目了吗?我这么唠叨的一个人,可是就有人花钱来听我唠叨,你不觉得奇怪吗?世上的人本来就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既不打算按你的要求改正,我有可能还要好好发挥我的这一特点。至于有一个听众留言说,听我的《红楼梦》听到马上结尾了立即切换下一集,免得听我后面的废话。那是你的自由,我无权干涉,但是我也得提醒你,有好多人是专门追着我片尾的废话听,而且还把我片尾的那几分钟废话转载到他的空间、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的。别人喜欢到那样的程度,只是你不喜欢而已。你可以选择跳过,你也没必要写下那句恶心的留言刷存在感。有一次,我看到这样的留言,就在下面回复了一句:我后来做的节目根本就不把这些废话放在结尾,而是揉碎了嵌在小说故事里了,你除非彻底不听我的节目,想要跳过我的解读和分析,门都没有。

  下面,围绕着《猫哥详说红楼梦》这个节目本身做一点说明。

  最初我录这个节目并不是为了在网上播放。我就是一个陪女儿一起成长的爸爸,女儿读书,我陪伴;女儿不认字的时候我读给她听,等到能认字了,我把我更深的理解讲给她听。我们亲子互动的时候,旁边放一个录音设备,记录了我一家两代人的其乐融融。这是主要目的、也是第一目的。至于后来发布到网上去有几个人听、或者有没有人听,我根本没关心过。

  就这样读了好几本书,都是根本没人关心的,我的听众就是原来的几十个人。直到后来出现了《红楼梦》,它居然播放量这么高,动不动就冲进了喜马拉雅的巅峰排行榜,这是想不到、也没想过的。这要感谢广大听众朋友互相推荐,也要感谢那些老师给学生和家长的推荐。大家知道,学生有阅读古典小说的任务,老师不想在课堂上浪费时间,也有些老师觉得自己讲也未必讲多好,就直接在家长群里推荐了我的节目。后来加入我的听友群的有好多是中小学生,他们有些用爸妈的手机听,也有些用智能音箱听,有些是老师在课堂上要求的,也有些是老师在家长群里要求的,这些我都略知一二。

  播放量高了,冲上巅峰榜了,就招来某种批评,说这个人读书就读书吧、录节目就录节目吧,干嘛非要跟一个说话都不利嗦的小孩一起录,听着难受死了。那我只能跟你说,我录这个节目就是为了讲给我女儿听,我不是为你录的。没有我的女儿,我根本不会录制这些节目,这么说你该满意了吧?还有一个人说得更搞笑,说你给自己女儿讲故事的录音干嘛要放到喜马拉雅上来?这话说的,我放上来招你惹你啦?如果我放什么样的节目也要看看你的脸色,那你发什么样的留言有没有看看我的脸色呢?这不有病嘛。

  哦对了,还有一个话题要跟大家讲讲,大家就当听笑话了。猫哥最初公布了我的联系方式以后,加我好友的人,我是一个没拦着,统统加上了。结果后来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南方某省某医药大学的学生加我,我觉得吧,大学生哎,医药大学哎,怎么着也应该可以讨论讨论吧?结果这个人首先他来是跟我争论的,争论没事的,又不是不能争论,结果这个人徒有大学生的身份,不懂得什么叫争论,她是这样说的:就你行,就你正确,就你懂得多,你懂得比习大大还多吗?我说:那得看哪个方面,我是个普通老百姓,跟习大大比怎么当领导,那我不如他,但是,我要跟他比打字速度他肯定不如我,所以我总有些方面是比人强的。我说完这个话以后,到了当天晚上,我的微信被封了24小时。我觉得腾讯公司管理方式也挺让我服气的,而更让我服气的是这个看起来像大学生的人,她说话水平还不如我那个没读过书的妈妈。从那天起,我细细分析了几个月以来的得失,我发现,加我好友的听众,因为中医和转基因跑来跟我对骂的占多数,这事本来没问题的,我相信,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我就算争论或者吵架或者对骂,我也不会输的,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引诱我说领导人、再举报到我封号的人,我该怎么防范?就算这种人就那一个,还有个问题,我陪他们争来争去,永远是把我已经做成节目的话再重复一遍。不管你从哪方面问、我要从哪方面回答,我回答的话都是已经做在节目里的了。且不说我的节目是对是错,那我有什么必要把精心制作过的节目内容再跟你个别说一遍呢?而你,听了我的节目以后依然不接受,可以啊,你要么弃我而去,要么有点全新的观点可以来改变我,你既不弃我而去,又没有新的观点可以说给我听,为什么要把我解释过的内容再来问我一遍、要再让我解释一遍呢?这对我一个创作者来说是极大的精力浪费。再加上有封号的危险,后来我就不再让这些人加我好友了。当然了,我后来并不是一个好友没让加,而是有选择地通过了一小部分好友申请。至于我是用什么方法来选择的,你别问,我也不会告诉你。

  好了,这个前言有点长,到此为止。接下来,欢迎您开始收听猫哥我长达400集的《猫哥详说红楼梦》。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猫哥详说红楼梦By 猫哥爱科学

  • 4.2
  • 4.2
  • 4.2
  • 4.2
  • 4.2

4.2

5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猫哥详说红楼梦

View all
凹凸电波 by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427 Listeners

陈说历史 by 长河飞烟

陈说历史

74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3 Listeners

无人知晓 by 孟岩

无人知晓

119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251 Listeners

历史剥壳|张志浩播客 by 张志浩老师

历史剥壳|张志浩播客

35 Listeners

搞钱女孩|女性成长访谈播客 by 搞钱女孩小辉

搞钱女孩|女性成长访谈播客

84 Listeners

红楼剥柚 by 张志浩老师

红楼剥柚

4 Listeners

《红楼梦》原著原文 by 多云下的蛋

《红楼梦》原著原文

0 Listeners

浪里个浪! by 拾柒No_17

浪里个浪!

21 Listeners

文本细读《红楼梦》 by 真心书生

文本细读《红楼梦》

0 Listeners

红楼梦 原著 by 潮音阁

红楼梦 原著

0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77 Listeners

2024火爆全网流行热歌| 热门音乐歌曲推荐 by 煌煌星上兔

2024火爆全网流行热歌| 热门音乐歌曲推荐

21 Listeners

小Lin说 by 小Lin说

小Lin说

5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