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新品上新】嘉天的古典音乐电台来了!除分享珍藏好歌以外,每首古典音乐还会以导聆式进行点拨式赏析。一通百通式的知识通关课+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让你的古典音乐赏析更加沉浸。戳链接→嘉天音乐电台 | 古典音乐天天听(升级版)... more
FAQs about 嘉天: 十分钟听懂古典音乐:How many episodes does 嘉天: 十分钟听懂古典音乐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90 episodes available.
October 26, 2024摘录:当汤显祖遇见德彪西,之梦想曲(Reverie)汤显祖是中国明代的戏曲家和文学家,以其代表作《牡丹亭》(又名《还魂记》)闻名,这部作品与德彪西的音乐在艺术表现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牡丹亭》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探索和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其梦幻般的叙事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与德彪西音乐中的朦胧、抽象和情感表达有着相似之处。德彪西,作为法国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常常通过简短、片段化的旋律和和声,创造出一种朦胧、飘逸、空幻和幽静的气氛,强调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这与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通过戏剧手法展现的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情境不谋而合。德彪西的音乐结构松散自由,缺少传统音乐中的戏剧性动力,这种特点与汤显祖在戏曲中对情感流动的自由表达有着内在的联系。在现代的舞台上,德彪西的钢琴曲与汤显祖的《牡丹亭》的结合,展现了东西方文化在艺术表现上的交融。例如,青年钢琴家顾劼亭导演的作品《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将德彪西的钢琴曲与昆曲《牡丹亭》的唱段紧密衔接,相互交融,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不仅展现了两种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也体现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嘉天书籍:古典乐慰藉...more9minPlay
October 26, 2024【附曲】德彪西 阿拉伯舞曲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曲》是作曲家早期的钢琴作品之一,它们不仅展现了德彪西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也预示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兴起。这些作品通常被认为具有轻松的流动感,与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浓重形成对比。《二首阿拉伯风格曲》(Deux Arabesques, L. 66)创作于1880年,是德彪西钢琴作品中首先得到出版的。这些曲子以其明快的情绪和优美的风格著称,第一首以特别的节奏感和略有东方风格的主旋律,给听众带来一种奇特的幻境。第二首则更为随意,以清脆的鸟鸣声音型贯穿,尾声具有一种奇形怪状的、虚拟的赋格曲式。德彪西的这些作品在钢琴教学中是了解和学习演奏印象主义音乐作品的优秀教材。它们在节奏、调式调性方面表现出了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不同,同时在踏板运用、和声进行等方面给听众带来了新的感受。 此外,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曲》在结构上属于典型的复三部曲式,强调朦胧感,体现了德彪西对“印象”这个词的表达。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风俗等,具有朦胧、飘逸、空幻、幽静的气氛。...more5minPlay
October 26, 2024随谈: 德彪西 牧神的午后音乐会的开场由长笛独奏引领,演奏者一口气吹奏出悠扬的旋律,展现了长笛的高超技巧。尽管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长笛的演奏需要极高的技艺和肺活量。长笛手们曾表示,这项工作极具挑战性。随后,竖琴以其优雅的旋律加入,与长笛的音色完美融合,如同水乳交融,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圆号的加入更是巧妙,它的音色与竖琴和长笛的配合天衣无缝,为整个乐曲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在这场演出中,双簧管的演奏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它的音色在乐曲中巧妙地穿插,控制得恰到好处,展现了演奏者对情绪的精准把握。黑管的演奏则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木头质感,其深沉的音色与长笛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但同样令人着迷。这场音乐会的核心作品是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其中长笛的演奏尤为突出。德彪西在作品中特别强调了长笛的使用,因为长笛是牧神潘的乐器,象征着自然和欲望。长笛的旋律中蕴含着一种原始的冲动,与潘神的形象紧密相连。潘神作为自然之神,常与酒神的孩子相提并论,是一个充满感性的存在,这也使得长笛的旋律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抑制的欲望。尽管其他木管乐器的演奏同样精彩,但长笛在这场音乐会中无疑是主角。它的音色和旋律贯穿始终,将听众带入一个充满欲望和原始冲动的音乐世界。...more7minPlay
October 24, 2024【附曲】帕格尼尼 第三小提琴协奏 第二乐章柔板 片段帕格尼尼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标记为“Adagio”,即柔板,是这部作品中最为抒情和深情的部分。这个乐章以其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展现了帕格尼尼作为作曲家的抒情天赋。调性与拍号:第二乐章通常位于D大调,3/4拍子。这种调性的选择为乐章带来了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与前后乐章形成对比,为听众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缓解。旋律风格:在乐队的前奏之后,小提琴独奏以一种抒情而歌咏的方式呈现旋律。这个乐章的旋律线条悠长,气息宽广,体现了帕格尼尼作为作曲家的抒情天赋。它展现了如歌般优美的旋律,与第一乐章的华丽技巧形成鲜明对比。结构:这个乐章通常采用三段体的结构,其中A部分的主题在乐章中多次出现,而B部分则提供了对比和情感的深化。在乐队和独奏小提琴之间有着对话般的互动,增强了音乐的表达力。情感表达:这个乐章的情感深度和旋律美使得它成为整部协奏曲中情感最为丰富的部分。它展现了帕格尼尼不仅是一位技巧大师,也是一位能够创作出动人心弦旋律的作曲家。演奏技巧:尽管这个乐章不像第一和第三乐章那样技巧要求极高,但它对演奏者的音色控制、分句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挑战。演奏者需要通过细腻的弓法和指法来传达音乐的情感深度。...more2minPlay
October 24, 2024【附曲】帕格尼尼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第二乐章:柔板 片段帕格尼尼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 No.2, Op.7)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完成于1826年。这部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标记为“Adagio”,即柔板,是整部作品中最为抒情和深情的部分。调性与拍号:第二乐章位于D大调,4/4拍子。这种调性的选择为乐章带来了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与第一乐章的b小调形成对比,为听众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缓解。旋律风格:在乐队的前奏之后,小提琴独奏以一种抒情而歌咏的方式呈现旋律。这个乐章的旋律线条悠长,气息宽广,体现了帕格尼尼作为作曲家的抒情天赋。它展现了如歌般优美的旋律,与第一乐章的华丽技巧形成鲜明对比。结构:这个乐章通常采用三段体的结构,其中A部分的主题在乐章中多次出现,而B部分则提供了对比和情感的深化。在乐队和独奏小提琴之间有着对话般的互动,增强了音乐的表达力。情感表达:这个乐章的情感深度和旋律美使得它成为整部协奏曲中情感最为丰富的部分。它展现了帕格尼尼不仅是一位技巧大师,也是一位能够创作出动人心弦旋律的作曲家。演奏技巧:尽管这个乐章不像第一和第三乐章那样技巧要求极高,但它对演奏者的音色控制、分句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挑战。演奏者需要通过细腻的弓法和指法来传达音乐的情感深度。...more2minPlay
October 24, 2024【附曲】帕格尼尼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第三乐章回旋曲 片段帕格尼尼 D大调第一小提琴 第三乐章回旋曲第三乐章:精神抖擞的快板(Rondo. Allegro spiritoso)调性:D大调拍子:2/4拍形式:回旋曲式特点:乐章以轻快而诙谐的主题开始,主奏小提琴使用了许多复杂而华美的技巧,如双泛音和快速的指法。这个乐章充满了活力和幽默感,最后在管弦乐的热烈气氛中结束全曲。曲式:第三乐章是一首回旋曲,它以一个明确的主题(回旋主题)开始,这个主题在整个乐章中多次重复,每次都伴随着不同插段的对比和发展。主题:回旋主题通常以独奏小提琴开始,具有轻快而幽默的特点,展现了帕格尼尼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探索和创新。这个主题的设计不仅意在激发美感,而且着意表现独奏家轻盈而灵巧的弓法 。技巧:这个乐章充分展示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技巧,包括快速的弓法变化、高难度的指法、双泛音、跳弓等。这些技巧的使用不仅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也为听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情感表达:尽管第三乐章以技巧展示为主,但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表达。从温柔抒情到激情四溢,帕格尼尼通过小提琴的演奏传达了不同的情感色彩 。结构:乐章通常由几个插段(对比乐段)和多次回旋主题的重复构成。这些插段提供了与主题相对比的情感和节奏变化,增加了作品的戏剧性 。...more1minPlay
October 23, 2024【附曲】帕格尼尼 摩西主题变奏曲 大提琴版帕格尼尼的《摩西主题变奏曲》是一首著名的小提琴作品(后有改编各种版本),创作于1819年。这部作品以罗西尼的歌剧《摩西在埃及》中摩西祷告时的音乐为主题,因此曲只用G弦演奏,又是柔板,带有如歌的咏叹调性质,故俗称《摩西之歌》或《G弦上的咏叹调》。《摩西主题变奏曲》的引子与结尾都采用变奏形式,此曲用G弦演奏,将G弦指定音高调到bB,引子是柔板,旋律宽广,暗示出主题。中间使用泛音,结尾变成大调。主题的节奏是进行曲风格,采用很多敲击音。第一变奏几乎全是十六分音符,充满欢快的流动感。第二变奏是活泼的2/4拍,结尾加进重音与泛音。第三变奏的节奏与拍子和第二变奏相同,也是用十六分音符,回荡涟漪的流动感沁人肺腑;连音与断音交替出现,跌宕起伏。前一部分反复之后,出现采用六连音的十六分音符的结尾部分,在动荡、华丽的起伏中结束。这部作品展示了帕格尼尼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是小提琴文献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小提琴家所演奏和赞赏。...more8minPlay
September 23, 2024随谈:舒伯特的青春与哀歌,从未想拯救谁舒伯特不仅以“歌曲之王”著称,他的音乐创作远超过简单的歌曲。他的作品是他内心情感的抒发,尤其是面对生活中的困苦与挑战时。舒伯特的音乐是他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反映,他通过创作来缓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他的《摇篮曲》不仅是他年轻时的作品,也体现了他将个人经历转化为艺术创作的过程。舒伯特的音乐不仅仅是为了艺术,也是他个人情感的宣泄,他的作品充满了温暖和人性的光辉。**提纲:**1. **舒伯特的多重身份** - 舒伯特不仅限于“歌曲之王”的称号。 - 他的作品是他情感和生活经历的反映。2. **生活与艺术的互补** - 舒伯特的生活困苦给予他艺术创作的灵感。 - 艺术是他缓解生活痛苦的方式。3. **《摇篮曲》的创作背景** - 作品创作于1815年,舒伯特18岁时。 - 作品体现了舒伯特将个人经历转化为艺术的能力。4. **音乐与情感的联系** - 舒伯特的音乐是他情感的宣泄。 - 他通过音乐来表达和缓解个人的感受。5. **舒伯特的创作动机** - 创作是为了表达特定的情绪或作为礼物。 - 作品是他生活中鲜活、充满情感的一面。6. **舒伯特作品的多样性** - 他的作品包括乐观和悲观,少女和死神等主题。 - 作品如《未完成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和《美丽的磨坊女》等,都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和情感表达。7. **舒伯特的创作特色** - 他的作品充满了温暖和人性的光辉。 - 他能够将个人的情感和经历转化为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嘉天《听懂古典音乐大师》全专辑上线音乐家通过音乐描绘了爱、悲伤、欢愉和渴望,本专辑将深入探索18位大师用音乐展现出来的情感世界,带领听众感受如同一封封情书,直达心灵深处的旋律。涉及音乐家: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肖邦、李斯特、马勒、德沃夏克、舒伯特、帕格尼尼、德彪西 、拉威尔、拉赫、肖斯塔科维奇、罗西尼、维瓦尔弟。...more10minPlay
FAQs about 嘉天: 十分钟听懂古典音乐:How many episodes does 嘉天: 十分钟听懂古典音乐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90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