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July 06, 2016NJ步烟《红艳见闻录-致命的飞翔》(11)简介:《红艳见闻录》是2006年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白。她在桌上养了一盆黄色的菊花,菊花的气息混合在潮湿的地气中,花朵黑黢黢的影子照在床铺的白墙上,像一个鬼魂模糊的面容。我跟大宝说我要到他那里去取苹果,我骑着自行车,迎着这道苹果的彩虹驶去,一路上我情不自禁地微笑着,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只精选的上好苹果。大宝情意绵绵地接待了我,但我们只是说别的,我们再次陷入了试探。北诺再次到秃头男人的家里,她要将这力量把身上的躯体掀到一个无底的深渊,这个人在一团无声的火光中四散,他就像节日里最灿烂的焰火,缓慢如飞地开放。...more12minPlay
July 05, 2016NJ亦米《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4)书籍:《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录音:亦米后期:亦米书籍简介:作者迈克尔·史密斯,爱尔兰籍极地探险史研究者,著有多本极地探险题材畅销书,本书中,他为无名英雄立传,让汤姆·克林成为爱尔兰家喻户晓的名字,让世世代代的爱尔兰儿童铭记一个英雄的传奇。爱尔兰籍探险家汤姆•克林,三次远征南极,两次独闯冰雪荒原,一次穿越南乔治亚岛腹地。他见证过被称为探险史上最悲壮的斯科特极点冲刺之行,也与沙克尔顿并肩,试图穿越南极大陆,完成史无前例的探险壮举。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英雄时代的南极探险史。 本书首次完整呈现汤姆•克林一生的南极之旅,以航海日志、探险当事人与克林家人的回忆,以及斯科特极地研究所文献等一手资料为依托,真实还原了 19世纪末20 世纪初人类征服南极的全过程。...more12minPlay
July 04, 2016NJ情雅《目送》(1)节目名称: 《目送》第一期 –NJ情雅文章来源: 实体书《目送》原作者: 龙应台主播: 情雅歌单: 开头/结尾 垫乐 石进《就这样远远地看着你》短介绍:《目送》是一部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作者龙应台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本期主题: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more9minPlay
July 03, 2016NJ步烟|文\西屯《有唐一僧玄奘》(5)第五节人物|痴迷的旅行家,执着的宗教狂: 有唐一僧玄奘(三)2016-02-29 田野志当他正在寺庙里郁闷的时候,一个石磐陀过来找他受戒,礼数完毕后玄奘把自己的隐忧告诉了这个石磐陀,意思是看他能不能找个向导帮他解决这个难题。没成想此人竟豪爽答应愿意做向导与玄奘通路,度过玉门关。据敦煌学者考证,这个石磐陀其实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也许如此吧,因为在过玉门关过程中,这个人确实曾经动过杀机,想要谋财害命,玄奘念大悲心咒,把这个头陀给吓回去了。此人愿意跟玄奘涉险途绕道而行的原因大概并不是仅仅为了帮助玄奘,而是在他答应玄奘的时候心里已经有所计划。石磐陀这种和尚在当时可绝不是什么善类,类似佛教界的土匪,杀人越货是常有的事。聪敏过人的玄奘并非社会经验不丰富,而是当时情况紧急,实在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把命赌上一拼。信念的力量果然强大,而做一个有信念的人,怕是即便渴死在无边荒漠中,也是较要幸福一些。...more12minPlay
July 02, 2016NJ情雅《膜拜“蓝罂粟”——追逐高原上的绿绒蒿》(上)节目名称: 《膜拜“蓝罂粟”——追逐高原上的绿绒蒿》 —NJ情雅作者: 王辰 牛洋主播: 情雅本期节目由《静听书屋》与《西藏人文地理》杂志合作推出。短介绍:很久以来,人们对西藏的植物知之甚少,不少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西藏地势高亢,气候酷寒,可能是不毛之地。直到1950年之后,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各类型的植物考察队,对西藏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其足迹遍及西藏各地,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揭示了西藏植物多样化的全貌,引起了国内外各方人士的兴趣。其实,西藏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而且不同地区物种的多样性差异很大。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就来介绍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珍稀植物:绿绒蒿。垫乐:次仁拉姆—《昌都酒歌》Michael Stearns—《Monk With Bell》张毅 - 《梦中的绿洲》Existence - 《Invocation》...more15minPlay
July 01, 2016NJ情雅《中国老故事》(4) 兔子的眼睛是怎么变红的节目名称: 《中国老故事》第四期——《兔子的眼睛是怎么变红的》–NJ情雅文章来源: 实体书《中国老故事》原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由亲近母语研究院编著主播: 情雅歌单: 开头/结尾 垫乐 李志辉 - 碧水微风媚太湖短介绍:《中国老故事》是一套专为中国孩子编写的民间故事集,带领孩子走进根植于我们骨血里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明之美。本期主题:我们都知道兔子长着一双红眼睛,但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兔子的眼睛其实是蓝色的,之所以变红是因为这样一个故事。...more6minPlay
June 30, 2016NJ深海《静听画事-弘一法师-上》静听画事-《民国画事-弘一法师-上》-NJ深海文稿来自 艺术自媒体 民国画事主播: 深海后期: 深海策划: 深海简介: 丰子恺说,人生有三层境界,好比三层楼,一层是物质生活,二层是精神生活,三层是灵魂生活,有人终其一生为衣食丰足,有人为文化艺术醉心,而只有极少人,探求人生究竟、灵魂来源、宇宙根本。弘一法师,就是这第三层楼上的人。微信公众号: dushifm ; 听友互动群: 446474271承制电台: 静听有声工作室 安静聆听,让心宁静...more16minPlay
June 28, 2016NJ猫猫《坐上冰火箭去太阳》(1)标题:NJ猫猫---《坐上冰火箭去太阳》(1) 短介绍: 越战后,韦恩·马修斯(Wayne Matthysse)重返东南亚。在柬埔寨的一个偏远农村,他用爱与包容,将原本荒无人烟的奥普陀寺改造成一个艾滋病儿童社区。 奥普陀寺的孩子,是柬埔寨的第一代艾滋病儿童。他们经受了歧视、背叛、抛弃等诸多不公的待遇,但仍以自己的笑容、纯真,积极地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孩子们强大的生命力深深地感染了身为志愿者的作者,他们的坚韧、乐观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教会了作者如何面对人生苦难;他们的单纯善良,也让作者领悟到了家的含义以及爱的真谛。 这是一个有关生命韧性和怜悯仁慈的故事,作者用朴实、幽默的笔触将这些孩子的故事娓娓道来,自有温暖人心的力量。书名来自一名奥普陀寺孩子的奇思妙语。歌单:刘惜君--《拂晓》联系方式:新浪微博:@PALA猫小姐...more14minPlay
June 26, 2016NJ步烟/文|西屯《有唐一僧玄奘》(4)第四节:人物|痴迷的旅行家,执着的宗教狂:有唐一僧玄奘(二)2016-02-27 田野志一路西行,玄奘不断能够找到人结伴而行,并屡屡得贵人相助。据他弟子后来的记录,除了强调父亲陈慧与长捷法师都身高八尺、相貌堂堂之外,对玄奘的外表描述更加到了完人地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写道:法师形长七尺余,身赤白色,眉目舒朗,端严若神,美丽如画。音词清远,言谈雅亮,听者无厌。或处徒众,或对嘉宾,一坐半日,身不倾动。服尚乾陀,裁唯细氎;修广适中,行步雍容,直前而视,辄不顾盼。滔滔焉若大江之纪地;灼灼焉类芙蕖之在水。玄奘的口才、与人交往的能力早已在经年游学历练中磨得炉火纯青。所以,为什么他能够西天取经,修成正果,若没有一定的天时人和,以及他自身出众的身体素质和修养,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从外人眼光看,他宁肯冒险偷渡,也要西天取经,信心爆表又是到了到何等程度!心身合一,取经看似仓促鲁莽,其实已然万事俱备。主播:步烟后期:小太阳音乐:云水禅心,如来一页...more11minPlay
June 25, 2016NJ夏妍《西藏人文地理》老外眼中的西藏,遇见一座圣山节目:【西藏人文地理】老外眼中的西藏——遇见一座圣山(NJ夏妍)短介绍: 对他人的宽容与好奇将打开你与所有你遇到的人的心门。藏族人是热情、幽默、细心的主人。世界的屋脊值得你前往一游。作者: 文 | 艾娃·盖拉赫 翻译 | 牛文怡节目文稿: 老外眼中的西藏——遇见一座圣山文 | 艾娃·盖拉赫 翻译 | 牛文怡在很久以前,佛教徒、印度教徒、苯教徒和耆那教徒就开始将冈仁波齐看成最重要的朝圣地,许多神话和传说讲述了有关的故事。对于(藏传)佛教徒来说,冈仁波齐是“须弥山”(诸神居住的地方),它是宇宙的发源地,也是佛陀的狂暴化身时轮金刚的住所。那些与冈仁波齐相连的山脉也象征着佛教的神祗与佛。西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传说就发生在11世纪的一场前往冈仁波齐朝圣的赌赛,赌赛的一方是佛教学者和诗人米拉日巴,另一方是他的仇敌纳若奔琼。双方约定,谁先到达峰顶,谁就获得宗教上的优势地位。最后,米拉日巴取得了比赛的胜利,他在第一道晨曦出现的时候就到达了目的地,而他的对手此时还徒劳的在山路上策马。于是这位苯教的代表只得去东边一座偏僻的山上栖身,愤怒的纳若奔琼把自己的转经筒朝着冈仁波齐扔去,山体南面就此留下了一条垂直的“缺痕”。根据传说,山体北面的横纹是纤绳磨压的痕迹,魔鬼曾徒劳地尝试过用纤绳把冈仁波齐拉到斯里兰卡去。佛陀阻止了魔鬼的努力,因此,如果你有一丝想象力的话,今天还能在冈仁波齐周围的圣路(藏语:kora)上辨认出很多当年佛陀留下的脚印。藏族人相信,佛陀和他的化身以及其他当地的神祗就居住在这些山与湖之中。因此攀登圣山和在圣湖里沐浴都被看作是对神的亵渎,他们会绕着圣地做时针运动,并祭献贡品以表明自己对佛陀的尊敬。在冈仁波齐周围长达56公里的圣路上,我曾遇到过一些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朝圣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在长得惊人的路途上一直全身贴地叩拜前行,有时甚至就这样从藏东拜到拉萨,再从拉萨拜到冈仁波齐。这被看成是去除傲慢和净化污秽思想的最有效的方式。从拉萨到冈仁波齐有两条路径,较短的一条是沿着中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山麓走,路程长约1200公里,较长的一条是穿越羌塘草原,路程长达1900公里!此外,从古老的丝绸之路枢纽喀什开始,有一条1600公里长的路绵延直到冈仁波齐,中间还穿越了人烟稀少的阿克塞钦平原。数百年来,身穿白色麻衣的印度教托钵僧(梵语sadhus)还能在10天之内穿越古老的喜马拉雅盐路到达冈仁波齐。我曾和西藏的朝圣者一起搭便车走过前三条路线,还作为导游带着一个德国旅行团徒步走过第四条路线。每一次,刚启程时我的心情就已经非常愉悦了。在佛教的观念里,朝圣、围绕圣地转圈以及其他一些精神与肉体上的仪式,都是在积蓄能帮助自己转世投胎时得到好去处的善因。当你从南边看到冈仁波齐白雪覆盖的山峰时,你差不多已经到了圣路起点塔钦。在那儿,我在自己的背包里装上露营和摄相的设备以及三天的食物,然后起步。在冈仁波齐周围,我喜欢一个人行路,这样我能更好地领受到那种神秘的能量——即使不是佛教徒,在冈仁波齐附近也能感觉到这种能量。到第一处叩拜地大经幡只需要走两小时。按照传统,藏年的第四个月圆日成千上万的佛教徒会在这里庆祝佛陀的出生。从这往左走可以到曲谷寺,往右走是一个天葬台,在这里你可以俯瞰到下面河谷的壮丽景色,这条河伴着圣路蜿蜒往北流去。这里不存在固定的朝圣规则。你是与人结伴同行还是孤身一人无足轻重,因为在每个人的心里,自己都是独自一人前来朝圣的,这样,你才能在经过各种仪式后拉近与佛的距离。这些仪式中就包括了藏族人的仆拜礼,在寺庙、神坛,或者佛与大师曾居住过的圣地前,藏族人会仆地拜三次。这三次代表了三个心愿:转世时能投个好胎,得到顿悟,以及驱散邪念。在这样的场合,藏族人会献上祭品,比如哈达、大麦穗、酥油、大麦酒和藏香。这些祭品象征了佛教教义中的无偿奉献。在庆典活动中,人们有机会获得喇嘛或者祖古(转世的喇嘛)的祝福。在整个朝圣过程中,藏族人会不停地默念祈福的经文,而且伴随着每个音节,他们左手的拇指会转动念珠串上108颗珠子中的一颗。到达为纪念米拉日巴而建的德里拉服克寺时,圣路就走到一半了。藏族人会在这里停留,喝茶休息,第二天再去走通往圣路最高点的陡坡。我经常被人邀请去喝茶,喝茶的时候他们聊各自的家乡和在家时的工作。他们谈论在哪座山上住着哪位神祗,在哪处圣地该念哪种经文,相互之间很少有异意。有时会突然看到,路边放着无数用旧衣服包裹着的石块。这是朝圣者带来的死者的衣物,如此来企求这些死者投胎转世时能有善果,既然他们本人已经无法亲自来朝圣。穿越过女保护神卓玛的住处——海拔5600米高处的卓玛拉山口,就表示你已经从一个世界来到了另一个。你能感受到,朝圣者历经千辛万苦追求的那种精神力量在这里达到了顶峰。数千面印着经文的彩旗在高处迎风招展,把祷文传向四方。山口悬崖左边的山峰上诡异地立着有一块锤状的山石。在这块“因缘斧”下,朝圣者所有的善因和恶因都会被抵消。山峰的下面平躺着绿色的湖,湖面通常覆盖着冰雪,此湖象征着灵魂的净化。我在路上遇到过的最年轻的朝圣者是一个出生才三个月的男婴,他的妈妈把他背在自己背上,虽然形容疲惫但又一脸欣喜。藏族人相信,人应该尽可能早的积蓄善因,同时,只要还能站立,就不要停。所以当你在路上遇到风烛残年的老年朝圣者时,不用感到惊讶。他们以无比的耐心一步步地往前走,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嗓音吟唱欢快的曲子。在西藏有一种说法,当你围绕冈仁波齐走过108遍后,那你肯定会悟道了。为此,很多藏族人天还没亮就启程,赶在半夜前回来,在几个小时之后又再度启程。每次我离开冈仁波齐的时候,我都确信,我还会再次回来。在这里,自然的放射和朝圣者的虔诚令人难忘,当然还有一种与此相联系的辽阔的境界。我虽然不是佛教徒,但我仍然能在这里找到一种内在的宁静与力量。每当我在日常生活中被世俗的问题困扰,我会闭上眼睛,把自己的灵魂带入到这片宁静之中,把自己带到过去与未来一切事故的彼岸。我在冈仁波齐碰到的那些人告诉过我,即使是在最困苦、最艰难的生活环境中,你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冈仁波齐是我们这个世界最令人难忘的自然与文化的纪念碑。为了那些属于不同教派的信徒,为了那些不远万里前来的旅行者,冈仁波齐与它周围的一切应该原状不变地保留下去。对他人的宽容与好奇将打开你与所有你遇到的人的心门。藏族人是热情、幽默、细心的主人。世界的屋脊值得你前往一游。...more16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