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開心一點》 音檔來源:Needs Radio 全球華語廣播網 在人生的風雨中,總有一些聲音,能夠讓你會心一笑。《開心一點》是一個分享真實故事、溫暖人心的節目,由謝瑞蘭主持,邀請各界來賓,談生命的困頓與突破、愛與療癒、陪伴與盼望。每一集都是一次心靈的交流,從山林育幼院的故事,到面對病痛與重生的經歷,再到創作者的心路歷程,讓我們一起,在故事中尋找活得開心一點... more
October 16, 2025《何鳳山:中國的辛德勒!一紙簽證拯救萬人生命的真實故事》(1)ㄧ、何鳳山:簽證背後的勇氣與信仰 在這歡樂節慶中,本集節目也帶來一段震撼人心的真實故事——「中國的辛德勒」何鳳山。 他是中華民國外交官,1901年出生於湖南益陽的基督徒家庭。1937年,出任駐奧地利維也納總領事時,正值納粹崛起、猶太人遭受迫害。 面對德國吞併奧地利後的危機,他違抗上級命令,冒著失去官職的風險,簽發數千份前往上海的簽證,幫助猶太人逃離死亡。 二、一紙簽證,拯救萬人生命 上海是當時少數不需入境簽證的城市,成為猶太難民的避難所。何鳳山親手簽發的這些「生命簽證」,讓約4,000名猶太人直接得救,超過18,000人間接受惠。 這些簽證,不僅是文件,更是愛與勇氣的象徵。 然而,他因「越權行事」被誣陷,仕途受阻,退休後甚至被剝奪退休金。 即便如此,他從未後悔,也未曾向人提起這段歷史,只是默默服事教會,過著平凡生活。 三、榮耀歸來:遲來的表彰與永恆的光輝 直到他1997年辭世後,女兒刊登訃聞時,被當年受他救助的猶太人看見,這段被塵封的義舉才被揭露。 2000年,以色列政府追授他「國際義人」稱號;2010年,台灣總統馬英九為他平反並頒發褒揚令。 何鳳山以信仰與良知書寫歷史,證明即使身處黑暗,一人也能成為光。 取用歌曲: 【眼光】天韻合唱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Gvl3ZwlxE&list=RDSPGvl3ZwlxE&start_radio=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3minPlay
October 16, 2025《何鳳山:中國的辛德勒!一紙簽證拯救萬人生命的真實故事》(2)ㄧ、何鳳山:簽證背後的勇氣與信仰 在這歡樂節慶中,本集節目也帶來一段震撼人心的真實故事——「中國的辛德勒」何鳳山。 他是中華民國外交官,1901年出生於湖南益陽的基督徒家庭。1937年,出任駐奧地利維也納總領事時,正值納粹崛起、猶太人遭受迫害。 面對德國吞併奧地利後的危機,他違抗上級命令,冒著失去官職的風險,簽發數千份前往上海的簽證,幫助猶太人逃離死亡。 二、一紙簽證,拯救萬人生命 上海是當時少數不需入境簽證的城市,成為猶太難民的避難所。何鳳山親手簽發的這些「生命簽證」,讓約4,000名猶太人直接得救,超過18,000人間接受惠。 這些簽證,不僅是文件,更是愛與勇氣的象徵。 然而,他因「越權行事」被誣陷,仕途受阻,退休後甚至被剝奪退休金。 即便如此,他從未後悔,也未曾向人提起這段歷史,只是默默服事教會,過著平凡生活。 三、榮耀歸來:遲來的表彰與永恆的光輝 直到他1997年辭世後,女兒刊登訃聞時,被當年受他救助的猶太人看見,這段被塵封的義舉才被揭露。 2000年,以色列政府追授他「國際義人」稱號;2010年,台灣總統馬英九為他平反並頒發褒揚令。 何鳳山以信仰與良知書寫歷史,證明即使身處黑暗,一人也能成為光。 取用歌曲: 【眼光】天韻合唱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Gvl3ZwlxE&list=RDSPGvl3ZwlxE&start_radio=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6minPlay
October 15, 2025《波蘭的辛德勒 ── 伊蓮娜森格勒:從納粹手中拯救2500個孩子》(1)一、瓶中藏著希望的名字 二戰期間,波蘭女護士 愛琳娜·森德勒(Irena Sendler) 冒著生命危險,從納粹掌控下的華沙猶太區救出超過 2500名兒童。她利用護士身份進入隔離區,將孩子們藏在擔架、垃圾袋、甚至屍袋裡偷運出來,再安排到孤兒院、修道院與願意收留的家庭中。 為了讓這些孩子未來能與家人重聚,她將他們的真實姓名與假名寫在紙條上,裝入玻璃瓶中,埋在朋友家蘋果樹下——那些瓶子裡的名字,就是「瓶中的生命」,象徵在黑暗中閃爍的希望。 二、面對死亡仍不退縮的勇氣 1943年,森德勒的秘密行動被納粹發現,她遭逮捕並送入帕瓦克監獄。即使雙腿被折斷、受盡酷刑,她仍拒絕洩漏任何同伴與孩童的資訊。最終,在地下組織與賄賂士兵的幫助下,她奇蹟般逃出,隱姓埋名,繼續營救工作。戰後,她取出埋在樹下的瓶子,卻發現大多數孩子的父母已不在人世——那一刻,她淚流滿面。 三、被學生喚醒的歷史 1999年,美國堪薩斯州三名高中女生在歷史老師指導下,參加「國家歷史紀念日」比賽時偶然發現森德勒的故事。她們將這段被遺忘的英勇事蹟改編為話劇《瓶中的生命》,引發轟動。後來,她們親赴波蘭探望九十高齡的森德勒。 森德勒對她們說:「我從未覺得自己是英雄。我只是盡了良心的責任。真正的遺憾,是我沒能救更多的人。」 四、勇氣與教育的力量 這三位學生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這位平凡卻偉大的女性,也讓「瓶中的生命」成為教育與人道精神的象徵。愛琳娜·森德勒用行動詮釋了「愛的力量」,而那三個女孩,則證明了「記得」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取用歌曲: Vladimir Horowitz plays Chopin Polonaise in A flat major op.5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1-uOCXQ_0I&list=RDp1-uOCXQ_0I&start_radio=1 Polish Folk Song - Lipka Zielon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bmb0a1NFjU&list=RDnbmb0a1NFjU&start_radio=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5minPlay
October 15, 2025《波蘭的辛德勒 ── 伊蓮娜森格勒:從納粹手中拯救2500個孩子》(2)一、瓶中藏著希望的名字 二戰期間,波蘭女護士 愛琳娜·森德勒(Irena Sendler) 冒著生命危險,從納粹掌控下的華沙猶太區救出超過 2500名兒童。她利用護士身份進入隔離區,將孩子們藏在擔架、垃圾袋、甚至屍袋裡偷運出來,再安排到孤兒院、修道院與願意收留的家庭中。 為了讓這些孩子未來能與家人重聚,她將他們的真實姓名與假名寫在紙條上,裝入玻璃瓶中,埋在朋友家蘋果樹下——那些瓶子裡的名字,就是「瓶中的生命」,象徵在黑暗中閃爍的希望。 二、面對死亡仍不退縮的勇氣 1943年,森德勒的秘密行動被納粹發現,她遭逮捕並送入帕瓦克監獄。即使雙腿被折斷、受盡酷刑,她仍拒絕洩漏任何同伴與孩童的資訊。最終,在地下組織與賄賂士兵的幫助下,她奇蹟般逃出,隱姓埋名,繼續營救工作。戰後,她取出埋在樹下的瓶子,卻發現大多數孩子的父母已不在人世——那一刻,她淚流滿面。 三、被學生喚醒的歷史 1999年,美國堪薩斯州三名高中女生在歷史老師指導下,參加「國家歷史紀念日」比賽時偶然發現森德勒的故事。她們將這段被遺忘的英勇事蹟改編為話劇《瓶中的生命》,引發轟動。後來,她們親赴波蘭探望九十高齡的森德勒。 森德勒對她們說:「我從未覺得自己是英雄。我只是盡了良心的責任。真正的遺憾,是我沒能救更多的人。」 四、勇氣與教育的力量 這三位學生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這位平凡卻偉大的女性,也讓「瓶中的生命」成為教育與人道精神的象徵。愛琳娜·森德勒用行動詮釋了「愛的力量」,而那三個女孩,則證明了「記得」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取用歌曲: Vladimir Horowitz plays Chopin Polonaise in A flat major op.5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1-uOCXQ_0I&list=RDp1-uOCXQ_0I&start_radio=1 Polish Folk Song - Lipka Zielon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bmb0a1NFjU&list=RDnbmb0a1NFjU&start_radio=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9minPlay
October 14, 2025《比利時之母——錢秀玲:二戰期間拯救百人生命》一、我們要,開心一點 從中秋烤肉文化的金蘭醬油廣告詞獲得靈感,《開心一點》節目決定以一句溫暖的口號開場──「我們要,開心一點!」。 主持人瑞蘭希望觀眾能將這句話化為生活習慣,用一句話、 一個手勢,轉化每天的心境,讓微笑成為生活的起點。 二、木匠兄妹的溫柔旋律 節目開場選播經典歌曲〈Top Of The World〉。這首1972年由美國木匠兄妹合唱團演唱的經典代表作,旋律明亮,歌詞中充滿愛與感恩的喜悅。 Karen柔美的歌聲與Richard溫暖的鋼琴和聲,像陽光灑進人心,也象徵本集主題人物──錢秀玲博士──以愛與信念溫暖他人、帶來希望。 三、來自中國的勇敢女子 錢秀玲,1913年生於江蘇宜興,出身書香門第。1929年赴比利時留學,並於1933年以優異成績取得魯汶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成為當時唯一的中國女性博士。 原本計畫回國服務的她,因戰火無法返鄉,留在比利時行醫濟世。戰爭爆發後,她與丈夫在艾爾伯蒙鎮開設診所,無懼危險,醫治傷患、幫助難民。 四、以生命守護生命 1940年德軍佔領比利時,錢秀玲曾兩度冒險奔赴布魯塞爾,親自向德國總督法爾肯豪森求情。 第一次,她成功救下一名被判死刑的青年羅傑;第二次,懷孕五個月的她再次出面,拯救了96名即將被槍決的青年,使他們得以存活至戰後。 她以一位中國女子的智慧與勇氣,在戰火中化解了死亡,書寫了人性的光輝。 五、和平之子的愛與傳承 戰後,錢秀玲被比利時政府授予「國家英雄勳章」,並以她的名字命名街道。她也為被戰後審判的法爾肯豪森奔走請願,展現了「以愛報仇」的精神。 晚年,她創辦比利時第一所中文學校與多家中餐館,推動中比文化交流,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仍溫柔奉獻。 節目最後播放〈使我做和平之子〉,以歌聲呼應錢秀玲的一生——在仇恨之處播下愛,在絕望之處播下盼望。 取用歌曲: Top of the world ( with lyrics ) 世界之巔 ── Carpenters木匠兄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MBF_A9umE&list=RDsNMBF_A9umE&start_radio=1 聖法蘭西斯禱文 (使我作祢和平之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MxXhFFDr4&list=RDrpMxXhFFDr4&start_radio=1 傳給人 - 史茵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1KC7Y_FO6E&list=RDq1KC7Y_FO6E&start_radio=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3minPlay
October 10, 2025《戴德生曾孫女戴愛美的戰火童年(二) ー 從芝罘學校到濰縣集中營》(2)《戴愛美的救恩之歌(二):從集中營到重逢的信實之路》 一、試著回憶那份溫柔 本集主題曲〈Try to Remember〉由美國民謠樂團 The Brothers Four(四兄弟合唱團) 於1965年演唱。歌曲旋律清新柔和,歌詞描繪對過往美好時光的懷念與溫暖。那句「試著回憶,如果你記得,就讓這感覺持續吧」,彷彿提醒人們:即使經歷嚴冬,也別忘記那份愛與希望仍在心中延續。 二、信仰的根基:戰火下的家庭敬拜 根據戴愛美的回憶錄,二戰期間,她的家庭在中國面對戰亂與信仰的雙重考驗。父母以《詩篇》第91篇作為每日敬拜的力量之源,帶領孩子們在動盪中信靠神的保守。1941年,美日開戰後,年僅七歲的戴愛美與兄姐、弟弟被送往山東煙台芝罘學校,與祖父戴存仁同住,卻隨即被日軍押往濰縣集中營。 三、苦難中的光:信心、教育與愛 在集中營中,生活極為艱困。祖父每日讚美神的恩典,堅信祂仍在掌權。學校的老師們在物資短缺下仍堅持教學,維持學業與紀律,甚至舉行牛津考試,給孩子們希望。化學老師 李愛銳(1924年巴黎奧運金牌得主)教導學生為日本人禱告,以愛代替仇恨,讓信仰成為他們心中的力量。 四、神的信實:從囚禁到重逢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美軍展開「鴨子行動」,成功解救濰縣集中營所有人員。重獲自由後,戴愛美兄妹四人歷經飛機、火車、驢車與泥濘長路,最終在中國西北與父母團聚。母親憶起當年與神的立約——「我照顧神所愛的中國人,神就照顧我的孩子。」如今五年半後奇蹟成真,見證了神不變的信實。 五、感恩的延續:尋找救援者的腳蹤 多年後,戴愛美踏上尋找「鴨子行動」救援英雄的旅程,最終於2015年與當年的翻譯官 王承翰 在貴陽重逢。那一刻,她流著淚感恩——從集中營的黑暗到重逢的光明,都是神恩典的記號。正如歌曲所唱: 「在深深的十二月,我們心裡應該記得,讓這份感覺持續吧──持續吧。」 取用歌曲: Try To Rememb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8rcDeRgr1Q&list=RDq8rcDeRgr1Q&start_radio=1 耶和華祢是我的神 - 讚美之泉敬拜讚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QzV2WE-qw&list=RDy3QzV2WE-qw&start_radio=1 依然愛我 You still love me 盛曉玫 Amy Sand 泥土音樂專輯 8:不變的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HI-9s4dTU&list=RDuSHI-9s4dTU&start_radio=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6minPlay
October 10, 2025《戴德生曾孫女戴愛美的戰火童年(二) ー 從芝罘學校到濰縣集中營》(3)一、試著回憶那份溫柔 本集主題曲〈Try to Remember〉由美國民謠樂團 The Brothers Four(四兄弟合唱團) 於1965年演唱。歌曲旋律清新柔和,歌詞描繪對過往美好時光的懷念與溫暖。那句「試著回憶,如果你記得,就讓這感覺持續吧」,彷彿提醒人們:即使經歷嚴冬,也別忘記那份愛與希望仍在心中延續。 二、信仰的根基:戰火下的家庭敬拜 根據戴愛美的回憶錄,二戰期間,她的家庭在中國面對戰亂與信仰的雙重考驗。父母以《詩篇》第91篇作為每日敬拜的力量之源,帶領孩子們在動盪中信靠神的保守。1941年,美日開戰後,年僅七歲的戴愛美與兄姐、弟弟被送往山東煙台芝罘學校,與祖父戴存仁同住,卻隨即被日軍押往濰縣集中營。 三、苦難中的光:信心、教育與愛 在集中營中,生活極為艱困。祖父每日讚美神的恩典,堅信祂仍在掌權。學校的老師們在物資短缺下仍堅持教學,維持學業與紀律,甚至舉行牛津考試,給孩子們希望。化學老師 李愛銳(1924年巴黎奧運金牌得主)教導學生為日本人禱告,以愛代替仇恨,讓信仰成為他們心中的力量。 四、神的信實:從囚禁到重逢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美軍展開「鴨子行動」,成功解救濰縣集中營所有人員。重獲自由後,戴愛美兄妹四人歷經飛機、火車、驢車與泥濘長路,最終在中國西北與父母團聚。母親憶起當年與神的立約——「我照顧神所愛的中國人,神就照顧我的孩子。」如今五年半後奇蹟成真,見證了神不變的信實。 五、感恩的延續:尋找救援者的腳蹤 多年後,戴愛美踏上尋找「鴨子行動」救援英雄的旅程,最終於2015年與當年的翻譯官 王承翰 在貴陽重逢。那一刻,她流著淚感恩——從集中營的黑暗到重逢的光明,都是神恩典的記號。正如歌曲所唱: 「在深深的十二月,我們心裡應該記得,讓這份感覺持續吧──持續吧。」 取用歌曲: Try To Rememb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8rcDeRgr1Q&list=RDq8rcDeRgr1Q&start_radio=1 耶和華祢是我的神 - 讚美之泉敬拜讚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QzV2WE-qw&list=RDy3QzV2WE-qw&start_radio=1 依然愛我 You still love me 盛曉玫 Amy Sand 泥土音樂專輯 8:不變的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HI-9s4dTU&list=RDuSHI-9s4dTU&start_radio=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7minPlay
October 10, 2025《戴德生曾孫女戴愛美的戰火童年(二) ー 從芝罘學校到濰縣集中營》(1)一、試著回憶那份溫柔 本集主題曲〈Try to Remember〉由美國民謠樂團 The Brothers Four(四兄弟合唱團) 於1965年演唱。歌曲旋律清新柔和,歌詞描繪對過往美好時光的懷念與溫暖。那句「試著回憶,如果你記得,就讓這感覺持續吧」,彷彿提醒人們:即使經歷嚴冬,也別忘記那份愛與希望仍在心中延續。 二、信仰的根基:戰火下的家庭敬拜 根據戴愛美的回憶錄,二戰期間,她的家庭在中國面對戰亂與信仰的雙重考驗。父母以《詩篇》第91篇作為每日敬拜的力量之源,帶領孩子們在動盪中信靠神的保守。1941年,美日開戰後,年僅七歲的戴愛美與兄姐、弟弟被送往山東煙台芝罘學校,與祖父戴存仁同住,卻隨即被日軍押往濰縣集中營。 三、苦難中的光:信心、教育與愛 在集中營中,生活極為艱困。祖父每日讚美神的恩典,堅信祂仍在掌權。學校的老師們在物資短缺下仍堅持教學,維持學業與紀律,甚至舉行牛津考試,給孩子們希望。化學老師 李愛銳(1924年巴黎奧運金牌得主)教導學生為日本人禱告,以愛代替仇恨,讓信仰成為他們心中的力量。 四、神的信實:從囚禁到重逢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美軍展開「鴨子行動」,成功解救濰縣集中營所有人員。重獲自由後,戴愛美兄妹四人歷經飛機、火車、驢車與泥濘長路,最終在中國西北與父母團聚。母親憶起當年與神的立約——「我照顧神所愛的中國人,神就照顧我的孩子。」如今五年半後奇蹟成真,見證了神不變的信實。 五、感恩的延續:尋找救援者的腳蹤 多年後,戴愛美踏上尋找「鴨子行動」救援英雄的旅程,最終於2015年與當年的翻譯官 王承翰 在貴陽重逢。那一刻,她流著淚感恩——從集中營的黑暗到重逢的光明,都是神恩典的記號。正如歌曲所唱: 「在深深的十二月,我們心裡應該記得,讓這份感覺持續吧──持續吧。」 取用歌曲: Try To Rememb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8rcDeRgr1Q&list=RDq8rcDeRgr1Q&start_radio=1 耶和華祢是我的神 - 讚美之泉敬拜讚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QzV2WE-qw&list=RDy3QzV2WE-qw&start_radio=1 依然愛我 You still love me 盛曉玫 Amy Sand 泥土音樂專輯 8:不變的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HI-9s4dTU&list=RDuSHI-9s4dTU&start_radio=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1minPlay
October 09, 2025《戴德生曾孫女戴愛美的戰火童年 ー 從芝罘學校到濰縣集中營》(1)一、宣教士的後代,在中國的童年 戴愛美是英國著名宣教士戴德生的曾孫女,出生於中國河南。她的父母因前往中國西北地區服事,把她與兄弟姐妹送往芝罘學校就讀,與祖父戴存仁同住。這所由戴德生於1880年創辦的學校,被譽為「蘇彝士運河以東最好的英文學校」,專為宣教士子女提供教育。那段時間,戴愛美過著看似平靜卻充滿信仰氛圍的童年。 二、被囚於戰火——濰縣集中營的日子 1942年,日軍入侵,芝罘學校三百多名師生被押往濰縣集中營。那是亞洲最大的集中營,生活條件極為惡劣。然而,令人動容的是,即使在艱難中,師生們仍堅持教學與學習,竟然奇蹟般地畢業了三屆學生。 年近八十的祖父戴存仁雖免於勞役,仍以身作則,每天唱詩敬拜,用信仰鼓勵他人。他的歌聲如同光,照亮了這片黑暗的所在。集中營裡的老師們也堅持服事學生,其中最令人敬仰的,就是奧運冠軍、同為基督徒的李愛銳(Eric Liddell)。 三、李愛銳的榜樣——在苦難中仍愛人如己 李愛銳在集中營中教授化學,並擔任康樂自治會主席,透過體育與遊戲活動維繫大家的士氣。他常以微笑與信心面對困境,並鼓勵孩子們「要愛我們的敵人」。他無私的愛與信仰精神深深影響了戴愛美與許多人。然而,在1945年戰爭結束前夕,李愛銳因腦瘤病逝,留下一生最動人的信仰見證。 四、母親的禱告與上帝的信實 遠在他方的母親,在得知戰爭爆發與孩子被囚的消息後,選擇以信心交託。她緊握聖經中「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的應許,相信神會親自看顧。果然,在五年半後,孩子們奇蹟般地與家人重逢。母親深知,這一切都是上帝信實的恩典。 五、結語:戰火中的救恩之歌 《戴愛美的救恩之歌》不只是歷史的回憶,更是信仰的見證。在戰火、飢餓與恐懼中,她和家人以詩歌、禱告與愛彼此扶持。這段生命旅程證明: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神的光依然照耀,祂的愛從未止息。 取用歌曲: 〈甜蜜的家庭〉- 拉縴人少年兒童合唱團 TMC Children's Choi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gjLsC-dQo&list=RDGrgjLsC-dQo&start_radio=1 先求祂的國和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3N_5VKbng&list=RDrm3N_5VKbng&start_radio=1 故乡的亲人 Old Folks At Ho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JcodQv8fQ&list=RDHwJcodQv8fQ&start_radio=1 共和國戰歌 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y6AOGRsR80&list=RDJy6AOGRsR80&start_radio=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6minPlay
October 09, 2025《戴德生曾孫女戴愛美的戰火童年 ー 從芝罘學校到濰縣集中營》(2)一、宣教士的後代,在中國的童年 戴愛美是英國著名宣教士戴德生的曾孫女,出生於中國河南。她的父母因前往中國西北地區服事,把她與兄弟姐妹送往芝罘學校就讀,與祖父戴存仁同住。這所由戴德生於1880年創辦的學校,被譽為「蘇彝士運河以東最好的英文學校」,專為宣教士子女提供教育。那段時間,戴愛美過著看似平靜卻充滿信仰氛圍的童年。 二、被囚於戰火——濰縣集中營的日子 1942年,日軍入侵,芝罘學校三百多名師生被押往濰縣集中營。那是亞洲最大的集中營,生活條件極為惡劣。然而,令人動容的是,即使在艱難中,師生們仍堅持教學與學習,竟然奇蹟般地畢業了三屆學生。 年近八十的祖父戴存仁雖免於勞役,仍以身作則,每天唱詩敬拜,用信仰鼓勵他人。他的歌聲如同光,照亮了這片黑暗的所在。集中營裡的老師們也堅持服事學生,其中最令人敬仰的,就是奧運冠軍、同為基督徒的李愛銳(Eric Liddell)。 三、李愛銳的榜樣——在苦難中仍愛人如己 李愛銳在集中營中教授化學,並擔任康樂自治會主席,透過體育與遊戲活動維繫大家的士氣。他常以微笑與信心面對困境,並鼓勵孩子們「要愛我們的敵人」。他無私的愛與信仰精神深深影響了戴愛美與許多人。然而,在1945年戰爭結束前夕,李愛銳因腦瘤病逝,留下一生最動人的信仰見證。 四、母親的禱告與上帝的信實 遠在他方的母親,在得知戰爭爆發與孩子被囚的消息後,選擇以信心交託。她緊握聖經中「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的應許,相信神會親自看顧。果然,在五年半後,孩子們奇蹟般地與家人重逢。母親深知,這一切都是上帝信實的恩典。 五、結語:戰火中的救恩之歌 《戴愛美的救恩之歌》不只是歷史的回憶,更是信仰的見證。在戰火、飢餓與恐懼中,她和家人以詩歌、禱告與愛彼此扶持。這段生命旅程證明: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神的光依然照耀,祂的愛從未止息。 取用歌曲: 〈甜蜜的家庭〉- 拉縴人少年兒童合唱團 TMC Children's Choi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gjLsC-dQo&list=RDGrgjLsC-dQo&start_radio=1 先求祂的國和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3N_5VKbng&list=RDrm3N_5VKbng&start_radio=1 故乡的亲人 Old Folks At Ho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JcodQv8fQ&list=RDHwJcodQv8fQ&start_radio=1 共和國戰歌 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y6AOGRsR80&list=RDJy6AOGRsR80&start_radio=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7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