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浪费时间」是一档对谈节目,是由主播莫de名堂(微博:@莫de名堂)主理的个人播客。堂堂、竹子和太浪是固定班底,同时也有各行各业朋友的不定期参与,偶尔还有堂堂个人的碎碎念。我们看见每一种微妙的情绪,提出每一个微小的问题,并尽可能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时间虽然有限,但我们不怕浪费。... more
May 01, 2023Vol.32 在追名逐利的繁华背后,还有这样一群和速度背道而驰的人「我在北京认识的100个人之——吴琦」吴琦,《把自己作为方法》作者,《单读》主编,《螺丝在拧紧》主播。由于工作原因,前不久做了一次围绕“世界读书日”展开的选题策划,希望通过采访不同领域的图书编辑老师,来了解这个很少被人关注的行业及人群。吴琦是我接到任务后最想采访的对象。见面前做了很多功课,但还是非常紧张。当对话真正展开,跟随吴琦的讲述一点点走近这群「匠人」之后,心里才逐渐平静下来,脑中勾勒出一张张平和但执拗的面孔,以及人和文字、思想相融的祥和画面。他们与浮躁的环境如此格格不入,一边潜心于内心的相信,一边给这个世界敲响警钟。他们的存在,让仍在怀疑和坚守的人找到莫大的安慰。不管经手多少作品,他们的名字都很难被人记住,吴琦似乎已经是其中比较出跳的个例。但他谦逊的讲述、真诚的期盼,不断向内探索的执着,让我深刻感知并再次确认了图书编辑工作和深度阅读的重要性。正如他在对话中引用的一句话:「一个有书的世界,和没有书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我还想补充一句:「有他们存在的世界,和没有他们存在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more1h 5minPlay
March 09, 2023Vol.31 浪漫与踏实共存,对她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我在北京认识的100个人之——程璧】一如既往的清澈眼神,不紧不慢的清楚表达,笃定而温柔的细腻唱腔,浪漫却踏实的生活态度——认识程璧这么长时间,她好像从未改变。从半路出家的吉他爱好者,到已坐拥九张专辑的专业人士,她在独立音乐人的道路上已走过十余年。本以为人如果选择了一条相对小众的道路,那背后一定少不了拉扯与挣扎。但在程璧的淡然讲述中,一个将文艺与接地气完美相融的形象逐渐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没有偏要与世俗为敌的鲁莽,也没有只凭一场热血就冒然出发的旅程,不过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实在准备,然后等待命运必然又偶然地为你打开一扇门。要不要走进去,到时候你一定会有答案。用程璧的话说,那不过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对美好的事物总有太多遥不可及的、加了滤镜的幻想,而程璧却为我们勾勒出一个「贴地飞行」的可爱形象。ta可以是程璧,可以是心中向往的某个理想对象,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开场音乐:《每天记下重要的几件小事》- 程璧插曲:《给少年的歌》- 程璧《光芒》- 程璧《久不唱歌忘了歌》- 程璧...more48minPlay
February 07, 2023Vol.30 我和我骄傲的倔强在生活众多的无可奈何之下,在边界有限的空间之内,我们需要选择自己的「喜爱」,更要相对明确地选择自己的「不喜爱」。当直面「不喜爱」时,我们有相应的态度去对待,也有相应的坚持去进行「最小单元的抵抗」,这或许就是我们在围墙内所保留的骄傲倔强吧。而这也是一个人在建立相对稳定的内在体系时,不可或缺的自我认知和长久积累。太浪这次虽然没有参与聊天,但是结尾有彩蛋哦~开场音乐:Second date - Josh FudgeBGM:Chocolat - nunu...more50minPlay
November 22, 2022Vol.29 在亲密关系中,你真的会沟通吗?和朋友、和同事、和伴侣、和父母、和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只要身处人际关系中,我们就会时刻面临「沟通」的问题,在亲密关系中尤甚——毕竟在一段心甘情愿投入的关系中,我们所面临的对象是自己无比在意的人;而我们所面对的难题,也需要在动态平衡中付出共同努力。虽然人人都会说话,但健康的沟通从来就不是你一言我一语的随性对话,良好的沟通能力也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我们不断向内探索,更需要我们发自真心的设身处地。再次和帆哥畅谈,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么聊天真舒服啊!愿大家也可以在自己重视的关系和沟通中,互相照拂,互相承接,达成共鸣,收获双赢。...more1h 16minPlay
October 17, 2022Vol.28 我们为什么成为了好朋友?上一期讨论了有关人际交往的边界,这一次我们往深走走,聊聊我们彼此之间、我们和其他好朋友之间,是如何认出对方、走近对方并建立起基本信任的。哪些细节让你觉得这个人可以做朋友,哪些行动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各自对于社交的需求如何,如何在此需求上建立和筛选自己的社交?每个人都有无法对外人道的至暗时刻,朋友在此期间发挥什么作用?又或者,当朋友也无法帮助疏导时,我们又要如何靠自己走出来?友谊的搭建不在多寡,而在深浅。有三两挚友能彼此熟知、互相理解,保持独立和尊重的同时,又能深度参与对方的人生、稀释自身的孤独感,确实是应了那句老话:朋友就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家人。以上问题均来自一位朋友发来的私信,也欢迎各位向我们提问。对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都愿意多想一步,多聊一点。...more41minPlay
September 18, 2022Vol.27 人际交往中,你的边界在哪里?和人相处时,「边界感」的划定一直是我非常在意且敏感的认知:界限内的舒适,界限外的冒犯,界限的模糊不定……总是在不时地敲打、提醒着我——现在这样的关系,是舒适且可持续的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坚持既定的边界、保护自己的领地,什么时候又需要拓宽疆界,给予不同的交往以更大的空间?和竹子进行了一点展开的讨论后发现,边界仍然很重要,但适当的调整也非常必须。不断试探,不断摸索,在与人和世界的交融中,我们或许都能慢慢习得一套充满弹性的个人准则。开场音乐:Kiss to Build a Dream On -Gordon WebsterBGM: chocolat - nunu专辑封面设计:徐浩伦、太浪后期:莫de名堂...more36minPlay
August 20, 2022Vol.26 你说的我都懂了,那然后呢?我们总有很多想学的手艺、想掌握的技能、想get的智慧,我们翻看各种功课,滑过各类「教程」,每天都从别人那里获取大量信息和知识,但到头来却常常感叹,「眼睛会了,手不会。」 信息的爆炸,为我们呈现出太多「结果型」的展示,却也同时让人容易忽略在「结果」之下,隐藏起来的是短则以月计、长则以年计的踏实积累。「眼睛会了」是一件几乎没有门槛的事,「手也要会」之所以困难,就在于要让摄入的东西为我所用,背后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和内化。我们早已不是只要填上正确的ABCD就能得分的应试选手了。用心想,动手做,去经历、去犯错、去总结、去一次又一次地从零起步,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答案从来就不在别人手里,那不如就从现在开始吧。开场音乐:Crazy race - Roy HargroveBGM: The 27th of February - nunu封面设计:徐浩伦、太浪后期:莫de名堂...more43minPlay
July 27, 2022Vol.25 承认了,「自我证明」是通往「自我认同」的有效途径停更了两周,今天刚剪完,这周就早一天发吧。以前总是羞于承认「希望获得别人认可」的欲望,也不太愿意直面那些在「自我证明」的过程中,出过的糗、经历过的挫败、压不下去的「不服气」,和心里那蠢蠢欲动的胜负欲、好胜心。但现在不了。面对热爱的事、希望达成的目标,我们就是要在厚积薄发的准备下,踏实做好「自我证明」这件事——不过是不再姿态扭曲、不自量力地冲锋陷阵罢了。在知道能力有边界的理智中,用「自我证明」的努力,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认可。这不是缺点,更不丢人。当然,想躺平的尽管躺平,而我们不过是还想支棱起来的人。开场音乐:All The Things You Are - Ella Fitzgerald BGM:The 27th of February - nunu专辑封面设计:徐浩伦、太浪后期:莫de名堂...more35minPlay
July 06, 2022Vol.24 火气爆发的时候,你让我先数10秒?生活中的怒火中烧,也许可以分为这么几类:被一些莫名其妙的烂人惹到,颅内爆炸,口吐芬芳;被不合理的安排或不动脑的做法影响办事效率,沟通费心力,恨铁不成钢;和亲近的人联结不顺畅,诉求难抵达,想看两生厌;和生活、和自己尚未达成和解,自己气自己,「既要还想要」。愤怒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一场激烈的对抗,或直白地爆发于眼前,或隐秘地扎根在心里。它引起我们即时的反应,但其实也为我们打开了更多可能。除了引起愤怒的原因外,我们更希望探讨的还是如何看待愤怒,处理愤怒,并重视愤怒。它并不是坏东西,它甚至有必须存在的不可替代性 ——「让我们聪明地保持火气。」02:06 面对那些垃圾人引起的爆发时刻,你会怎么办?18:02 工作中总有合作不畅快、沟通难达成,你会怎么办?32:32 你会对自己生气吗?37:37 伴侣之间的愤怒——吵架并不是坏事开场音乐:I Still Feel The Same About You - Ella Fitzgerald,The Ink SpotsBGM:七点半的建国西路 - MT1990专辑封面设计:徐浩伦、太浪后期:莫de名堂...more53minPlay
June 23, 2022Vol.23 在这个嘈杂纷扰的世界,做一个温暖的人【我在北京认识的100个人之——吕帆】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期录完之后我一定会反复收听的、干货满满的节目。吕帆师兄作为资深媒体人,大学起便开始做记者、主持人,之后陆续担任过《朗读者》《国家记忆》《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等重量级节目的撰稿人,在北大还是全校通选课的主讲老师,是受到许多年轻学生喜爱的强势存在。除了这些耀眼的光环之外,他在我的世界里最重要的身份,是一个对我关怀备至、细致入微的哥哥。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他对我的影响和帮助都难以言表,我对他充满敬佩和感激。从大众的「愤怒」和「喜爱」聊起,从最近引起大家这两种情绪的两个社会事件展开,我们探讨了媒体对日常生活和大众思维的影响,我们如何看待它、理解它,我们希望进行怎样的表达,以及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媒体」。这些问题看上去好像略硬核,但因为吕帆清晰而温柔的表达,我全程都如沐春风。正如他在节目中提到的,这个世界并不缺逻辑严密的道理,而最缺的,是浸入人心的温度。愿我们都能在这个信息爆炸、吵闹繁杂的世界里,相信温暖,传递温暖,做一个温暖的人。01:40 我和吕帆的相识05:18 两个引起「愤怒」和「喜爱」的代表性事件15:03 真诚的分享,胜过一切表达30:38 这个世界不缺乏道理,但缺乏温度35:25 媒体影响的不是人,是人性45:09 两种媒体话语体系,带来了什么不同55:31 勇敢表达吧!开场音乐:Rose - by Jereena Montemayor BGM: The 27th of February - nunu后期:莫de名堂...more1h 3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