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老俞闹钟(俞敏洪)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两类不同的创业形式
一般来说,创业具有两种类型:
1. 一种是一个人主张,一个人发展,一个人成就;
2. 另一种是一帮人主张,一帮人发展,一帮人成就。
在现在这个全民创业的时代,单打独斗到底是否依然可行?我认为并不能完全排除单打独斗成功的可能性。
这些情况可以单打独斗:
1. 不需要合伙人
第一种情况,你做的这件事情其实不需要合伙。如果你是以个人IP为主的创业,只要尽量发挥个人IP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状态。如果你是作家、写手或主持人,围绕这个优势来创业,我认为以单打独斗为主是可行的。
2. 创业想法初级
第二种情况,你的创业想法和内容还处于极为初始状态。在这种条件不成熟的阶段,会很难找到合伙人。这时,要尽量一个人深思熟虑,先自己单打独斗创造出某种模式模型,或者至少先理出清晰的头绪来。比如,我最初做新东方时,整整前两年都是单打独斗。尽管下面也有老师、员工,但很难称作合伙人。直到两年后,我把徐小平、王强他们找回来,才算是有了合伙人。
整体来说,分工合作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大趋势,并且先有分工才有合作。分工合作就需要每人的才能不一样。在一个创业项目上去分工,需要明确知道要什么样的人,要有几个合伙人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完。随后,一种合力就会在分工基础上形成,形成一种合作趋势,也就是团队。中国有句古话叫“一个好汉三个帮”,其内在的含义就是要想把一件事做好,需要与人合作。
举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刘邦和项羽的故事。项羽是个英雄,但不是一个领袖,因为他一个人单打独斗争取天下;而刘邦却是一个好汉,还不止三个人帮他,所以最后取得天下。这是合伙才能取得成功的最大印证。
如何选择合伙人?
我们想要做大事业要有合伙人。这就涉及到了,我们需要找什么样的合伙人,应该注意对方的哪些特质,以避免一些不足。在此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自己的特质。到底自己是领导型的特质,还是追随型的特质,这件事情特别重要。
如果你是一个追随型的人,在创业中把自己变成一个领导者,但你又没有领导能力和优势,这样的创业就会很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人会发现你其实不具备领导他们的能力,就有可能造成离心离德,或者公司被他们翻盘,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你本人如果是追随型特质,那么你最好一开始就不要去主导创业,而是追随某一个你认可的人进行创业。就像当初萧何追随刘邦一样,尽管刘邦是个亭长(相当于现在的乡长),而当时萧何已经相当于现在的县委副书记这个级别了,他却倒过来追随刘邦,因为他认为刘邦身上有领袖气质。萧何把自己看得非常清楚,他配合刘邦把事情做得很好,而不是刘邦来配合他。如果你发现自己是个像刘邦一样具有领导特质的人,那么你主导创业让大家来追随你,就会比较正确。
所以,对自己的特质进行界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发现大量的创业者其实是追随型的人物,但却主导了创业,结果干了半年、一年后发现主导不了局面。而又有些人是领导型特质,但由于实际问题追寻一些人创业,结果追随了一两年以后就很容易让公司翻盘,或者不能忍受别人对他的管理而愤然离开。所以,在我们找合伙人前,最重要的是先确定自己的特质是什么。
如果我们将来要找合伙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 志趣相投
第一,价值观和情趣要尽可能相同。所谓的价值观和情趣相同,就是我们对事业未来看法。例如,这件事情应该做成什么样子?为什么样的人服务?为这些人服务背后的情怀是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人与人之间相处,对于重要事情的看法是什么?什么叫正确地做事情?这种大方向的看法必须要尽可能一致,心意相通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情趣相同不是指男女之间关系的情趣,而是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情趣。比如,你们都很喜欢大自然,都很喜欢坐下来喝杯茶聊聊天,都很喜欢读书。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趣味或者共同的度假方式,这样才能拥有更好的关系。所以,找合伙人需要达到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观的相同,一是情趣相同。这样的合伙人能够坚持得久一点。比如我和王强、徐小平在这两个方面就比较相似,最后才能够在一起合作十几年。
2. 能力互补
第二,合伙人需要拥有不同的能力。能力相同的人在一起会形成能力拥挤现象,能干的事情抢着去干,不能干的事情没人干了。所以,在寻找合伙人中的另一重要事情是寻找能力互补的人。在新东方,我跟王强、徐小平在合伙期间,比较主要的矛盾集中在我们三个人能干的事情都是一样的,比如都喜欢演讲,都喜欢上课,都喜欢人前表演,也都还算有PR(公共关系的简称)能力。
但是,背后的专业性、系统性的工作,比如信息系统建设、市场营销搭建、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我们三个人都不算擅长。所以到后面这些东西就没人做了,到今天还留下了新东方的遗憾,尽管已经有专业人士替补上来,这些系统在新东方力量依然不那么强大。这个例子表明,找合伙人的时候,能力不同而互补的人非常重要。现在我组建新东方的团队,就特别注意新东方的核心人物在能力上的互补,甚至在思维角度上的互补。
如何合作才能长久?
如果想要合作长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利益分配机制和能力贡献测评模型。随着创业时间过了一两年,大家会发现各自的能力贡献不一样,最后股权结构和利益分配僵化,可能会导致有实力的人拿的股权少,没有能力的人拿的股权变多,到最后就会出现散伙结果。
另一重要要素是领导人的替换,当我们发现最初引导创业的人原来是个追随者特质,而且在团队中出现了有领导型特质的人时,一定要交换岗位,尽管这个会有一定的难度。请记住,让最合适的人呆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并且保持一种能上能下、互相配合的心态,才能真正把创业做成功。
导言:
这位高三同学好!面对高考,都会有巨大压力:有自加的压力,有外界来的压力。
自加压力通常是自己对自己要求太高,比如说定了非常高的大学目标,如北大、清华、武大等。但是,突然发现离高考越近,那些目标差距好像越大,内心会产生很多焦虑、不安和痛苦。
外界来的压力,比如说父母有意无意跟你说能不能考一个更好的大学,或者老师在班里对学习成绩进行排名,让你感觉到自己不排到班里或年级前几名就好丢面子。
既然高考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压力,如何减轻压力,就变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如何减轻压力?
1. 调整预期
你全力以赴备考,没有浪费时间,每天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努力学好每一门课,成绩是一个自然的结果,并不会因为你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成绩就会变得更好。减压的好办法,我建议你记住曾国藩的一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不要让过高的目标给你带来太大的压力和痛苦。
另外,即使考不上最好的大学也无所谓,因为人生不是一所好大学决定的。马云只考了杭州师范学院,现在做了那么大的阿里巴巴。我是北大毕业的,最后也就做了一个小小的新东方。人生一辈子,大学4年只是个开端,你比别人跑得快了一点,还是落后了一点,跟你一辈子的运程、运气没有必然联系。
2. 培养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
人生总会面对各种外来压力,并不是在高考时有,进了大学依然会有。有学习成绩上的压力,有找朋友的压力,有男女交往的压力,还有社会地位不等的压力。你这一辈子,可能都会面对压力,既然外部压力不可少,那么我们就要尽可能远离。
比如说,如果父母老是跟你说,你要考更好的大学,你就跟父母说,以后这样的话你们不要说,我已经全力以赴,至于考上什么样的大学,那是努力的自然结果。你要学会跟父母对话、谈判。对老师或同学带来的压力你要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放松心情,做好自己的事情。
学习动力不足的两大原因
1. 从未思考过自己的前途
你不知道上大学是为了什么,上大学的时候应该干什么,上了大学会不会更加幸福、快乐,人生更加光明,反而感觉到的都是压力。其实,人生一定要有一个辉煌的梦想,有一个你感兴趣的点来引导你往前走。我当初之所以有学习动力,就是因为我知道,我必须离开农村,我必须进城,我必须成为大学生,我不想一辈子当农民,这个动力就已经足够大了。
2. 来自你遇到的困难
比如说你觉得数学很难,觉得自己没有希望学好它了,这种比较消极的气馁感觉,会让你动力不足,甚至会让你放弃当下努力的事情。
面对像数学学得困难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数学对于现在的高考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学科,你可以把难题集中起来,请老师或同学给你讲解讲透,每道题做它个10到20遍,直到最后把难题变成你最容易的题目。数学就是这样的,你只要把难题弄懂了解决了,进步就会比较快,数学成绩就会有所提高。你要学会克服困难,冲破阻力,激活动力。
不管你高考之后考上什么大学,那都是你生命的新起点。今后在任何一个生命的起点上,你都可以再次扬帆起航,走向光辉灿烂的未来。
成功的因素多种多样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故,这是特别正常的事情。例如,有人从小学直到高中成绩一直都特别优秀,还考上了名牌大学,但是大学毕业后却只获得了一份普通的工作,而且发挥得也不是特别出色。这种情况会让人很郁闷,并且会让人迷茫。再比如一些同学成绩一直一般,但是大学毕业后却由于各种各样的机缘,成为了很出色的企业家、政治家等。
这些事例体现了一个原理——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仅仅来自于学习成绩,而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其中,个性特征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成绩差要如何逆袭?
为什么成绩差的人有时会比成绩好的人更加成功?其实,成功人士中成绩好的人占比相对来说会更大一些。因为成绩好的同学通常都会上更好的大学,而好大学的平均薪酬要比一般大学高很多。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是“为什么有些成绩差的人会突然变得很成功?”我认为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 不爱学习爱生活
第一,有些成绩差的人并不是因为笨,而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少。他们通常在学习过程中,被其他事物吸引而分散了在学习方面的注意力。例如,谈恋爱,玩各种各样的课外游戏,参加同学之间的活动,或者是体育、文艺类活动。这样的人,通常是会比较自信地度过学校生活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成绩上不去,并不是因为笨,也不会因此而感到自卑。
2. 个性积极又豪爽
虽然有些人确实不太喜欢学习,但是他们的个性非常外向和积极,喜欢同社会上的各种人士打交道。他们会在社会中不断地接触各种人士,有的人甚至高中还没毕业就变成了社会小混混中的人物。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常常是天不怕地不怕,个性豪放又大方,在中国过去几十年中,这种人往往会在社会上比较吃得开。吃得开,就会同更多人交往,遇到机会的可能性也就越多。只要能够抓住其中的两三个机会,就能够取得成功。
3. 家庭背景不一样
这些成绩不好的人往往是富家子弟,或者是政府子弟。尽管他们的成绩不好,但是他们毕业后调动资源的能力比普通老百姓要强很多。我们可能会看到有些富人会说拿几个亿给自己的孩子去锻炼,让他成长起来。
而对于穷人来说,给孩子几千块钱去锻炼都是不可能的。这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现的现象,不管是美国、英国,还是中国。毫无疑问这些富家子弟和政府子弟有能力调动更多资源做成更大的事情。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成绩不好的人有时是会比成绩好的人取得更多的成功。当成绩不好的人取得了成功,比如说他们有了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事业,那么他们自然就需要有人帮助。而他们往往想起来的第一种人就是同学中成绩最好的人,因为他们知道成绩最好的人脑子聪明、知识丰富,往往能干实事,还比较听话。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绩不太好的人取得成功之后,如果需要合作者甚至合伙人,往往会先考虑成绩好的同学。
因此,成绩好的人给成绩差的人打工,其实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事情。例如我自己,我的成绩不算是特别好的人。当我创建新东方取得成功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跟我们班成绩比较好的人一起把新东方做大。比如王强、包凡一等同学,他们都是成绩非常好的人。
为同学打工,心态如何调整?
接下来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如果成绩好的人碰上了这样的情况,为原来成绩差的人去打工,应该持有怎样的心态?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接受的心态
第一,我们要以接受的心态,甚至欢喜的心态来做这件事情。原因非常简单,这个社会本身是千变万化的,人也是千变万化的。所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这样的概念。
不论成绩好坏,当你的同学成功了并且愿意邀请你和他一起做事,不论是做得力干将,还是合伙人,甚至是普通员工,我认为这都是一个机会的互融,也是一个才能的互补。这个时候如果再去计较他当初成绩不如我,觉得现在给他打工是一种耻辱,我认为这暴露了你的书呆子气,和不懂得社会变化和人情变化的一面。
2. 积极发挥长处
第二,如果你为成绩差的同学打工,那你应该发挥长处,共同去做出更好的事业。你原来的成绩比他好,这其中最大的可能性是你智商比他高,当然情商不一定。既然智商比他高,那么你就能接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创新。因此,这也就意味着你能为这个事业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例如,张良比刘邦聪明很多、智慧很多,但是张良并不会想着自己要去当刘邦。他认为自己作为刘邦的参谋即可,类似诸葛亮作为刘备的智多星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有成绩、有知识、有学识、有智慧的同学,应该去帮助那些有豪气、有资源、有机会的同学。这样两个人联合起来,能够把事业做得更大更好。当然,前提条件是成绩差的同学也有这样的胸怀,愿意同你合作。
3. 成绩好也要能力强
第三,从长远来说,未来一定是成绩好的人和能力好的人混为一体的世界。也就是说,成绩好和能力好是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在过去的40年间,中国很多没有知识的、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取得成功。这只是因为过去40年,中国自身的大学教育不够发达。
但是,随着十几年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未来没有知识的人想要取得成功,难度会是比较大的。但是,这个依然不排除在大学时候成绩一般的同学会比成绩好的同学成功。因为就像我刚才说的一样,每个人所能调动的资源和能力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是能聚集资源的人,有的人是贡献资源的人,有的人是能把知识揉在一起的人,有的人是专门把知识做到最顶级境界的人。所以,我认为未来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合作共赢的社会,而不是讲究身份、地位,更不应讲究过去谁成绩好,谁成绩差。
结语:
如果成绩好的人,还拘泥于因为自己成绩好,不屑于为成绩差的人打工;或者是成绩差的人,因为觉得对方成绩好,现在要把他弄到公司来是为了侮辱他,这些都是非常过时的、腐烂的落后思想。所以,希望同学们不管成绩好还是成绩差,都能够根据自己不同的能力组合起来,变成一个强大的团队,为中国未来的创新和发展做贡献。
“成家”和“立业”是一回事吗?
成家和立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成家了,不一定就立业了。成家,从字面上理解是成立一个家庭。假如你本来是单身,后来结了婚,组成了一个独立家庭,随后有了孩子,这样的家庭就算是成家了。
但很多人在结婚和生孩子后却没有立业,因为他们并没有自己真正想去追逐的事业和目标。生活上随波逐流,事业上也没有明确的打算,一生浑浑噩噩,一无所成的人,其实不在少数。
还有一些人立了业,却没有成家,也就是大家口所说的“钻石王老五”。现在很多人选择不成家,主要是因为害怕家庭给他们带来太多的负担,限制他们的自由。很多女生现在也选择不成家,总希望要嫁就嫁一个一步到位的男人,结果拖到三四十岁还没有结婚。
所以,成家和立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把它们放在一起,有时只是为了寄托美好的期望。我们盼望在成家的同时,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相辅相成形成幸福圆满的生活。那么,成家以后,究竟要为自己活着,还是为家庭活着?
为什么而生活?
首先,我主张“要为自己而活着”。一个人如果不为自己而活,就算你为家庭而活,为家庭成员而活,但如果你没有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那么这种“活着”,再怎么努力也是非常辛苦的。所以,我认为人们首先要为自己而活。
“为自己而活”需要考虑这些:
1. 自己是否在进步。
2. 自己社会地位是否在逐渐提高。
3. 自己的薪酬是否在不断增长。
4. 是否有了立身之本。
“为自己而活”实际上是成家的一个根本。如果“嫁给你的女人”或者“娶了你的男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那么你为谁而活都是没有希望的。
“为自己而活”,其实就是在为别人而活。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家庭、成就事业、为社会作出贡献,最后达到圆满的美好。所以,我主张先为自己而活,让自己活明白,同时为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通过自我成就来成就他人。
其次,为家庭而活也很重要。当你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在受苦,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衣食没有保证,居住的地方也不安全,社会地位不高,这些因素会激发出你自我奋斗和自我推动的精神。
抱怨、痛苦、悲哀等,面对现实都是没用的。你需要奋发而起,为家庭担起应负的责任。为你最爱的人和孩子努力发展,将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动力。这个动力的背后,是更多的努力,是不折不挠的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所以,为家庭而活,尤其为自己的亲人而活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人”要为自己做主
在一个人成家后,没有对家庭未来提出设想,没有对事业提出期许,而是被社会的经济动向、社会动向、政治动向牵着鼻子走,随波逐流,是最麻烦的事情。我觉得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为自己做出主张。也许我们一辈子有很多不能做主的事情,但至少一部分的生活是可以自己做主的。
不论在社会动荡中,还是在社会安定中,我们都应该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不论在和平年代,还是在乱世,都能为自己谋取一席生存之地,并为自己和家庭带来一个可发展的稳定生活。
在古代的战争中,凡是有手艺的、达到工匠水平的人都不会被杀掉。因为他们有一技之长,对统治者有用。掌握一技之长,为社会做出贡献,不管处于什么时代,都会有用武之地,可以施展才华,这一点至关重要。
人的一辈子是不断平衡和再次分配的过程。所谓平衡,就是在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之间保持平衡,在家庭和社会之间保持平衡,在个人努力和为社会贡献之间保持平衡。这样的平衡,可以使一个人既能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能够活在大千世界中。
每个人也都处在个人资源的分配中,我们要为自己而活,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家庭而活。当你有了家庭后,你再也不是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个体。这样的分配会分散我们的精力,但却不是无效的。在痛苦和快乐中度过自己的生活,达到自己的资源、精力、时间最有效的利用,会使我们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总之,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常常要选择放弃某些东西,也常常选择某些可能带来幸福的东西,在幸福中也要做出某些痛苦的选择。人生不是一句话能够讲完的,也不是几句话就能道破的。不论我们“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家庭而活”,都是一种崇高的目标。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既能够成家也能够立业,并且在成家和立业之后还能够超然物外,享受物质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双重快乐。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49 episodes available.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