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基础常识

《吕氏春秋》


Listen Later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了门客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又称《吕览》。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排,体现了道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每纪都是15篇,共60篇。

八览以人为中心,基本上属于察览人情之作,围绕人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个人修养展开。有63篇,八览包括有始、孝行、慎大、先识、审分、审应、离俗、恃君。

六论以人的行为以及事理为主题,包含了人的行为尺度、处事准则、情境条件以及地利等方面。共36篇,六论包括开春、慎行、贵直、不苟、似顺、士容。

《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据初步统计,全书中的寓言故事共有二百多则。这些寓言大都是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刻舟求剑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掩耳盗铃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等等。

而在《察今》篇中,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则连续引用了三个寓言故事。按“循表夜涉”又名荆人涉雍、“刻舟求剑”、“引婴投江”的顺序列举的,这个顺序其实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顺序。“引婴投江” 、“刻舟求剑”、“循表夜涉”这三个寓言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各有侧重,它们分别从人(对象不同)、地(地点不同)、天(时间不同)三个角度举例,分别说明“对象变了,法令也应该改变,否则就是‘悖’”;“地点变了,法令也应该改变,否则就是‘惑’”; “时间变了,法令也应该改变,否则就是‘悲’”。《察今》一文对我们的提示则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视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与时俱进”。

《吕氏春秋》它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光阴,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初中语文文学基础常识By 果行德育

  • 3
  • 3
  • 3
  • 3
  • 3

3

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初中语文文学基础常识

View all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315 Listeners

快速提升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成绩 by 突破语文学习_宋老师

快速提升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成绩

0 Listeners

凹凸电波 by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426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3 Listeners

思文,败类 by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

155 Listeners

语文标准朗读示范(普通高中教科)文言文 by Bamboo_Tingle

语文标准朗读示范(普通高中教科)文言文

1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70 Listeners

2024 -2025抖音快手播放量破亿爆火音乐歌曲 by 月月小柚

2024 -2025抖音快手播放量破亿爆火音乐歌曲

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