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后人类!
从人本主义的传统出发,后人类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于人本主义的反思。本期播客解释了后人类主义的概念,它与控制论的紧密关系,后人类主义如何在艺术、音乐和文学等领域中对人类地位提出质疑,以及这对我们自身认知的可能影响。
在谈论近年来后人类主义的发展时,我们看到了思想的飞速演进,挑战着传统的人类观念。后人类主义似乎已经完成了把人从神坛拉下的使命,颠覆了我们对自身和世界的固有认知。
然而,随着这一思想的深入,我们也发现后人类主义并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新认知模型。尽管我们不再坐拥绝对的特殊地位,但我们似乎也在寻找着一个新的,真正的后人类的认知框架。
人的本质一直是人类长久以来不断追寻的话题,随着“人”这个概念不断扩大,这一探索充满未知,使人类直面自身的脆弱和对未知的恐惧。也许这正是后人类主义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颠覆旧观念,更是在混沌中寻找新秩序。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对于新秩序的定义各异。也许没有定义才是最好的定义,因为更重要的是拥有挑战既定观念的能力和勇气。
Reference:
《什么是后人类主义?》卡里·沃尔夫(Cary Wolfe)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凯瑟琳·海勒(Katherine Hayles)
《词与物》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
自生系统论:弗朗西斯克·瓦雷拉(Francisco Varela)和洪贝尔托·梅图拉纳(Humberto Maturana)
《活物》简·本尼特 (Jane Bennett)
Time Stamp:
00:42 后人类主义在近年景观学科中的流行
02:14 后人类主义不是什么
03:09 人本主义的本质及其与日心说的关系,日心说如何推动了人本主义的发展
10:30 后人类主义不是超人类主义
13:15 福柯在人文学科中对人本主义进行的质疑
17:52 卡里·沃尔夫认为控制论和系统论构成后人类主义的基石
24:17 自生系统论的关键概念
28:11 人类存在的坐标系的转变,从以人为中心到以机器模型为基础的理解
30:49 后人类主义在艺术、音乐和文学领域的体现
37:47 后人类主义没有定论,目前只是不同的思考模型
44:16 后人类主义带来危机也带来自由——人类并不是孤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