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音樂類型節目。以知性、輕鬆的方式,介紹臺港兩地 的現代音樂發展趨勢及介紹音樂創作人創作歷程。由樂手/樂人的生活和作品,窺覦處身社會和面對世界的不同情境,深談哲思。【節目互動方式如下】電子郵件信箱:[email protected]</... more
FAQs about 瓶中稿(華、粵):How many episodes does 瓶中稿(華、粵)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07 episodes available.
June 13, 2025毛哥之歌:我會連自己都無埋 The song of Mo-gor: I would lost myself他年青的時候,大家都叫他雄仔。廿歲出頭就在荃灣的青年中心,號召後生仔去巴勒斯坦參加抵抗。青年後打出名堂,人稱長毛。每年行動最觸目者莫過於和阿古一齊擡棺材抗議。那個時代已經過去,現在還追隨的後生,叫他毛哥。消息傳來,他狀況不好。前景非常不明朗。上周收到一批從香港流落到這裡來的舊MD和錄音帶,我一心要把這些珍貴的歷史迴音分享給《瓶中稿》的聽眾。首選了跟毛哥的一個”傾偈”。那時他剛好由街頭鬥士因得市民力挺變身成為立法會議員。我難免有點保留和觀望的心態。不竟同道多年,之前有友人跟索羅斯基金拿了錢搞民主電台,都被他質疑。要一腳踏入政客舞台,他會否如自己所戲言,可能連自身都失去?歷史迴音往往叫人驚嘆。那次傾偈,本來就學生組織和運動開始,卻談到很多群眾運動的問題,以及那些在學園內搞理論的菁英知識份子。以這張發黃的聲音明信片和首尾插播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我剪成的”毛歌之歌”,乃為祈安,也讓那一代的香港青年精神不死。因原本沒有作聲音用途,錄音就活在雜音中間。...more0minPlay
June 06, 2025六月紀事+ Junjun姐姐推介琵雅.露芝 June Chronicles + June on Peia來賓: 音樂人Junjun六月三日,收到一位法國朋友的電郵,他劈頭就說:明天就是六四了,今天中國歷史裡面,這一天是沒有任何紀錄的。國家歷史和民間歷史是兩回事。民間口述歷史的流傳,不是容易就給塗白的。這位法國朋友當年是一位中國熱躉,嚮往過共產國際能夠在大陸開花,可惜目睹夢想幻滅,繼而走上反對中共政權,聲援民主運動的法國左翼之路。當年香港市民劉山青因支援廣州民運人士在大陸被捕,判刑十年,他坐足十年刑期英雄式回港,寫下《無悔的征程》一書,由明報出版。我這位法國友人就將山青的紀事錄翻譯成為法文,在巴黎出版。今集《瓶中稿》分享了一堆雜思,用廣東話唸了王丹的舊詩,Junjun姐姐帶來她的新作《勞民心敬天》,還有Joan Baez的《中國》和侯德健當年向魏京生致敬的《給新生代》,沉甸甸的六月。Tracklist:《序詩》 王丹(廣東譯演Lenny)《給新生代》 侯德健《勞民心敬天》 曲:Peia Luzzi/詞:Junjun《中國》 Joan Baez...more30minPlay
May 30, 2025《當中國說話》:馬泰然分享一班法國研究者的考查 “Quand La Chine Parle”: The sharing of Nathanel Amar and his French colleagues認識馬泰然有好幾年的時間。最初跟他踫上,是在香港中文大學我的講座;後來到台北之後,又在大直橋下的崩克音樂會遇上。還有多次我不同場合的演出。原來馬泰然是『法國現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French Centre for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China)的研究員。這個單位之前有駐香港的分部,我亦認識多位中國問題的研究員。《瓶中稿》早年找過馬泰然來講他在武漢時認識的崩克社群。近年他來到台北為研究中心工作,偶然還會去半路咖啡客串主廚,我都有去品嚐他的非洲風味菜色。後來馬泰然結束研究中心的工作回到巴黎,最近收到CEFC的訊息,他與一眾同事完成了一本有關中國字語考查的書本,很有意思,還回到台北在法國書店發佈和講座,我立即找到他再來《瓶中稿》介紹這本有趣的出版。因為他們搞的,就是例如”躺平”,”米兔”,”小粉紅”,”低端人口”等等這種在官方和民間之間拔河的語言解讀之戰…. 大家分享。Tracklist:“Ascelin, le marin” / “Les voiles de l’amarante” La Rioule des Camagnons du Monde“Liberte” Carla Bruni...more31minPlay
May 23, 2025新宿的一株另翼文化奇葩:成田的廿年持守 A rare cultural breed in Shinjuku: Narita’s 20 years penchance從東京新宿站西口出嚟,沿新宿大街由新宿三丁目一直走到一丁目,再左轉入去花園街,Google話,走路17分鐘就嚟到我譯為《節奏失序避難所》”Irregular Rhythm Asylum” 嘅文化據點。我用『文化據點』嚟稱呼佢,係因為佢唔單只係一間書店,仲係一個art gallery,又係一個unplugged 嘅live-space。講座,聚會就當然係日常活動。而且佢地仲一部Riso-printer, 係近年另途社群青年熱愛嘅新印刷運動風潮。除咗日本,香港、廣州、台北都有唔同嘅印藝社群。再者,《節奏失序避難所》仲聚咗一班熱愛木刻版畫嘅朋友,經常用佢地嘅作品去支援世界各地嘅社會運動。我認識搞手成田好多年,直到近年先至經常探訪,仲剛剛喺佢度辦咗一個展覽講座,於是我請佢同我講一下呢個社會文化實踐嘅經歷。不竟,每一次我到店去搵佢,都會踫到一D嚟自世界各地嘅慕名而嚟嘅外國朋友,歐美特別多,而且喺店內嘅書架上,我會見到所有另途異見文化嘅國際精英出版,都羅列發售,加上琳瑯滿目嘅海報、小刊物、T-shirt、明信片… 肯定係喜歡呢類場所嘅朋友嘅寶藏。成田同我講:我地已經廿年無加過租。我驚聞回響:有無搞錯!呢度係新者一丁目。你房東肯定係反資本主義者! 從東京新宿站西口步出,沿新宿大街由新宿三丁目一直走到一丁目,再左轉進入花園街,據Google說,步行17分鐘,就可到我譯稱為《節奏失序避難所》”Irregular Rhythm Asylum” 這文化據點。我用『文化據點』來叫它,是因為它不單只是一間書店,還是一個art gallery,又是一個unplugged 的live-space。講座、聚會當然也是日常活動。而且他們還有一部Riso-printer, 是近年另途青年社群熱愛的新印刷運動風潮。除了日本,在香港、廣州、台北都有不同的印藝社群。再者,《節奏失序避難所》還聚了一班熱愛木刻版畫的朋友,經常用他們的作品去支援世界各地的社會運動。我認識搞手成田多年,近年經常探訪,還剛在哪辦了一個展覽/講座。於是我請他來跟我講一下這個社會文化實踐的經歷。不竟,每次我到店去找他,都會踫到一些來自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外國朋友。歐美的特別多。而且店內的書架上,我總會見到所有另途異見文化的國際精英的出版,都在羅列發售;加上琳瑯滿目的海報、小刊物、T-shirt、明信片… 肯定是喜歡這類場所的朋友的寶藏。成田跟我說:我們已經二十年沒有加租。我驚聞回響:”有無搞錯!” 這裡是東京新者的一丁目。你房東肯定是反資本主義者!...more30minPlay
May 16, 2025數學家,出版人,到繪本的願望:丁南僑訪談 Mathematician, publisher, and picture books visions: the Tsing Nam-kiu interview來賓: 出版人丁南僑知道《小燭光》繪本的出版後,竟然又巧遇上丁南僑。當然把握機會找他來交流一下香港回憶。不竟我也曾為進一步編過一本書。我由他的數學背景探起,原來不一定是先有calling而後進取的,也有後來的發現成就一個人的學業專業。丁算得是對香港感情堅厚的一代知識份子,會緣然在壯年回流香港,想在成長的家和地方投耕一個社會。可惜歷史總是難免催人,南僑終於離開落腳台灣。作為專家也好,平民也好,他在推手香港記憶的繪本之餘,再三提醒大家,我們應該把香港優秀的地方,在異地發揮出去,讓這個曾幾何時叫人讚嘆的城市,不僅不會被遺忘,更可能有另殖新生的氣象。繪本只是一個心願的開始,人、地方、故事和歷史的交織,總將成為地域族群間的生命靈帳,有它街頭,文化產業,與學術研究室截然不同的各種顏面。大家分享。...more0minPlay
May 09, 2025Jess Santiago:菲律賓桂冠詩人的詩歌戰鬥 The good fight: laureate poet of Philippines, Jess SantiagoJess Santiago年青時代曾兩度被選為菲律賓的桂冠詩人。他的人生經歷,雖說發生在菲律賓,但跟世界各地七十年代成長,八十年代投入社會公義運動,到今天仍然無放棄初心原念,仍然努力不懈的人沒兩樣。可見得全球經濟幾乎一體化的世界大路,帶給地球村的影響,正負面也好,整體上並無什麼地緣政治所言。Jess年青時搞文藝,搞進步文化,寫詩歌,還在馬可斯的戒嚴時代就已經萌芽出抗反的意志。在菲律賓人民尚未有結社集會自由時,已經地下聚合同志互相交流討論,作好準備。由詩歌寫作開始,進而成為歌手音樂人,自然而然進入他的”抗議歌曲”時代。他相信文化之於政治的力量,覺得民眾應多作團結,成立民間的各式文化團體,形成一股政客無從漠視的人民力量。他更用菲律賓當年的民主運動經驗作為例子強調,只有透過社會基層的平衡連結,由上而下的政治操制才得以易於瓦解。...more31minPlay
May 02, 2025逝去者與活存者皆勞動 We labored, living or Dead來賓: 音樂人Junjun我無法解釋,我總覺得剛辭世的教宗是一頭黑色的牧羊犬,自有一套他帶領羊群的風格。教宗去世消息一公佈,我馬上聯絡了香港的甘浩望神父,我在他哪聽過不少關於教宗的美言。甘仔很敬仰教宗的性格和行事作風,對他有很大的影響。今集適逢勞動節,我分享了關於勞動節的活動和現場的詩歌演繹。Junjun姐姐亦帶來了她版本的Joe Hill寫詞的”We Will Sing One Song”《我們來為勞動者歌唱》,和她自己對動物和人類間互動的思考,更分享了她的一個蝴蝶夢的演義。大家分享。Tracklist“Sheepcrook and the Black Dog” Steeleye Span“I swallowed a metal Moon” Xulizi“We Will Sing One Song” Joe Hill (Junjun cover)...more31minPlay
April 25, 2025米莎來訪:檢思走過的路 Misa Visits: retrospective remembrances來賓: 音樂人米莎《瓶中稿》節目啟播後不久,就一直希望找米莎來作嘉賓訪談。也一直無緣。最近,知道她快要有新作面世了,嘗試連繫,竟然抓到了一個時機。她揹著結他來到了央廣的五號錄音室,我們興奮的講起泰緬邊境的克倫族人,因為之前在節目中介紹過,原來米莎曾到訪他們的部落!然後又講到她自己一路走來,經過母語的尋索,最終回家鄉札根的履歷。竟然忘了介紹她的新作!就留給另一集吧。我之前記得,近年跟米莎夥拍製作音樂的生祥樂隊的低音手Taru說,米莎是一個poetess,詩人。她對人、自然、生命的敏銳和細緻的觀見,成就她的藝術。她的歌唱得愈來愈好,我給她在Studio 5錄了兩首漂亮的現場。大家分享。...more30minPlay
April 18, 2025一闋咖啡怨曲:陳忠敏銘把六十年代東京的音樂喫茶移殖台灣 Coffee Blues: Marco Chan’s transplantation of Tokyo’s music cafe/tea-house來賓: Voice深夜唱片店創立人陳忠敏銘聽忠銘描述日本六十年代激進青年以咖啡喫茶店作為思想打造的聚腳點;那些無錢買唱片,家裡又沒高檔音響的樂迷,一杯茶或咖啡聽半天心頭愛的店痴;還有那種氛圍與靈魂,人與人之間的真實觸踫的感受;以及怎樣設計出一種味覺的個性,怎樣面對文化被普羅後品質的執著… 一間店,幾乎就是跟社會的文化淪陷的抵抗。究竟如何令有興趣的人,接受、認同而至支持一種自我的呈現,可能是一個蠻要命的長跑。但有一天我們還有機會給自己和世界一個可能性,我們又豈可以隨便的就將心願離棄?這闋咖啡怨曲特別獻給所有聽得見的人。大家分享。Tracklist“People Get Ready” Curtis Mayfield“Home” Rruga...more31minPlay
April 11, 2025日、台青年社會的互觀:橋本恭子的體會 Contemplating the youth society of Taiwan and Japan: Khashimoto Kyoko來賓: 日本藝術老師橋本恭子上趟在東京作回顧展座談會,一位大學的藝術老師到來參觀,聽完座談相識攀談,後來還寫了記事評論,發來出刊的文章給我交流。難得知音。隨後收到她的訊息,說會帶學生到台北作遊學探訪,我當然把握機會請她來《瓶中稿》分享她的觀見。橋本恭子七十年代到巴黎唸法國文學,後來發現自己更想在亞洲的文化裡尋根,輾轉到了新竹的清華唸台灣的文學。她專注女性的範圍,更近而在同志文學上做研究。我們從文學交流到青年社會現象在日本與台灣的差異。難得在台灣面臨嚴峻的考驗當前,我們能得到更多不同領域的友好的關注。這種不同國度社群間在觀見上的互為補充和展辨,相較於政治的盲目威權,有更長遠的人文耕志,埋下未必註定枯死的種子。大家分享。Track“Yearning” (渴望) Areni & Nicolas...more30minPlay
FAQs about 瓶中稿(華、粵):How many episodes does 瓶中稿(華、粵)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07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