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关注 记得点击“关注”!感谢你的支持^^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通过亲子共读,不仅可以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更可以提高孩子的才情。本张专辑,主打唐诗三百首,通俗易懂,每首古诗约3分钟,每周定期更新,欢迎关注订阅!... more
FAQs about 亲子共读丨给孩子的唐诗故事:How many episodes does 亲子共读丨给孩子的唐诗故事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4 episodes available.
March 21, 2020【唐诗】八阵图--杜甫关注 记得点击“关注”!感谢你的支持^^ 八阵图[唐]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诗用现代白话文的解释就是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杜甫在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夏迁居夔州,(重庆奉节)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还不如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more3minPlay
March 19, 2020【唐诗】山中送别--王维关注 记得点击“关注”!感谢你的支持^^ 山中送别[唐]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首诗用现代白话文的解释就是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这是首送别诗,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more3minPlay
March 15, 2020【唐诗】宫词--张祜关注 记得点击“关注”!感谢你的支持^^ 宫词[唐] 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首诗用现代白话文的解释就是与故乡之隔有三千里之遥啊,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到这曲《何满子》,眼泪竟忍不住落在了君王面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张祜,张祜,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隐居以终。诗人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这首诗其中一个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张祜的这首诗道出了宫人的辛酸,讲出了宫人要讲的话,当时传入宫中,曾为宫人广泛歌唱。...more4minPlay
March 15, 2020【唐诗】哥舒歌--西鄙人关注 记得点击“关注”!感谢你的支持^^ 哥舒歌[唐] 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首诗用现代白话文的解释就是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西鄙人,意为西北边境人,相传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这首民歌通过对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歌颂,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平朴自然,流传至今。这首诗大约是在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领兵大破突厥后西北人民为歌颂其战功而作。此诗从内容上看,是颂扬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疆的。同时也通过这个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第一句是起兴,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地百姓对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牧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扰活动。自从遭到哥舒翰的抵御,吐蕃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进行骚扰。总体上起到了安定边境作用。...more3minPlay
March 07, 2020【唐诗】春怨--金昌绪关注 记得点击“关注”!感谢你的支持^^ 春怨[唐]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1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用现代白话文的解释就是我敲打树枝赶走了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枝上不停鸣叫。它的叫声会惊破我的好梦,不能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作者,金昌绪,唐朝钱塘人,也就是今日的浙江杭州市,身世不可考,诗传于世的仅《春怨》这一首。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more3minPlay
March 06, 2020【唐诗】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关注 记得点击“关注”!感谢你的支持^^ -----------------------------------------------近试上张水部[唐] 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用现代白话文的解释就是--新婚卧室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去堂前拜见公婆。装扮好后轻声询问夫君: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朱庆馀,名可久,越州人,就是今日的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此诗为宝历年间朱庆馀参加进士考试前夕所作。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张籍。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此诗以新妇自比,前两句渲染典型新婚洞房环境并写新娘一丝不苟地梳妆打扮。后两句写新娘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讨得公婆的欢心,担心地问丈夫她所画的眉毛是否合宜。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 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而这首诗也获得了张籍的答复,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文人相重,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more4minPlay
March 01, 2020【唐诗】赤壁--杜牧关注 记得点击“关注”!感谢你的支持^^ 赤壁[唐]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用现代白话文的解释就是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诗人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 ”,这首诗是诗人杜牧经过赤壁,赤壁就是现在的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是个著名的古战场。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是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有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去了解一下赤壁之战哦~下期再见~...more3minPlay
March 01, 2020【唐诗】凉州词--王翰关注 记得点击“关注”!感谢你的支持^^ 凉州词[唐]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用现代白话文的解释就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诗人王翰,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是并州晋阳人,也就是今天的今山西太原市人。是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是同个时期的。我们看回这首诗,这首诗地方色彩非常浓厚。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首七言绝句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我认为这首诗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而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也正如此,这首诗打动了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more3minPlay
February 21, 2020【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关注 记得点击“关注”!感谢你的支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用现代白话文的解释就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山上插满了茱萸,但是却少了我那一颗。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大家平时听的最多的一定会“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句,就是出自于这首诗,诗人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王维自己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也正是如此,才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的人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more3minPlay
February 21, 2020【唐诗】杂诗--王维关注 记得点击“关注”!感谢你的支持^^ 《杂诗》[唐]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首诗用现代白话文的解释就是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先来介绍一下王维,是今天的山西运城人,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jié)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这首诗是首思乡思,安史之乱之后,王维就在孟津隐居多年。长期居住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是作者强烈的乡思,因此这首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more3minPlay
FAQs about 亲子共读丨给孩子的唐诗故事:How many episodes does 亲子共读丨给孩子的唐诗故事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4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