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EP1 還在學「說話」?為我說,為事說,為人說 feat. 辛炳巍學長
「說話」是建立彼此連結的一種方式,可是為什麼在關係中,往往也是最需要修的功課?本週邀請到我們2022年的「收聽冠軍」楊基文教機構 負責人 辛炳巍學長,上線一起來討論如何「學說話」?常常需要站上台說話的炳巍學長,從小就知道自己是個比較愛說話的孩子,甚至成為一間教育機構的領導人後,漸漸變成各種關係中「佔空間」的那個人。透過與同仁認錯,聽見了同人的真心話,整個組織開始「真」了起來,炳巍學長也開始藉由生活中的發生練習,慢慢的調整他的「愛說話症候群」,他說沒有好的一天,但他會一天比一天更好。
你也有愛說話症候群嗎?歡迎您一起來聽聽炳巍學長的人生故事!
要用到語言,已經是萬不得已,若再口若懸河,就只能算「造口業」了。
討論問題#1: 曾經是愛說話症候群,在何時發現有這樣的症頭?
從小就知道自已是個比較愛說話的孩子,但一直以來,不太覺得這樣的行為會為身邊的人帶來什麼大問題,直到後來才發現,雖然自己沒有那個出發點,可是身邊的人常常會覺得自己在給別人指教,也會讓自己與身邊的人的距離越來越遙遠,就像太太說的好像沒有在說「人話」。
直到後來透過跟夥伴「認錯」,得到夥伴的「真心話」,聽完後雖然心理不舒服但卻受益良多,例如過去曾經四個小時的會議時間,三個半小時都是「一個人在說」,調整之後發現原來自己把空間讓出來後,整個團隊的營運狀況與氛圍都變得更正面,進步速度也更快。
討論問題#2 :調整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方式與方法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再「太愛說話」?
透過主管協助制定議程,限縮與提醒自己開會說話的時間,另外過去傾向於告訴同仁該怎麼執行,現在調整成與其告訴別人怎麼做,不如用提問的,因為發現提問其實能夠讓事情完成,甚至超出自己的想像,給別人空間,不當公司的天花板,實際體驗到一群人的力量真的比一個人的力量更大。
討論問題#3 :企業老闆不改變還是能夠坐在這位置上好好的,不改變難道不行嗎?
其實就是「讓結果說話」,結果就是經營成果以及企業文化,因為人很奇怪,人在順的時候比較不會去思考這些問題,但當遇到大難臨頭的時候,才會開始想哪裡做得不好。但我調整後管理起來,覺得自己輕鬆非常多。
討論問題#4 :先認錯才發現自己有愛說話症候群?還是明知道自己是愛說話症候群所以才認錯?
過去不知道原來「愛說話症候群」帶給別人是這樣的想法,原來自己說的話,不見得真的對人有幫助,隨著自己的舞台越來越大,這樣的症頭就越發嚴重,在台上不斷地得到掌聲,好像我們說的東西別人很愛聽,但越爬越高,不自覺得就驕傲了起來,活大了,明明一直告訴自己要謙虛,但人總是要事情發生了才會真正的體悟,就像老師說過:「男人一輩子都在講一種話『我很厲害』」,這句話讓我如當頭棒喝。
討論問題#5:活學中「學說話」中「聆聽」與「溝通」哪個您最有感受?
與其說聆聽與溝通,我覺得「傾聽自己的聲音」更為重要,有天在夜間與貨車司機之間有些用路小紛爭,透過這件事的發生,過去可能會馬上拿起來老師的樣子,好好「指正」司機的不對,但因為正在學習「覺察自己」,我開始用「與自己對話」的方式,調整自己本來愛為人師的個性,最終並沒有與司機有正面衝突,避免了不必要的紛爭。
討論問題#6:以前都會覺得自己已經調整好本來的個性與毛病,但卻意識到原來自己沒有好,是驕傲了
以前都覺得自己有學習所以已經調整好自己的個性,不再有這樣的問題,但後來才發現,原來當我覺得我已經改好了,我就好不了了,因為我就開始驕傲起來,開始一相情願地對別人好,說的話卻不一定是別人的需要,所以我認知到修是一輩子的事,我都常常會跟自己勉勵,雖然一輩子好不了,但每天都要持續進步!也會常常跟太太說,她多多包涵,我會持續努力。
討論問題#7:講話腦內會分泌多巴胺,讓人愉悅,難道不會又有過去的個性又回來,想要抓住機會就多講一些嗎?
也會,但現在有機會可以表達說話的時候,以前會很隨性的想說什麼說什麼,但現在會多想一下,怎麼樣說話可以「為別人說」不要說太多,因為我很清楚現在說太多也會不痛快,因為又會覺察到自己對別人又不尊重了。
KeyPoint #1:不是自己一直說,而是發揮傾聽的力量
KeyPoint #3:自己要能夠跟自己對話,說話不只有能對著別人說,還有對自己
https://portaly.cc/life-learning/contact
https://portaly.cc/life-learning